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日韩中文色综合,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www.av在线播放,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奇米777888,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丹霞寺

時間:2023-04-29 17:48:47 全科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丹霞寺

河南省南召縣寺廟

丹霞寺(河南省南召縣寺廟)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稱西霞寺,是豫西南地區(qū)現(xiàn)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與淅川香嚴寺、鎮(zhèn)平菩提寺齊名。位于留山鎮(zhèn)北五公里的群山叢中,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故名。丹霞寺位于南召縣東北部,留山鎮(zhèn)北五公里處,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廟之首,豫南禪宗圣地。丹霞寺是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高僧天然禪師游至丹霞山被這里的奇異山水,所吸引開創(chuàng)而建。

目錄 簡介 建筑景觀 開創(chuàng)者 南岳丹霞寺 收縮展開 簡介

因后山前嶺土質(zhì)紅色,建寺初取名紅霞寺、仙霞寺,后更名為丹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故名,是豫西南地區(qū)現(xiàn)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與淅川香嚴寺、鎮(zhèn)平菩提寺齊名。整個寺廟坐北向南,后靠蟒垛山,左鄰青龍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紅蜘蛛山,遠處有檔子山作屏障、玲瓏山相照應,氣勢雄偉而幽靜。九龍河自寺前蜿蜒流過,環(huán)境優(yōu)美青秀。 從旅游角度來講,本景區(qū)以丹霞寺為重心,包括寺廟區(qū)、塔林、青龍山、白虎山、古樹名、門區(qū)等幾部分。

建筑景觀

(1)寺廟區(qū):位于馬灣村。唐長慶四年(824),天然禪師于此建寺。自天然禪師在此開創(chuàng)僧寺,至北宋崇寧四年(104),禪僧德淳又將寺院翻新增高,且購置田產(chǎn),據(jù)山占水,日漸興盛。元朝末年,因遭兵亂,被焚殆盡。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禪僧譚寬,又在寺院的廢墟上修建廟宇一間。明正統(tǒng)元年(1436)自然禪師又竭力籌劃重修。明嘉靖二年(1523)僧性壽又加以擴建,丹霞寺得到了中興,面貌煥然一新。"南北營殿,東西構堂,中則巍然聳出山巔,又塑三大佛像和十八尊羅漢。昔之漫延荊榛今則巍巍殿宇,臨之者悚敬,游之者暢懷。"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兵亂迭起,寺院再次被毀。清初,流散各地的僧人,相繼歸來,寺里的砥中和尚,披荊斬棘,清理遺址,重修寺院。接著靜庵、冕珠二和尚繼其志,焚香修道,竭力勸助,經(jīng)過重修,廟宇更加輝煌。寺院內(nèi)外古木參天,翠柏成蔭,郁郁蔥蔥,景色宜人,被列為南陽八大景觀觀之一。丹霞寺從此進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僧眾達300多人,寺產(chǎn)也大大增加,在豫西南佛教事業(yè)中的影響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清光緒皇帝賜給了"萬歲牌"一面。民間至今流傳著"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說。 丹霞寺現(xiàn)存殿宇為清代建筑。全寺占地面積達50余畝,有殿堂房舍140多間。中軸線上的建筑,依次為山門、伽蘭殿、大雄寶殿、毗蘆殿、藏經(jīng)樓、方丈室、后祖堂。兩側有石獅、廊房、膳女院等。其布局嚴謹合理,錯落有致。寺內(nèi)有直徑兩米多的大牛皮鼓一面,古鐘一座,鐘聲能傳十里之遙;兩座高兩米的石獅分立山門兩旁,底座上分別鐫刻著"丹霞禪寺"和"十方叢林"八個大字;近旁有兩棵古老的白果樹,植于門前兩側,高約數(shù)丈,徑粗三圍,枝葉繁茂,遮天蔽日;寺旁有柏、栗樹兩株,分翼并長,粗數(shù)抱,高數(shù)丈,參天入云,樹下一叢葡萄架,盤繞在兩樹之間,俗有"百(柏)里(栗)葡萄架"之稱;寺院西南面400米處,有一片面積達幾十畝的古柏林,整齊劃一,縱橫成行。叢林深處,為歷代禪僧之墓葬地,F(xiàn)存元代磚塔八座,清代石塔四座。這座歷史悠久(已傳至57代)的古寺,有嚴格的佛規(guī)、戒律和完整的組織系統(tǒng),及周祥的佛事禮儀,因之影響深遠。民國初年,全國高僧曾云集于此,舉行過一次歷時達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儀式。 寺內(nèi)現(xiàn)存有宋、明、清等朝代的碑碣數(shù)通,上面記載著丹霞寺的沿革變遷。清道光十三年(1834)碑記"......寺之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興,清朝重建至今"。丹霞寺幾經(jīng)廢興,歷經(jīng)滄桑。到民國時期,兵匪交加,戰(zhàn)禍連年,寺院多年失修,殘缺不全。特別是,清風禪師與靜觀和尚因門戶之見、財產(chǎn)之爭,鬧得兩敗俱傷。后來,明新和尚在當賣廟產(chǎn)中被人殺害,玉普和尚也相繼被捕入獄,佛寺從此敗落。解放時,僅留覺來、覺先等三名和尚。在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下,不少房舍進行了翻修。1960年,在此設立了縣人民療養(yǎng)院,又新添了一批房舍。至1963年寺內(nèi)共有殿房、僧舍141間。其中三座殿堂、廂房,以及東西兩個跨院中的佛像保存完整,色彩燦爛。1982年,政府撥款三萬元,進行修繕,并派出專人看管保護。 該寺所處環(huán)境清幽:"寺后一峰風兔巖千仞,左右兩峰夾立,旁近諸峰朝拱";"山巒秀麗盤旋,狀若鳳翅,清泉環(huán)繞其麓,如急湍聲......";"山巒重重環(huán)繞,水流曲曲迂回,松竹叢茂,佛殿高聳,實為南陽之古跡,南召之勝地也。"唐代孟效有詩云:"松色不肯秋,玉色不肯柔。登山須正路,引水還直流。白鶴負書信,索云作衣裘。仙村莫道遠,策杖相交游"。至今仍不失為一處很好的游覽勝地,F(xiàn)存的樓臺殿宇,在研究古建筑工藝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寺廟區(qū)的后坡上,建覽勝塔,周圍多種紅葉植物,如黃綠柴、烏桕、火炬松等。整個寺廟區(qū)周圍則多植紅梅、碧桃、紫薇等紅花植物和紅葉小檗、紅葉李等紅葉植物,以烘托"丹霞"意境。 (2)青龍山:青龍山險峻挺拔,猶似巨龍昂道長嘯,山腰間的佛洞,為天然禪師初到丹霞修行之所居。 (3)臥佛山:又稱檔子山。登上青龍山遠望,可見檔子山"巨人"仰臥,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大溶洞,洞內(nèi)鐘乳石筍,犬牙交錯,煞是壯觀。 (4)白虎山:白虎山雄渾高大,氣勢磅礴,蜘蛛山圓小玲瓏,恰似一顆紅寶石鑲嵌在寺院旁。 (5)塔林:解放初,丹霞寺周圍古塔林立,其規(guī)模超過少林寺。如今零散分布僅存十余座,皆為元、明、清時期所建,為丹霞寺和尚墓地,F(xiàn)存完整的有元代磚塔五座,明塔五座,清塔四座。 (6)柏林:丹霞寺柏林是全國佛教活動場所中規(guī)模最大的,古木參天,翠柏成蔭,栽植按陰陽八卦布局。 (7)古樹名目眾多:丹霞寺,遠有腹廓,近有臨村,靠山有脈,臨水有源,上有鎮(zhèn)山之塔,下有通市之橋。寺內(nèi)的兩株古柏,寺前的雌雄七星銀杏,據(jù)史記載,栽植于唐宋,迄今已有千年;寺內(nèi)的香樟樹、白瓜樹、塔松及空心檀樹,以及柏栗葡萄架,把寺院妝點的`古樸典雅。方丈室門前臺階兩邊的兩株柏樹分翼并長,為宋柏,距今已近千年。

開創(chuàng)者

丹霞天然(公元739-824年),今南陽鄧州人,系六祖慧能弟子青原行思下第二世(六祖下第三世),唐代著名禪師,法號天然,丹霞寺開創(chuàng)者,故又稱丹霞天然。丹霞禪師為中國禪宗的弘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光輝業(yè)績將永載中國佛教的史冊,成為激勵后世佛子精進道業(yè)的精神財富。

南岳丹霞寺

在湘南寺下一里。唐貞元(公元785~805年)間,天然和尚創(chuàng)建,天然又名丹霞,故名。或稱天然禪寺。清末,寺僧玉清塑五岳圣帝神像于前殿,又稱五岳殿。1935年住持醒悟和尚重建,有山門、正殿、后殿,石墻鐵瓦。八十年代對寺宇進行了維修,新塑了五岳圣帝像和佛像,寺內(nèi)有僧人長居。 丹霞寺是一座唐代貞元年間(公元七三五~八0四年)建造的古剎。它是唐代著名的丹霞禪師天然和尚所建,故又名天然禪寺。清朝末年,僧人把五岳圣帝神像放置佛寺內(nèi),便改名為五岳殿,沿襲至今。

廣東省仁化縣寺廟

丹霞寺(廣東省仁化縣寺廟)

目錄 丹霞天然禪師與丹霞山(寺) 李永茂、李充茂兄弟與“大小丹霞” 前后天然與“燒木佛地” 評析 收縮展開 丹霞天然禪師與丹霞山(寺)

頗負盛名的河南南召丹霞山,位于南召縣城東北18公里處,山中并有丹霞寺一座。明正統(tǒng)七年(公元1422年)《重修留山丹霞禪寺記》碑載:“南陽郡城北百里許,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天然禪師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諸方之末,鐘愛茲山之盛,辟創(chuàng)為道場之所!北恼f明,丹霞寺是在丹霞山(或俗稱留山)創(chuàng)建的。《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及清代《天然禪師塔銘》均云,南召丹霞寺于唐長慶四年由天然禪師開基,寺的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 天然禪師,又號丹霞,或謂之丹霞天然!吨袊饘W人名辭典》云:“天然,鄧州(今河南南陽鄧州市)人……謁石頭求禪法中,學洽內(nèi)外,能詩,清漪瀟灑,有名一方。”《明嘉請南陽府志校注》載:“天然初習儒業(yè),待舉進士第,道遇禪客,曰:‘選官何如選佛?’天然悟,即謁馬大師。大師曰:‘我子天然遇留即止!’后掛錫(注:將掛誤作振)南陽。見山戀疊出,方四顧之。頃,忽見一老人,云:‘此大留、二留、三留之山也!瘞熀鰬洿髱熤,遂棲止之。唐長慶中示寂丹霞。寶歷初,謚智通禪師,塔號曰妙安!币陨嫌涊d,與宋普濟所編的佛教重要歷史文獻《五燈會元》的記載是一致的。《五燈會元》卷五載,丹霞出家時,先去拜見江西的馬祖道一禪師,馬大師把他推薦給了南岳石頭希遷和尚,石頭和尚收留了他,后來又為他剃了發(fā),馬大師又給他賜了“天然”法號,他便到處游方去了。到了南召的留山以后,這里的山水深深吸引了他,他便停留下來,開始辟創(chuàng)寺院。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自然景觀十分奇異,正如《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描述的“每至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便把所建的寺院取名為紅霞寺、仙霞寺,最后定名為丹霞寺。同時也把留山改名為丹霞山。明代南陽府志援引元一統(tǒng)志云:丹霞寺在“南陽路南陽縣(元代南召未設縣,縣境屬南陽縣)丹霞山,東北去縣二百里,萬山重復,至此平坦,故天然禪師于此地建庵,改創(chuàng)僧寺……。唐進士王秉撰《送天然禪師入丹霞山》詩碑,鄭州守鄭誠作,咸通十年(885年)立。唐綦毋潛有《送天然禪師入丹霞山》詩。宋熙寧四年(1069年),僧德淳重修!痹奈墨I典籍距唐代較近,并且文字大多嚴、簡、賅、雅,以簡見長,文約事豐,能有這么多的文字記述南召丹霞山和丹霞寺,是很可貴的。文中記述的丹霞山位置和地形與今南召丹霞山完全相符。還引述唐代一名進士詩碑和一名有名詩人的詩篇,實可謂信史。唐綦毋潛詩云:“南山勢回合,靈境依此住。殿轉云崖陰,僧探石泉度。龍蛇爭翁習,神意皆密護。萬壑奔道場,群峰向雙樹;w不著水,水月白成路。今日觀我身,歸心復何處。”表達了詩人對天然禪師赴丹霞山創(chuàng)建丹霞寺所寄予的無限深情,也為我們提供了南召丹霞山(寺)的歷史佐證。 清代的《南召縣志》云:“天然禪師色若渥丹,燦如明霞,與丹霞山遙相輝映!庇锰烊欢U師的紅面朱顏來比照丹霞山的丹崖赤壁光彩,頗為真切和生動。中國佛教禪宗自六祖惠能以下,法名之前多冠以山名、地名(望)和寺名,以標榜宗派淵源和傳承關系,如百丈(山名)懷海、南陽(地名)慧忠、歸宗(寺名)智常等。天然禪師系禪林法嗣,故也不例外,自他在丹霞山辟創(chuàng)丹霞寺以后,就在自己的法號之前冠以“丹霞”的美名,人們就通稱他為丹霞天然禪師了。

李永茂、李充茂兄弟與“大小丹霞”

廣東仁化的丹霞山與河南南召的丹霞山異地同名,并非是偶然的巧合。文獻資料證明,廣東丹霞山的命名,源于河南的丹霞山,兩者有著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將河南丹霞山名移入廣東的,是河南鄧州籍明末遺臣、虔州巡撫李永茂及其弟李充茂,李氏兄弟是廣東仁化丹霞山的開山之祖!多囍菔兄?人物志》載,李永茂,字孝源,號約生,明鄧州人。崇禎丁丑(1637年)舉進士,初授北直隸大明府浚縣知縣,壬午(1642年)授兵科給事中。甲申(1644年)二月,奉使赴留都(南京)。不久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死。李永茂與鳳陽總督馬士英迎福王朱由崧入南京稱帝,號“弘光”。翌年清軍南下,五月陷南京,弘光帝被捉,李永茂時任江西巡撫。以后,他又同其他人一起相繼擁輔唐王朱聿鍵(號“隆武、”,加升李永茂為兵部侍郎,后又總督江楚)、桂王朱由榔(號“永歷”,加封李永茂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企圖恢復明室,均告失敗,便與其弟充茂芒履道服,避居在廉白山中。戊子(1648年)四月病逝,年48歲,謚文定公。其弟李充茂,字鑒湖,明禮部主事。崇禎帝殉國后,隨兄隱居,伺機反清復明。后見反清無望,即承哥哥遺志,繼續(xù)經(jīng)營丹霞山。清順治八年(1651年),李充茂率兩個侄子扶先人靈棺回河南鄧州故鄉(xiāng)安葬后,又獨身返回隱居。他曾到廣州海幢寺拜天然函罡和尚為師,法名今地。 對于李氏兄弟二人依據(jù)家鄉(xiāng)的名山在廣東省仁化縣命名和經(jīng)營丹霞山之舉,故土的人們并沒有忘懷,文獻典籍亦有記載!睹骷尉改详柛拘Wⅰ酚羞@樣一段話: “廣東韶州亦有丹霞山(注:此地并無丹寺)。南明隆武時,鄧州李文定公永茂,丁父憂,自南贛巡撫避居此,以長老諸峰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與南召丹霞類,因名丹霞!亩ü,其弟鑒湖旋里后,復來丹霞為僧,名今地,號一超,遂與此丹霞(指南召丹霞)遙相映輝!边@段話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廣樂韶州丹霞山是李永茂在南明隆牙時命名的;其二,南召與仁化形容丹霞地貌自然景觀的生動形象用語“色若渥丹,燦如明霞”雷同的原因真相大白了;其三,“鑒湖曰大小丹霞”,一語破的,把兩地“丹霞”的承繼關系說清楚了。當然,恰當?shù)卣f,兩地“丹霞”可以以北、南或“古”、“新”去區(qū)分,不必以大、小區(qū)分;其四,北“丹霞”是李氏兄弟的故居,南“丹霞”是他們的隱居地,他們二人作為紐帶把兩地“丹霞”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使其“遙相映輝”。 廣東仁化的文獻資料也有寧關的記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陳鴻所修《仁化縣志》中,載有一篇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仁化知縣陳士貢撰寫的《丹霞山水總序》,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或謂丹霞為燒木佛舊地,不宜更襲以名,蓋李公(即李永茂)南陽鄧州人也,古丹霞即其故居。公避亂于此,而又憂,去取丹霞,不忍忘本也!边@段文字與南陽府志的記載是一致的,也承認南陽鄧州的“丹霞”為“古丹霞”。唐、明兩代,南召境屬南陽郡鄧州,鄧州治所距丹霞山(寺)僅一百公里。李永茂兄弟因為和丹霞山的開山鼻祖天然禪師是鄧州同鄉(xiāng),所以他們對丹霞山(寺)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數(shù)次到這里朝拜和游覽,對這里的寺院和周圍自然景觀十分熟悉。在他們反清復明失敗而憂憤填膺,隱居山野的時候,懷念家鄉(xiāng)之情思就更濃烈,更深沉,再加上兩地的地貌景觀大致相同,為“不忍忘本”,就以家鄉(xiāng)的“古丹霞”來命名隱居地的山名,這是很自然的事。同時這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做法,我國歷史上在不同背景條件下的管徙過程中,遷徙者以原居地的山名、地名、聚落名來命名新居地的實例甚多,此其一也。

前后天然與“燒木佛地”

南北“丹霞”不僅因為李氏兄弟牽線搭橋構成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且也同禪宗的佛事活動有一種前后承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上文提及,李充茂出家后曾到廣州拜天然函罡和尚為師,此師的法名竟與唐時中原丹霞天然相同,然而卻是相隔三四個朝代、相距八百多年的兩個人,我們姑且稱其為前后天然。在佛學的千七百公案中,有一則有名的“燒木佛”公安。此案系唐丹霞天然禪師所為。后來廣東仁化丹霞山也出現(xiàn)了“燒木佛地”的名稱,這是怎么回事呢?對這一名稱,還得從唐丹霞天然禪師燒木佛說起。 唐元和年間,丹霞天然禪師曾于洛陽慧林寺燒木佛取暖,成為禪宗史上有名的“丹霞燒木佛公案”!睹骷尉改详柛拘Wⅰ吩尉暗隆秱鳠翡洝吩疲骸暗は继烊欢U師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師取木佛燒之。人或譏之,師曰:‘吾燒取舍利!嗽唬骸绢^何有?’師曰: ‘若爾者何責我乎?’蘇軾詩‘知是丹霞燒佛手’,即謂此!薄段鍩魰芬嘤羞@樣的記載:“師至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呵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火曰:‘吾燒取舍利。’主曰:‘木佛有何舍利?’師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兩書的記載是基本相同的。這些記載,表達了丹霞天然禪師“從無佛處作佛”的強烈而又獨立的個性。佛像是佛教的神物,一個佛教徒竟然敢于公開在寺院里燒毀佛像取暖,這可是絕無僅有的。丹霞天然在修行中,就是這樣不惜以呵佛毀佛像的激烈行為去追尋禪的真諦,這的確是一種非凡的佛學見解。丹霞天然不僅敢于藐視世俗的權威。《五燈會元》還記載,元和三年(808 年),一天丹霞天然禪師在天津橋上橫臥不起。這時,洛陽留守鄭公的車轎儀仗隊過來了,前面喊路開道的官員呵斥他,要他讓開,丹霞天然禪師卻理也不理。那官吏問他臥橋不起的原因,丹霞天然回答說:我是一個沒事干的`和尚。留守大人聽了,感到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和尚,親送一捆白絲和兩套僧服。這個消息哄動了洛陽城,許多人都前來皈依他,供養(yǎng)他。從燒佛和臥橋的行動,可以看出丹霞天然的那種徹底的自由和無畏的精神。在他的心目中是沒有佛你和皇帝的,一切皆空了,還有什么可畏懼的呢? 唐代丹霞天然禪師的這種超常規(guī)的舉動,八百年后卻又被廣州海幢寺的天然函罡禪師及其弟子今釋澹歸和今地一超們重新效法和利用了!睹骷尉改详柛拘Wⅰ吩谔岬綇V東丹霞山時云:“榜曰:別傳寺僧今釋,號澹歸,后居之。今釋,即金堡,嘗官都給事中,后為僧,師天然和尚(即天然函罡和尚)。文定公葬,其弟鑒湖曰大小丹霞。前后天然昔 ‘適符燒佛,漢人再來’,人因券而歸!边@里所說的“前后天然”,自然是指丹霞天然禪師和天然函罡和尚,而“適符燒佛,漢人再來”的 語,則只能是天然函罡和尚及其兩個弟子今釋和今地效法丹霞天然禪師的作為,他們都企望滿清滅亡,祈禱“漢人再來”。盡管清王朝初興,已不可能,還希望將來能應驗這句話。然而前天然在洛陽慧林寺燒木佛是為了取暖,并且唐王朝還是漢人政權,絕不可能有“適符燒佛,漢人再來”的 語。 天然函罡和尚到?jīng)]到過廣東的丹霞山尚不清楚,然而他的兩個弟子今地和今釋,都是開發(fā)丹霞山的重要人物,今地(李充茂)是丹霞山的開山之祖,今釋(金堡)則是丹霞山開辟道場之祖。他們兩個都是明朝的遺臣,又都是在參加反清復明活動失敗后而出家的,同時,又都師天然函罡和尚。此時,他們心中充滿了對明朝漢人政權的忠貞和對滿清政權的仇恨,盡管因無可奈何而遁入了空門,可思想上的深深烙印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天然函罡和尚既然又肯收留這樣兩個徒弟,說明他們的思想基礎是一致的。丹霞天然禪師的那種敢于藐視佛你和皇帝,追求徹底自由的思想和大無畏的精神,正迎命他們當時的心境。所以,他們效法丹霞天然禪師的古怪做法“適符燒佛”,而祈禱“漢人再來”。這就是廣東仁化丹霞山又稱“燒木佛地”的由來。 總之,廣東丹霞山的“燒木佛地”的名稱,是由丹霞天然禪師的燒木佛公案而來的。這說明南北兩地“丹霞”,不僅在名子上有著密切的承繼關系,而且在禪宗之間也是一脈相承的。如果通覽廣東仁化丹霞山的摩崖石刻、詩詞、紀文等,最早題詠丹霞山的還是李永茂、李充茂兄弟,在他們之后自然很多,但在他們之前就找不到了。以上情況可以使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廣東仁化丹霞山的前名“燒木佛地”,也是由中原地區(qū)移植過去的,移植者仍不外為天然函罡、今釋和李永茂、李充茂四人,因為“不宜更襲以名”,最后才確定為丹霞山的。而錦巖、錦石巖、仁山、夢覺關、長老峰、長老寨或廉白山地(鄧州市志李永茂傳)等,都可能是其前名。

評析

1、南召丹霞山(寺)處在獨特的文化環(huán)境中。在其四周10公里的范圍內(nèi),東南與50萬年前更新世中期的 “南召猿人”遺址相毗鄰,此遺址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重要古人類遺址之一;東與舊石器晚期的小空山遺址相連接,這是一處約3萬年前留有滅燼層的洞穴遺址;丹霞山腹地和南部、西部有多處新石器進代遺址。因此,南召丹霞山(寺)是典型的中原文化象征。 2、自唐以來,丹霞山的名稱由中原移植到廣東,是中原文化向江南伸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唐、宋至明,中原文化發(fā)展鼎盛,在這個時期內(nèi)向南伸展也很迅猛。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特殊人物牽線搭橋,使“燒木佛地”和“丹霞山”的名稱在南國疆土上雷同出現(xiàn),應視為這一歷史時期中原文化南伸的一個自然現(xiàn)象。 3、南北“丹霞”都是祖國大好河山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有著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所以,古人已定論“大小丹霞遙相央輝”。中原“丹霞”雖開發(fā)較早,久負盛名,然而就目前旅游開發(fā)的規(guī)模和水平看,遠不及廣東仁化“丹霞”,且廣東仁化丹霞地貌發(fā)育更為典型,在南風日盛的形勢下更具有發(fā)展的優(yōu)勢。但無論天南地北,我們都應從各自的特定歷史條件和特殊地理環(huán)境出發(fā),從歷史唯物觀出發(fā),共同去歌頌我們?nèi)A夏大好河山,歌頌這大好河山上各個歷史時期的名勝古跡和名軼事,并在追溯這些名山勝地的歷史淵源中,搞好地貌學的研究,搞好旅游開發(fā)的研究,共同為發(fā)展我國的旅游事業(yè)做出積極的貢獻。 4、南北“丹霞”分別具有各自的獨有特征,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偟目矗媳薄暗は肌本哂心蠂钠、秀、美的特征,北“丹霞”則具有北國的雄、除、幽的特征,兩者相媲美,共同展示了我國丹霞地貌雄、奇、險、秀、幽、美的風韻。北丹霞山中又有千年古剎丹霞寺,更平添了她的雄奇風采?茖W家們將北“丹霞”稱為“丹霞始祖”,是名實相符的.

【丹霞寺】相關文章:

丹霞之旅作文09-22

冰溝丹霞04-27

丹霞地貌01-11

丹霞游記作文02-06

中國的丹霞地貌05-02

我愛故鄉(xiāng)的丹霞04-29

游丹霞地貌04-28

丹霞山真美05-01

峰頂寺,峰頂寺張祜,峰頂寺的意思,峰頂寺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西域寺,西域寺義凈,西域寺的意思,西域寺賞析 -詩詞大全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