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Q大戰(zhàn)”的持續(xù)升溫,“一個艱難的決定”逐漸成了網(wǎng)絡(luò)熱詞,
艱難的決定,能有多艱難?
。這就帶來了一個心理學的問題:慎重的態(tài)度能夠帶來好的決定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答案是不一定的———尤其是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心理學家請球迷和非球迷預測荷甲聯(lián)賽中4場球賽的成績。分別讓他們立刻預測、思考兩分鐘后預測和做兩分鐘雜務(wù)后預測。對“非球迷”來說,思考兩分鐘以后,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反而降低了。因為對他們來說,信息量不夠,思考越多越容易南轅北轍。這一點,我們恐怕都有體驗——考試時,吃不準的題目,直覺往往是對的,
管理資料
《艱難的決定,能有多艱難?》(http://www.lotusphilosophies.com)。對于球迷來說,思考兩分鐘的效果也并非最佳,最好是能夠分散兩分鐘注意力干點兒別的再決定。因為有意識地深思熟慮時,太多的無用信息都可以左右我們的選擇,反而讓人不知所措。所以,當信息充足時,別忙著決定,先“休息,休息一會兒”。決定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時候,常常發(fā)現(xiàn)“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如此,倒不如快點決定,因為在選擇之間徘徊得越少,就會越喜歡自己的選擇。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Dan Gilbert讓實驗參與者從兩張照片當中挑一張最喜歡的拿走。實驗有兩種情況,一是必須立刻選擇一張帶走,且不能更改;二是先試選一張走,但是五天之內(nèi)可以更換。兩周之后,心理學家調(diào)查參與者對照片的喜愛程度。他們發(fā)現(xiàn),第一種情況下的參與者更喜歡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考慮的都是自己選擇的正確性;而第二種情況下,參與者在這五天里會考慮“換還是不換?”一會兒覺得這張好,一會兒覺得那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