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溝通中,語言傳達的信息只占7%,肢體語言卻占了55%,其中,手勢,在交流中至關重要。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介紹,與語言相比,非言語交流,包括手勢、動作、眼神、表情等在與嬰幼兒交流中起的作用更大。
語言表達是抽象的,但如果把這種抽象的表達具體化,效果會事半功倍。比如當孩子出現不規(guī)矩行為時,父母一邊說“不可以”,一邊做出擺手、皺眉等動作,孩子通常會較快地接受并改正。因為孩子雖然理解不了語言,但天生對動作有著很好的記憶力,他們會把“不可以”這個詞和擺手、皺眉這組動作建立聯系,甚至以后會模仿成人做這組動作。父母這種豐富、有趣的表達,是一個很好地幫孩子理解、掌握詞匯的過程,從而使得親子溝通更加順暢,減少因互動不良造成彼此的焦慮和挫折情緒。
非語言交流的好處還包括:1.讓孩子注意力更集中。豐富而有趣的表達,能讓孩子更專注于當下發(fā)生的事,利于他們模仿、掌握并學習父母的溝通方法,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2.建立自信心。親子間的順暢溝通,使父母能夠正確滿足孩子的需求,有助于幼兒建立自信心,變得更加樂觀開朗;3.增強交流意愿。肢體語言會讓孩子感到與人交流是件有趣和快樂的事,從而更樂于跟其他人交流;4.有助于掌握詞匯。通過口語與肢體動作的反復強化,可幫助孩子了解肢體動作所代表的詞匯含義,有助于日后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運用手勢等肢體語言,一般要等孩子滿六個月后。此時他們學會了坐,對周圍事物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且小手的運動能力也達到了一定程度。除了手勢,父母還需要加一些表情動作,從最簡單的“拜拜”開始,與孩子交流時,邊說邊做動作。記住,不需要刻意拿著孩子的小手做動作,你只要多做,孩子就會跟著模仿。交流也沒有標準手勢,父母可以自由開發(fā)更好、更有趣的表達。當然,有時小寶貝也會原創(chuàng)一些自己的肢體表達,應該支持并鼓勵他。
以下這些手勢語,父母們不妨教寶寶使用。洗澡:用手摩擦自己的身體;換尿布:輕拍自己的臀部;睡覺:雙手合十放在頭部一側,閉上眼睛;吃奶:四指并攏,大拇指豎起放到嘴邊,抬頭做喝奶狀;肚子餓了:用手拍拍肚子,稍皺眉做饑餓狀;吃飽了:用手拍拍肚子,微笑做滿足狀。還有汽車、小貓、小狗等手勢也能讓寶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