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大教授:京滬大學招生涉嫌歧視山東河南考生-新聞-騰訊網(wǎng)
?北大教授:京滬大學招生涉嫌歧視山東河南考生2010年01月06日04:37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我要評論(17448) 字號:T|T [導讀]北大法學院人士日前建議,打破各省存在的高考傾斜分數(shù)線,倡導給山東、河南等省平等錄取權。主張二元招生體制:對5個自治區(qū)和邊遠省實行同比例招生,其余2/3以上省市原則上實行統(tǒng)一錄取標準。翻看各個版本的2009年十大教育新聞,一半以上與高考有關。高考,既是中國教育最受關注的一環(huán),也是中國教育最大的病灶。在民間各界給高考改革開藥方的熱潮中,以北大法學院張千帆教授為首的法律界人士,日前也推出了一份《大學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建議書》。建議書含有一套詳細的高考改革方案,力圖打破中國各省之間存在的傾斜的分數(shù)線,倡導給山東、河南等人口大省平等的錄取權,給西部邊遠省份考生更多的傾斜。這劑針石,敲中了多年來高考的隱痛之一,但高考已被捆綁在錯綜復雜的各方利益之間,似乎動彈不得,這份方案將如何找到一個突破口改變現(xiàn)狀?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張千帆教授。缺乏公民參與,高考改革必然停滯不前中國青年報:作為法律界人士,您和您的同仁都屬于教育的圈外人,為什么將目光聚焦高考改革?是想達到激活現(xiàn)有的考試改革思路的效果嗎?張千帆:長期以來,高考改革似乎只是教育圈子內(nèi)部的問題。當然,從“專家治國”的角度看,高考改革確實應該聽取教育專家的意見。但高考改革不只是教育專家關心的問題,而是一個全民關心的、涉及每個家庭利益的問題,所以必須在全社會參與和監(jiān)督下才可能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否則,高考改革改來改去,必然會出現(xiàn)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現(xiàn)象。你可以說醫(yī)保問題是醫(yī)療衛(wèi)生專家的特長,但醫(yī)療體制改革的根本是滿足全體人民的需要,如果缺乏有效的公民參與,我看最后出臺的醫(yī)改方案很難達到這個目標。高考和教育改革也一樣,都不只是專家問題,因而不應該只由教育專家說了算。由于缺乏有效的公民參與,近年來的教育改革不僅沒有取得預期成果,反而更加偏向大城市等既得利益群體。這說明,只是在圈子內(nèi)部關起門來進行高考改革是不夠的,這樣的改革滿足不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法律界人士以往也不太重視這個問題,但是這個機制出了問題,最好的人才進不了最好的大學,這意味著中國教育資源配置出現(xiàn)了嚴重失誤,不僅耽誤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而且關系到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法律界人士關心高等教育的機會平等問題。我們這個課題組是很自然走到一起的,因為憲法第33條規(guī)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憲法學者自然很關心公民的平等權,在孫志剛案件、廢除收容遣送辦法、戶籍改革、乙肝維權等一系列事件中一直提倡取消形形色色的歧視,大學招生和考試制度只是眾多歧視中的一個。山東河南等農(nóng)業(yè)大省考生基數(shù)大,卻成為京滬大學招生的歧視對象中國青年報:在您推出的《大學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調(diào)研報告》中非常尖銳地批評目前高考制度“違背憲法原則,剝奪平等機會”。并舉例,2009年,北京大學對每萬名考生在天津投放的招生指標為10人,在上海投放的指標為4.8人,但是在山東與河南投放的指標卻只有1人,在廣東與安徽投放的指標更是不到0.7人,導致不同省市的單位招生指標相差好幾倍甚至十幾倍。同年復旦大學對每萬名考生在浙江投放的指標為5.2人,在北京投放的指標為4.2人,而對河南與內(nèi)蒙古投放的指標都僅略超過0.4,不同省市的單位招生指標同樣相差巨大。報告指出,“如此顯著的差別待遇不僅侵犯了不同省市考生的平等錄取機會,而且使招生指標的地域分配帶上人為復雜性和巨大任意性,為大學招生腐敗和幕后交易提供了溫床,對招生過程的法治化與公開化則設置了重重障礙”。這是不是就是您說的歧視問題?張千帆:中國社會形成了一個誤區(qū)或盲區(qū),那就是全社會都在關注高考,卻看不到普遍嚴重的招生歧視。廣大考生最關心的是能否獲得錄取,而錄取機會首先取決于招生體制;如果在招生環(huán)節(jié)上歧視不同地域的考生,那么考試設計得再合理也沒用。實際上,在招生歧視的基礎上改革高考體制很難取得實效;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我們過去一二十年的高考改革成效有限。諸如山東、河南等農(nóng)業(yè)比重大的省份考生基數(shù)也相當大,因而往往成為京、滬等地大學招生的歧視對象,農(nóng)業(yè)為主的省份得到的招生指標遠低于其考生數(shù)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再加上農(nóng)村地區(qū)基礎教育不發(fā)達,農(nóng)村考生在高考面前本來就處于劣勢。高等教育機會是最重要的公共資源,理應按照機會平等原則公平分配給所有公民,而不應該因戶籍地等不相關因素而受到歧視。然而,部屬重點院校的分省招生指標制度對本地考生給予特殊照顧,嚴重歧視了外地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權利,明顯違反憲法規(guī)定的教育機會平等原則。眾所周知,北京大學不是北京的北大,而是全中國的北大,但是北京考生考取北大的機會卻要比山東、河南等省的考生高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上海、江蘇、浙江、武漢等地的招生地方化甚至遠比北京大學嚴重,諸如復旦、浙大、武大、南大等國家重點支持的“985大學”在本地錄取考生達到招生總量的百分之三四十,有的甚至高達50%。我們認為,高考改革首先要擺正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招生公平。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不論戶籍地在哪里,都要獲得平等的錄取機會;誰能考取清華、北大,得憑自己的真才實學,而不是父母戶籍所在地等不相關因素。這個目標首先得確定下來,然后才能考慮什么是最適合這個目標的高考制度;不然,高考改革本身就失去了方向。其實在招生標準平等的大框架之下,考試制度的設計還是大有空間,不過不是所有的考試模式都符合憲法要求,譬如說目前的各省自主命題模式就不符合要求,因為各省考卷都不一樣、成績都不可比,大學面臨不同省市的考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請問招生平等如何實現(xiàn)呢?招生平等的前提就是全國必須存在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所以高考必須全國統(tǒng)一;但是在這個前提下高考怎么考、可以考幾次等技術問題,都可以留給教育和考試專家去設計。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基本主張,我們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保證全國各地考生的平等錄取機會,打破歧視外地考生的招生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我們對考試模式也有所取舍,但是教育學家對這個問題更有發(fā)言權,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強調(diào)憲法平等原則以及它在招生考試過程中的適用。我們認為,招生公平為高考改革設定了基本目標和底線,任何招生考試改革都不能突破公平底線。相關報道:河南代表稱教育部不公平 高考應統(tǒng)一命題錄取我國高考改革提出3種方案 不再一考定終身15省區(qū)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基本與農(nóng)村考生無關各地高考改革五花八門 教授建議收回命題權評論分析:法制日報:在統(tǒng)一高考的前提下兼顧區(qū)域公平【北大教授:京滬大學招生涉嫌歧視山東河南考生-新聞-騰訊網(wǎng)】相關文章:
北大教授招生增面試環(huán)節(jié) 招辦稱將認真研究04-27
考生為自主招生考官畫像 北大似“貓爸”?04-25
北大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校長的一封信04-27
對話北大教授:高考引入教授面試是否可行04-26
鄭州大學與河南大學自主招生方案確定04-25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招生疑涉嫌虛假宣傳04-26
2010年河北大學在湘招生計劃04-27
西北大學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04-25
湖北大學教育碩士招生簡章培訓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