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詩句“刑天舞干戚”研究綜述
摘 要: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第三句詩究竟是“形夭無千歲”還是“刑天舞干戚”,自宋代產生爭論以來,到今天這兩種說法依然并存。本文主要從上下文義、句式、版本、?薄ⅰ捌敢皇隆焙徒M詩等六個方面對此論爭加以綜述,并以“形夭無千歲”為是。
關鍵詞: 陶淵明 《讀山海經》 “刑天舞干戚” “形夭無千歲”
陶淵明的組詩《讀山海經》其十,稱它為眾所周知應不為過。舊本作: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夭無千歲,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這首詩的第三句究竟是“形夭無千歲”還是“刑天舞干戚”,自從宋代曾纮與周必大產生爭執(zhí)以來,到今天這兩種說法依然并存,并未達成共識。大致說來,除曾纮和周必大外,持“形夭無千歲”說者主要有何義門、汪洪度、馬星翼、李延鈺、周作人、郭沫若、楊樹彬、王振泰、鄧芳等,持“刑天舞干戚”說者主要有洪邁、朱熹、邱嘉穗、姚培謙、溫汝能、陶澍、陳沆、姚永銘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世紀之前,持“刑天舞干戚”說者無疑占上風,而進入二十世紀之后,持“形夭無千歲”說者明顯要更多一些。本文試從上下文義、句式、版本、?、“篇指一事”和組詩等六個方面對此論爭加以綜述。
一、上下文義
“形夭無千歲”這句詩和上下文語義到底連不連貫?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刑天舞干戚”說和“形夭無千歲”說之爭的關鍵所在。畢竟曾纮正是因為“疑上下文義不相貫”改詩,而周必大恰恰以此詩“若并指刑天,似不相續(xù)”為由加以反駁。曾纮說:“‘形天無千歲,猛志固常在。’疑上下文義不甚相貫,遂取《山海經》參校,經中有云:刑天獸名也,口中好銜干戚而舞,乃知此句是刑天舞干戚,故與下句‘猛志固常在’意旨相應!痹谥鼙卮蟮摹抖咸迷娫挕分,他質問道:“又況末句云‘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何預干戚之猛耶?”吳瞻泰曰:“吾友汪洪度之著記云:‘形夭’句乃一篇點睛處,上下文未嘗不貫,‘填海’正須待‘千歲’也。‘志在’與‘形夭’應,‘故’字與‘無’字應。摻入‘刑天’,則第二句為不了語,第四句為無據語矣。若以‘舞干戚’為‘猛’,而銜木填海者其猛何如?‘化去’即承‘形夭’,‘徒設在昔心’,因‘形夭’故也;‘良辰詎可待’,暗與‘無千歲’應!瘪R星翼曰:“言精衛(wèi)無千歲之形,而有千歲之志,不但與下句協(xié),并與上二句相貫。舊本不誤!崩钛逾曉唬骸坝辔洞嗽,只詠精衛(wèi)一事,謂溺水夭死,形無千歲,銜石填海,猛志固在。上下文義,何嘗不貫。”丁福保在《陶淵明詩箋注》中提出“形夭無千歲”與上下句文義相貫,“宜仍從宋刻江州《陶靖節(jié)集》作形夭無千歲為是,不可妄改”。所以說曾纮“疑上下文義不相貫”的懷疑精神自然值得肯定,但在此處疑得缺乏說服力。
二、句式
清代陶澍先生曾從句式上質疑“形夭無千歲”。他說:“既云夭矣,又何云‘無千歲’?夭與千歲,相去何啻彭殤?恐古人無此屬文法也!睂Υ送跽裉┫壬袜嚪枷壬加挟愖h,認為在魏晉不僅有“形夭無千歲”這樣的“屬文法”,而且還很普遍。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四有“死沒無復馀”,《飲酒》其四“徘徊無定止”,《和劉柴!贰叭跖m非男”,阮籍《詠懷》十八的“一死不再生”,《詠懷》八十一的“一夕不再朝”等,“均是這一類型,都是一句之中前面兩個字說一種現(xiàn)象,后面兩個字說與之相對相反的現(xiàn)象,中間用否定詞連接,加強表達的效果”。故陶澍先生的“恐古人無此屬文法也”的判斷不能不說難以成立。
三、版本
朱熹意謂陶淵明原作即“刑天舞干戚”,事實真的如此嗎?由逯欽立先生校注的《陶淵明集》可知,現(xiàn)存的《陶集》諸本主要有:南宋紹熙三年刊曾集詩文兩冊本;南宋刊汲古閣藏十卷本;南宋刊焦竑藏八卷本;宋末湯漢注本;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傳為蘇軾筆跡的元刊蘇寫大字本;元初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十卷本。其中《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和元刊蘇寫大字本元刊本相對來說更重要些,因為它們不僅在時間上早于其他本子,而且都與蘇東坡有關。王振泰覺得應承認東坡是陶淵明研究中早而全面的最具權威之專家。在鄧芳看來,“蘇東坡顯然沒有像曾纮那樣認為此詩上下文義不貫,更沒有提出改為‘刑天舞干戚’的意見。”東坡于題跋《書淵明羲農去我久詩》曰:“余聞江州東林寺有《陶淵明詩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遺予,字大紙厚,甚可喜也。每體中不佳,輒取讀,不過一篇,唯恐讀盡,后無以自遣耳!薄稏|坡先生和陶淵明詩》及蘇寫大字本,或即依此李江州所送本而成。清代陶澍先生注《靖節(jié)先生集》十卷對陶淵明集進行了總結性的整理,雖然他仍以“刑天舞干戚”為是,但不否認原作“形夭無千歲”。逯欽立先生在版本搜集方面用工頗勤,通過由他校注的《陶淵明集》及輯校的《先秦漢魏南北朝詩》,我們也可以知道,“刑天舞干戚”一句,曾集詩文兩冊本、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和傳為蘇軾筆跡的元刊蘇寫大字本,俱作“形夭無千歲”。曾纮把《山海經》里刑天的故事和這首詩聯(lián)系起來解釋,雖然不無道理,但他只是因為“其詩不可曉解”而主觀妄改的,這種改動根本就沒有什么客觀的依據。
四、?
周作人明顯屬于“形夭無千歲”一說。針對“刑天舞干戚”一說的'開山鼻祖曾纮所斷定的“五字皆訛,蓋字畫相近。無足怪者”,他反駁道:“大約因為太巧合了,‘五字皆訛’,大有書房小學生所玩的菜字加一筆變成菊字的趣味,所以大家覺得好玩,不肯放棄,其實他的毛病即出在巧上。像這樣‘都都平丈我’式的改字可以當做閑話講,若是?蔽疵馓禽p巧一點了罷。我還是贊成原本的無千歲。更改應該注曰疑當做云云,總不該奮筆直改如塾師之批課藝也!敝茏魅艘詾樵只根據《山海經》便改詩,而所說又與經文頗有出入,這種做法顯然不妥,失之于過于輕易和武斷。周作人的?睉B(tài)度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五、“篇指一事”
圍繞陶淵明的《讀山海經》其十是否專指一事,持“形夭無千歲”和“刑天舞干戚”二說者也有過爭論。周必大說:“余謂纮說固善,然靖節(jié)此題十三篇,大概篇指一事。如前篇終始記夸父,則此篇恐專說精衛(wèi)銜木填海,無千歲之壽,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焙瘟x門曰:“某初喜其援證甚明,已而再味前篇,專詠夸父事;次篇亦當專詠精衛(wèi),不應旁及他獸!瘪R星翼曰:“陶詩乃詠精衛(wèi)鳥,無緣旁及刑天獸也。”李延鈺曰:“余味此詩,只詠精衛(wèi)一事!蓖瑯邮琴澩撛妼V妇l(wèi)一事,相對于周必大和何義門的委婉穩(wěn)妥,馬星翼和李延鈺顯然要干脆明了得多。而姚永銘則認為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組詩并不限于“篇指一事”,并以第十一首“欽駓”、“窫窳”并舉為證,認為并非專指一事。實際上陶淵明在該詩中提到的豈止“欽駓”、“窫窳”,不還有“臣!焙汀白娼眴?但作者怒斥“臣危”、“欽駓”,悲憫“窫窳”、“祖江”,都旨在說明惡有惡報。況且周必大也只是說《讀山海經》十三篇“大概”篇指一事。即便《讀山海經》其十一不專指一事,其十只寫精衛(wèi)亦無妨。
【陶淵明詩句“刑天舞干戚”研究綜述】相關文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釋天07-14
傳奇故事之邢天舞干戚01-17
賦戚夫人楚舞歌,賦戚夫人楚舞歌李昂,賦戚夫人楚舞歌的意思,賦戚夫人楚舞歌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應激研究綜述07-16
是字句研究綜述07-14
烏桕研究綜述07-31
宗白華研究綜述08-15
犬瘟熱的研究與防治綜述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