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觀書有感》哲學(xué)理解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書有感》哲學(xué)理解,歡迎閱讀與收藏。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從文學(xué)角度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閑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發(fā)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議論。一問一答,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深切而獨特的讀書 感受,暗含哲理。池塘并不是一泓 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 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 為相似。詩中 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 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 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 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xué)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
從哲學(xué)角度來看,這首詩的思想與朱子“道問學(xué)先于尊德性”的思想相契合,蘊含著朱子的“格物致知”說。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 有知;而天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 必使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 “格物致知”說的認識論前提是主客體的相對二分。朱子講,“知在我,理在物”,這里的“我”“物”之別,就是主體與客體之分。朱子認 為同萬物一樣,人心亦具內(nèi)在之“理”,但當它從形上向形下落實時,由于秉氣的 影響和后天外物的蒙蔽、欲望的攪擾,原本誠明的“天理”就變得晦暗了。所以, 必須通過“格物”來認識“理”。鑒于人心中之“天理”和萬物之“理”本只是一個,人 才可以通過“格”心外之物事來明白心中之“天理”。 朱子的“格物”有三個要點:第一是“即物”,就是接觸事物;第二是“窮理”, 即研究物理;第三是“至極”。
對于致知,他在《答黃子耕》中講:“格物就是就 一物上窮盡一物之理,致知便只是窮得物理盡后我之知識,亦無不盡處,若推此 知識而致之也。此其文義只是如此,才認得定,便請以此用功,但能格物則知自 至,不是別一事也! 格物是指努力窮索事物之理, 而當人們通曉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識也就完備徹 底了。所以“致知只是指主體通過考究物理在主觀上得到的知識擴充的結(jié)果,是 就認識實踐在主體方面獲得的知識成果而言,沒有即物窮理,主體自身是無法擴 充知識的”。外界的萬事萬物是人認識的唯一源泉,只 有通過主觀見之于客觀才能達到致知的目的。
格物”是“致知”的方法,“窮理”又是“格物”的內(nèi)容和目的。而“窮理”的“理” 是朱子哲學(xué)的最高范疇,首先,理是萬物之“所 當然”與“所以然”。萬事萬物莫不有“其當然而不容已,與其所以然而不可易 者!薄疤煜轮铮瑒t必各有所以然之故與所當然之則,所謂理也。 所謂“窮”,即要把事物之理推到極至。 所謂“極”,有絕對的意思,物理無窮,窮理無盡,但理有“至極”,故要窮到極處。這里包含著認識是一個由淺入深、 層層遞進的過程。而朱子提出“至極”的根據(jù)則是他的“理一分殊”說, “理一”即是“總天地萬物之理”的“太極”,但天地萬物又各有本于“理一”且互不相 同的理,這即是“分殊”。這就說明具體事物的物理雖然各不相同但又都是普遍的 宇宙之理的表現(xiàn),具有共性,所以“窮理”即可由一物之理推知他物之理。最后達 到體察共有之理的目的。
拓展:觀書有感賞析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后,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nèi)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lǐng)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注釋](1)鑒:鏡子。
。2)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移動。
。3)渠:它。指方塘里的水。那得:怎么會。如許:像這樣。
[譯文]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閑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發(fā)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
【賞析】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磚,號晦庵,晚號晦翁。古徽州婺源縣(今屬江西)人,是繼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是中國十一世紀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xué)問淵博的學(xué)者,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他繼承魏晉以來儒、佛、道、二程(程顥、程頤)的思想,把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面的問題融於一爐,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朱熹《觀書有感》是一首說理詩。從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風景之作,實際上說的是讀書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這首詩包含著雋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啟發(fā)而又歷久常新,寄托著詩人對讀書人的殷切希望。讀書需要求異求新,詩作以源頭活水比喻學(xué)習要不斷讀書,不斷從讀書中汲取新的營養(yǎng)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學(xué)生在讀書時要克服浮躁情緒,才能使自己的內(nèi)心清澈如池水。源頭活水不斷,池水才能清澈見底映照出藍天云影,人只有經(jīng)常開卷閱讀才能滋潤心靈煥發(fā)神采。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云影。要問這池塘怎么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以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學(xué)習,要堅持開卷不斷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詩的寓意多么深刻!
詩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達了一種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悅的讀書感受。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讀書有所領(lǐng)悟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愉悅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xué)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人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表面是寫水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才“清如許”,實則預(yù)示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認真讀書,不斷求新求異,不斷獲取新知,才能達到至高的境界。
【《觀書有感》哲學(xué)理解】相關(guān)文章:
對理解與笑的哲學(xué)沉思12-13
實踐觀哲學(xué)與實踐哲學(xué)的關(guān)系12-08
哲學(xué)自身理解中的文本解釋問題12-11
論哲學(xué)是哲學(xué)的哲學(xué)觀真相--從西方近代哲學(xué)與科學(xué)的關(guān)系說起12-08
哲學(xué)觀反思與哲學(xué)研究的范式轉(zhuǎn)換12-13
從哲學(xué)的視閾理解和認識唯心主義12-13
哲學(xué)觀與水(一)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