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2000字讀后感(一)
《活著》是一篇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本后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人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后還能頑強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打擊,終于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回首曾經(jīng),他需要多大的勇氣!耙孕Φ姆绞娇蓿谒劳龅陌殡S下活著!备YF是生者的贊譽或是悲哀,之于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心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著他內(nèi)心的波濤洶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著真好。
是呀活著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當(dāng)中。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樣貌,平凡的日子波瀾不驚,也曾幻想過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轟轟烈烈,然而父母告訴我,平凡點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學(xué)會獨立學(xué)會堅強;老師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淀、成長;朋友亦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開心得沒心沒肺。平凡好嗎?我對著鏡子問那滿鏡的平凡,鏡子里的朦朧玻璃后的水銀說,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于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閣樓,我在散發(fā)微微霉氣的書架上尋覓的時候,那本薄薄的小書兀自闖入我的鏡片,泛黃的書頁,向我傾訴著它的不簡單,那個叫做余華的人,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diào)娓娓敘說一些其實正常卻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貴于是闖進了我的生活,情緒在那娓娓敘說的過程中起了漣漪,《活著》就是這樣,用一種滲透的表現(xiàn)手法完成的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xué)追問?v使余華不是一個擅于煽情的作家,然而與平常之處的發(fā)掘,那漫不經(jīng)心的筆觸卻直擊讀者的心靈。
人之處總是單純得像杯白開水,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平凡什么是轟烈,那時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目的,也許是一時的好奇也許是一時的氛圍讓自己有了瞬時的沖動。于是,那個時候的自己總與“半途而廢”相伴,也總會為了搭幾塊積木而拒絕吃飯——這一切,全看興趣的大小。在現(xiàn)在看來小時候的行為是那么的脆弱,因為背后支撐這一行為的唯有興趣,全沒有什么“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從不會迷茫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感慨萬千,于是,那時的生命也是最有韌性的——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
很多時候,遠(yuǎn)離親人遠(yuǎn)離朋友的日子里,感覺幸福一下子遠(yuǎn)行,孤獨與寂寞,傷心與難過,許許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襲來,有過快樂的憂傷,也有憂傷的絕望,揚起的嘴角,是那么的倔強,沒有淚水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有心痛。一個人的堅強,那種超負(fù)荷的難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然而所有的悲觀在遭遇到福貴時變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貴時變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樂,而是還沒有適應(yīng)快樂。所以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擔(dān)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著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沒有資格難過,我還可以把快樂寫得源遠(yuǎn)流長。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點滴,好好活著,為了自己也為了關(guān)心自己的人,為了這更長更遠(yuǎn)的明天好好活著。
活著2000字讀后感(二)
《活著》講述的卻是關(guān)于一個個關(guān)于死亡的事情。它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敘述,但有意地淡化了社會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當(dāng)作孕育苦難的生存環(huán)境,一個磨練人性的“煉爐”。如果沒有這條不可否認(rèn)的環(huán)境線索,人物和事件就像照相館里拍一寸照,換來換去都是一抹色單調(diào)的背襯。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就掙扎在這樣一個“煉爐”中,他經(jīng)歷了從大富大貴到一貧如洗的物質(zhì)生活的巨大變遷,經(jīng)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震蕩與困窘,目睹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逝。
許多評論家認(rèn)為,《活著》是余華創(chuàng)作的一個分水嶺,是作者在自己進行先鋒性文本創(chuàng)新無門的時候,尋求出來的一條新路。然而作者自己似乎都還沒有準(zhǔn)備好如何走下去,這從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來的很大的隨意性就可以體現(xiàn)。任何讀者都會覺得小說開頭更像是孩子信手的涂鴉——“我比現(xiàn)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yè),去鄉(xiāng)間收集民間歌謠。那一年的整個夏天,我如同一只亂飛的麻雀,游蕩在知了和陽光充斥的村舍田野……這位老人后來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樹下,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他向我講述了自己!边@是一篇在隨意中完成的小說,與同時代的蘇童、莫言風(fēng)格類似。
就像作者在小說前言中所說,“人是為或者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鐘情煽情的作家,因此他在創(chuàng)作中也用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diào)娓娓敘說一些其實并不正常的故事,為了敘述而敘述,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入人心的表現(xiàn)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xué)追問。
小說主人公福貴過往的一生是痛苦的,然而,他淡然地講述了他無法想象的經(jīng)歷。福貴以死去親人的名字稱呼老牛,把對親人的思念和感情寄托到了老牛身上,而老牛似親人般給予了福貴繼續(xù)活著的希望。福貴與親人之間本能、樸素、溫暖的親情不僅沒有消失,而且在苦難的折磨下不斷得到充實和升華,并成為福貴坦然直面人生變故的精神支柱。如果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貴活著的希望依然不會破滅,他還要為自己而活著,而且會好好地活著。因此,在小說的末尾,福貴鄭重其事地對他自己的后事做出妥善安排:他在枕頭下放上十元錢,以便發(fā)現(xiàn)尸體的人能夠好好安葬他。善待自己也是慰藉親人的一種方式。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zhuǎn)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這是小說的最后一句。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并無任何意義。對命運最有力的反抗,是對生命的召喚。不管是為了崇高轟轟烈烈地死,還是不為任何卑微堅韌地活著,都是一種生命的尊嚴(yán)。
活著2000字讀后感(三)
用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活著》,感覺真的是本不錯的書,卻很難從里面準(zhǔn)確的汲取出作者真正想要表達(dá)的思想。看的過程一直很平靜,聽福貴講著他一生的經(jīng)歷。隨著他命運的不斷輾轉(zhuǎn),對這個人的愛恨也是一直發(fā)生著變化。起初,福貴是一個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賭的紈绔子弟,不過,剛開始也只是以事不關(guān)己的心態(tài)看待他的一切行為,直到,他竟然打了為他懷了孩子的家珍,才開始憤恨。
家珍是個善良的女人,一輩子跟了福貴,算是沒想到一天的福氣,不過,卻在這樣磨難的一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后來的福貴,對她還是不錯的,每天背著她出去散心,這也是一個女人一輩子的幸福了吧,值了。對她,我一直抱著一種崇敬和心疼的態(tài)度。
鳳霞倒是沒什么感覺,覺得她的一生挺好,雖然耳朵聾了,嫁的是個偏頭,但是,偏頭女婿對她真的是沒得說,算下來,她也比那個時代的其他女人幸福了些吧,起碼比她媽強。
有慶是讓我最震撼的一個男孩,他對羊的那份心疼,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自己養(yǎng)的那兩個小羊,那天媽說要把它們賣了,我蹲在羊圈看著它們心疼老半天呢。
有慶的死是讓我看這篇文章心情最暴躁的時候,特別是醫(yī)生的麻木,讓我突然就有種想殺人的沖動了,別說福貴,就我一個女生都看不下去了,活活的一個孩子就突然這么沒了,是誰誰受得了啊。要是誰的親人被這么不明不白的折騰死了,誰如果沒有想把那抽血的護士和醫(yī)生給整死的沖動,那他肯定不正常。太滅絕人性了!!
那個年代是個怎樣的年代,具體的我摸不清楚,只是很慶幸自己能出生在那個年代之后,少經(jīng)歷了那么多世態(tài)炎涼、生離死別。在我感慨現(xiàn)在生活的種種不好時,讀了這篇文章,我就開始逐漸感覺平衡了,比起他們,我已經(jīng)很幸福了。
那么多人都去了,留下了福貴。也許活到最后的并不一定是幸福和快樂的,但是,活著,起碼還能感覺到哪怕不幸福和不快樂。
只剩下福貴了,就剩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連苦根也去了,可是福貴沒有放棄生活,這點我很佩服他,他仍然堅持活著……
看完這篇文章,最大的感慨就是——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強的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