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差異教學論》讀后感
《差異教學論》讀后感顧燕青
所屬類別:全部內容日期:2006-5-17 19:44:00閱讀次數:847
《差異教學論》讀后感
--關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差異教學論》指出:我國目前中小學采取的是班級授課制,從客觀上講,班級學生還是存在個性差異的,而應試教育是不斷篩選出學得好的學生,讓他們接受高一級教育,不斷淘汰學得不好的學生。學得不好的同學,往往是學得較慢,但并不是不能學好。應試教育的課堂著眼于少數學得好的同學,而犧牲了大多數學生的利益,是一種低效率的教學。我們應實施照顧差異的課堂教學。見《差異教學論》115頁
為了使班集體教學能面向全體,照顧差異,必需提高時間利用率,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教育效果!恫町惤虒W論》指出:可以多角度地研究課堂教學,力圖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達到最優(yōu)化的程度。
在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研究中,的確有許多學問。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目前看了這本書后最大的感觸就是平時我們也經常說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照顧全面的學生,但在操作的時候,并不是能全部做到.有的時候,為了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發(fā)言,總是把簡單的問題留下來給他們,而事實上,在實際課堂上,在不斷地引導困難的學生發(fā)言的時候,其他學習有優(yōu)勢同學則感到無趣,注意力會有所分散。而為了照顧有優(yōu)勢的同學,總把有一定思考性的問題留給他們,久而久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似乎與這類思考性的問題沾不上邊。長此以往,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日俱減少,而是會逐漸拉大。而教師總是考慮到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無暇深思這類問題,而是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能積極發(fā)言,老師總是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到底在課堂上,怎樣照顧到不同類型的學生需要呢?怎樣用有效的方法達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呢?說實話,我也感到困惑。的確,我們做教師的往往用一種教案來面對不同的學生,目前能做的只是在提問中照顧到各層次的學生,看了此書后,覺得自己現在馬上就可以著手去做的就是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兼顧到不同學生的需要。書上指出:要能在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關鍵在于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考慮到這一點后,我把要上的《找駱駝》的教案拿出來,看看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有沒有什么可以改進的。
原先有一個片斷是這樣設計的:
片斷一
輕聲朗讀課文第10、11節(jié),思考:老人沒有看見駱駝,但是為什么說得那么詳細呢?用浪線劃出老人看見了什么的句子。
(1)交流劃的句子
(2)思考完成填空:老人根據看見的,會想到什么?
出示:
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它()。
老人看見(),知道它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老人看見(),知道()。
…
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安排縝密,可謂引導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對于學習任務、思考的范圍都有所交待。但是這樣的設計過多的考慮了學生的個體,而對于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不大理想,有一種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而班級學習有優(yōu)勢的同學則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的思考與回答的正確性無從全面評價。
思考后,把環(huán)節(jié)改為:
片斷二
老人沒有看見商人丟失的駱駝,怎么會知道這頭駱駝的特點呢?下面我們細細讀讀課文,尋找一下問題的答案,好嗎?
1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合作填寫下表。
老人看見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組當堂交流
3現在,你覺得商人可以根據什么找到駱駝?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是很難,沒有必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只要給大家一個總領性的問題,并且安排在小組學習的形式中,在小組的共同學習中,學習困難的同學可以得到學習有優(yōu)勢的同學的幫助,在小組中,人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在組長的組織中,組員根據各自的特點各司其職,而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齊心協力,不僅可以增加大家的學習興趣,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共同的學習中得到提高。對于困難者來說,可以聆聽他人對自己發(fā)言的指導,可以參與思考性問題的討論,不必擔心自己的困難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而對于有優(yōu)勢的同學,他能在小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學習會更具備積極性。
由此還想到,為了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同學,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將問題設計得有坡度,適應大家的需要。簡單的問題可以和復雜問題交替進行,這樣有困難的同學在回答好自己的問題外,可以聽取他人對難度問題的回答,對自己也是一種促進。記得在上《10迷人的蝴蝶谷》時,在這一課中,我對這一課的定位是積累描寫蝴蝶的優(yōu)美詞句,但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把蝴蝶色彩美、姿態(tài)美、數量多的好詞句找出來,估計興趣一般。而且估計在分類找的過程中也會給一些孩子造成難度。那時我想到:能否先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然后遷移到新課中,于是,我在進入蝴蝶谷美景的時候,先不讓學生看書,而是用音樂和圖片把學生先帶入到一個想象中的世界,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如果你來到蝴蝶谷,你看到這樣一幅情景,你最想說的一個詞?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其實,學生說的都是描寫蝴蝶色彩美、姿態(tài)美、數量多的詞,由于這個問題開放性大,所以各個層次的同學都可以回答,老師及時把學生的詞語板書歸納入色彩美、姿態(tài)美、數量多這三類中,然后再讓學生看書,尋找書中的這類好詞。難度降低,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教育是人人應該享受的權利,在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合適的發(fā)展,的的確確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并不是幾堂課下來就可以摸出門道來的,有的時候,課堂教學還會面臨預設的失誤,講臺畢竟不是舞臺。但是我想只要我們老師有這個心去做,無論結果大小,學生們都會從中受益的。
【《差異教學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差異教學研究反思:尊重差異,因材施教09-22
差異的作文08-11
尊重差異作文12-13
《差異教學策略》讀后感09-01
差異教學名著讀后感04-27
體育教學論課教案模板02-27
「中美經商之道的差異」05-04
差異教學名著讀后感(精選11篇)09-27
《新編數學教學論》讀書體會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