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老子《道德經(jīng)》有感。。。。。。
看到很多關于老子的道德經(jīng)注釋,本人感覺有好多值得借鑒之處,但也有很多陷入個人知識化或字面化注解,而非基于對道本質的理解,本人基于個人基督信仰觀點(僅限于本人個人信仰觀點而已,并不代表所有),陸續(xù)寫點自己的注解或解釋。由于本人各方面更為有限,所以下面寫的文字只是個人心得而已,相當于學習筆記或者讀后感之類,充其量也僅供交流參考,不當之處還望海涵!●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解】
道可以說,但不是通常人以為的那種狀態(tài);“道”的名字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字;道看不見,所以好像沒有,但存在于天地之始;道確實存在,道就是天地萬物的孕育者(或“創(chuàng)造者”);從虛無的角度講,我們雖看不見,但可以體驗到他的奇妙;從實有角度來看,可以看到他的奧妙;“無”或“有”這兩者,同出一源只是名字不同,這種相同實在是玄妙,真是玄妙而又玄妙,眾多奇妙的源頭。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解】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于是就有了: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后互相接隨——這是一條永恒的法則。因此智慧的人,應按照順其自然規(guī)律的觀點對待世事,不要人為地刻意做為,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chuàng)始,有所施為,但要順應天道,不要加入過多自己的傾向,做成一些事也不要以自居大功。人如果不以功自居而歸功于天,也就不會患得患失。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注解】
不要過分推崇強者,可使人不爭強好勝,弱肉強食;不要過分推崇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要提倡那些能引出人貪欲的觀念,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智者的治理原則是:心懷謙卑,讓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不要提倡那些打打殺殺的斗爭心志,加強人的內(nèi)在精神和骨氣,長久地使人擺脫那些無謂的學說和無益的知識,沒有貪婪的欲望。讓人知道不敢妄為造事,不為自己私欲私利,那么,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注解】
“道”無形無相,卻可聞可知,但它的作用無窮無盡,深遠啊!象萬物的祖宗。消磨了他的鋒銳,消除了他的紛擾,調和了他的光輝,隱散于世間,就隱沒了啊,就好像沒有;但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來的,恰似上帝之先。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
注解:
優(yōu)秀的人聽道,勤勉的遵行;一般人聽道,若有若無,半信半疑,似懂非懂;俗陋之人聽道,大聲嘲笑,真道經(jīng)常被人恥笑。所以說:真道是明的,世人卻以為昏暗;在道里常有平安,看起來卻像是艱難。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注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明:"道"是獨一無二的,卻有三個位格,創(chuàng)生萬物,萬物背陰而向陽,陰陽二氣互相激蕩而成為新的和諧體。人們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們卻用這些字眼稱呼自己。一切事物,有時貶低它,它反而得到抬高;有時抬高它,它反而遭受貶低。這是教導人的話,我也用來教導人:強悍的人不得好死。我把這教導我們的道當做父親的教導一樣。
●第五十七章: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治理天下的詭計禁忌越多,人民就越貧窮;民間的武器越多,國家就越混亂;人的技巧智慧越多,邪惡的事情就層出不窮;法令泛濫混亂過于嚴厲,盜賊(反抗者、違反者)則越多。
。ㄎ赐辏
【學習老子《道德經(jīng)》有感。。。。。!肯嚓P文章:
老子道德經(jīng)學習心得及體會04-16
感悟老子道德經(jīng)05-02
老子道德經(jīng)學習心得體會11-19
老子與《道德經(jīng)》簡說04-29
帛書老子《道德經(jīng)》甲本05-25
老子《道德經(jīng)》的為官之德05-02
解讀老子《道德經(jīng)》中生態(tài)環(huán)保思想12-28
老子《道德經(jīng)》在世界上的影響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