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俗習慣作文匯總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今年春節(jié)在廣州過,廣州的習俗我喜歡,如果大家去了那,相信你們也喜歡!過年嘛,就得走親訪友,到處給紅包呀,拜年呀,說吉利話呀。
廣州的拜年習俗可真特別,隨便到誰家都給紅包。這不,今天去一個姑姑家,我都還沒認識,一進門她就塞給了我一個紅包,我想不要,但小姨說這是他們這里的風俗,讓我收了。回到家我打開紅包一看,呀!里面只有5元錢。我還以為會有幾百元呢,看著這5元錢,我哭笑不得啊!第二天是大年三十,出門拜年當然是免不了的,到了一位伯伯家,伯伯熱情地招待我們,還拿出許多好吃的要我們吃這吃那的,我們和那位伯伯交談了很久,互相都談得熱火朝天的,直到快中午時我們才起身要走。伯伯把我們送到門口,他從口袋里掏出幾個紅包塞到我們每個人的手中。我們本想不要,但又想起這是他們這的風俗,必須要收的',便“毫不客氣”地拿在了手中。在回家的路上,我好奇地打開了紅包,一看,這回給了10元錢,仔細一瞧,這個大紅包里還有一個“小紅包”呢,打開一看,這“小紅包”里只有1元錢。哎!又是空歡喜一場呀!不過也沒關系,紅包里有錢總比沒錢好吧!我想,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會有自己的民族風俗,那就只能入鄉(xiāng)隨俗了。
這天晚上,我爸媽、舅舅和舅媽、小姨和姨爹給我們小孩子發(fā)紅包了,我的表弟和表妹都高興得不得了,而我卻無動于衷,因為我想肯定又是發(fā)“小紅包”我才不稀罕呢!小姨給了我一個紅包,我說了聲“謝謝”便面無表情地收下了。睡覺前我打開了小姨給我的那個紅包——里面有200元錢。后來我問了小姨才得知廣州給紅包有個說法叫“利是”紅包里錢的多少是有含義的。聽小姨這么一說我才恍然大悟,可是這廣州的習俗也真奇怪,給個紅包居然也有那么多的說法啊!
廣州不但紅包給得“怪”就連這里的東西也很便宜,這可不,昨天去逛廣州的超市,我看見一件紅色的外套,聽售貨員說這件外套還是外貿(mào)貨呢,價錢也挺實惠的,只要50元,我看這么便宜,又是外貿(mào)貨,便當機立斷買了下來。后來,爸爸又看中了一條冬草絨的褲子,也很實惠,爸爸也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他還說:“好久都沒有穿過冬草絨的褲子了,現(xiàn)在穿穿,還挺舒服的呢!”廣州這里不僅衣褲便宜,就連一些小吃也挺實惠的。不過這里的鞭炮可不實惠,這過年的必備品不實惠還真是一個令人傷腦筋的事呢!這里的小沖天炮在長沙買,只要20元就可以買到漂亮的了,可廣州這邊一般的小沖天炮都要90元呢!更別說大沖天炮了,那價錢就令人琢磨不透了!聽這里賣花炮的老板說,這些花炮都是從瀏陽運輸過來的(因為瀏陽盛產(chǎn)煙花炮),加上運輸費及一些費用,這些花炮出個對于我們算很貴的價已經(jīng)夠便宜了!澳銈儽镜仉y道不生產(chǎn)花炮嗎?”爸爸問道。老爸問出了我正想問的話。老板無奈地說:“自從有一次生產(chǎn)花炮時出了一次大事故,炸死了好多人,因此廣東省禁止生產(chǎn)花炮。”后來我一想也是,安全第一。我覺得這些賣花炮的人不但沒賺錢,倒還貼了錢。因為從瀏陽進花炮過來,一路上花的費用遠遠超過了他們賣花炮掙的錢呢,他們生意要是不好,豈不是還虧可嗎!
在羅定市里,到處都可以看見成群的摩托車和自行車,小車都只有兩三輛,姨夫說,羅定人民其實很窮苦,像買得起汽車的人都是一些非常有錢的人呢!
在羅定市內轉了一圈,我發(fā)現(xiàn)羅定人民并不是很富裕,我想,他們要是能夠合理地利用商品價錢的話,這個城市一定會富裕起來的。因為羅定人民是那么的大方、熱情、可愛呀!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qū)。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游客應尊重。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jié)。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jié)。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jié)M,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jié)M,這樣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干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游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jīng)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jīng)的時候,身后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xiāng)十堰也有許多傳統(tǒng)風俗,我最感興趣的是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全家圍在一起吃過團年飯后,就開始守歲了。我們先在房門上貼上倒著的“福”字,再換上新衣服到院子里發(fā)花炮,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五彩繽紛的花炮把天空裝扮得格外美麗,我想:“年”早就被嚇得永遠也不敢出來了。然后,我們全家圍在一起邊聊天邊吃零食邊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一晚我可以放開肚子吃零食媽媽也不會說我,也不會催我去睡覺?斓绞c,聽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點燃一長串紅紅的鞭炮。最后,回到屋里,媽媽已經(jīng)煮好了胖乎乎的餃子,這時,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弊郑Φ幕ㄅ,除夕的餃子……都是那么有趣,我愛家鄉(xiāng)有趣的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lián),以示迎春之意,寫風俗習慣的作文。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lián)。今年選的上聯(lián)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lián)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fā)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征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著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里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著五顏六色的節(jié)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崇明春節(jié)習俗
春節(jié)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重大節(jié)日,它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個節(jié)日,故特別被人們看重。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于本縣的獨特地域,因此各地的春節(jié)習俗略有不同。現(xiàn)采集一些過去歲月春節(jié)前后的場景、鏡頭與讀者諸君一起融身于濃濃的鄉(xiāng)情中同醉。
廿四夜
從農(nóng)歷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yōu)檫^好春節(ji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農(nóng)歷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統(tǒng)稱為"廿四夜"。相傳這一天為灶君上天之日,民間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習俗。百姓在這一夜用"卷銀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燒熟后作餡,再用百葉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飯作祭食,點上香燭,祭供灶君,并備紙錢,扎彩橋,磕頭禮拜,然后鳴放鞭炮,在將灶君像與前簾(俗稱"喜串")燒化前,戶主對著君像自言自語地說些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話祈禱。此俗現(xiàn)已除,但吃赤豆飯、卷銀包的古風猶存。過了廿四夜后,家家戶戶越發(fā)忙碌了,里里外外大掃除,俗稱撣檐塵,各家忙于洗滌被褥帳子,釀酒、炒花生和蠶豆,并采購吃的用的東西。海島城鄉(xiāng)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這一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因"糕"和"高"是諧音,人們圖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本縣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松糕為主,中部地區(qū)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窮苦人家則用高梁粉、白玉米作為蒸糕的主要原料,小學生作文《寫風俗習慣的作文》。此外人們還要備些錫箔、紙錢、香燭、元寶、茶食果品之類的東西作祭品以此敬神。除夕前幾天,人們還要貼上新春聯(lián),掛尊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的墻上,擺好祭品,待大年夜一到,點上香燭,讓后輩瞻仰。除夕前人們還進行打囤子,即把石灰裝在麻袋里,往地上打印,企盼來年糧谷滿倉。這些活動現(xiàn)已不見。有的農(nóng)戶還將市內的`垃圾及無用的雜務和雜草堆放到外場,點火焚燒,以求來年吉祥,平安無事。
除夕
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是除夕,俗稱大年夜。在這一天,把過年的一切陳設都布置定當,如寫春聯(lián)、貼門神等。晚上全家老少圍在一起吃年夜飯,菜肴遠比平時豐盛,主要的一道菜用菜心、豆腐等燒成后用百葉卷裹,被稱之為卷錢捆,以示來年財源滾滾而來。這一夜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日子,因為父母、長輩送上壓歲錢。在舊社會,沒錢的人在這一天是難熬的,按舊規(guī),當年債務要當年清,年底討不到債,到年初一就不能強討了,直到二月初落燈后才能討債,所以債主在大年夜差人四處討債,還不起債的人只好四處躲避,有家不能歸,到年初一才能回家。所以往日有"年關糧戶好過,沒錢難過"的俗語。
春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年處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后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fā)財?shù)囊馑。過年了,大人小孩換上新衣帽,穿戴整潔,全家圍桌而坐,共進豐盛的早餐,以素食為主,再加上湯圓(圓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團圓,年年高,并將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飯拌入早飯內,俗稱"陳年飯",意為隔年有余的好口采。早飯后,孩子們向鄰居、親友長輩們一一尊稱問好。正月初一這一天忌諱頗多,不能動刀具,不能潑水,不能去水橋淘米,不能掃地,不能開后門,不能搬動柴禾,不能出口污言,不能動手打人,不能睡得太晚等等。連煮飯燒菜的柴草要用芝麻桿,黃豆桿等放在爐堂里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火越旺,越吉利,預告今年萬事興旺,節(jié)節(jié)高.另外,年初三和年初五早晨家家都要燒早飯,飯前要點燃香燭,企求全家興旺平安.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湘西苗族屬其中之一部,苗族的風俗習慣。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節(jié)慶、婚嫁、喪葬、娛樂、禮節(jié)、禁忌、飲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一、服 飾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男女差別很小,一律是“色彩斑瀾”;上身穿花衣,下著百褶裙,頭蓄長發(fā),包赭色花帕,腳著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 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政府指令“服飾宜分男女”之后,變化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換上漢人服裝。如今天的永順、龍山等縣的苗族,其服飾與漢族已無分別。但在花垣、保靖、鳳凰、吉首、古丈、瀘溪等縣境內,苗族的服飾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帕長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纏戴時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為七顆。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層的衣服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衣服扣下面兩對紐扣……以此類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層的七對紐扣為止。這樣,層層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別有一種情趣。 與苗族男子的簡單衣著相反,苗族婦女的服飾十分精美復雜。 頭帕:苗族婦女的頭帕,因地而異。鳳凰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長三尺多,由額頭包至腦后,連耳朵都包在內面;ㄔ瓤h境內的苗族婦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疊整齊,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齊額眉。吉首縣境內的苗族婦女頭帕較雜,與鳳凰縣相接的地區(qū)包花帕,與花垣縣相鄰的地區(qū)包黑帕。瀘溪、古丈和吉首東部地區(qū)的苗族婦女則包白色頭帕。帕上繡有四對青色花蝶,樸素美觀,獨具風韻。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繡飛蛾”,說的就是這種白帕。 首飾: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而以銀飾最為普遍。從佩戴的部位分: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耳環(huán)、項圈、手鐲、戒指、牙簽、扣絆等,而以手鐲和戒指必須常戴。從造型上分,僅耳環(huán)一項,就有瓜子吊耳環(huán)、石榴耳環(huán)、梅花針耳環(huán)、圈圈耳環(huán)、龍頭耳環(huán)、梅花吊瓜子耳環(huán)、耙粑耳環(huán)、龍頭瓜子吊耳環(huán)等等。 衣褲及其他:苗族婦女的衣服,過腰大而長,衣袖大而短,沒有衣領。袖口之大,約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習慣要滾邊、繡花或縷紗,并要加上欄桿花瓣于其問。有的還需在開岔和放擺前后兩面的邊緣刺繡挖云鉤。衣服式樣一律是滿襟,無對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婦女的衣褲,縫工、繡工精致的,需工日數(shù)十。褲子較短,褲腳較大。褲筒邊緣的滾邊、繡花或數(shù)紗與衣服相同。禮裙長而寬,下腳沿邊滿繡花紋,并滾欄桿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滿繡花,頭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著。 解放后,在一些苗漢雜居地區(qū),苗族服飾受漢族的影響較大,一些青年已改著漢裝。
二、節(jié) 慶 湘西苗族的節(jié)慶較多,活動規(guī)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趕年常農(nóng)歷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jié)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常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秋千、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物色情侶,談情說愛。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tǒng)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2.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的傳統(tǒng)歌舞節(jié)。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3.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jié),又稱“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須到比較遠的漢區(qū)趕場交換,常常受騙上當。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節(jié)這一天作為自己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清明歌會均有傳統(tǒng)的中心會常吉首市東部的苗族人民趕清明,其中心會場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場上。到時,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氣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臨仍不肯散會,一直唱到通宵達旦。 4.看龍常每年從農(nóng)歷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龍El,習慣稱做看頭龍后十二天又輪轉到辰日,再逢看龍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踴躍參加。若在這天干了農(nóng)活,就屬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對于“看龍”的事,非常重視。
【風俗習慣作文】相關文章:
風俗習慣作文05-08
風俗習慣作文10-06
風俗習慣作文12-21
風俗習慣作文10-03
風俗習慣的作文01-24
風俗習慣的作文09-22
風俗習慣的作文08-16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03-14
廣州風俗習慣作文04-23
關于風俗習慣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