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馮曉霞教授等在線研討回答問題之一
1、 我們是上海市靜安區(qū)威海路幼兒園的老師,我們的困惑是:如何提高主題活動開展中教師對教學活動價值取向的把握?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也是個確實不容易把握的問題。我想先一般性地談談。
在幼兒教育中,的確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如果用一種簡單化的語言來表述,一種可以表述為“關注孩子當下的生活”,一種則是“關注未來的生活準備”。具體到幼兒園課程與教學中,前者關注的是兒童的興趣和對兒童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的適宜性,后者更加關注的是對今后的學習與生活,特別是對入學準備的有效性。盡管我們認為這兩者不應該是矛盾的,但如果“度”把握得不好,它們就會成為一對矛盾。事實上,這個“度”的確不那么好把握,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的確經常存在。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也不可能每一步都能夠把這個度拿捏得恰到好處,但只要心中有“適宜性”和“有效性”這兩個概念,不時用它們來自我檢測一下,發(fā)現(xiàn)某一方面被忽略了,馬上調整一下,保證總體上兩方面基本兼顧、基本平衡,我認為也就可以了。
至于如何提高主題活動開展中教師對教學活動價值取向的把握?我想,重要的是老師們要有“適宜性”和“有效性”的意識。這個意識或許可以轉化為兩個問題:“它符合孩子們的興趣和發(fā)展水平嗎?”“它能讓孩子們獲得有益的新經驗嗎?”如果我們在主題活動開展的每一步(包括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教學策略等)都能夠用這兩個問題問問自己,得到比較滿意的回答之后再作決定,我想,問題基本就可以解決了。 (馮曉霞)
2、我園是一家正規(guī)國辦園,幼兒在接受了三年正規(guī)學前教育后,應該順利進入小學一年級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是仍然存在小學教師對入學幼兒進行考試現(xiàn)象,(小學公然開辦學前班,將一年級的知識過早地傳授給學前班的孩子)為此,幼兒園也不得不開設學前班來穩(wěn)定生源.請問:1.國家對開設學前班的政策是如何的?幼兒在接受了三年正規(guī)學前教育后是否還要上學前班? 2.對學校\幼兒園開設學前班是如何規(guī)范的? 謝謝!
這個問題本不屬于這次研討的內容。但因為有不少人問到這個問題,還是作一個簡單的回答。
1991年6月17日國家教委發(fā)布的《關于改進和加強學前班管理的意見》中指出,學前班“是農村發(fā)展學前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城市,則是幼兒園數(shù)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形式!薄靶W不得以未入本校學前班為由,拒絕接受規(guī)定服務地區(qū)內學齡兒童入學!睉凑栈A教育司制定的《學前班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要求》開展工作。這些文件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都有。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幼兒教育重要文獻匯編》中也收錄了《意見》。因此,幼兒園三年畢業(yè)不需要上學前班。開設學前班的條件/對教師資格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文件中都有。學前班具體是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具體說是由基礎教育處(科)負責管理的。這些問題可以向他們反映。我們也會把大家所反映的情況如實向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匯報。
3、sabrina在2007-3-13 17:48:00的問題:
您好;在幼兒園的預設課程和生成課程中,我們遇到了實踐的困難,如何把握預設課程和生成課程的價值取向問題?幼兒園的課程過多,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如何取舍?家長怎樣面對?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選的主題有一定價值,目前我們也在實施課程改革,但這樣一來有些不知所措,請您指教!
預設課程是按國家教育大綱教師有計劃、有目的設計的課程,生成課程是依據(jù)孩子對突發(fā)事件、突發(fā)現(xiàn)象最感興趣的問題提取出來的。二者的價值取向共性的地方都是要依據(jù)綱要制定的教育目標。其次,都要考慮孩子的需求。第三,考慮孩子年齡段和可接受性。第四,對孩子今后成長有意義和價值。他們的不同點一個源于計劃,一個源于孩子的興趣。
(國秀華)
4、xiaoping111111在2007-3-13 16:08:00的問題:
“在反思中成長”是一個很好的話題,二期課改讓我們教師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非常注重活動后的反思,反思也是判斷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標志之一,它包括記錄式的,也有自我思考,但是反思是否真正起到作用我想還是需要我們思考的,有的教師反思具有意義,而有的則是為了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那么這種反思不要也罷。
我們對“反思”這個概念進行了新的解讀,雖說反思是判斷教師專業(yè)化程度的一個標志,但并不是說教師必須長期的過一種“反思教學”的生活,只有當教師的教學中發(fā)生了某種教學事件,只有當教師以經驗的方式無法化解這些教學事件時,教師的教學才需要反思,這種反思也可稱為“覺醒”,它能更有效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生活。
尊敬的馮教授,我們很想請教您,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否正確?因為只有思路清晰,才能更有利于反思,真誠地希望得到您的指點。謝謝!
你好!你的這種思考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反思一般是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一切都很順利,當然我們也可以總結經驗。但是反思更多的情況下是當你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和你的期望不一致時,這時候你就需要去思考你現(xiàn)在面對的是什么問題.并且,估計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個問題,并且針對你對原因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并實施.那么從實施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去分析我找到的是否是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和我所采用的改進措施是否真的能夠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確也發(fā)現(xiàn)有時反思的效果并不理想,那是因為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是需要我們老師具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的。一般認為,有三類知識是作為這種專業(yè)基礎的,一類是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知識,一類是有關教學內容的學科知識,再一類是實踐智慧。所以,反思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我們思考的深度,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真正找出問題。
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把反思看作是一種非常“嚴肅”或“莊重”的問題(一時想不出一個特別恰當?shù)脑~),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在反思,問題也可以是非常小的。比如,你認為這個活動孩子應該非常感興趣,但多數(shù)兒童卻心不在焉,這時你很自然、很容易就會去考慮這是為什么。這就是一種反思。但如果你看到了除了沮喪外卻什么問題都不想,更不考慮如何改進,過去了就過去了,這就沒有反思。自然,也就沒有改進,沒有專業(yè)上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看,反思應該而且也可以成為老師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但必須強調的是,反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不是寫反思報告。
(馮曉霞)
5、寧波一幼俞在2007-3-13 15:22:00的問題:
突然想起明天下午帶班,所以先下手,提上我的困惑。
您在《讓教師成為教學的主人》一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不妨把師生之間的這種共生主體性或和諧主體性比喻為一對舞伴;教師是高明的舞者,幼兒是新手。新手只有在高明的舞者的帶領下才能逐漸成為一位熟練的舞伴;而高明的舞者也只有在幫助新手成為配合默契的舞伴時,才能真正自如地舞起來?雌饋砣绱嗣利悇尤说奈淖植僮髌饋碚娴奶蝗菀琢,特別是區(qū)域活動時,放手讓孩子進去區(qū)域自行活動就讓孩子自我演變成自由活動,活動后的提高特別少,但如果教師也進入?yún)^(qū)域進行指導,發(fā)揮主體性,那么教師就必須忙碌于各區(qū)域,累倒無所謂,關鍵是又被我演變成集體教學活動,我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更好地開展區(qū)域,但終究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作為一名新老師,懇請馮教授給我支支招。
(1)在活動區(qū)活動中,教師的主體性并不僅僅表現(xiàn)為直接指導每一個區(qū)域的兒童如何操作材料,如何解決沖突等等行為上。教師觀察兒童的行為表現(xiàn)(或活動產品等),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教育需求,思考下一步如何改進(如需要給活動區(qū)增補什么材料;需要為孩子們的角色游戲擴展哪些經驗等等)也是教師主體性的表現(xiàn)。
(2)如果發(fā)現(xiàn)確實有必要通過集體活動來解決活動區(qū)中的問題(如大班的孩子不知道利用“代幣卷”買東西,買者和賣者都不按照價格付費和收費),那么,老師就可以組織一次超市參觀或其他活動,幫助兒童更好地把數(shù)學知識運用到商店游戲中。 “游戲產生課程”(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了解其興趣指向和相關經驗,進而提供機會擴展和加深他們的學習)和“課程產生游戲”(教師借助于對教學內容、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了解,規(guī)劃游戲材料和情景,以誘發(fā)幼兒的自主游戲)是游戲與課程的兩者主要聯(lián)結方式。所以,有時兒童的自主游戲被你演變成集體教學活動并不一定都不對。≈皇且押帽匾赃@一關。
(3)活動區(qū)活動主要是孩子的自由游戲。其中當然有學習,但是潛移默化的,不要要求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只要我們提供的材料有價值,能夠引發(fā)孩子們有意義的活動,“提高”就會以一種不知不覺的方式在進行。
(毛允燕、馮曉霞)
6、張金雪在2007-3-14 10:12:00的問題:
在主題教學活動中,預成和生成活動可同時進行,一般生成活動可醞釀多長時間?
的確可以在預成活動展開的過程中生成出非計劃的活動。一般生成活動教師是對活動中的突發(fā)或意外事件(包括兒童的一個獨特的問題或獨特的回答等)作價值判斷之后的一種回應。至于“生成活動可醞釀多長時間”,這個醞釀是指教師需要在多長時間做出回應吧?還是指生成的活動應持續(xù)多長時間?如果是前者,我想,如果能即時進行自然好,因為直接回應了孩子的需求。當然也可以晚一些,但不要晚到孩子已經忘了或者興趣早已轉移了。如果是后者,那生成的往往只是主題,如何進行,多長時間那就和預成的主題一樣了,時間長短不固定,看老師的計劃。
(國秀華/馮曉霞)
7、shiqiyey在2007-3-14 10:10:00的問題:
問題一:單元主題活動產生與實施過程中如何照顧能力強和能力弱和中等水平的幼兒?
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做:一是針對孩子的不同能力提供不同的教育內容;二是同樣的教育內容可以針對孩子的不同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這樣做,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對孩子的能力有確切的認識,尤其是針對具體教育任務.所以,看起來這是一個教學設計與實施中的問題,但我認為其實關鍵是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一般發(fā)展能力的了解,以及對具體活動中能力的了解.
(毛允燕)
8、angelyao在2007-3-13 18:11:00的問題:
馮老師,很榮幸能與您在網(wǎng)絡上近距離的交流,我是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六里幼兒園的一名青年教師,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新的問題也就接踵而來:比如,新課程新教材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過程性,經驗性.新課程教材都是根據(jù)孩子的經驗來展開課程的,因此老師在考慮預設問題時要關注、吃透孩子的現(xiàn)有經驗,并且預設的問題是要建立在幼兒集體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的,那么如何思考什么是最符合集體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經驗?到底什么是最有挑戰(zhàn)性的經驗?什么是可以教的經驗?哪些經驗需要幼兒自我建構積累的?如果有些經驗可以教的話,哪些是適合集體教的?哪些是適合個別教的經驗?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困惑的,希望馮老師能給予我們幫助!
(1)很遺憾,我沒有仔細研究過上海二期教改的教材,但我想,新教材肯定是根據(jù)上海幼兒的一般經驗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編寫的,應該能代表“一般”,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參照。但事實上,每個社區(qū)/不同家庭/不同個體/不同學習內容上的個體差異有時很大,因此,要想把握住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特別是集體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進行某一主題內容的教學之前,就像項目活動的第一步那樣,先提供一個機會讓兒童展示他們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學習經驗。不知大家是否看過瑞吉歐的“影子”和“人群”這兩個活動,如果看過,就會知道,活動的第一步都是在了解孩子的有關經驗水平。比如,“影子”活動是先讓孩子們每人畫一畫自己和自己的影子;“人群”則是讓孩子們討論/描述人群這個詞的意思。老師根據(jù)對孩子的繪畫、談話的分析,確定大家的經驗水平大致在一個什么范圍。這樣,既了解了多數(shù)人的情況(一般水平),也了解了個體差異。而處于高水平的兒童的經驗,也就可以視為多數(shù)兒童的“有挑戰(zhàn)性的經驗”了。這就是我們正在研究和倡導的“在評價和教學(課程)之間搭建橋梁”的思想。
(2)可以教的經驗,是不是指的可以由教師通過直接講解和通過訓練習得的經驗?如果是,那么,一些幼兒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約定俗成的內容(如事物的名稱),不適宜讓兒童去探索的內容(如安全方面的)屬于可以而且也只能直接教的內容。
(毛允燕/馮曉霞)
9、袁園在2007-3-13 23:38:00的問題:
馮老師:您好!
我們是來自山東英才銀座幼教集團的園長和老師們。我們想向您請教以下幾個問題,敬請馮老師賜教。老師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最感困難的不是組織實施,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在設計環(huán)節(jié),最感困難的又是教學內容價值點的確定,教學內容內涵的把握。確定不好,就會出現(xiàn)大拼盤或四不象的現(xiàn)象,目標不明確或不恰當,難以實現(xiàn)。如何提高教師自主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呢?請您予以指教。
確實,教學設計是保證教學效果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盡管現(xiàn)在生成課程這些概念也已提出,而且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再設計,但預先的設計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的確如你們所說“在設計環(huán)節(jié),最感困難的又是教學內容價值點的確定”,而價值點的確定基于對內容本身所包含(或者說是所規(guī)定)的學習經驗的分析,這需要我們老師對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學科知識以及這些知識的學習對兒童的意義有較為深入的理解。比如,科學教育當中的有關光和影的內容,就需要老師對光和影這個內容所包含的知識點有所了解。比如,影子產生的條件,影子大小、方向變化的原因等。同時,我們這里所說的知識點不能僅僅用傳統(tǒng)的知識定義來理解,它還包括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方法、體驗到的情感等等。 (馮曉霞)
10、bdqyey在2007-3-13 21:21:00的問題:
馮老師您好!我的困惑問題是:在美術活動中如何更好地運用激勵性評價機制?懇請您解答!
美術活動的評價問題的確是一個難題,我覺得有一個策略可以考慮一下:肯定基礎上的擴充.也就是,先了解孩子通過繪畫想表達什么,讓孩子的聲音發(fā)出來,然后再以豐富孩子的思想,提升孩子表達技術這兩個方面為主線,為孩子指引發(fā)展的方向。
如果我們的激勵在于強化兒童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我認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因為美術是孩子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我表達”。如果我們一開始不用成人的評價作為激勵的手段,兒童美術活動的成果原本就有自我激勵的功能。
(毛允燕/馮曉霞)
【馮曉霞教授等在線研討回答問題之一】相關文章:
風雨曉霞希望作文04-29
胡曉明教授點評教案04-25
橫豎撇捺寫人生鞠曉霞05-01
在線A形裝箱問題04-29
周曉群教授談分手心得04-25
讀圖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05-01
應聘問題回答技巧04-27
[轉] 女人的問題,男人回答05-02
如何回答寶寶的出生問題?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