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和讀書,中間缺了一顆心散文
沒心沒肺,等于白費。
智能化泛濫的今天,紙質書已經變得鳳毛麟角,很少能看到有人捧著紙質書埋頭苦讀。或許每個人看法不同。大家都迷戀電子書的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但自我感覺電子書總不能讓人很好的堅持下去,受限于屏幕,還有那種真實的觸感,得不到良好的閱讀體驗。
大家都是文化人,在這里跟大家談這個難逃班門弄斧的嫌疑。反思自己,到底是在讀書還是在看書?
如果硬要將讀書分類。按照自己的理解,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從不讀書。第二類:看書,但不求甚解。第三類,真正的讀書。有目的性有針對性有持續(xù)性。
第一類人其實大有人在。我國現在的人均年閱讀量在世界上基本倒數。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公共場所,閑暇時間,很少看到有人拿著書本。
或許有些人說,我們在看電子書好不好?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恭喜您,已經跳出第一類之外。
自我定位在第二類:看書但不求甚解。自己還常常給自己一個厚顏無恥的安慰,看書至少比不看強吧?
有時候反思自己看書的動機?其實內心還是想惡補一下曾經欠下的債。因為很后悔當時初中高中大學的時候沒有看足夠多的書。不嫌丟臉地說,四大名著至今都沒有通讀,特別是紅樓夢。更別提中外名著了。
不知源于何故?或者神經錯亂?從去年開始,自己瘋狂的迷戀上看書。恨不得博覽群書。常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鞭策自己。要寫好,必須讀的多,讀的好。
或許只為養(yǎng)成一種習慣。從起初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看一本,到現在兩三天一本,有點無法自拔。雖談不上愛好,但做到了堅持。
自己看書,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膚淺到令人發(fā)指。真正應了那個看字?赐曛,甚至連書里講的什么都很快淡忘。最可悲的是,有時去圖書館借書,都不記得有沒有看過某一本書了。似曾相識,又不確定。
即便如此,每次看完一本書,發(fā)朋友圈還是能有一些感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收獲。
之前還有習慣去做讀書筆記,摘錄一些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也有幾本寫滿的讀書筆記。但最近好像為了追求速度,為了敷衍朋友圈,為了看書而看書,變得浮躁起來。不曾再拿起紙筆,不曾再回讀一遍。
第三類人讀書,很有針對性有目的性。記得回聽無戒老師第一期的課程,老師講到讀書要有針對性。要從書里學習別人怎么架構,怎么描寫,怎么設置情節(jié),怎么制造沖突。相比之下,自己之前所謂的摘錄,只是小兒科,膚淺之至。
前天文章點評環(huán)節(jié),當我提到關于環(huán)境描寫和對白的不足如何強化,老師又提到了向名著學習的方法。學習大師們怎么去描寫環(huán)境,怎樣去刻畫人物心理。
還聽過一套理論:怎樣將書由厚變薄,然后由薄變厚。按照作者的`意思完美復盤。這樣才算大體讀懂一本書。
對或許自己根本算不得讀書,只是看字而已。對于故事都記不得完整的梗概,甚至連書名都忘卻的自己來說,簡直是極大的諷刺。懷疑自己是不是假的讀書!
看書和讀書,或許中間只差了用心。
顧心武研究一部紅樓而成紅學。唐宋詩詞名篇有限幾頁,影響后世詩歌。半部論語治天下,學會易經會算卦,學會詩經會說話。古人的說法不無道理。
有時候讀書不單單要追求數量,更應領略其精華。真正的讀懂讀透,并且學以致用。
雖自評第二類,但距離第三類真的讀書相差甚遠。
認識到不足,只是前進的開始。希望自己以后讀書不要流于形式,不要單純?yōu)榱伺笥讶镬乓笱。沉心靜氣,目標明確,有的放矢。讀進去走出來,補充自己的短板。
用讀書武裝自己,在寫作的道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看書和讀書,其實中間缺了一顆心。
【看書和讀書,中間缺了一顆心散文】相關文章:
作文 是缺鋅還是缺心?07-20
一顆感恩的心抒情散文04-25
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網絡散文06-26
人人都有一顆心優(yōu)美散文12-30
煙火塵世,一顆世俗心散文06-14
寄一顆柔軟的心于文字散文09-25
看書優(yōu)秀散文10-02
缺了角的年散文06-15
優(yōu)美散文:人生需要一顆感恩的心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