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讀《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有感
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讀《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有感
徐敬建
轉(zhuǎn)眼間又到月底了。
這個月最重要的是把陳大偉老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完了,斷斷續(xù)續(xù),總算看完了。
談起讀這本書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對教育科研的癡迷,感覺自身理論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尋相關書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對陳老師的文章的拜讀,深深的對陳大偉老師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讀這本書的沖動和欲望!
網(wǎng)上購書,方便及時。拿到書本,封面上的一句話吸引了我:愛自己,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是啊,從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沒有感覺的做教師的幸福呢?問題在哪里?陳老師的經(jīng)歷給了我最好的詮釋,他從一般中學教師,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長、校長、教授;從中學到中專,再到大學,一步一個腳印,堅實而有力,快樂而充實,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過迷茫,有過徘徊,披荊斬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藍天。
這本書采用《論語》對話式的結構,讀之不在浮躁和厭倦,似陳老師就在眼前,兩位對話老師睿智的見解和提問及迷茫,似乎與自己有關,不敢有半點馬虎。就如陳老師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線中小學教師做教育科研"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自己亦有同感。陳老師以人的幸福生活為依歸,致力與從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場,打破了單純理論的單調(diào)與乏味,開啟了工作、學習、生活一體化的自我專業(yè)成長的新思想。
佛語云:"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窺道在天在屎溺",文化無處不在,關鍵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識,有了這樣的意識,何時不學習?何處不成長?
這本書共分五個話題: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陳老師用《中庸》里的一句話開始:"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從哲學層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意義,是整個討論的靈魂和核心。
之二:修煉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的慧眼。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設計研究、實施行動、反思總結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問題是我們的朋友,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就是我們認真實踐過程、思考的過程。
之三:規(guī)劃研究行動。良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端。思考研究價值所在,意義如何,怎樣界定范圍與對象,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可行,具體研究內(nèi)容能否操控等等。也就是說,做一項研究應該問一下自己: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怎樣去做?結果會怎樣?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弄清楚和思考的。
之四:腳踏實地做研究。"行生于言",再好的計劃,沒有行動都是一句空話。計劃很重要,行動更重要。具體如何做,不同的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之五:成為優(yōu)秀的研究型教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做教育科研就要做到實事求是、尊重他人、維護兒童權益。同時,充滿人文關懷、理想主義,擁有懷疑精神、不畏艱難,采取合適、有效的方法,如此,我們才能實現(xiàn)快樂、幸福的專業(yè)成長,才能感受到從事教育職業(yè)的美妙所在!
書是讀完了,讀了之后,又記住了什么呢?又何必去記住一些什么呢?我想,讀書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能刻意去追尋什么,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為,指導自己的行動,感覺不到苦,體會不到累,在無言中度日,在不知覺中成長,這也許就是我讀書的目的之一吧!
寫于2016年11月23日
【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讀《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有感】相關文章: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04-20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06-24
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范文01-15
讀《教師成長》有感07-15
關于《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讀書筆記07-15
《教育科研與老師成長》教師讀書筆記02-21
《教育科研與老師成長》讀書筆記09-09
教師讀《愛的教育》有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