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尚與傳統(tǒng)的碰撞
時尚與傳統(tǒng)的碰撞
—— 高中傳統(tǒng)音樂鑒賞學習興趣的建構
摘要:本人一直以來在農村高中擔任音樂教學工作,農村的學生音樂底子薄,對音樂學習缺乏信心。面對《音樂鑒賞》中的經典名作特別是古典或浪漫派的作品表現(xiàn)出的“敬而遠之”,是我們高中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作品賞析過程中學生不愿聽、聽不懂,無法獲得音樂的共鳴。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對高中傳統(tǒng)音樂的學習興趣,我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第一要務,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要求學生將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關鍵詞:時尚 傳統(tǒng)音樂 興趣的建構
一、高中傳統(tǒng)音樂鑒賞“學習興趣的建構”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本人是一名普通高中的專職音樂教師,從教10年,發(fā)現(xiàn)普通高中音樂教學中當代學生普遍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1)學習觀念陳舊,音樂課不受重視
一直以來,音樂課被稱為副課,個別地方學校更認為音樂課是可有可無的課目。普通重點高中的學生因為要面對高考,無論是學校、班主任、家長還是學生都不重視音樂課。大家普遍認為音樂課是放松課,音樂知識、音樂理論,甚至是音樂書上的內容最好都滾一邊去。這個現(xiàn)象從小學高段一直到高中都普遍存在。
(2)學生音樂底子薄,對音樂學習缺乏信心
本人所教學生處在農村地區(qū),這里的高中學生音樂底子比較薄,課上讓學生唱歌時,他會回答說“老師我五音不全” ,“老師我是音盲”。學校進行“紅五月合唱大賽”時,很少有班級能獨立完成學唱一首新歌,因為能視譜演唱的學生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
讓學生欣賞音樂教材上的內容,特別是傳統(tǒng)音樂(古典音樂 浪漫派音樂)欣賞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再一次受到嚴峻的考驗了。所以學生對自身音樂學習能力給了一個“我不行”的評價。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我對某班53位學生進
行了學習信心調查,15位學生表示對學好音樂有信心,4位學生表示沒有信心學好音樂,還有34位學生不表態(tài)。從個別交談發(fā)現(xiàn),有兩位學生已經放棄了學習音樂,還有不少學生也有放棄的想法。
(3)幾百年的經典名曲,大多數(shù)學生聽不懂
世界經典名曲幾乎都是大型音樂作品,學生在賞析過程中不愿聽、聽不懂、欣賞時打瞌睡、聊天,無法獲得音樂的共鳴。就算是教師沒有課前反復地聆聽好幾遍也很難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內涵。高中音樂教材第八單元第十五節(jié)是欣賞貝多芬的作品,他的作品時間長,一聽就是十幾二十分鐘,音樂結束后,我看到的學生是一臉無奈和疲倦的樣子。有的學生在課后與我交流說“老師我們不要聽這個,我們聽不懂、太無聊了,下次能不能放點流行音樂?”還有的同學說“老師這些音樂又長又沒有歌詞我們實在很難理解!”
(4)跟著主流,愛時尚,別人不聽我也不聽
現(xiàn)在的學生接觸傳媒是多元化的,學生可以通過電視、網絡、MTV、光碟、MP3、MP4等方式,以最快的形式接觸最新的音樂,這就更顯出音樂教材的“落伍”。有一次我讓學生寫題目為《我心中的旋律》的短文,目的是了解學生音樂欣賞視野是否開闊,課余主要欣賞了哪些作品。結果有92.45%的同學寫了流行歌曲,有5.36%的同學寫了兒歌(校園歌曲),只有2.19%的同學寫了一些世界名曲或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我和學生交流,他們告訴我是跟著主流走,跟著時尚走,否則就顯得落伍了,會被同學笑話,聽名曲是假裝高雅。
2、現(xiàn)狀分析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時尚,追求時尚是處于生理及心理變化期的準成年人——高中學生的典型表現(xiàn)。提起流行音樂幾乎所有學生都知道當今有哪些當紅明星,甚至明星的身高、體重、愛好、著裝風格以及有哪些歌曲等都了如指掌,讓同學高歌幾曲也絕對難不倒他們。但21世紀的高中生面對《音樂鑒賞》中的經典名作特別是古典或浪漫派的作品表現(xiàn)出的“敬而遠之”,是我們高中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我身邊的人大都會感慨一句:“這么高雅的音樂我們聽不懂,所以我不喜歡聽!”這很正常,因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更樂意接受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特別是對于一個剛剛結束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高中學生來說,古典音樂、浪漫音樂的確很難被吸引。
由于學生音樂底子薄,對音樂學習缺乏信心,教師的教法過于傳統(tǒng),造成學
生對學習音樂失去信心。在這樣聽不懂,不愛聽的學習氛圍中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
高中音樂新課程的首要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要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那么怎樣才能讓他們從“敬而遠之”,到自覺地饒有興趣地走進傳統(tǒng)音樂(古典音樂、浪漫派音樂)呢?很顯然,本人認為最首要的是音樂鑒賞學習興趣的建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擴大欣賞視野,提高鑒賞水平。
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及學習興趣
1、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與外部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知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將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及其設計制作的課件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建構主義教學下的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而學生能主動學習斷然不能規(guī)避學習興趣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xù)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于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
興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需要是行為最本源的動力,
人們總是對與需要相關的事物感興趣。學習興趣來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熱愛美好事物則是人的天性。教師抓住此“天性”,運用適宜的教學導入,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
三、高中傳統(tǒng)音樂鑒賞學習興趣的建構策略
為了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的鑒賞學習興趣,本人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了以下4種對策。
(一)時尚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時尚與傳統(tǒng)的第一次碰撞
建構主義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鼓勵學習者積極地建構有趣的、真實的情境,而在一堂課中建構這種情境,必須要有個能觸發(fā)學生興趣的開場白。45分鐘的課堂是短暫的,如何利用好這段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簡短的開場白之后,立即被深深地吸引,就成了成功課堂的關鍵。
課堂情景:
2010年,適逢肖邦誕辰200周年。為了紀念肖邦,老師帶領學生開始步入肖邦音樂的浪漫旅程。
肖邦音樂第一課,在肖邦鋼琴音樂的背景下聽肖邦的生平故事。
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肖邦嗎?”
學生紛紛答道:
“知道!
“不知道!
“他是鋼琴家!”
老師:“你們從哪里知道或了解肖邦的?”
學生:“周杰倫的專輯《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中有肖邦的名字,提到了他的夜曲!保úシ乓骨
老師:“你們想了解被周杰倫用歌曲演繹,并被人們譽為鋼琴詩人的肖邦嗎?”
學生:“想!”
如今,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曲在學生中間傳唱,他們對于音樂和歌詞的了解,遠遠大于對世界名曲的了解。教師不能因為要進行浪漫派音樂教學而把流行音樂一律拒之門外。有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一首好歌,既順應了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又迎
合了當代學生的口味。換句話說嚴肅的音樂不一定要用嚴肅的方式來教學,學生順著老師的引導直奔主題就是關鍵。
例如,周杰倫的歌詞中有:
“我在空曠的墓地,老去后還愛你,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亞洲流行音樂天王、新一代國際巨星周杰倫的感召力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學生會很好奇,他最喜愛的音樂家為什么是肖邦?他們會因為周杰倫而對肖邦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尚的導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需要是行為最本源的動力,人們總是對與需要相關的事物感興趣。學習興趣來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熱愛美好事物則是人的天性。教師抓住此“天性”,運用適宜的教學導入,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真正做到“要他聽”變?yōu)椤八牎。這樣就會達到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輕松愉快,而老師也得心應手的最佳教學效果。
(二)永不落時的愛情故事為傳統(tǒng)音樂之旅導航,時尚與傳統(tǒng)都離不開的話題——愛情
建構主義教學,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的目標不僅包括認知目標,也包括情感目標。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領域,使教學與學習者個人相關聯(lián)。教學是逐漸減少外部控制,逐漸增加學生自我控制學習的過程。
從古到今,愛情始終是個永不落時的話題,無論是文學還是音樂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們都會為愛情創(chuàng)造出不朽的作品。對于愛情這個話題高中生特別感興趣,進而對在愛情的影響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也分外留意,浪漫之旅也由此起航了!
例:作品《e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中的柔板是表達對他前任女友的思念,從世俗之情入手,理解浪漫之情也不難。
第一樂章的兩個主題都富于歌唱性,只是第一主題是粗線條的,飽滿有力,但也帶點悲劇的因素——蘊含著主人公深沉的情懷。第二主題則比較明朗、溫柔,改用同名大調陳述----仿佛女友姣美的形象浮現(xiàn)眼前。這兩個主題的特點相近,同樣富于鮮明的民間色彩,交替著幻想的深思和熱烈的激情,但其中的第二主題顯然更引人注意。樂章的發(fā)展部主要發(fā)展引子主題,充滿毅力和生氣,最后,有力的再現(xiàn)部也由引子主題構成!暗⒂趬粝搿(yōu)雅、敏感、感情充沛、高尚”--舒曼為肖邦的協(xié)奏曲概括出的這些美質,在這一樂章中都有明顯的體現(xiàn)。
讓鮮活的音樂形象走進學生的心里,讓音樂情緒感染和熏陶學生。
(三)努力使學生興奮,自覺航行在音樂之旅,時尚與傳統(tǒng)的第二次碰撞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創(chuàng)設多個“興奮點”,以激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謂的“興奮”,即指人振奮、激動的精神狀態(tài)。而興奮點,是指能激起人精神振奮或激動的情境、話題等等。
抓住課堂“興奮點”,是指在課堂上,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的“興奮點”,或者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興奮點”,去激起學生振奮或者激動的情緒,從而帶領他們進入生動活潑的課堂,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振奮的精神狀態(tài)下,認真聽課,使他們的思維活動始終圍繞在課堂教學上,使他們的情感盡可能地與教材內容及課堂目標一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覺愉悅地踏上預定航行路線。
傳統(tǒng)的音樂課教師為了讓學生熟悉音樂主題會反復聆聽作品,但學生往往就會成為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根據(jù)這一點,我在音樂課作了新的嘗試:
課堂情景:
肖邦音樂第二課《c小調練習曲》(高中音樂鑒賞第九單元第十七節(jié))。 學生對克羅地亞的英俊而時尚的馬克西姆并不陌生,當老師向學生介紹有三位演奏家演奏同一個作品——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后,他們齊聲高呼“馬克西姆!”,望著一個個期待的眼神,老師賣了個關子:“你們都喜歡馬克西姆,我也很喜歡,但我更喜歡石叔誠!睂W生一個個露出了疑惑的面容。然后老師又順勢說:“那就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三位的演奏,再請同學們說說為什么喜歡馬克西姆,我也告訴你們我為什么喜歡石叔誠!睅е@個問題全體學生興趣盎然地聽了三遍《c小調練習曲》。看著他們的認真勁,老師暗自高興。三遍的復聽使學生對作品的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學生已經進入肖邦音樂的境界,進入肖邦的靈魂世界!
學生說:“馬克西姆很帥,很時尚,他的音樂使人聽著更加興奮、激動!”老師表示同意他們的看法,然后又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當時肖邦的心情嗎?你覺得哪位大師的演奏更能準確真實展現(xiàn)肖邦的內心世界?”學生展開了熱烈的
討論,最終絕大部分同學選擇了石叔誠,也有個別選楊鳴的,但沒有選馬克西姆的。最終老師較為詳盡地闡明了欣賞石叔誠的原因。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師生互動于輕松的學習氣氛中,學生也自覺地踏上了傳統(tǒng)音樂之路。
(四)不斷引導發(fā)現(xiàn)美,讓學生收獲在音樂之旅,時尚與傳統(tǒng)都喜歡的美 建構主義教學不能僅讓學生局限在特定情境的問題解決,而要發(fā)展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解決新情境的問題。教學的關鍵在于應該在情境化與非情境化之間保持一種平衡。學生在情境中的學習要能夠脫離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遷移。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但也應貫穿其他的審美因素。那么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音樂美,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從音樂美中遷移的其他審美因素呢?
1、引導學生領略音樂之美
音樂蘊含著巨大的美感能量。它的美,不僅在于聽覺上的享受和情緒上的放松,而在于它更像一幅歷史的畫卷每個朝代、每個帝國、每個人物都在音樂中呈現(xiàn),歷史在前進,音樂在演變,歷史賦予了音樂活力,音樂記載了歷史。
如:《C小調練習曲》引子由強烈、森嚴的屬七和弦開始,它伴隨著一連串用十六分音符組成的、上下翻滾的流動音型所組成的下行樂句,表現(xiàn)了作曲家悲憤的、震驚的、用語言難以言表的心情。樂曲的第一部分是一個剛毅的、帶有英雄性格的主題,它是用右手在高聲部奏出的,與這個英雄性主題相配合的是左手的伴奏。這個伴奏延續(xù)了引子中的伴奏音型——上下翻騰的琶音。這個主題及其伴奏,令人聯(lián)想到華沙起義的英雄們是怎樣與敵人浴血奮戰(zhàn)的,也讓人想象作曲家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昂慷慨和起伏難平。這個主題進行了反復、變化和發(fā)展,好像波蘭人民在侵略者面前無所畏懼、頑強反抗。這種起伏向上的情緒一次次地把學生引向高潮,好像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著一幅又一幅反抗侵略者的戰(zhàn)斗畫面。
讓美的音樂一直震撼、感動著學生,讓學生沉浸在美好的音樂當中,讓音樂主導我們的音樂課堂吧。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人格之美
貝多芬在《命運》中“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表現(xiàn)出來的不正是那種追求遠大理想而頑強奮斗、積極向上的風范嗎?肖邦通過鋼琴曲《c小調練習曲》證明了自己祖國文化的偉大,同時也證明了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是無法窒息的,肖邦
的強烈的愛國之心是所有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相信這也是周杰倫喜歡他的原因之一吧。
3、引導學生欣賞形象之美
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欣賞形象美。形象美不是單純的外表美,它是一個人外在的形象儀表與內在的氣質修養(yǎng)的較為完美的結合,對于藝術家而言,長時間藝術熏陶所賦予的內在美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他的外在形象儀表也具有了暈輪效應,別有韻味。如果郎朗不是舉世矚目的鋼琴演奏家,給人們獻上一首首精湛優(yōu)美的鋼琴曲,還有人會覺得他的形象特別與眾不同嗎?我們只有在對比欣賞同一個音樂作品時才會從中獲得對人物形象美的深刻認識。
音樂教學的全部過程應貫穿著所有的審美因素,并以美感的發(fā)生為根本內容,讓美影響學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審美情操,從而在音樂之旅收獲精神營養(yǎng)。
四、研究成效
從去年9月到現(xiàn)在,開展此項研究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其成效還是顯著的。
(一)課堂氣氛日益活躍
剛開始的傳統(tǒng)音樂課學生聽得很疲倦,老師講得很辛苦,結果還是聽不懂。起來回答問題,也是一問三不知的為多。教師提問的時候,學生大多用茫然的眼光看著你,讓你不知所措。現(xiàn)在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觀,絕大部分學生能很好地配合教師的提問自動回答問題,所以課堂上熱鬧多了。學生個別回答問題時也沒有了以前的拘謹,總是盡可能回答,而且不怕講錯。
(二)學習熱情日益高漲
愛問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每節(jié)課下課都有學生到講臺上來交流,說自己聽到了什么音樂是取材于哪首古典名曲,而且臉上特別自豪。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袁×、陳×,他們都屬于課堂上喜歡趴桌子的那類學生,幾次課之后趴桌子的情況消除了,而且變得喜歡問問題,這讓我驚喜不已。
(三)傳統(tǒng)音樂學習興趣得到提升
學生不再懼怕傳統(tǒng)音樂,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
期末的一次調查更能說明問題,有信心學好音樂的學生數(shù)從15位增加到31位,認為自己學習音樂興趣有較大提高的學生達到了45位。
五、思考
學生一直對傳統(tǒng)音樂(古典音樂、浪漫派音樂)“敬而遠之”,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所處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致使他們接觸此類音樂的機會極少。如果學校的音樂課再拋棄高雅的傳統(tǒng)音樂,那么我們的學生真的不知什么是經典與高雅了。學生很難愛上傳統(tǒng)音樂嗎?不!他們很樂意甚至已經愛上了這次音樂旅程了。本人深切感受到:
(一)音樂課雖少,但這里可能是學生唯一打開經典音樂之門的地方。 有句名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由此可知如果連領進門的師傅都沒有的話,哪來個人的修行呀?音樂課堂上涉及的經典名作可能只是一些代表,老師只能以點帶面,但我們決不能拋棄經典,更不能一味迎合學生喜好來選材上課。
(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wěn)定的興趣和愛好是根本。
愛因斯坦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句永恒的至理名言。音樂課應該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jù)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wěn)定的興趣和愛好。我想真正的好老師應該是“授人以漁”,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而不僅僅是掌握學習內容,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讓音樂成為發(fā)自學生內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
2、《音樂課程標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鋼琴藝術》 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3
4、《做最好的老師》 漓江出版社李鎮(zhèn)西著
5、《名師最吸引學生的課堂切入點》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時尚與傳統(tǒng)的碰撞】相關文章:
學生作文:傳統(tǒng)與時尚08-09
碰撞的作文08-17
失控的碰撞05-03
關于碰撞作文11-14
車身碰撞后的校正05-01
木星又遭大碰撞05-02
碰撞的作文范例14篇03-29
【推薦】碰撞的作文15篇12-29
碰撞作文(通用53篇)06-29
轎車偏置碰撞特性研究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