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何瑭在沁陽縣作官時,有一位欽差大臣從那里經(jīng)過,他明明知道也不去迎接。欽差大人很不高興,心想:我所過之處,大小官員都夾道歡迎,熱情招待,唯獨你何瑭竟敢如此無禮!有心給他點顏色看看,但一時又找不到什么借口。
這天正值清明,天上下著小雨。欽差大人帶著人馬正走之間,突然見一個青年農(nóng)民扛著鋤頭,戴著斗笠,提著一雙新布鞋在泥濘中奔走。他頓時心生一計:立即下令將那青年拿下,解送到何瑭衙內(nèi),讓他定罪。
那青年農(nóng)民無故被捕,十分氣憤,連聲大叫著“冤枉,冤枉!”
何瑭接到此案,感到非常奇怪。這位青年忠誠老實,冒雨回家,有何罪過?這不是欽差大人在有意刁難于我嗎?又一想,既然欽差大人送來讓我審理,其中必有定罪之處,若審不出,他必定從中抓住什么柄把,對我進(jìn)行羞辱,解他受冷遇之恨。
何瑭一邊審訊,一邊仔細(xì)觀察。當(dāng)他看到那位青年提著一雙布鞋時,豁然心亮,立即問道:“這鞋是誰給你做的?”那青年說:“是我的妻子。”何瑭又問:“你的身體是誰生的?”那青年又答:“是我父母!边@時何瑭就把驚堂木“啪”地一拍,佯裝厲聲喝道:“惜妻子之手工,不惜父母之遺體,這不是滔天罪行?還講什么冤枉?”隨時將“犯”人押向欽差大人處。并判那青年在母親面前磕三個響頭,以其守法洗身。
欽差大人看到何瑭批閱的案卷時,不由一驚,知道何瑭不是好惹的,只得放了那青年農(nóng)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