桃花源記讀后感集合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讀后感1
桃花源記是著名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桃花源是當時人們最神往的地方。
桃花源記主要寫了:一個漁夫發(fā)現(xiàn)桃花源里的人們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那里的人們遠離戰(zhàn)爭的紛擾,過著安逸和諧的生活。就回去告訴了太守,太守派人一起前往卻找不著去桃花源的路,就迷失在了林子中,還有一個人去找過桃花源,但卻途中病發(fā)身亡,從此就沒人再過問了。
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與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與反抗。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边@一段是描寫桃花源里面村民是怎樣生活的,當時的`人們十分向往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個山洞里面寧靜的生活;一個是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我讀了桃花源記后,認識了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希望同學們找時間讀一讀像《桃花源記》這樣的半文言文,試著自己理解文章的意思。
桃花源記讀后感2
自從南陽劉子冀尋找桃花源未果之后,許多人都認為桃花源不存在,不過是漁人想要出名的一個借口罷了。而且有些人還利用桃花學源來炒作,說桃花源是一個人間仙境,到那就能長生不老,并且借著這個噱頭,推出“桃源三日游”,可是所有的旅游團都是收了錢就玩失蹤術啦。
可有一個商人就是不信邪,聽說那里資源豐富,便想買下來開發(fā),大賺一筆。于是,他幾經(jīng)周折,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找到了那世上唯一一個進入過桃花源的人——漁人。漁人見有人肯相信他,很是感動,加上還有錢賺,便決定全力幫助這個商人。這次,他們果真丙次找到了那個山洞。進去后,里面的風景用仙境來描述都是貶低了桃花源。在桃花源中,也確實有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于是商人下定決心要買下這里。他找到村長商定,可是無論出多高的價錢,村長就是不賣。但在商人的軟磨硬泡之下,村長實在受不了了,便請來了一位巫師。巫師一來就讓商人躺下,只見他手一揮,商人就昏了過去。
當商人醒來時,他發(fā)現(xiàn)桃花源已是囊中之物欣喜若狂,立馬開采起來。僅僅一天,桃花源附近的花草蟲魚都死了,居民也都跑了。商人當然高興了,因為他不用付拆遷費了。一個月之后,商人發(fā)了大財,光是點鈔機都燒壞了好幾臺。正當商人坐在家中享受時,太陽突然襲擊然暗淡無光,接著大地劇烈搖晃,接踵而來的'是各種自然災害,最后天崩地裂,桃花源不復存在了。但在商人臨死之前,一個人一樣的黑影用意念告訴他——桃花源是地球的心臟,桃花源毀了,地球就沒了!
商人尖叫著醒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一片桃花林間。他意識到那是一場夢,一個無比真實的夢。而他也因此不敢再打桃花源的主意,從桃花源回來之后,他只字不提桃花源,此后,就真的無人問津桃花源了。
桃花源記讀后感3
最近幾日,我們學習了《桃花源記》這篇文章,偶有所感,付與筆端,傾于紙上。
夾水兩岸,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正是此番美景,使得漁人“欲窮其林”,也讓陶淵明陶醉其中,不可自拔。步入桃源,仿佛若有光,這光照亮了路,使?jié)O人豁然開朗,讓身處塵世的陶淵明心中有了希望。“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杯h(huán)境安適寧靜,人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漁人目之所及,便是陶淵明心之所向。
陶淵明,那個才溢志高,偏生于末世的靖節(jié)先生,在亦仕亦耕中掙扎了十余載,終于拋卻五斗米的束縛,躲進自己構建的“象牙塔”中,開始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歸隱生活。他以為是脫俗,實則也是一種逃避。社會不會因為他的離開而停止動亂,也沒有一方勢力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百姓也不曾過上他所期望的.桃園生活。當世外世界與凡塵俗世的對比愈來愈強烈,在理想與現(xiàn)實間來回掙扎,卻不懂得作出行動來爭取,傷的最深的仍是濁世中的清醒者。
從時代發(fā)展的角度來講,世外桃源并不存在,因為所有的和平都是通過斗爭而來的。若是一味選擇逃避,就永遠無法觸及真正的美好。在虛構世界里自我解脫,獨守一方天地,終究沒有奔赴正義來的實際,終在荒涼中落下人生的帷幕。
這個世界向來不是至純至美,“獨善其身”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要有“革弊端,濟天下”之宏愿壯舉。
桃花源記讀后感4
世外桃源”至今已流傳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現(xiàn)在許多人向往不已。這樣的藝術效果和社會作用,是陶翁當時創(chuàng)作時做夢也想不到的(文學的.社會作用往往會大大地超越作家當時創(chuàng)作意圖),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文學本身!這究意為何呢?經(jīng)過反復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諧快樂的幸福生活。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真諦之所在!人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第二、在人類社會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終存在剝削、壓迫、侵略、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等等背離人性的行為。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就在所難免。“強者為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則死!俗話說: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計,走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種意境,是一種理想,是一個美夢,是一個精神樂園。未必要苦苦尋求!只要心中有“佛”,與世無爭,天下為公,樂在其中!人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難免有現(xiàn)實和理想的沖突,當你對現(xiàn)實感到無奈的時候,就會想跳出這個圈子,尋求自己的理想王國。這也許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共產(chǎn)主義實現(xiàn)之前,桃花源也許永遠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標!
桃花源記讀后感5
東漢末年,兵連禍結(jié),社會黑,暗,民不聊生,而在這樣一個黑暗的社會里。,詩人陶淵明卻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作者當時已辭官回家多年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與絕望,揮筆寫下流傳千古的《桃花源記》,而在他寫這篇文章之時可曾想過:與其坐在深山之中做無用的發(fā)泄,卻還不如盡一番力來改變世界。
話說當年,楚漢之爭,霸王項羽可謂有絕對優(yōu)勢。但由于盲目自信,一意孤行,最終武夫輸給了智慧,無奈只能落了個自刎烏江。如果項羽懂得卷土重來,懂得忍辱負重,懂得回到起點從頭來過,也許歷史就得改寫。如此之癡,可笑哉!
再回到陶淵明,因家境貧寒,29歲的他走上仕途,幾十年間,他歷任多職,最終因忍受不了官場的黑暗而罷官歸隱。但如果此時陶淵明并未罷官,而是以自己的清廉,自己的正直來告誡世人,教導世人,或許事情的結(jié)局就不會是這樣。
雖有這些不懂拐彎的'“癡”人,卻也不乏懂得從頭來過的“明”人。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為了霸主地位展開激烈的爭斗。一次激戰(zhàn)中,越國慘敗,越王勾踐無奈被俘。從一個萬人之上的國君到一個階下囚,勾踐的人生跌倒了谷底。但是,他并沒有絕望。十幾年的臥薪嘗膽,等待著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勾踐抓住機會,反敗為勝,再次稱霸諸侯。懂得從頭來過,勾踐終于成為了一代霸王。
學會從頭來過把,朋友!消極避世,那是癡者的做法;氐狡瘘c,重新再來,你的人生會因此而更加絢麗!
桃花源記讀后感6
本文乃東晉名士、一代隱士陶淵明先生的名作。陶先生耳聞目睹東晉黑暗動蕩的現(xiàn)實,憧憬著一個環(huán)境幽雅無戰(zhàn)火煩擾、平等、自由、安寧祥和的人間仙境。于是,借一位武陵漁人“忽逢桃花林”“欲窮其林”“從口入”“豁然開朗”,一個人間仙境就呈現(xiàn)在他面前。源中人大概擔心從此外人會紛至沓來,打擾他們清靜、幸福的生活,臨別之余,諄諄叮囑;可不曾想,漁人怎能按捺住內(nèi)心的狂喜激動?口里唯唯諾諾,但早已留心,一路細致的留下記號,立馬回郡報告太守。太守一聽有這么個好地方,立刻派人隨漁人前去,卻如墮迷宮,再也找不著去路了。
這事馬上傳開了。一時間,全國各地人情振奮,人頭攢動,前來尋訪桃花源的.人絡繹不絕,卻個個高興而來,失意而歸,根本就找不到所謂的桃林。南陽郡有一位名動天下的讀書人,名叫劉子驥,也聽說了這回事,心想:天降奇寶,唯有德者方可居之。此等仙境,豈是凡夫俗子人人可到的?于是躊躇滿志,想趕往桃花源。哪知這仙境如人間蒸發(fā)了一般,再也找不著了。劉公不甘心,潛心尋訪,但終究入境無門,郁郁而死。
列位看官,果真有這么一處“世外桃源”而世人遍尋不著嗎?非也,這本是陶老先生杜撰虛構的,當時何來這么好的寶地?倒是現(xiàn)如今,如這“桃花源中人”一般的生活享受,已比比皆是了。
陶先生于亂世中還有這番夢想,很難得。但這夢想,單靠你陶先生是“隱”不來的。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作結(jié):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桃花源記讀后感7
一片自己漫無盡頭的桃林,桃花如雨般飄灑,林子的盡頭是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前方小山林被薄霧籠罩,看不到了真切,其中可以透出一束具有光亮,指引人企業(yè)走進歷史虛無的世界,一片環(huán)境安靜生活祥和,充斥著歡聲笑語,沒有一個紛爭和戰(zhàn)亂,這,便是中國桃源?我有些學生迷惑,在我看來,這更像是進行一場美夢,無論我們夢中的景象以及如何的迷人,等到你一睜開眼,便是使用竹籃打水一場空,不過都是過眼云煙罷了。而比起一些患得患失的夢,我更喜歡追求眼前這些觸手可得的美好。
世外桃源之美的確令人向往,即使是一場夢,依然有人愿意放棄一幕。 但我不一樣,我寧愿簡單漂亮。 不求獨避風雨,唯笑桃源非夢。 “
我想,可以有很多種美麗,可以在我們身邊,不必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一個像天堂一樣的`地方構圖。美無處不在: 可以是與家人輕松的聊天,可以是與親密的朋友開懷大笑,可以是你一直想讀的小說,可以是幾天的雨,可以是彩虹般的美,可以是對我們一直努力的認可... 美,就在我們身邊。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欣賞它。現(xiàn)實可能不像夢境那樣令人向往,但它是真實的; 它可能是黑暗的,但它不是沒有光明的。
相較于夢想的天堂是沒有爭議的,我更喜歡現(xiàn)實生活中的噪音和笑聲共存;相比于來自世界隱居撤退,我更喜歡隱藏在生活中,無論是人為的,也作戰(zhàn)音樂;姚明無法相比的是天堂,我更喜歡簡單的幸福的前方。 “在機身渾然一體,在桃園的心臟!敝灰谌肷睿硎苌畹拿篮,熱愛生活,這是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樣。
桃花源記讀后感8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桃花源記》
我踏著小碎步,吟著“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那“桃花源”不覺已呈現(xiàn)在我面前。
放眼望去,滿山遍野之中桃花的身影分外妖繞,沐春臨風,和顏悅色,向人們展示著嬌美的身姿。
一株桃樹,托起一團花瓣、像姑娘揚起的笑臉,粉紅粉紅,洋溢著青春的光彩。又仿佛一位位美若天仙,有點羞澀的少女,含羞綻放,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看幾眼。有了星星點點綠葉的陪襯,顯得更美了。
一朵朵美麗的粉色桃花真是千姿百態(tài),讓人看了眼花繚亂。那一朵桃花像在枝頭沉睡著,這一朵桃花像在她和她身邊的一只小蝴蝶交談;那一片桃樹和桃花像一朵緋紅的云;這一片桃樹和桃花在唱歌"沙,沙,沙……"
我站在叢中,任由那輕柔的春風拂過我的臉頰,任由那和煦的陽光穿過我的'指縫,任由那零零星星的桃花瓣灑在我的肩上,我全然不顧。我已被這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就是那桃花,慢慢悠悠地飄落在地上,碾作塵,化為泥。
這美景,使人沉醉,也使蜂蝶陶醉。這不,一只只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使我不禁想起了“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詩句。是啊,這樣的美景,蝴蝶都不愿走了。
當夕陽的第一絲光線照耀了大地,我準備回家了,卻又依依不舍,我只好在心里說:“別了,‘桃花源’”。
我忽然悟出了什么:那花瓣嬌小柔弱,一碰就掉了,可是,正是許許多多這么嬌小,柔弱的花瓣,艱難地撐起了一片美麗的風景。這不正是在鼓勵我們嗎?
我望著桃花,會心一笑,燦爛的笑容,如一朵綻放出笑臉旺盛的桃花。
桃花源記讀后感9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庇讜r,讀不懂陶淵明,更讀不懂這千古名篇——《桃花源記》。如今細細品味,猜想著那該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地方。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躺在兩棵桃樹中間的草地上,手上捧著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清風徐徐,任憑那無數(shù)片桃花瓣飄落在自己身上。樹上的花想來更加美麗,定是白的似雪、粉的似霞了。桃樹葉有的已經(jīng)長大成型,摸上去油亮油亮的;有的如花苞般蜷縮在一起,朦朦朧朧,像是剛睡醒小孩的眼睛。一覺睡醒,身上早已蓋了一層厚厚的桃花被了吧。真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啊。
夏天,是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偌大的桃花園絕對是個天然的“避暑山莊”。瞧!桃樹長的多旺盛啊,樹葉竟是那樣密,密的漏不下一絲陽光。偶爾微風吹過,樹葉搖曳,把陽光剪的支離破碎,陽光便從樹縫兒里掉到地上去了。
桃花源多美呵!美得讓人不可思議,讓人逐漸懷疑事件的`真實性。自從《桃花源記》被現(xiàn)代人譯出來后,震驚中外。全世界的人都紛紛尋找桃花源的所在地;有的人甚至想去創(chuàng)建一個“桃花源”。為了尋找它,我們踏遍了千山萬水,盡管我們心知肚明,那很可能只是徒勞,只是陶老先生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的一種精神寄托罷了。
等我們累了、乏了、悔了、恨了,重新踏上歸航之時,回到家鄉(xiāng)之時。我們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我們苦苦找尋了多時的桃花源,竟然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啊,家鄉(xiāng)不就是最美的桃花源嗎?鳥鳴聲聲、花香陣陣,到處綠樹成蔭的的小鎮(zhèn)不就是最美的桃花源嗎?
愿天下所有人永遠銘記自己的家鄉(xiāng)。記住,家永遠是你心目中最美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后感10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世外桃源”這個故事吧。這個故事出自《桃花源記》這篇課文。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為古時候人們多戰(zhàn)亂,沒有安定的生活,作者就想象出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生活。沒有戰(zhàn)亂。貧困,有的只是幸福,快樂。作者通過想象,把“桃花源”這個地方的景致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其中幾處寫的非常好。
第一處: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從這句中可看出這里的人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去了,見到除了桃花源以外的人非常驚奇。從這里還可以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這里的人不愿出去呢?如果說是因為戰(zhàn)亂的話,那他們早就出去了,因為戰(zhàn)爭是不會一直停在一個地方的。
所以說,他們留在這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個地方仿佛人間仙境,樹木茂盛,芳草清香,土地肥沃,非常適合居住。再加之這個地方又極少知道,所以他們決定留在這里,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家園。
第二處: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這段話讓我們心生猜忌:漁人不是去壹次了嗎?他應該還記得路的,假如他真的忘了,可是他也做了記號呀!再看下面一段內(nèi)容:
南陽劉子驥,高尚土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來又有人去找了桃花源,可始終沒有找到,這是為什么呢?
不過,這篇課文真的寫的.不錯。把這個桃花源寫的亦真亦假,作者的這個結(jié)尾倒是提醒了我們,若我們也想有這樣一個真正的桃花源,就應該保護環(huán)境,不準濫砍濫伐,共同建造一個屬于我們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后感11
紅塵俗世多煩擾,恩怨情仇不可少。
厭世棄俗尋凈土,桃花仙境何處找?
記得初讀《桃花源記》是在讀初中,當時只是被文中所寫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種美景所感。適值當時正在熱播港劇《射雕英雄傳》,理所當然的就把桃花源和桃花島聯(lián)系在一起,滿園桃花妖嬈嫵媚,幽幽清香沁人心脾,真美!時常都在想,如果自己能夠住在那飄著花瓣雨的桃花島有多好!雖然語文老師也給講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但那時并未感覺有多大感觸。
隨著步入社會所經(jīng)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對作者所作《桃花源記》的理解也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同感。
社會從古至今都有其共同之處,物欲橫流,階級爭斗,國與國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干戈迭起,生靈涂炭;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無不讓喜愛和平、公平的人心灰意冷,厭世棄俗。
現(xiàn)在想想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何止是人間仙境。∧抢餂]有世間的.等級恩怨;那里的人們淳樸忠厚;那里的社會環(huán)境安寧和諧。其中的那幾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作者是在這幅美麗的圖畫中寄托對現(xiàn)實社會強烈的抱怨,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憧憬,也暗示了自己不屑同黑暗社會同流合污。
紅塵喧囂,俗世煩擾,真想覓得一方像桃花源似的凈土,不為凡塵俗事所擾,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與世無爭,悠然自得的度過余生。
我心中向往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桃花源記讀后感12
讀完《桃花源記》,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陶淵明用淋漓盡致的詞句構造了一個多么寧靜,祥和,美麗的世界!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我仿佛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幽幽的桃花林中,桃花生機勃勃,爭奇斗艷,頓時使人飄飄渺渺;ǘ渲型钢囮嚽逑悖瑹o不使人忘記煩惱與憂愁。’而“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看出桃花源中人們的熱情。我仿佛看到了外人到來時桃花源中人們好奇的爭先恐后的迎接他。
陶淵明借武陵人誤入桃花源,倒出了在東晉時期腐敗的.社會中人們期望的和平。的確,在那時桃花源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說到和平,我寧可去尋找這樣的桃花源,F(xiàn)在這個世界中,到處是爾虞我詐,明爭暗斗。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戰(zhàn)爭……貪婪蒙蔽了人們的雙眼,使得多少無辜的百姓受到傷害啊!我想,恐怕更多人想去桃花源了?墒翘一ㄔ粗皇且粋美好的幻想,必不存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自私,腐敗已逐步侵蝕我們原本純潔的靈魂。甚至有些人像征服整個世界。這些可笑的想法,只會顯示出他們的丑陋。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覺得丑陋的思想蓋住了湛藍的天空,蓋住了天真的笑容,更蓋住了純潔的心靈……
所以,我們不能讓這種丑陋繼續(xù)蔓延下去,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社會,把壞思想排斥出去。我們要根生地固國家之間的友誼,繼續(xù)促進國家之間的友誼,像“地球村”一樣互通有無,和平共處。這樣,地球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讀后感13
逆境之中夢想永存。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這美妙而又奇神奇的世界中一只小碟破繭而出,它飛過草木,越過山川,來到了溪流的盡頭。這是一個漫山遍野盡是桃粉的綺麗世界,仿佛是那個戰(zhàn)亂年代最后一片和平之地。這里沒有紛爭,沒有戰(zhàn)亂,有的只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或"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還有"黃發(fā)垂髫,怡然自得"。
這是多少人的夢中仙境。≡谀莻陰謀不斷,政權交替,危機四伏,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人戰(zhàn)死沙場。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憤怒、悲傷、仇恨以及不甘,可誰又能在心中留一片凈土,誰又能懷揣一份美好面對悲慘的現(xiàn)實呢?
在這首詩中,我們仿佛能看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明媚,“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作文的熱情,“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如癡如醉,而這與當時的世界完全背道而馳而這來自美好的向往之情,更是一種擺脫了肉體,越過了現(xiàn)實的一種超脫,能在逆境之中懷揣的一份天真。
在現(xiàn)在這個繁忙的'社會我們來不及也沒有時間懷有夢,我們只知道每天按時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們從沒有想過理想是什么追求是什么。當一塊面包和未來的一億美金中讓你選擇,你會毫無猶豫的選擇那塊面包,因為那是你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最珍貴的東西。這就是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區(qū)別,干大事者必須懷有崇高的理想。馬云說過,當中國每一個人都懷有夢想時,中國將會變得無比強大。夢是一個人畢生所及卻又可能可望而不可達的東西,但每一個人都不應迫于現(xiàn)實而停止對夢的的追尋。每個人都應懷揣著一個夢,并向夢和遠方奔去。
桃花源記讀后感14
與世無爭,其樂融融的桃花源,多么令人向往。〉F(xiàn)實中真的有桃花源嗎?如果有,那現(xiàn)實中的桃花源真的像這樣嗎?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多么美好的一幅話畫。仿佛自己身臨其境,看著那一片桃花林,一陣清風吹過,漫天落花,帶著陣陣花香。我很羨慕那種地方,因為那美的得能讓人拋下所有心事,可以輕輕松松,無憂無慮。為什么陶淵明會寫這樣的桃花源呢?
當時,陶淵明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寫下了這篇文章。其實,這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是截然相反的。當時的社會是黑暗的,腐敗的,戰(zhàn)亂的,官員是自私的,人民是痛苦的。許多人家破人亡,流落街頭。十分悲慘。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那里的地方很大,屋子建的十分整齊,有田地,河流,桑竹。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包S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一片祥和,一切都很美好,幸福!霸O酒殺雞作食……皆出酒食”,寫出村民的善良純樸,熱情好客。而貪心的漁人卻利用村民,在出去后將此事告知太守,妄想得到一大筆財富。當他再次來時,再也找不著了。其實,那種人不僅在當時很多,在現(xiàn)在其實也有許多。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社會上正因為有了那么多這種自私自利的人,社會才會那么亂。若人人都能為他人著想,都再善良,寬容一點,那么桃花源就不再是幻想了。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要好好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努力建設起一個美好的社會,讓桃花源變成現(xiàn)實。
桃花源記讀后感15
候鳥穿過地球,麥苗化作啤酒,我在春天的角度里停留,想念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我想了許久,許久。想起了美好的事情。
在戰(zhàn)火紛飛的晉朝,陶淵明想象出了這么一個世外桃源。多好: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民風淳樸,寧靜安樂。在那個年代,是誰都會向往。
世外桃源真美,我也有我的桃源。
我的桃源就是如今家鄉(xiāng)小時候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池塘。那是我的樂園。小時候,一放學,三二成群的伙伴,就必須得到那去。池塘邊,楐樹隨風飄揚,荷花姐姐和荷葉妹妹也在跳舞。歡笑聲中,伙伴們玩起了水,你一腳我一腳濺起高高的白色浪花。小魚兒也閑不住,搖擺著尾巴,水上水下的.,似乎怎么玩也玩不夠。
但就在我十歲的時候,我離開了它,來到城市。
親愛的柳樹,你還記得嗎?我常常坐在你的背上,和你親愛的小鳥,小蟲家人一起玩耍;荷葉荷花你們是我見過最美的小花小草,但我想對你們說對不起。我不應該破壞你們的美,我時常忍不住摘下你們放在家里,因為你們真的是太美了;小魚兒們,你們還在嗎?我還想和你們一起比賽游泳呢;我親愛的伙伴們,你們還好嗎?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如果我們再見面。
美麗的池塘,請你等著我。
親愛的小伙伴,請你們想著我。
美麗的桃源,我會回來的!
【桃花源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讀后感03-01
桃花源記讀后感04-06
桃花源記讀后感15篇04-10
桃花源記讀后感(15篇)04-16
桃花源記讀后感集錦15篇04-16
桃花源記讀后感匯編15篇04-16
桃花源記讀后感通用15篇04-16
桃花源記讀后感(合集15篇)04-17
桃花源記續(xù)寫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