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nèi)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fā)芽、成長。
白楊 教學反思 篇一
《白楊》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扎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huán)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在教學前,我嘗試使用導學案,因此我在課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搜集西部資料,了解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為課中研讀做好鋪墊。為了讓學生理解白楊樹的特點,體會爸爸的心愿,感受新疆建設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課內(nèi)研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著力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于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反復朗讀,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和全班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從而能更好地掌握借物喻人的手法。如:“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庇秩纾骸鞍职种皇窍蚝⒆觽兘榻B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绷硪环矫妫@篇文章在人物描寫上非常有特色,對兄妹二人通過幾句簡短的對話,就凸顯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對爸爸的描寫則抓住了神情的變化,來暗寫他心理的變化、志向與心愿。
我讓學生理解爸爸每一次的神情變化,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第二次是“微笑”。第三次是“嚴肅”。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最后一次是“浮起一絲微笑”。從爸爸的這幾次神情上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父親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兒女都能在邊疆這塊沃土上辛勤地耕耘、世世代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宏大志向。
這篇文章學完了,我向?qū)W生播放祖國西部前后的變化,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西部建設者的勤勞與堅強、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通過觀看相關的圖片后,無不受到感染與震撼,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體會到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初步嘗試了導學案在課中的使用,但萬事開頭難,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
白楊 教學反思 篇二
我執(zhí)教的《白楊》一課有許多特點,這里且不談教學思路之清晰,詞句訓練之扎實,學潮指導之得當,讀書結合之緊密。談談其前瞻性的教學理念和發(fā)展性的教學評價及合作的學習的方式。
一、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習多積累,重感悟、重內(nèi)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我在這方面體現(xiàn)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最根本的落腳點。《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因而我緊緊抓住樹與人的聯(lián)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去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
其次,我更注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在教學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贊美白楊樹的內(nèi)容之后,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畫表現(xiàn)出來,學生非常樂于表現(xiàn)自己,同時也體現(xiàn)了個性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學評價的發(fā)展性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更多地運用發(fā)展性的教學評價。評價不再反映僅僅甄別選拔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我在教學中的評價語較為得當,每一句能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膽的表現(xiàn),發(fā)揮自己潛在能力。
例如:當一個學生不太敢發(fā)言時我這樣鼓勵學生說:“記住把愛心獻給別人,把信心留給自己。”這個學生回答后,我又鼓勵說:“你真了不起啊,朗讀好多么重要啊,你充分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正是有了這些鼓勵的話,學生才會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總之,我能緊緊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jù),以學生個性發(fā)展為目標,以教材作為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能力的線索,我的這節(jié)課為語文新課標的實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本課設計如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使我能茁壯成長起來。
學生在學習《白楊》這篇課文之前,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寫景狀物文章和寫人記事性文章,
能過通過抓住景物描寫領悟景物特點,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但是,對于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學生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中還是第一次見到,所以還沒有相應的概念和學習方法。此外,這篇課文歌頌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對于當今生活無憂無慮的學生來說,距離較遠,學生對“爸爸媽媽”為什么自愿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可能會留有疑問,也就很難對“建設者”產(chǎn)生贊美和敬佩之情。要做到語文教學的“彼時彼地彼人”,所以我?guī)ьI學生把當時的背景做了補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閱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蔽以凇栋讞睢芬徽n的教學設計上也是致力于體現(xiàn)這一理念。設計中堅持對文本的整體感悟,圍繞重點,層層深入,以讀促教, 讓學生直面文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大膽質(zhì)疑,合作解疑。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品讀結合、讀中悟理、讀中得法。
縱觀本教學設計并結合實際操作,細細反思,發(fā)現(xiàn)在實際操作的預設上還有些需要彌補。首先,我在本教學設計中力求做到,切實的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掌握、能力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但實際的細節(jié)設計中,我卻沒有反應出具體的引導和操作方法。我想針對此問題,我還應在立足于關注學生的前提下,更多的預設出一些形成性評價的語言,其實評價本身也是一種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甚至會產(chǎn)生飛躍。利用形成性評價語言,師生就文本學習進行和諧而平等的對話,教師順學而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領悟,獲得新的學習經(jīng)驗,最終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此外,在讓學生自主結合資料理解15自然段,進而處理“爸爸的心”這一部分時,我的考慮還不夠細致!栋讞睢愤@一課的寫作時代離學生很遙遠,其背景資料也很多很復雜,而就文本自身而言又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它是作家對當時社會乃至國家的一種摯誠關注。對于這樣的一篇文本,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就很難,要準確地運用其幫助深入理解對文本就更難,那么,教師在預設中就應事先根據(jù)學生情況,預測到學生收集運用資料解讀文本的程度,在此基礎上由教師預設一些問題或給予一些資料的補充,讓他們的探索之船在教師不著痕跡的保駕護航中,駛向勝利的彼岸。所以,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我還需要時時地提醒自己,以為每一個學生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為己任,精心預設,上下求索,努力締造生動和諧、平等對話的優(yōu)質(zhì)課堂。
[白楊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