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將軍郭
1
我的好朋友,主播小姐前幾天跟我說:將軍,那個誰誰誰跟我吐槽你高冷,我跟她說你才不高冷呢,你是個逗逼。
這樣的吐槽我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從小到大類似高冷的評價數(shù)不勝數(shù),當(dāng)然,能跟我轉(zhuǎn)述這些話的人都不這么認為。
我曾經(jīng)也琢磨過,我哪里高冷了?要不要改變一下顯得更有親和力?試圖“矯正”過,不過最別扭的是自己,我是一個十分看重邊界的人,確實沒辦法在不了解彼此的情況下“自來熟”般的表現(xiàn)熱絡(luò)和親昵,索性作罷。
有人愿意給我貼上“高冷”標簽,或者因為這個標簽有不好的評價因此疏遠,我也并不覺得可惜。別人對你有什么樣的印象,并不都是準確的,而每個人看到的也未必都是一個人本來的樣子。
2
我接觸過的朋友,相處下來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他們往往跟我最初的印象不一樣,或者最初印象不過是一個單薄的碎片,越了解對方,越會發(fā)現(xiàn)他有意想不到的特質(zhì)。
我以前寫過我的閨蜜魯小姐,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倆關(guān)系要好,但卻不知道我倆建立起友誼的過程。
初次在活動上見面,她上躥下跳的鬧騰,我面癱的像具蠟像,對彼此的嫌棄不用多說,一個眼神全部暴露內(nèi)心所想。
成為好友后,我倆回憶起第一次見面,都坦言給對方的印象是負分,倒不一定是真的表現(xiàn)惡劣,不過是不符合我們期待的樣子,所以恨不得此生再也不相逢。
或許是天意,此后又見過第二次、第三次……就這樣一點點抹掉第一次的差評,我們發(fā)現(xiàn)彼此身上都有不少吸引人的地方,竟然全然不顧當(dāng)時有多討厭對方,相處成了好閨蜜。
也遇到過朋友的不解,我們總會為對方辯解幾句,“她不是看上去的那個樣子啦”。次數(shù)多了,也就相視一笑再不多言。誤解總是難免,但是見過彼此最脆弱的時分,抱頭痛哭過的我們毫不懷疑對方在心里的位置。
如果把第一次見面的印象封印起來,我們怕是這一輩子只有成為敵人卻永遠沒有成為朋友的機會。
還好,我們敲碎了表象,愿意去靠近更真實的彼此。
3
這層表象,就是每個人都有的“人格面具”。我們并不總是時刻表現(xiàn)出真實的自我,有時囿于環(huán)境差異,有時囿于對象的不同。我們需要這層面具的保護,它帶給我們游刃有余的安全感,讓我們在不同情境下能更快適應(yīng)和融入,并且感到舒服。
我曾接待過一個咨詢來訪者,她有精致的著裝和妝容,得體的溝通和表現(xiàn),一眼看去就知道她是一個職場精英,干練強悍。
但是每次走進咨詢室關(guān)起門來,她轉(zhuǎn)瞬就能從職業(yè)微笑切換成一臉愁容,在我們咨詢的前兩次,說上的話不超過十句。
她像個孩子似的哭個不停,偶爾跳出自己的情緒看著我的時候,也會像怕我怪罪似的強調(diào),“其實我平時不是這樣的,我從不在別人面前哭,我總是表現(xiàn)的無懈可擊……”。
她沒有騙我,成熟堅強是她的人格面具,那個咨詢室以外的她必須全副武裝去迎戰(zhàn)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所以別人眼里的她可能永遠是一副精神抖擻毫不畏懼的樣子,但這并不是全部的她,她的面具背后還隱藏著脆弱慌張。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人前人后判若兩人,把不適合展現(xiàn)于人前的東西妥善收好,在某個獨自面對自己的時刻才肯摘掉面具,才肯讓個性中被壓抑的部分舒展和釋放。
那個你以為工作狂般的女同事,不過是想快點加薪,家里還有重病的老母親要養(yǎng),白天獨立堅強,回家在病床前抹淚;
那個你羨慕的富二代,人前瀟灑不羈出手闊綽,可你猜他會不會根本沒有交心的好友,你入睡的時候他還一個人痛苦無人訴衷腸;
那個在你身邊總是沒心沒肺的“傻白甜”女朋友,說不定比你更早嘗到人生苦楚,承擔(dān)著弟弟妹妹的學(xué)費,肩上的負擔(dān)比她的笑容沉重百倍。
你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實,你以為的也不過就是你以為而已。
4
而一旦人格面具戴久了,或許自己都不太習(xí)慣看見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我們越來越適應(yīng)外部世界的各種情境。
我們在人前越來越游刃有余的表演別人需要的樣子,有時甚至把這層表象誤以為是真正的自己,這是一種無奈。
更何況,人格面具從來不止一個。
面對同事、家人、朋友、愛人、陌生人、敵人,面對工作、聚會、約會、談判、交涉,每一個不同的人,每一個不同的場景,我們的內(nèi)心都有一種預(yù)設(shè),該表現(xiàn)怎么樣的自我,該說怎樣的話,都有它該匹配的劇本。
就像不同場合適合不同著裝一樣,我們挑選著適合的衣服,也挑選著適合的人格面具,這是“社會化”的過程必不可少的一步。
以前有人問我,將軍,我是不是有人格分裂?有時候話特別多,有時候一句話不想說,在人前特別開朗,但私底下很悶,跟很多異性朋友都相處自如,但遇到喜歡的人緊張羞澀的一句話都說不出。
類似的疑問,可能每個人都有過,因為總是在不同的人格面具下切換,我們對自己會有些茫然,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當(dāng)然期望自己是獨當(dāng)一面的那一個,但不可否認的是,誰沒有過覺得天都要塌下來的那一刻?
人心是比宇宙還浩瀚的地方,而人的復(fù)雜性遠超任何科學(xué),它沒有公式可以計算,也沒有精確的工具可以測量。我們都是在一寸一寸的體驗自己人格中的維度,比喻成盲人摸象也不為過,個性就是有很多面,它是立體的、富有彈性的、充滿奧秘的。
如果說分裂,那每個人都是分裂的,那些不同的人格面具有時互斥、有時互存,但也正是這些或素淡或濃重的面具,構(gòu)成了我們?nèi)烁竦娜,讓我們不至于在面對人生時,只有一套單一的打法。
5
推己及人,如果你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多面復(fù)雜性,對待他人便會有不一樣的寬闊眼光。
我經(jīng)歷過怒目相視的時刻,但想到這雙眼或許對別人溫柔如水過,剛要燃起的憤怒也就悄悄熄滅了;
我也擔(dān)心過疲憊困頓的身影,但我相信這只是一個停頓,總有些力量會支撐他走下去,所以會用鼓勵替代心疼;
而那些看似放蕩不羈的靈魂,也總會有珍視和在意的人和事,便不再羨慕他那表面的輕松和無謂了。
我們體驗到的只是對方轉(zhuǎn)眼消失的一瞬,而對面的那個人卻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人生厚重的瞬間;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人的一面,而這個人其實跟自己一樣,也不過是在諸多人格維度中展現(xiàn)了其中之一罷了。
人們總是習(xí)慣在不了解對方的時候,就用一些標簽和自以為是的評價為對方打上一個烙印,還往往以為這就是確定的真實。
用這種似是而非的“確定性”否定了所有的可能性,或許才是人與人相處的最大障礙。
有時候,不是命運缺少安排,也不是緣分太淺,只是你沒有給別人時間和空間展示更豐富真實的自己,才同樣讓自己也錯失了機會。
又或者我們習(xí)慣了面具的存在,也快忘記了在別人靠近的時候,松動和敞開自己的內(nèi)心,給他一個走進自己生活的機會。
原來,每個人都不是你看到的那個樣子,原來,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真正認識彼此的機會。
你還可以看
先“殺掉”她,再來愛我吧!
多少感情毀于這四個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