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著作讀后感(通用1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著作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1
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便要每個同學都能養(yǎng)成一個“好讀書”的好習慣。大量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jīng)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標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yè)追求、專業(yè)探索、專業(yè)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近段時間我認真地閱讀了葉圣陶、蘇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頗多。
“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贊譽!耙蕴煨狞c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更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圣和職責。怎樣做才無愧于這些稱呼和贊揚呢?
熱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也應該像斯大林所說:“要小心翼翼地培養(yǎng)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睅啄甑慕逃虒W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無暇照顧他,他便自我放縱,學習不認真,作業(yè)不做,和同學打架。當了解到這情況后,我立即向他伸出關愛之手,找機會與他談心,時常撫摸著他的小腦袋問寒問暖,鼓勵他學習。慢慢的,他對學習不再馬馬虎虎了,一天天進步起來。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藤野先生那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公正無私的師德深深地影響著魯迅先生,時刻激勵著他去英勇斗爭;陶行知先生一生為師,注意表率,良好的師德風范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們譽為“萬世師表”,成為世人學習的典范。我們要以前輩為楷模,并向身邊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學習,建立起以教為榮,以教為樂的專業(yè)思想情感。面對著不成熟的少年兒童,面對著正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中的他們,我們要注意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節(jié)節(jié)是楷模!睘槿藥煴,身教重于言傳。我們要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2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其含義
極其豐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說明。”陶行知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薄皬南壬鷮W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薄皬膹V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和學生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別!瓡慕倘,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xiàn)象。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說明的。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因此,教學做是以做為中心的。“教學做合一”,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教學上的具體運用和發(fā)展。它改變了教師只管叫,學生只管學的分割狀況;改變了學生從屬于書本,是讀書的現(xiàn)象;改變了學習與實踐的學用脫節(jié)現(xiàn)象,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緊密結(jié)合,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為了解決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而去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陶先生這種以生活為中心,實行教學做高度統(tǒng)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證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首腦并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jié)合的新一代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們深刻體會和認真學習。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3
《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鎮(zhèn)西老師這樣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jié),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边@段話蘊涵著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tài)和人生追求!我是一個數(shù)學老師,在課堂上我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以前,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常常是對學生進行一場“暴風驟雨”似的批評,直到犯錯的學生淚流滿面。但是我知道這種教育方法只能達到短期效應,而且生氣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害。
現(xiàn)在,讀了這本書后,我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我努力這樣做:首先,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生氣有害健康,也解決不了問題!”其次,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和學生交流犯錯的原因,換個角度把自己當做十來歲的孩子;想想自己小時侯的犯錯經(jīng)歷和當時的感受。
最后,在學生確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再趁熱打鐵真誠、耐心地和他制定改錯目標。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得稍微講點技巧:“你今天的態(tài)度很真誠,我非常感動,如果你能讓我看到實際行動,我一定要在全班表揚你!”“以后,你覺得自己該怎樣做,才不辜負老師對你的信任呢?”“那我們一言為定!如果你有時忘記了,需不需要我提醒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我們不妨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于愛自己。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4
最近,我拜讀了魏書生教育思想的有關書籍,心靈經(jīng)受了又一次震撼,思想又一次凈化,認識又一次提高,觀念又一次轉(zhuǎn)變。
作為中國當代杰出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教改成果。他先后在全國各地作了1100多場報告,講了600多節(jié)公開課。馬來西亞華文報紙稱他為“穿西裝的孔子”。他于1979年開始著手教育教學改革,至今已堅實地走過了二十多個春秋,憑著“我以我心付童心”的執(zhí)著情懷,譜寫了人生最為華美的詩章。魏書生語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內(nèi)涵極為豐富。我認為,魏書生的成功,與其說是他做教師的成功,不如說是他做人的成功,他有著博大的胸懷,能夠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能夠容忍別人的錯誤,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與能力上,這一點很難做到,所以他成功了,身兼數(shù)職,工作繁忙,但仍然成績突出。下面僅就我學習魏書生老師的一點體會,與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學習魏書生,要學習他崇高而無私的愛。崇高而無私的愛心,是魏書生身上熠熠閃光的燈塔,照亮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頹廢、陰暗的角落。他有著海洋般寬廣的胸懷,能容納和理解學生所有的錯誤。因而,他從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從不偏私。對待學生的錯誤,從不體罰,而是讓學生唱歌或做件好事來改正錯誤。在充滿愛的教育中,真正體現(xiàn)出他在學生心目中偉大的地位。學生怎能不受到感動,不受到愛的熏陶呢?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信服、崇敬和愛戴他,所以,能夠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魏老師偉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學生才能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才會敢于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足以說明,老師的典范作用及偉大人格的寫照。
他愛自己的事業(yè),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用滿腔的愛,來譜寫著人生光輝燦爛的篇章。難怪有人會說:魏老師具有著“神”的思想品格!他當之無愧!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5
學習魏書生,要學習他對教育的理解。書生老師說:“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快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快樂,于是教師收獲是雙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勞動倍數(shù)的幸福。”魏書生老師說得多好,當你聽到學生一聲問候,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聽到學生朗朗讀書聲,看到學生在校園里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老師心中就充滿快樂。是啊,做一件平凡的事就是快樂的事,因為這些平凡的事帶著希望。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事業(yè),這一事業(yè)對社會文明的發(fā)展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要有奉獻精神。
正如魏書生所說,人的快樂幸福,最主要不是取決與自己得到別人的多少愛,而在于他輸給別人、輸給國家的、民族多少愛。因此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把職業(yè)當成事業(yè)。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業(yè),去鉆研去努力去探索。不見異思遷,不得過且過。經(jīng)常想到自己工作的重要,自身責任的重大。只有這樣,才能靜下心來,排除雜念,認真探索本職工作的途徑與方法,尋找規(guī)律,取得成績。
魏書生同志常說:“潛心育人,校?沙蓛敉;忘我科研,時時能在天堂”。熱愛是他自我發(fā)展的秘訣,愛他的職業(yè),愛他的事業(yè)。正因為他熱愛教育事業(yè),他放棄了能夠到大學讀書的機會,放棄了自己能夠在工作崗位上提干的機會。當不少數(shù)人在自我貶低做教師的價值時,他居然寫了150次申請,要求當教師。正因為他對教育事業(yè)真摯的愛,他才認為教書是享受,育人是享受,學校管理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正因為他對教育事業(yè)真摯的愛,他才肯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教育事業(yè)。也正因為他肯于奉獻,他才在短短的教育歷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才更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奉獻是必要的,自己的付出是正確的,自己才更有信心、有膽量向更高遠的目標奮進,這些不能不歸功于對自己的職業(yè),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上。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6
近期我閱讀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作為一名教師我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服務。
一、愛是施教的前提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nèi)涵十分深廣,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jié)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是關鍵
創(chuàng)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qū)崿F(xiàn)。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求真求實求創(chuàng)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yè)愛崗、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nèi)タ瓷鐣、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閑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7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是陶先生的辦學心愿。
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當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后,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愛奉獻給孩子,用愛來灌注自己的事業(yè),才是我們能真正給予學生的最好的東西。如今的孩子看得多,聽得也不少,想激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時真的很困惑:孩子們,我該拿什么來吸引你們呢?沒有興趣就不會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高漲的學習熱情。如何讓課堂變得有吸引力?如何讓英語課真正被孩子們的心靈所接納?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地尋找答案,終于體會到:愛,是我和孩子們快樂學習、和睦相處的源泉。課堂常規(guī)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保證。然而,當我走進教室,看到每個孩子都在不亦樂乎地說著、做著其它事時,我想:如果我大聲吼叫,一定會有很多學生被我震住,但是還有一些還是會繼續(xù)的。如果你認為通過默默地注視,就讓他們乖乖停下來的話,那你要失望的?茨悴徽f,不動,他們便會再次玩下去的,直到很久。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看到這種情景,我會微笑地對他們說:今天你們不想上課,如果你們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請你們一起來學習。好奇讓他們很快靜下來了。在精心設計的一個個游戲里,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從中感受到課堂的美,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記得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當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教師要做到有教無類,在教師的心靈天平上,給每一位學生應是同樣重的砝碼。也就是說,我們對每一位學生都應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有些學生的個別差異而對他們另眼相待。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多年的教學使我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好動的學生,讓他們單獨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確實是強其所難。為了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傷自尊心、學有所得,我讓他們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鼓勵他們積極參班級管里,但是他們具有表演的才能,此時我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在課堂上大膽表演。這樣使這些學生有了收獲,而且對學習也有了興趣。
教師要熱愛、尊重每一個學生。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應該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shù)娜耍粋值得尊敬的人。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還要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chuàng)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并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仍是我努力的目標。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8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弊鳛橐幻嗣窠處煟紫缺仨毷且幻x書人,尤其是我們處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只有堅持讀書,并學以致用,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從《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這部書中,我了解了幼兒教育思想發(fā)展的四個階段。書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則不因為時代變遷而失去價值。所選的都是古今中外流傳的教育經(jīng)典,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對人類教育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理論。其中有很多當代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的代表作和國際組織的.教育報告。這充實了我們幼兒教育理論工作的實際需要,也為我今后的幼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書中,最令我驕傲的是我國創(chuàng)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驅(qū)——陶行知。他指出“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他通過“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三個需要”,即:一是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礎的良好習慣,三是需要因材施教。詳細的閱讀后我知道了,創(chuàng)造力雖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創(chuàng)造的,但教育能啟發(fā)、培養(yǎng)、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一定要有民主的關系。由此我也明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時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誘、耐心啟發(fā)、因材施教。如果對受教育者施以強制,那樣只能培養(yǎng)出唯唯諾諾、墨守成規(guī)的庸人,培養(yǎng)不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天才。
皮亞杰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手讓兒童去動手、動腦探索外部世界,不斷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系統(tǒng)。教師應該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兒童自由操作、實驗、觀察、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fā)現(xiàn)物體、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
書中還闡述了蒙臺梭利教幼兒自由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兒童的發(fā)展而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光輝形象;杜威的“學校即社會”。外國幼兒教育家的杰出理論,照亮了我幼兒教育的前進道路。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獲得了充實,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遠的目標。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9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xiàn)代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fā)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fā)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jié)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fā)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兒童發(fā)育和成長秘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jié)奏”一節(jié)里,蒙臺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為的外在目的,并根據(jù)自
己的想法來確定采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這是因為成人不理解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運動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xiàn),就可能成為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為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jié)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使自己的內(nèi)心作好準備。必須系統(tǒng)地研究自我,以便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10
剛剛拿到《教育常識》這本書一個星期,簡單的把書的第一部分看了。淺談幾點自己的感受,管中窺豹,此時的所思所想難免片面。
首先,在開篇的第一章就講到教育常識是人性常識,教育常識的原點,就是人性常識,也就是對人的天性的認識。教育必須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即使我們教育的對象是特殊的兒童,也必須如此。有的時候,常常懷疑這些智力障礙的孩子身上存在著多少人性的殘留,有的是那么天真可愛,而有的則什么都不知道。
甚至不僅我自己,連他們的.撫養(yǎng)人都對他們喪失了教育的信心。我不禁在想,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有多少可能性等待我們?nèi)拘选<热唤逃墙⒃趯θ诵宰鹬氐幕A上,我們對特殊孩子的教育就應該是建立在孩子存在著特殊性的基礎上,即智障的兒童學習能力較差,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我們怎么能根據(jù)普通學校的課程時間安排學生的課程呢?
其次,在第二章寫到“每個人是宇宙間的獨一無二”,即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我們的學生更是如此,我們不能給他們制定整齊劃一的目標,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在自己的獨特的位置上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我們?yōu)槭裁匆屗械闹钦虾⒆佣家獣彻旁姡瑸槭裁此械暮⒆佣家獣吵朔ǹ谠E,有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多安排一些文化課程,有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完全可以學習別的技能,甚至發(fā)展為一技之長作為生存的技能,還有一些寫字寫不好的學生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能力,成為一個交際能手也說不定(比如做個售貨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不能一味的盯著學生的文化課程不放,而放棄了學生別的天賦。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11
《教育的奇跡》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jīng)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xù)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么?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民! 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牛頓曾經(jīng)是被人瞧不起的 “差等生”,在牛頓的親人中,除了年邁的祖母和改嫁的母親外,還有一個親舅舅。他叫威廉·艾薩庫,畢業(yè)于劍橋大學,是一位牧師。威廉從牛頓安靜、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識地感覺到牛頓身上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對學習毫無興趣的牛頓,在期末考試中總是處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學就給牛頓起了個綽號,叫他“笨蛋牛頓”。威廉舅舅對此很不滿意。為了培養(yǎng)牛頓的學習興趣,威廉經(jīng)常給牛頓買學習用品、課外讀物等。一有空閑,威廉就到農(nóng)場給牛頓講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開導下,牛頓對讀書有了一些興趣。舅舅又給牛頓買來科學方面的書籍,對他進行有目的的引導。這些書都是關于數(shù)學、生物和科學簡史等方面的。他想,讀這些書也許能夠培養(yǎng)牛頓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牛頓的成功是對威廉舅舅最好的回報。
如果每一位父母和老師都能像牛頓的舅舅那樣,耐下心來,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總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yōu)點,也許他調(diào)皮好動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唱歌、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智能結(jié)構(gòu)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著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nèi)绾稳ネ诰。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總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后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chuàng)造真正的奇跡。而這一個個奇跡的背后,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12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擁有豐富的教學案例和經(jīng)驗,但由于理論欠缺,不能變成文字,使自己好的經(jīng)驗不能與人共享,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再加上自己思想作祟:我不行,人家是名家,我不行……究其原因,說白了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教育理論不足,不能把自己的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罷了。學校倡導大家讀教育類書,目的在此,希望大家爭做名師。基于此目的,利用休息時間,積極響應學校給教師的讀書計劃,根據(jù)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面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生命與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jié)》《欣賞教育》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后頓覺受益匪淺,
讀了《生命與教育》,使我知道,愛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愛能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愛能創(chuàng)造教育的輝煌!要成為孩子眼中的教師,不是把學生當作無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氣凌人成為上帝。我們要用愛來打動他們,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nèi)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睦显拞?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研讀《創(chuàng)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jié)》一書,我懂得了學生的優(yōu)秀是教育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于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yǎng)好的修養(yǎng)”。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jié)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jié),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欣賞教育》告訴我們: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性中最本質(zhì)的追求。欣賞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學家永多湖輝曾說:“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毙蕾p教育最大的奧秘就在于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承認差異,允許錯誤和失敗。讓每一個孩子時時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了我的專業(yè)知識,使我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yǎng),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能力,讀了這些書,使我明白了在教學活動中欣賞與激勵的重要性,愛的重要性,這些都將作為我以后教育學生的座右銘。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13
《玩的教育在美國,玩——素質(zhì)教育的搖籃》這本書是著名作家黃全愈繼《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后的又一本暢銷教育書籍。整本書是以他自身在美國生活的一些體驗及他兒子在美國受教育的經(jīng)歷來分析玩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本書主要從美國居民對孩子玩的態(tài)度以及玩對于培養(yǎng)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玩是孩子發(fā)現(xiàn)自我的橋梁,玩是孩子感情發(fā)育的實踐基地,玩是孩子走進社會的模擬訓練場,玩是孩子道德養(yǎng)成的搖籃以及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長維生素等七個方面來闡述玩——素質(zhì)教育的搖籃這一觀點。
本書的第一頁寫的是一句引用一個古樸的水桶定理——一只水桶的裝水量,取決于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這句話我是贊同的,一個人的成功的高度取決于他的弱點,所以一個人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必須克服自己的那塊最短。最差的桶板。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也是一樣的,不僅僅要學習好學校的知識,也要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所以總想什么都嘗試,但在中國很多父母就是要孩子整天待在家里學習學習學習,使得孩子失去了去了解這個世界的機會,他們所知道的都是父母老師告訴他們的。所以說為什么中國的學生在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等知識競賽中都能獲得好成績,但是在動手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競賽中獲獎人數(shù)就寥寥無幾,因為他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別人告訴他們問題答案的習慣,而缺少了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的思維。
這本書中提到“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成人所難以進入的幻想世界。”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成就超乎尋常的科學家。然而想象力要在孩子的世界中才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辦家家”“打野仗”等游戲。但是在現(xiàn)在中國,由于高考的壓迫,很多孩子都失去了他們該有的孩子的童年——玩。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好的初中,高中或大學,逼迫孩子一天十幾個小時坐在課桌前學習,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對新事物的好奇,失去了對世界的想象,只會一味的學習做題考高分。有些家長會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欠他一個成功的成年”。其實我想說快樂的童年和成功的成年是不矛盾的,F(xiàn)在社會需要的不是只會會理論的秀才,而是有技術,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要有創(chuàng)造力,打破常規(guī)就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是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不是教育出來的。
讀完這本書后第一個出現(xiàn)在我腦海里的是我的童年。因為那會爸媽出去工作,只有爺爺奶奶在家照顧我,我很慶幸我有很開明的爺爺奶奶,他們不怎么管我個學習,覺得考個過的去的分數(shù)就行,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多出去和朋友玩。所以我的童年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和小伙伴們在小溪捉魚,在山上摘野果……即使這樣每天瘋玩但我的成績還是每次班里第一,而且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大自然的秘密,比如下大雨前螞蟻會搬家,原來小草也可以編出好看的花環(huán),有一種草的.葉子一碰就會縮起來(那是還不知道這種草叫含羞草)……到現(xiàn)在我很感謝我的爺爺奶奶,如果他們在我童年時像現(xiàn)在有些父母一樣整天逼迫我在課桌前寫寫練練,那我現(xiàn)在應該也是個只會考試的機器。
說了那么多玩的好處,不是說孩子就玩就可以了,不用學習。現(xiàn)在中國的教育制度決定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的,雖然現(xiàn)在很多人抨擊高考制度,但這一制度也是較公平的選拔制度了,高考對于窮人家孩子來說是少數(shù)的能走出大山的一條較公平的路。一個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時間,需要摸索,所以對于現(xiàn)在孩子的教育我認為玩是要玩的,但是學習也是要學的,父母要做一個引導者而不是獨裁者,放寬孩子的自由時間,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自由發(fā)展,相信快樂的童年和成功的成年不是矛盾的。
教育著作讀后感 篇14
寫在前面的話:在教育著作《冬去春又來》中有這么一句話:“在大多時候,我們不能夠使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好人’我們只能不斷地影響他們,去點燃他們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
教育不比快餐。都知道教育面對的“產(chǎn)品”不是一次性的,它是持續(xù)性,唯一性,教育生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是無法“回爐”,無法進行二次加的工。教育冒險性很大,需要謹慎。教育“產(chǎn)品”一旦出現(xiàn)問題,它所帶來的后果無法預測。快餐的“產(chǎn)品”很單純,不滿意可以隨手扔掉,或是另起爐灶再來一次,可以“回爐”。
教育需要放慢腳步,慢慢來。教師在教育中能慢下來,就有時間去思考,思考一些為什么。比如為什么我們的學生上課總是睡覺?為什么這個學生總是英語課堂不聽講?為什么有些學生不喜歡自己的課堂?為什么同樣的紀律問題總是在他身上出現(xiàn)?為什么給他講過多次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等等。我們自己開始思考。學生呢?事物的發(fā)展是有一個過程的,變化需要時間,一定的量變才能達到一定的質(zhì)變,所以我們不能急于求成。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冷靜了下來,在這個思想變化的過程中沖突得到了緩解,大家的心態(tài)都得到了很好的調(diào)整,所以也就能很理智的正確地對面對一些問題。
我們的心態(tài)會直接對我們的`“產(chǎn)品”產(chǎn)生影響。人們感覺現(xiàn)在的社會比較浮躁。是呀,面對社會上許多誘惑,在工作中遇到種種的不公,我們都可能會有浮躁的時候,或者我們現(xiàn)在都在浮躁。這些或許不是我們的錯,但我們可以調(diào)整心態(tài),有時候感覺我們真的也需要阿Q的精神勝利法。教育和快餐不一樣!
教育不比快餐。教育行為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不光是對教育自身產(chǎn)生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教育所帶來的作用是一個循環(huán)性、鏈條性的影響。這個鏈條上有個人家庭,有社會。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的影響結(jié)果?觳,只是一頓飯,吃多吃少,吃好吃壞,影響的只是一個個體而已。
教育不比快餐。幼兒園教育是為小學教育打基礎;小學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很好的接受中學教育;中學的教育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高中的教育;高中的教育除了為高校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之外,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觳,這道菜和下一道菜沒有什么相互的聯(lián)系。這道菜可以在前面炒,也可以在后面炒,沒有什么嚴格的區(qū)分。
當我們的學生在高中成為學習上的“問題生”或者紀律上的“問題生”時,家長和社會往往只是指責高中的學校,指責學校沒有將學生教育好。而不思考我們的學生以前接受的那幾年教育是否有問題。而在高中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學生還要接受高等教育,還要終生學習,要成為社會建設者合格人才。在每一個階段,學校教育應該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教育對學生的終生教育學習有意義?教育不比快餐,我們的教育不能是各掃自家門前的雪!高中的“問題生”是初中、小學留下的隱患。
【教育著作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09-01
教育理論著作讀書心得02-15
“著作”等身作文12-16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12-26
瘋子的執(zhí)著作文05-03
我與名著作文02-25
欣賞名著作文03-07
關于名著作文10-18
文學著作讀后感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