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幸災樂禍的成語故事
成語充分地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它非常有趣,有的來源于歷史故事,有的來源于寓言故事,有的來源于神話或其他傳說,有的來源于古典文學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幸災樂禍的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幸災樂禍的成語故事正文
春秋時,晉國發(fā)生災荒,請求向秦國買糧。大臣百里奚贊同賣糧,秦國給晉國支援了大批糧食,使晉國渡過了災荒。第二年冬季,秦國發(fā)生饑荒,派人到晉國請求購買糧食。晉國人不給。慶鄭說:“背棄恩惠就沒有親人,幸災樂禍就是不仁,貪圖所愛惜的東西就是不祥,使鄰國憤怒就是不義。這四種道德都丟掉了,用什么來保衛(wèi)國家?”虢射說:“皮已經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慶鄭說:“丟棄信用,背棄鄰國,患難誰來周濟?沒有信用就會發(fā)生患難,失掉了救援,必定滅亡。這就是那樣的!彪缴湔f:“即使給糧食,對怨恨不會有所減少,反而使敵人增加實力,不如不給!睉c鄭說:“背棄恩惠,幸災樂禍,是百姓所唾棄的。親近的人還會因此結仇,何況是敵人呢?”晉惠公不聽。慶鄭退下來說:“國君要后悔的!”
延伸閱讀:幸災樂禍成語
【拼音】: 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釋】: 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
出處:《左傳·僖公十三年》和《左傳·莊公二十年》。
意思:看見別人遭到災禍,不予同情,不加援助,反而高興。
據《左傳·僖公十三年》記載:晉國遭遇大荒年,向秦國求購糧食,秦國大夫百里奚說:“天災是哪個國家都難免的,幫助鄰國度過災荒,是件好事,應大力支援。”于是秦國向晉國出口大批糧食,解決了晉國的困難。后來,秦國也遇到荒年,便派人向晉國商量求購糧食。晉國國君和大夫們研究之后,卻決定不賣。只有一位大夫,名叫慶鄭,不同意這個決定,說:“秦國給過我們幫助,而我們卻忘了人家的幫助之恩,這叫做‘無親’;秦國遇有災難,而我們卻以人家的災難為欣幸,這是‘不仁’(幸災不仁);貪愛自己的財物,不肯幫助人家,這是‘不祥’;如此得罪于鄰國,就是‘不義’。無親、不仁、不祥、不義,四德全無,還怎能保守國家?”
慶鄭所說的“幸災不仁”,即“幸災”一語的來歷。
另據《左傳·莊公二十年》記載:周莊王寵妾生的一個小兒子叫子頹。莊王死后,由兒子僖王繼位,后來又由孫子惠王繼位。那時有幾個大夫陰謀發(fā)動叛亂,利用子頹年幼無知,擁立他為王,而把惠王趕走。這件事本是禍,子頹卻以為福,竟日夜聽歌觀舞,比往常更歡樂起來。當時人說:“哀樂不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边@是“樂禍”一語的來歷。
由于“幸災”和“樂禍”的意思一樣。所以,“幸災”、“樂禍”就合為一句成語了!额伿霞矣枴ふ]兵篇》說:承平之世,幸災樂禍;兵革之時,?扇反復,此陷身之本也。”
【幸災樂禍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短篇成語故事小學成語故事(通用12篇)07-19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及寓意02-27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03-26
成語故事(通用10篇)10-23
古代成語故事(精選24篇)04-10
映雪讀書成語故事03-23
中國成語故事(精選17篇)12-19
臥薪嘗膽的故事_成語故事大全03-22
成語故事雪中送炭03-20
樂不思蜀的人物是誰_成語故事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