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藏語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qū)、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
目錄 基本情況 三大方言 藏語演變 基本情況使用總人數(shù):約800萬人
語言 系分類: 漢藏語系 - 藏緬語族 - 喜馬拉雅 語支 - 藏語 群-藏語
三大方言藏語有衛(wèi)藏、 康巴 、安多三種方言,各種方言之間差別并不大。中國和國外的藏語有區(qū)別。
藏語分成三大方言: 衛(wèi)藏方言 (即拉薩話)、 康巴方言 (德格話、昌多話)、 安多方言 。只有安多方言沒有區(qū)別意義的聲調。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話有一定的困難,但是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統(tǒng)(紀錄的是古藏語 語音 )。 使用在:中國、 巴基斯坦 、 印度 、 尼泊爾 、 不丹 ,主要在西藏、 克什米爾 、 巴爾蒂斯坦 區(qū)域。བོད་ཡིག་གི་དར་དུས། 有關藏語言文字起源的問題,學術界仍在爭論中,但主要形成幾種觀點。佛教界認為系吞彌-桑布扎所創(chuàng);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認為系苯教始祖 辛饒米沃奇 所創(chuàng);還有學者認為系脫胎于 伽濕彌羅文 (今 克什米爾文 )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瑪文或者黎宇文( 于田 文)。
佛教史籍記載,公元7世紀上半葉,吞彌?桑布扎與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 吐蕃 第33代贊普(王) 松贊干布 委派,前往 天竺 (今印度)學習 梵文 和 天竺文 。由于水土不服,惟有吞彌?桑布扎沒有病故他鄉(xiāng),他先后從黎敬和拉熱白森格學習 梵文 和天竺文,其認真刻苦的敬業(yè)精神獲得天竺人的敬稱“桑布扎”(意為賢良的藏人)。 回歸故里后,按照松贊干布的旨意,吞彌-桑布扎根據 梵文字母 以及藏語語音的特點,整理出藏語的30個輔音字母以及4個元音字母,被稱為藏語的30個子音字和4個母音字。吞彌?桑布扎還編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頌》,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規(guī)范工作。
藏語演變上古語言學時期
1、上古語言學時期——古代 象雄文明 時期,為古代藏族文明服務的 象雄 語言學。在Legs bzhad rin bo chei gther mstod中和南喀諾布先生古代象雄和 吐蕃 文明史等資料中有介紹。后世傳播的《brda sprod nyi shu bdun pa》可以看作是這個 語言研究 傳統(tǒng)的承繼和發(fā)展。雖然被賦予教派色彩并使其傳播有所局限,但作為語言科學的歷史文獻以及一個未曾遺棄的語言學派,其價值絲毫不應該否定。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夠透過其對言語事實的`描寫和規(guī)則概括,常常認識到一些關于一個公認為死亡了的古文明載體--象雄語言文字的局部知識。
中古語言學時期
2、中古語言學時期—— 桑布扎文法 時代:吐蕃 梵文 和藏語語法并行時期:這是藏族 語言學家 學習和靠攏 古印度語言學 ,繼而套用其理論和方法,建立符合藏語的規(guī)范文字和語法體系的階段。吞彌·桑布札是這個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語言學著作和創(chuàng)制的新規(guī)范文字,是藏族語言學發(fā)展史上不朽的里程碑。這位“ 藏文 之父”的功勛,對吐蕃贊布來說,是為了提升日益強盛的吐蕃王朝的威望和勢力,也有可能是為了擊跨敵對勢力的文明傳統(tǒng)——象雄文明,樹立吐蕃文化的新旗幟。對 雪域高原 的人民和遠遠不斷的文明長河來說,“語文功臣”的美德更是無以倫比。吞彌在印度學了13年,回國后專門安排在拉薩附近的瑪茹宮,系統(tǒng)地分析、研究本族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和語用規(guī)則。國王肯定提供了這些語言學家——吞彌和他的助手們——所需要的全部便利和服務。通過篩選當時古印度的各種語言和文字,這位圣賢決定選擇文字學和語法學高度發(fā)達、字母系統(tǒng)相當完善的 古代印度 文字做基礎,依據故地雅隆或者新址拉薩的中古藏語語音特點加以改造,去掉不需要的音素字母,增添幾個新的音位字母,成功地“創(chuàng)制了一套基本上反映當時藏語語音面貌的拼音文字,用于記錄藏語,從事翻譯和著述,留下了浩瀚的文獻典籍”(戴慶夏主編,1998年《二十世紀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 書海出版社 : P69)。與這個新創(chuàng)文字相配套,吞彌創(chuàng)作了8部語言學著作,絕大多數(shù)在與文明沖突中銷毀或者其他原因失傳,傳播至今的主要著作是《文法三十頌》和《字性組織論》。前者側重講解藏語 輔音 和元音之分類、 格語法 、虛詞的 語法范疇 和歸類等;后者則是8部根本著作之第二篇第六章,重點探討語音結構、字母搭配、動詞屈折變化規(guī)律,名詞和動詞的語義句法關系等。二者發(fā)展為藏語語音和語法研究系統(tǒng)的核心。
吉·曲周 的《聲明八卷》、在吐蕃王室支持下大譯師噶、覺、象三位編纂的《翻譯名義大集》、《語合二卷》,等,還為我們保留了更多可貴的語言文獻。9世紀中葉,佛教和印度古文明遭受重大劫難后,同時導致吐蕃王室的四分五裂而很快得到重新在西藏本土崛起的機會。地處后藏的 古格王國 成為佛教發(fā)展的重鎮(zhèn),所謂佛教后弘期的代表譯師仁欽桑布等推動了語言學科的傳承和講 學,班智達彌底·占貝冶西創(chuàng)作《smra sgo msthon cha》,進一步補充文法和語音理論。針對西藏語言的發(fā)展實際,俄譯師著《常用正字法》,開始取消書面記錄中的次后置輔音-d以及 音節(jié) 輔音尾小“阿”(v),樹立了藏傳語言學敢于突破前人、注重記錄 口語 事實的典范,也適應了更通俗地傳播和發(fā)展佛教文化和精神的社會需要。
【藏語】相關文章:
漢藏語的的字結構的論文05-16
簡評《瑪曲藏語研究》的學術價值07-08
漢藏語的完成體后綴*-s07-11
安多藏語的復元音韻母07-08
西部裕固語中的藏語借詞07-08
小黑捉迷藏語言繪本教學反思09-16
漢語和漢藏語系其他語言經驗體的標記07-28
羌語支在漢藏語系中的價值探討論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