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象共舞反思總結 推薦度:
- 與象共舞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與象共舞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象共舞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與象共舞反思1
《與象共舞》一文生動描繪了在泰國人象共舞的神奇畫面,反映了人與大象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是一篇介紹異國風情的美文。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著重引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加以運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本課教學目標我確定為:
1.認讀課文8個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泰國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境界。
3.領悟課文先概括后具體(先概述后分述)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為了完成本課教學目標,我主要的教學手段為:
一、字詞拓展,延伸入課文
分組呈現(xiàn)生字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字詞句教學。在認讀正確的基礎之上,拋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字詞聯(lián)系課文內容談談印象,逐漸拓展延伸至課文內容來理解字詞。這樣的教學是要在完全熟悉課文內容及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所以,這也利于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其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就是想讓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及老師主導性的位置突顯出來。足見,老師有效的主導是可以形成學生變主體的局面。從而順理成章,我就可以帶領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學生走入課文的朗讀教學。
二、剖析課文,學法指導
我引導學生逐段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是采取循序漸進、有張有弛的方法。一方面,我引導學生概括出前兩個自然段的大意,講明方法,講清注意點,然后鼓勵學生活學活用,放手讓學生自行完成接下來的幾個自然段的概括。另一方面,方法的掌握其實是一個階段性的,雜亂無章的方法學生不會舉一反三,嘗試運用。所以,我就引之導之,和學生一起概括出了——針對先概括后具體的文段我們該如何歸納段意——找中心句。在捋順了段意之后,又引導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我想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法指導。
整體感知課文之后,我又根據課題重彩濃抹了詳細描寫“與象共舞”的第五自然段。在了解“人與象沒有距離”的基礎上,學生朗讀這一段的`描寫,腦海臨摹著這樣的畫面,提煉感受最深的詞句,從而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以致用,模仿寫作
要求學生欣賞圖片,及結合自己搜集的圖文試著用“先概述后具體”的寫作方式嘗試寫作。
整堂課下來,各位聽課老師對我的評價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成功之處可以略見一斑,而本堂課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俎代庖了。如在利用各段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學生可以做得很好。因為這樣的方法我們在四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已經有所訓練了。而我卻仍不肯放手于學生自己來說。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并不好。如果讀的形式多樣些,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效果會更好。
與象共舞反思2
課后我一直在思索,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幾天后的一個中午,一份音樂雜志上的一段話使我茅塞頓開:雙線交織,缺一不可。雙線,是指以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為“顯性”的“明線”和以音樂知識與技能為“隱性”的“暗線”。如果課堂教學缺少明線,則容易扼殺學生走進音樂的情趣;如果音樂課堂缺少暗線,整堂課則看似“花棉襖”,其實“一團草”。所以,音樂課堂教學應該牢牢把握“雙線交織”的原則,從而逐步達到“音樂審美”和“雙基”的雙向目標。
根據小學五年級的認知情況和教材分析可以得出,本課的“顯性”目標是愛的教育,“雙基”目標是幾個休止符處的處理。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的同時,應該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適合五年級學生特點的音樂實踐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明線”(這一點是做到位了)正因為過分關注于這“顯性”目標,忽視了隱性目標的設計到位,如可安排隨音樂節(jié)拍傳遞愛心、四分休止符的節(jié)奏游戲、聽辨帶有休止符的旋律、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歌表演等等。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務必注意每項活動都要緊緊圍繞所確立的“暗線”——休止符的韻律感覺而進行。否則,就導致“盲目的、散亂的.活躍”,價值和成效過低而失去音樂課的意義。所以我認為音樂課必須要突出音樂的特點,凸顯音樂性!叭f變不離其宗”,只有緊緊抓住音樂本位,以音樂為載體,以豐富的音樂藝術內容,絢麗多彩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為學生體驗,探究,學習的主要目標,主要內容和主要過程.緊緊圍繞音樂特性,展開音樂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煥發(fā)出”音樂性”這一生命的活力。
與象共舞反思3
合理、靈活、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材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變平面為立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帶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輕松、有興趣的學習,應該是我們老師追求的目標 。
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評價。我想,如果能夠達到師生共贏,這節(jié)課就一定是一節(jié)非常成功的課。學生學得輕松、充滿興趣;老師引導得法、得心應手,其課堂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對教材的把握尺度,學生是接受程度,又顯得尤為重要。只要我們能潛心于教學與研究,專注于備學生備教材,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多下功夫,在個人的知識儲備上多下功夫,能夠兼收并蓄,取長補短,必將使教育教學工作邁入新臺階。
與象共舞反思4
一提到勤奮、刻苦這些詞,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等故事,而本課《彈琴姑娘》通過對琴聲的描寫,贊揚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姑娘勤學苦練的好學精神。文章語言清新、流暢,構思巧妙。
課文先總述"我"不論清早、夜晚,總能聽到好聽的琴聲;接著按春、夏、秋、冬四季具體描寫從不間斷的、美妙的琴聲,彈琴人鍥而不舍的精神讓"我"由衷地欽佩,因此期望認識這位彈琴的.人;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那位素未謀面,卻似曾相識的彈琴人—一個系紅領巾的小姑娘,"我"倍感意外;最后, "我"虔誠地、默默地祝福這個勤學苦練的彈琴姑娘。
課文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小姑娘彈奏的琴聲,琴聲與景色融為一體,很有表現(xiàn)力。每次的琴聲都能讓"我"心動,"我"從好奇、欽佩、贊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情感的變化是那么自然、真切。小姑娘勤奮刻苦的品質,是通過"我"聽到的琴聲及感受的間接描寫來表現(xiàn)的。
學習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體會彈琴姑娘鍥而不舍的精神。同時,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通過間接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與象共舞反思5
一、從題入手,質疑定向
板書課題后,我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有: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與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我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并出示投影打出我事先預設的問題,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提出的問題與老師提出的問題驚人地相似,他們很愿意帶著這些問題自學課文。
二、由表及里,深層體會
學生自學后是全班交流,根據“泰國人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這個問題,首先將學習重點鎖定在第五自然段。學生讀完這一段,我問學生:“與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明白了嗎?此刻大多學生的回答停留在表面,認為“與象共舞”就是人與大象歡快地跳舞的意思。我接著追問:泰國人為什么能做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認識。
三、授之以法,言意兼得
在課堂上,我滲透了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理解了“與象共舞”的含義后,我問: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與大象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的?實際上,這也是課文自學提示中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善于抓住每一段的要點,并盡量考慮周到,從多個方面思考。根據學生的反應,我相機指導學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簡要地回答問題。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還了解到了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和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結構范式。
四、情境教學,朗讀課文
最后,我創(chuàng)設了“小導游”的情境,請學生向游客介紹泰國人象共舞的異國風情。我的出發(fā)點是通過這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有4位學生當了小導游,讀了第三、四、五幾個自然段。
教學的成功之處可以從以上介紹中略見一斑,而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系”這一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還是后來我親自提出來的.。又如以“小導游”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夠自由,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成果,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并不好。我錯過了兩次好的指導契機:第一次是學生回答“與象共舞”是怎樣的場景時,我只是要學生隨便讀了一下,這顯然不行。應該要讓學生談談感受,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而且讀的形式要多樣,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初步奠定歡快、和諧的朗讀基調。第二次是學生當導游讀這一段,一直比較平淡,入不了“戲”,此刻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象跳舞是有音樂的,你們想想是什么音樂?學生可能會說是搖滾、迪士科之類,然后再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覺去讀,效果應該會好些。
與象共舞反思6
一、從題入手,質疑定向
板書課題后,我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有: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與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我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并出示投影打出我事先預設的問題,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提出的問題與老師提出的問題驚人地相似,他們很愿意帶著這些問題自學課文。
二、由表及里,深層體會
學生自學后是全班交流,根據"泰國人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這個問題,首先將學習重點鎖定在第五自然段。學生讀完這一段,我問學生:"與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明白了嗎?此刻大多學生的回答停留在表面,認為"與象共舞"就是人與大象歡快地跳舞的意思。我接著追問:泰國人為什么能做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認識。
三、授之以法,言意兼得
在課堂上,我滲透了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理解了"與象共舞"的含義后,我問: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與大象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的.?實際上,這也是課文自學提示中的問題;卮疬@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善于抓住每一段的要點,并盡量考慮周到,從多個方面思考。根據學生的反應,我相機指導學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簡要地回答問題。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還了解到了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和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結構范式。
四、情境教學,朗讀課文
最后,我創(chuàng)設了"小導游"的情境,請學生向游客介紹泰國人象共舞的異國風情。我的出發(fā)點是通過這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有4位學生當了小導游,讀了第三、四、五幾個自然段。
教學的成功之處可以從以上介紹中略見一斑,而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系"這一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還是后來我親自提出來的。又如以"小導游"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夠自由,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成果,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并不好。我錯過了兩次好的指導契機:第一次是學生回答"與象共舞"是怎樣的場景時,我只是要學生隨便讀了一下,這顯然不行。應該要讓學生談談感受,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而且讀的形式要多樣,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初步奠定歡快、和諧的朗讀基調。第二次是學生當導游讀這一段,一直比較平淡,入不了"戲",此刻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象跳舞是有音樂的,你們想想是什么音樂?學生可能會說是搖滾、迪士科之類,然后再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覺去讀,效果應該會好些。
與象共舞反思7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于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積累好詞佳句。由于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于生活經驗和生活環(huán)境的局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扎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于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tài)。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著提出要求:"這么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打開書,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重點展現(xiàn)西沙群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tài)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于亢奮狀態(tài),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與象共舞反思8
預習課文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將文章中的生字新詞和四字詞進行了梳理和自學。學習梗概的時候,我只為孩子們提出了兩個問題:1、通過讀梗概,湯姆經歷了幾次歷險?2、在梗概中,你認為湯姆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知道的?孩子們經過自學討論很快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要求交流。于是對教材的梗概部分進行梳理:墓地歷險、荒島歷險、鬼屋歷險、山洞歷險,這樣梳理內容一目了然。特別是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閱讀的技巧: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列小標題。然后,我讓學生用自然段的連接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一下子就對文章的內容把握住了。對于第二個問題,孩子們討論的興趣很高。我迅速抓住孩子們的某個發(fā)言,引導孩子們去有滋有味地朗讀句子。
在教學精彩片段的片段的時候,同樣我也設置了兩個問題:1、精彩片段描寫的是湯姆的`第幾次冒險的事情;2、從精彩的片段中,你又感受到湯姆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然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片段去細讀,在孩子們交流自己喜歡的片段的時候,我給了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讀去悟,讓他們去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遺憾的是,感覺一堂課時間太短了,要交流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總感覺像蜻蜓點水般地走過,如果時間能夠再充裕一點的話,效果會更好。
與象共舞反思9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山中訪友》教學反思。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fā)現(xiàn)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jié)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置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內容以及結構。接著是讓學生默讀的基礎上思考"你覺得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體會到了?"
以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感受文中語言文字的情感。學生在默讀、匯報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運用了許多優(yōu)美的修辭句子。在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的同時,一并讓學生體會當中的表達方法特點。在第一課時里,我就讓這兩個問題作為主線問題,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文中表達方法的`特點。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于作者是怎么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 "鳥兒、露珠、樹" 對作者的知心話后,我本來可以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著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當時我能體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上М敃r上課時,我就直接將想象這種表達方法跟他們講了,而側重點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時還會到林子里去和朋友們做什么?"或許是缺乏前期對表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思維展不開。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時體會表達方法,然后再學以致用,在體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拓展思維訓練。
與象共舞反思10
在本課教學中,齊齊樂互動軟件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按點的設計有所創(chuàng)新。但在實際課堂中,感覺自己對學生的預設還不夠到位,致使對學生的反饋不夠及時甚至有所忽略,特別是在學生在段落中抓關鍵詞體會人與象的親密與和諧時,引導與體會還不夠深入,造成學生朗讀沒有顯著提高。
在課堂上,我也嘗試授以學生方法:透過課文中很突出的.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以及全文大量關鍵詞語、句子等表達出作者對大象的喜愛,展現(xiàn)人象共處的和諧景象。但這些方法的滲透總顯得呆板、生硬。以至整節(jié)略讀課上僅有寫法的牽引,而沒有學生的自主實踐和運用過程。
"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機——滲透自主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應是略讀課上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讀書能力所追尋的途徑。而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聯(lián)系與滲透在課文教學中沒有完全貫徹始終,這不能不說是種遺憾。
與象共舞反思11
執(zhí)教了《與象共舞》一課之后,我有這樣的兩點深刻感觸:一是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杜c象共舞》這篇課文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順序敘述的。這是總分的結構形式。第1自然段概述在泰國大象對人群熟視無睹,與人關系親密和諧。第2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抓每段的中心句。
讓學生較快地抓住課文的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許多寫景狀物的文章都運用這種結構形式。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形成了自學本領,以后就不覺得學語文難了。當然,可引導學生運用這種結構形式進行練習。這一點還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下一番工夫。二是要針對課文教學的要求,抓住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系,為什么文章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
與象共舞反思12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是這種鄉(xiāng)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可以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那么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反復參考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計,結合著本班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并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shù)呐ⅰ=又趯W生交流課文中表現(xiàn)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己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fā)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情,我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讓學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tài)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3)"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運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撒桂花,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搖桂花的快樂。而提示語的填寫則更加讓學生領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與象共舞反思13
課后,我反思這堂課的教學行為,首先是讀得不夠,因為沒有充分的朗讀,對課文很不熟悉,學生自然找不到同義詞,更談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讀式教學,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必要的指導,比如要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做好讀書卡片,上課時才能收放自如,資源共享,既不費時又能環(huán)環(huán)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學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要進行辨讀時,才有章可循,才不會欲速則不達。
更深層次的思考,辨讀式教學在系統(tǒng)復習中,也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因為它可以進行分點式或拉網式訓練,如讓學生進行同義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歸納、辨析。這樣,每一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積累板塊,思路清晰,步驟鮮明,學生學起來有條理性、系統(tǒng)性,記得牢又記得全面。而在平時的.新課教學,很難做到由朗讀帶辨析,更談不上由淺入深的知識積累。本節(jié)課辨析同義詞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連一組同義詞都找不到,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議,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教師沒有讀懂這種教學方法的要領,是教師本身的教學思路有問題。
與象共舞反思14
課文中,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以及性格,聰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點.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
這篇課文我們全體五年級老師將它選作了集體備課課例展示的內容,前后共進行了好幾次的修改,在課上完后,通過高段老師的集體教研,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上又有了一些收獲,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教學方面亟待改進的`問題。
回顧本課教學,教學設計層次清晰,能從整體入手,通過語言和生動有趣的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以課題為突破口,首先讓學生質疑:誰與象共舞?怎樣與象共舞?接著從談人與象共舞的感受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表現(xiàn)人與象和諧共處的有關句子體會,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最后再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系,為什么文章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總結寫法后的"我是小導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試著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來介紹一下泰國的人與象之間的親密關系。
與象共舞反思15
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春天的景、物、人的,《春曉》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洞寰印穭t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洞簳浴愤@首詩大部分學生比較熟悉,但《村居》這首詩比較難懂。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激發(fā)學生喜愛古詩的情感,積極收集古詩,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體手段。通過欣賞動畫朗誦的詩歌,學生對詩歌的基調有一個大致了解。如教學
《春曉》時,我先讓學生看課件,播放動畫,聽朗讀。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并播放清脆的'鳥叫聲,說說"鳥叫聲從哪里傳過來的?",讓學生理解"處處聞啼鳥"的意思,特別加深對"處處"的理解。在有了朗讀基調后,我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讓他們自主閱讀感知詩境,嘗試邊讀古詩邊想像意境的閱讀方法。在教學
《村居》時,通過看插圖理解故事的意思,并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自己放風箏的情景,讓后在誦讀,這樣孩子們讀起古詩來會更入情入境。
古詩最講究誦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也許此時的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古詩的全部意思,但反復的誦讀仍然會在他們的心里留下一顆情感的種子,培養(yǎng)他們熱愛朗誦的好習慣。
與象共舞反思16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畫角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驗角的定義和各類角的大小區(qū)域,其知識遷移點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畫角的共同點,即“兩重合一對準”。教材的例題出示了畫角的三個步驟,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步驟去畫,是為了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并讓學生體驗運用遷移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同時也為后續(xù)學習“垂直”和“確定物體的位置”等知識打下基礎。
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出示了畫角的三個步驟,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步驟去畫。1、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2、在量角器65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3、以畫出的射線和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這里,我結合前后知識,在畫角前給學生加了一步:估計。先想你要畫的角有多大,是什么角,比如要畫65度的角,用手比劃一下大約多大,畫完后再看看自己前面估計得怎么樣,這樣就會讓學生在畫完角后自己檢查出錯誤。例如:里外圈的.混淆,把65度畫成115度,本來自己估計的是小于90度的銳角,而畫成了鈍角,那肯定是畫錯了,自己檢查出錯誤并改正。另外,在畫完后,我也加了一步:檢查。再用量角器量自己畫的角是不是要求畫的度數(shù),然后標上弧度和度數(shù)。這樣,才完成畫角。
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提高了畫角的正確率,在此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檢驗的好習慣。本課教學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與象共舞反思17
第一、流程設計還有欠缺。如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可以安排兩遍讀,第一遍自由讀,第二遍小組讀,并在讀之前下達讀的要求:說出臥在你面前的是一只怎樣的華南虎。這樣一來會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效率。
第二、教師的心理素質不過硬。記得以前評課時,有位老師曾經說過,學生是很敏感的,教師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都會影響到他們。因此,課堂上教師的表現(xiàn)至關重要,但,這恰好正是我的弱項。每每聽課,心里總是想:面對如此多的行家里手,我的教學設計、課堂語言,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都必須確保它的準確性;不僅如此,還要考慮到各個聽課老師的喜好,以免教學環(huán)節(jié)出什么差錯。正是這種擔心,一而再地影響了自己的課堂情緒。前怕狼,后怕虎,做什么也放不開手腳,連說話都會有許多顫音。學生見這情景,要再有敢于展現(xiàn)自己的,應該是屬天塌下來我來擋之類的豪杰了。其實究其根本還是老師的知識儲備不夠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路子,總是聽聽這個覺得好,看看那個也不錯,總想讓自己的課能將所有的`亮點都展示出來,但正是這種考慮使自己的課上的是漏洞百出。
第三、忽視了教材與學生的整合。因怕出笑話,所以對教材格外用功鉆研,把備課的重心放在了對教材的把握上?山滩你@得越深,越感覺學生把握會不到位,設計的課堂環(huán)節(jié)就變成了自己的愛好,連課堂的組織語言也"淺入深出"。于是便出現(xiàn)了課堂上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的局面。如此以來,課堂哪還能活起來?不死就是燒高香了。
第四、任務下達不夠明確。如在準備與交流華南虎形象時,很簡單的問題卻用去了很長時間。我想,要是把這個問題融到學生的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在讀的過程中帶上點小問題,這樣就使朗讀變得有層次了,且會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增大課堂容量。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原因,如為小組合作而讓小組合作,為評優(yōu)而作秀等等。
與象共舞反思18
《別說我小》,這節(jié)活動的目標有兩點:一、能用普通話較清楚、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并發(fā)準“穿、說、桌、少”等翹舌音。二、學習通過圖標記憶詩歌的內容。三、增強做中班小朋友的光榮感,樹立自信心。通過《別說我小》這節(jié)幼兒園活動課,孩子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在家里從來不做事的“小寶貝”,開始慢慢學會了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等等。我以小娃娃會做很多的事引出課題,并讓幼兒說說“自己在家會做哪些事”讓幼兒自由說說,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說,我想說的'欲望。接著我就借助課前根據兒歌的內容制作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小腳、桌子、花燈),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著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在活動中帶孩子們集體朗讀,還采用接力朗讀的方式,提高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幫助幼兒記憶。
可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內容,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詩歌中。對于目標二沒有真正實施。應該讓幼兒用“我會____”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并根據孩子們說的內容及時的畫出圖標,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的遷移到了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編兒歌。這樣孩子們能很快地創(chuàng)編出自己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chuàng)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下次開展本次活動時,一定要切記目標,圍繞目標來實施活動過程,這樣才能取得活動的有效性。
與象共舞反思19
《與象共舞》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趙麗宏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在泰國人與大象的密切關系,全文充盈著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關注。閱讀提示中“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系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是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仡櫛疚牡慕虒W流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
一、扶放結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后,我以“你喜歡課文中的大象嗎?為什么?”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感知泰象。學生們因為把課文讀熟了,大家都能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知道泰國的大象已經成為了泰國的一份子,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大象。為了抓住文章重點,弄清楚泰國的大象到底與人們有怎樣的關系,我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文,畫出文章的重點句后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時,隨機對學生進行指導,如:課文是怎樣具體寫大象聰明而有靈氣?具體寫了哪些事例?有感情地讀一讀相關的句子。以上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創(chuàng)設了討論情境,在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感受、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一步認識了象與泰國人的關系,課文重點得到了突破。
二、習得方法,感知文章表達特點
引讀法一直是語文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用得最普遍的,在引導學生研讀第三自然段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再走近一點大象好嗎?邊讀邊想象人與象和諧友好的情景,把體現(xiàn)人與象之間關系和諧友好的詞語畫出來。學生充分走進文本,通過想象、感悟重點詞語,不但從字面上理解了人與象的關系,還從字里行間深入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面上寫大象的溫順可愛,實際上贊美了人與象之間的和諧融洽。學后總結學法——用抓關鍵詞品讀的方法合作學習大象表演的段落。
三、領悟寫法,啟迪學生思維
先概述后分述是這篇課文最明顯的特點,在要結束新課時,我引導學生這樣回歸文章整體:你喜歡課文中的大象嗎?你最喜歡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把相關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讀后引導學生討論這些段落有什么明顯的.特點?仿照課文總分結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一段話介紹泰國的大象。學生們的思維非常開闊,紛紛以“大象是友誼的使者”、“大象是泰國的天使”、“大象是勞動能手”等為總起句,生動地描述了泰國人與大象的友好關系,既有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又有大膽奇特的想象。
在以前的閱讀教學中,我從來沒有想到過以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強化情感體驗,而學生卻在自主探究中做到了,是那樣合情合理,美妙的生成給課堂帶來了活力,增添了很多色彩。想象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細節(jié),推想人與象之間細膩的情感,這種體驗誰也無法否定,個性化的表達使課堂閃耀著智慧之花。略教但不略學是我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一直遵循的理念,如何采取多種方式,做到放手——放手——再放手,為課堂生成創(chuàng)設理想的空間,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還有待于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努力探索。
與象共舞反思20
1、《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落實這一點,我對課文進行"重組",以"喜歡誰"(伽利略、亞里多德)作為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當學生談到這個問題時時,他們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理力爭、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談。
2、這篇課文的難點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學習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質!缎抡n標》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把這一難點拋給學生,讓他們以小組自由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他們在交流匯報時,把語數(shù)學科巧妙地結合,這樣的理解也讓我們再次證明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3、一節(jié)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shù)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于學生對自己的發(fā)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
與象共舞反思21
根據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基礎上,孩子們知道了彼得的"真金"不是那含金量高的金子,而是成功的秘訣,想要獲得財富需要通過自己辛勤地付出。于是我讓他們把自己的夢想比作金子,問他們的金子在哪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真金。他們有的.說"我的金子在舞臺上,我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就能找到真金。"有的說"我的金子在教室里,我要努力讀書,就能找到真金。"是啊,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金子",并且潛意識中有為"金子"奮斗的信念,真為他們高興!
但是這節(jié)課中仍然有不足之處,就是開頭的時候,老師的牽引太多,抓得太緊,沒有放手,所以以后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放寬心去讓他們去學。本文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內涵比較豐富,道理比較深刻,因而需要我們教師巧妙設計,深入淺出地帶領學生完成一趟精神之旅。所以我想自己以后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與象共舞反思22
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我將本課分為焦點關注、歷史劇場、戰(zhàn)火硝煙和戰(zhàn)后反思四大板塊,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與前一節(jié)課的內容聯(lián)系緊密,需要聯(lián)系“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來展開對一戰(zhàn)爆發(fā)原因的探討和總結。所以在處理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時,我設置了一個“焦點關注”板塊,由提問:“‘誰點燃了火藥桶?’中的火藥桶指哪及其為什么被稱為火藥桶?”來引導學生回憶同盟國與協(xié)約國的組成及巴爾干半島的形勢!半S著雙方矛盾的'深化,最終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自然導出新課內容。這樣做一來可以鞏固上堂課的內容,二來又能清晰新穎的導入新課,可以暫且保留。另外,在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上應注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如交待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時,講清即可不必過于詳細;對意大利見風使舵的做法也應由教師簡單交待即可。而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突發(fā)事件對人類的威脅和戰(zhàn)爭的災難性,則應花費較多時間讓學生參與討論。
諸如此類的歷史事件在講授時,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按照原因——經過——結果這樣一個脈絡進行整體把握。
【與象共舞反思】相關文章:
(優(yōu)選)與象共舞反思04-01
與象共舞反思總結通用04-01
與象共舞作文11-19
《與象共舞》課文03-05
《與象共舞》課文【精華6篇】03-05
與心共舞作文07-11
與螂共舞作文05-06
與春共舞作文09-18
與書共舞作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