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克爾”談起——小議德語人名的音譯
去年9月底,筆者為《世界知識》提供了一篇關于德國大選的文章,
談德語人名的音譯
。發(fā)表前編輯來電話說,文中德國 女總理候選人的名字不應為“梅克爾”,而應該是“默克爾”,還說這是新聞出版部門規(guī)定的“標準譯法”,沒有辦法。于是乎,文中所有“梅克爾”全被改為對于筆者來說“不堪入耳”的“默克爾”。為什么“不堪入耳”?
因為這位德國女士的德文原名是“Merkel”,更為準確、文雅而帶有女性特色的音譯應該是“梅克爾”,而不應該是什么“默克爾”。但是,“默克爾”已是“標準譯法”,無可奈何。
聯(lián)想起其他德國人名在國內(nèi)的“不幸遭遇”,筆者只能深深長嘆一聲。
德語人名的音譯“佛爾樂”成了“沃勒爾”
先舉兩個足球方面的例子。兩三年前,筆者剛從德國回來,經(jīng)常聽到國內(nèi)媒體報道一個德國有名足球教練“沃勒爾”,但茫然不知是指誰。本以為在德國多年,對絕大多數(shù)德國名人都能做到“耳熟能詳”,怎么會對“沃勒爾”一無所知呢?幾番搜腸刮肚以后才恍然大悟,原來“沃勒爾”指的是“Rudi Vller”。但是,蒼天在上,“Vller”的準確音譯應該是“佛爾樂”或為“佛勒”,也可以是“佛勒爾”,但決不應該是“沃勒爾”,因為第一個字母“v”不應該發(fā)成“w”,而應該發(fā)“f”音,與德文中“Vater”(父親)發(fā)成“法特爾”一樣。另外,“拜仁——慕尼黑”(“Bayern München”)更準確的、爽口的音譯應該是“白楊——慕尼黑”,其中“rn”譯成“仁”就太重了,是用大舌頭發(fā)小舌音,聽起來就變了味!袄瘴謳焐钡牡挛脑恰癓ever kusen”,全名是“Bayer Leverkusen”,“Bayer”比“Bayern”少一個“n”,發(fā)音就明顯不同,更準確的音譯應為“白亞”!癇ayer Leverkusen”應譯為“白亞——雷佛庫森”。盡管“佛”的元音“o”與原文中的“er”不是很對號,但聽起來較接近,
學習資料
《談德語人名的音譯》(http://www.lotusphilosophies.com)。與“Vller”一樣,其中的“v”應當作漢語拼音中的“f”,而不應當作“w”來譯。
再來看德國著名歷史人物名字的音譯。19世紀晚期以來,隨著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德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政治家的大名紛紛以音譯的方式傳入中國。這些音譯,可以說是一本難念的經(jīng),由前輩給后輩、同事給同事所寫,而且越寫越厚。上述德國足球人士與球隊的譯名與“默克爾”只是這本經(jīng)的最新一頁,在他們前面,還有許多令人頭疼,但有時也十分耐人尋味的“經(jīng)典之作”。
德語人名的音譯:方言的影響
當然,大多數(shù)譯名還是準確而典雅的,不成問題。例如家喻戶曉的“馬克思”、“恩格斯”就沒有問題,“歌德”、“席勒”、“康德”、“黑格爾”等也沒有問題。但是到了“尼采”、“俾斯麥”,問題就來了!澳岵伞钡挛脑麨椤癗ietzsche”,更為準確的音譯應該是“尼切”、“尼策”或“尼秋”。不知“采”音(cai)從何而來?“俾斯麥”的德文原名是“Bismarck”,準確的音譯應該是“俾斯馬克”。“克”音很輕,可以省略?墒恰榜R”音怎么變成了“麥”音呢?如果當年的翻譯沒有誤譯原音的話,只能有一種解釋,即他(很可能是李鴻章的一位幕僚)是個南方人,并且是按照其方言來翻譯德文的。在一些南方方言中,“麥”字的發(fā)音是“ma”,與北方話中“馬”的發(fā)音相近。
【推薦閱讀】
經(jīng)驗會員積分怎么獲得?怎么查詢?積分可以如何使用?可以直接轉(zhuǎn)換為現(xiàn)金嗎?http://www.lotusphilosophies.com/jingyan/13254.html
shareba經(jīng)驗分享: 如何掙錢http://www.lotusphilosophies.com/jingyan/14063.html
十萬份免費下載/閱讀資料:http://www.lotusphilosophies.com/store_m_628846_0_5_1.html
〔談德語人名的音譯〕隨文贈言:【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