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六年級上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片斷
一、學生現(xiàn)狀
語文課程新標準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對學生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剛從事教育工作不久,從開學以來接手這個班級。對于班級中的種種不良學習習慣漸漸了解。我們班學生情感很豐富,但是由于之前的一些原因,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不起來,上課不愛思考問題,舉手回答問題的人就更是少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教課前就不斷思考這個對于我這個新教師來說比較棘手的問題?紤]再三,我計劃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結(jié)合本班實際情況,以學生自主感悟為主,中間穿插老師的講解,帶領(lǐng)學生完成這一課的學習任務。由于這課不是以公開課的形式來上,所以沒有運用多媒體教學。
二、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描寫肖邦在戰(zhàn)爭期間離開祖國,但始終不忘祖國,臨終還讓姐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體現(xiàn)他深沉的愛國情懷。在文章中,體會肖邦的離開前復雜矛盾的情感和在離開過程中種種不舍情愫就成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重點和難點在課文的第一段就有很好的體現(xiàn),特別是最后兩句話更為突出。于是,我將引入這一部分教學,淺談自己的教學方法,請各位有經(jīng)驗的老師批評指正。
三、案例分析
在處理開頭一段介紹肖邦本人和他不得不離開祖國的原因時,我和學生是這樣互動的 ————
1、拋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
師:讀完了第一段,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肖邦的離開是一種英雄行為還是懦夫的表現(xiàn)?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思維的火花在這里進行了激烈的碰撞,驚喜就在不經(jīng)意中產(chǎn)生。)
生1:英雄
生2:懦夫
(這時其他同學用詫異的目光望著生而我覺得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了)
師:在這里,同學們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理解,你來說說,為什么你認為肖邦是懦夫?
生2:因為在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他沒有參與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爭而是在國家遭受欺凌時離開國家,所以他是懦夫。
師:哦,他這樣理解。(對生2)你很有見解,能夠勇敢說出自己不同于別人的觀點就是一種英雄表現(xiàn),可以肯定的是,你不是懦夫!(生笑)。
2、引領(lǐng)學生與作者寫作意圖靠攏
師:這位同學說肖邦是英雄,那你的理由呢?(對生1)
生1:因為通過我查找的資料看出,他在法國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這也是為祖國爭光的一種表現(xiàn)。
師:你通過資料掌握了這個信息,嗯,你很會收集信息。(請另一位同學談見解)
生:因為課文中說肖邦看到波蘭十分之九的土地都被沙皇俄國侵占的時候他表現(xiàn)出來的是悲憤,然后才不得不離開祖國。
師:(板書:不得不)你說從書上看到的,你很會篩選信息。是啊,波蘭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曾經(jīng)三次被三個強大的國家占領(lǐng)過,他們都先后對波蘭人民進行奴役和壓迫。如果你身為波蘭人民,會想些什么?
(引發(fā)學生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qū)ξ谋具M行了探究性閱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著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體驗也在不斷地加深)
生:我會想我們好慘啊!
生:我會想我們要團結(jié)起來,把侵略者趕走!
生:我會想這幫侵略者真壞!
(孩子們越說越有勁,我微笑傾聽)
師:大家說得都非常好,現(xiàn)在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吧!
生1讀(不理想)
師:你真冷靜啊!都這么悲憤了還能夠泰然自若地讀呢。(生笑)
生2讀(讀得很好)
師:這位同學是急性子,他用了全身的力氣把“悲憤”讀了出來,我真佩服你!
(從孩子的答語,孩子的朗讀,明顯地表明,孩子在動情之中,情感移入了課文描寫的對象上,進入所謂“你”“我”“他”身臨其境的境界中,使情感彌散而趨于穩(wěn)定。)
3、學生自主理解文本內(nèi)容
師:你們的朗讀讓我仿佛也置身在當時的波蘭國家,看到到處都是悲憤的人們。我們課文的主人公肖邦也和大家一樣,看到這樣殘破的祖國心都要碎了,他矛盾至極。哪位同學能給我們分析一下他離開和不離開的利弊呢?
生:不離開吧,他也許會受到殘酷的迫害,使他的音樂才華無法再展示并為波蘭人民服務;離開吧,他就不能和波蘭同胞們一起并肩作戰(zhàn),拯救自己的祖國。
(學生的學習潛力和發(fā)展空間是無窮的,給予學生一個信任與欣賞的目光,有時候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學生出色的表現(xiàn)讓我為他們驕傲。)
師:如果你是肖邦,你會怎樣選擇?
生:我會選擇離開,因為到國外我創(chuàng)作出更多作品,可以為波蘭人民爭光,可以鼓勵波蘭人民。
師:好,肖邦的老師也和你有一樣的想法,于是,在老師的催促之下,他——
生:(齊讀)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師:他不得不離開,說明他有什么心理?
生:矛盾
師:那你們體會到了這種矛盾的心理了嗎?請幾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看看你們有怎樣的體會?
生1讀
(原文:“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
師:我看到大家的表情沒有變化,有什么想說的?
生議論:讀得不好
(學生自主評價,能有效促進自己朗讀水平提高)
師:再請一位
生2讀
師:我聽出來了,她把“悲憤”兩個字讀得比較重,大家同意她的讀法嗎?
眾生點頭
師:(對生2)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樣來理解“悲憤”這個詞的?
生2:悲痛、憤怒的意思
師:非常準確,怪不得你能把這一句讀好,原來你充分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潛移默化當中告訴學生要想讀好課文,必須對當中重要的詞語進行理解。)
師:我再來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看看他有沒有什么自己認為需要強調(diào)的地方。
生3讀
師:這次我看到多數(shù)同學的眼睛里都在放射光芒了,他讀得好不好?
眾生大聲說:好
師:那我們一定要為他鼓鼓掌了。
全體鼓掌
師:大家注意到?jīng)]有,他把“不得不”這個詞進行了強調(diào)(板書:不得不),你們怎樣來理解這個詞?
生:就是被迫的意思
生:說明他不想離開
師:大家說得都非常好。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來告訴老師你們理解了這個詞呢?
(通過啟發(fā)式訓練,對學生進行具體閱讀指導,不僅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閱讀的技巧,同時也感悟了作者的情感,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
生齊讀最后一句
師:國破山河在——
生:(學生自發(fā)接誦)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師:(我很驚喜,同時學生的情緒也在沸騰,我感覺到這是引導學生最好的時機。)是啊,此時此刻,肖邦離開祖國的心情與杜甫看到祖國山河破碎時的心情又何嘗不是一樣呢?讓我們帶著這份悲憤、帶著這份痛心,最后來一起讀一遍第一段吧!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在這一段最后的教學中,我采取了“移情”的方式。移情好是師生之間的一座橋梁,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一座橋梁,它將作者、教師和學生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連結(jié)起來,并且使他們在教育情境中形成一個統(tǒng)一體,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全體學生再次朗讀
(學生的讀書聲深沉而悲憤,我看到有的學生的臉上表現(xiàn)出激動的表情,有的學生則用更大聲的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深刻感悟。)
四、課后反思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次的教學,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朗讀的情境,而且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的情感一步步得到升華。在教學時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抓住關(guān)鍵句讓學生反復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讓理性的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中,使學生在情感上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真正感悟到肖邦離開祖國矛盾的心情,受到了情感的陶冶。也只有在這樣的體驗---認識---感悟的教育過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佳效果的。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才是真正的自主,只有引領(lǐng)學生進入主人公的心靈圣土,他們才能克服種種不良習慣,自覺為自己的疑問找答案,并且有帶著感情朗讀的強烈渴望。適時給予這種渴望以一個良好的歸宿,那么棘手的課堂紀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細細品讀、認真思考,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于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就是要讓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六年級上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片斷】相關(guān)文章:
《窮人》教學片斷05-05
《找春天》教學片斷12-19
《稱象》片斷04-25
有關(guān)《九寨溝》的教學片斷05-05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教學實錄及反思03-06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片斷05-04
(精選)我的祖國作文02-12
我與祖國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