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頰長臂猿
白頰長臂猿
白頰長臂猿(白頰長臂猿)
白頰長臂猿(學名:Nomascus leucogenys)因臂特別長而得名。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jié)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囊。喉部有音囊,善鳴叫,雄猿為黑色;雌猿或幼猿色淺,為金黃色。棲息于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雨林,樹棲。白天活動。善于利用雙臂交替擺動,手指彎曲呈鉤,輕握樹枝將身體拋出,騰空悠蕩前進,為中、老、越三國交界地區(qū)的特有種,主要棲息于熱帶雨林。該物種的所有總數(shù)估什不足350只,已成為一個高度瀕危的物種。
目錄 外形特征 棲息環(huán)境 生活習性 分布范圍 收縮展開 外形特征白頰長臂猿體長為45~62厘米,體重5~7千克。體毛長而粗糙,雄獸以黑色為主,混有不明顯的銀色,只是面頰的兩旁從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塊白色或黃色的毛,雌獸體毛為桔黃色至乳白色,腹部沒有黑色的毛,從而區(qū)別于黑長臂猿。另外它的犬齒、臼齒和陰莖骨等一些骨骼也與黑長臂猿有所不同,犬齒較長而且呈尖刀形,前臼齒上有雙尖,第一枚下臼齒呈扇形,上臼齒上面具4個尖,下臼齒上面則具5個尖。頭頂上有一塊呈梯形的赤褐色斑塊,雄獸的冠毛隆起,雌獸則沒有冠毛。白頰長臂猿軀體更加纖細,而四肢顯得更長的一種長臂猿。雄性黑色,唯兩頰各具一大型白斑,頂部的簇狀冠毛顯得更尖長而明顯。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軀體大部污黃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
棲息環(huán)境白頰長臂猿為嚴格的樹棲動物,主要棲息于熱帶雨林。海拔高度通常不超過900米。
生活習性白頰長臂猿為嚴格的樹棲動物。旱季通常在清晨06:30開始活動,并開始晨鳴。覓食高峰在07:00~08:00;第二個高峰在11:00~12:00;第三個高峰出現(xiàn)在14:00~15:00。覓食、運動、戲耍、休息都是群體活動。覓食時個體間的距離不超過70米。通常一只手抓掛在樹枝上,另一只手采摘食物,兩手交替進行。多在高大的樹冠中上部進行覓食,高度在10~25米左右,每天早晨就開始鳴啼不已,覓食時不鳴叫。 以多種熱帶型野果(漿果、核果、堅果,特別喜食榕樹果)、嫩樹葉,花苞,樹芽等為主要食物,也食昆蟲、小鳥和鳥卵。食物種類約85種,其中,植物性食物占食物總數(shù)的90.6%。營小群體生活,一般每群3~5只,少數(shù)可達7~8只。
分布范圍為越南、老撾、泰國三國交界地區(qū)的特有種,分布區(qū)非常狹窄,種的分布總面積可能不及800 平方公里。在中國云南僅見于西雙版納的江城、建水、勐臘和綠春黃連山。國外見于越南北部紅河流域馬江以西和老撾北部湄公河以東。
【白頰長臂猿】相關文章:
馬頰河渡假村之游05-02
中國新記錄屬-頰寄蠅屬分類研究04-26
馬頰河渡假村之游作文04-30
新物種東部黑冠長臂猿增至23只04-28
松毛蟲狹頰寄蠅對被害馬尾松針葉揮發(fā)物的觸角電位反應04-27
寒武紀褶頰蟲類三葉蟲形態(tài)相似屬重新分類初探05-02
口腔頰癌p16INK4/CDKN2基因的純合子缺失與點突變04-29
美白到底能多白?美白必讀心得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