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起義門介紹
武漢起義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首義路起義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辛亥革命的歷史見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起義門介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起義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辛亥革命的見證。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距今700多年歷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起義后,迅速控制中和門,南湖馬炮營得以從此門入城,在城頭架炮轟擊湖廣總督府,掀開中國近代史新的一頁。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勝利,中和門改名為起義門。城樓解放前已傾廢。1981年,城樓在原址修復。2011年,依據(jù)古城墻圖紙,原樣恢復重修了333米城墻,同時增加辛亥革命碑林、風雨長廊、楚望亭、首義烽火石刻等,擴大為紅色景區(qū),是驢友到漢必游之地。
地理位置
起義門2013年入選第七批也是辛亥革命的見證,被歷史學家稱為“首義勝利的開端”,歷史地位可見一斑。起義門,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位于武昌城內(nèi)區(qū)首義路起義街,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門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門。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起義后,迅速控制中和門,參加起義的南湖馬炮營得以從此門入城,在城頭架炮轟擊湖廣總督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起義部隊的戰(zhàn)斗。城門高7.1米,寬5米。城門上有重檐歇山頂城樓,朱柱青瓦,斗拱飛檐。1981年略依舊制重修城樓,城樓高11.3米,穿斗重檐歇山頂式兩層建筑,朱楹華確,頗為壯麗。檐下環(huán)以朱紅廊柱30根。半圓形城門高5米,城門上方新嵌長方形石額,刻“起義門”三字,為葉劍英元帥親筆手書。登上城樓,遠眺洪山,叢林蓊蔚,禪院清幽;近覽紫陽湖公園,亭臺錯落,柳絲飄拂,別有一番韻味。
歷史意義
中和門在首義勝利后被譽為“首義勝利的開端”,為了紀念起義的勝利,遂將中和門改名起義門。城門上原有重檐歇山頂式的城樓,解放前已傾廢,而城門洞尚存。起義門既是一個歷史的終結者,又是一個歷史的開創(chuàng)者!起義門重新修復、保留至今,就是因為它是重要的辛亥革命遺址,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fā)難之時,打開起義門城門,迎入起義部隊,并在城樓布定炮位,向清湖廣總督府猛烈轟擊,取得首義勝利,被譽為“首義勝利的開端”,開啟了一個民族的全新的歷史。著名歷史學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章開沅評價道:以熊秉坤為代表的那一代首義志士,充分體現(xiàn)出荊楚人民以天下為己任與敢為天下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當年一幕
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月色微明,星光燦爛。楚望山附近湖北新軍工程營的駐地忽然變得嘈雜起來,工程營左隊的年輕士兵滿懷憤怒地走出營房,開始了他們的聚集。連日來,武昌城籠罩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清廷鷹犬瘋狂搜捕年輕的民主革命者,同盟會的許多領袖人物被迫逃亡,彭楚番、劉復基等多位志士被殘酷殺害。在等待中滅亡還是在反抗中生存?群龍無首的新軍士兵們面臨了最后的選擇。“如要革命,快與我輩同去!”一個熊姓士兵斷然打出了第一槍,擊斃了那個前來阻撓的粗蠻的反動隊官。于是,士兵們呼啦拉地沖出營地,向楚望山的軍械庫奔去。但是,他們在路上遇到了督衙的馬隊,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情勢十分火急。眼看就要交火,這邊不知誰又一聲高喊:“如要革命,快與我輩同去”,馬隊的士兵竟然掉轉槍口,與工程營的士兵們合兵一處,很快就沖進了軍械庫的大門。
裝備齊全
士兵們迅速分兵三路,一隊向蛇山,一隊向鳳凰山,一隊就是楚望山。他們以最快速度架起大炮向督衙府轟擊。還在睡夢中的督軍瑞澄被幾聲炮響震醒,竟與一些反動軍官抱頭鼠竄而去。“如要革命,快與我輩同去!”一個叫熊秉坤的戰(zhàn)士起義門前喊出的這句口號,竟然成為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最強音。在這個口號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中,各省紛紛扯下了滿清皇朝的青龍旗,宣布獨立。于是,腐朽沒落的大清帝國很快就分崩離析,隨同崩塌的還有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權。整個民族終于獲得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從此,社會不再需要皇帝,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起義門介紹】相關文章:
方臘起義11-09
太和門介紹10-13
神武門介紹03-05
《陳涉起義》學教案04-25
反遙控起義_850字11-06
介紹江蘇中華門的導游詞03-07
珍貴的門04-26
安門05-01
擦門05-01
關于門的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