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語文教改關鍵論文
一、論題的提出
建國以來,在中學教育中,恕我直言,恐怕成績最差的就是語文教學了。從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來看,語文教學是只重形式主義的課文分析和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最基本的語言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其語言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關涉到學生的品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審美情趣等)。這樣,學生就只能被動地充當“聽眾”,充其量只會去解答一些語文選擇題,而不大可能成為熟練地掌握語文工具的人。
近年來,雖然中學的升學考試命題愈來愈傾向于淡化死硬的知識板塊,而代之以生動活潑的智力題,但這種考試改革畢竟只是剛剛起步,還存在許多不能完全公正地考查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地方,況且,幾十年教條主義的影響確實是積重難返,所以,盡管語文界年年喊改革,一些五花八門的教學法也層出不窮,但實際效果仍然是少慢差費——多數(shù)中學生在長達1500課時語文課堂里居然沒有真正學到善讀善寫的本領。這種嚴重的教育失誤不能不引起我們沉重的憂慮,那么,中學語文教改的關鍵在哪里呢?
我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迅速從應試教育這個怪圈轉(zhuǎn)移到素質(zhì)教育的軌道上來。要徹底扭轉(zhuǎn)語文課“重教輕學”的局面,要著眼于學生本身語言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边@句話里包含著非常重要的哲理:一方面,作為“人之師”,他必須能引好學生“入門上路”,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zhì);另一方面,學生雖然能得到教師的指點,但要登堂入室,窺視宏奧,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質(zhì),則主要還得靠自己的努力,教師是不能包辦代替的。要而言之,要把握中學語文教改的關鍵,就得從兩方面著手:1>、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2、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施教者論
以前,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家庭里都供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把教師當作父母一樣供奉。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出于這樣的理解:父母是肉體的引路人,而教師則是靈魂的引路人。從另一方面來說,教師之所以受人尊重,正是因為他們具有高出一般人的德才識學等方面的素質(zhì),具備了作“引路人”的資格。
然而,從當前全國語文教師的素質(zhì)來看,非學者化的現(xiàn)象是十分嚴重的。社會上有些人甚至認為:數(shù)理化是“硬件”,語文是“軟件”。教數(shù)理化不能湊合,教語文可以湊合。這實在是大謬之見。客觀地說,語文課不僅難教,而且收效慢。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素質(zhì),想把一個班或幾個班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一個層次則是完全不可能的。
從知識結(jié)構(gòu)方面來說,一個中學語文教師絕不能只守著一本教材和一份參考資料,而是至少要熟悉整個初中、高中的教材,除此之外,還必須博覽群書,有較淵博的語言學知識、文藝學知識、文章學知識,還要粗通一些邊緣學科如哲學、歷史學、邏輯學等方面的知識。要而言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幾乎各方面的知識都得涉獵——語文課好比一個超級市場,百貨齊全,百十來個學生,古今中外、天上地下都要問老師,如果教師沒有淵博的知識,就不可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對裕如。比如說,學生問到古代的注音是怎么回事,教師就要能解釋“反切”;再比如說,學生問到填詞是怎么回事,教師就要能解釋詞的平仄和用韻的規(guī)定以及應當使用什么工具書等。
在表情達意方面,語文教師也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zhì)。無論是在書面或者口頭,應當能條理分明、邏輯嚴密、明白透徹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準確、自然、感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生動形象地描繪外部環(huán)境和內(nèi)心世界。
有了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表情達意的能力還不夠,語文教師還得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比如,布置學生背的課文,教師也要能背誦如流;再比如,布置學生作文,教師自己也應當“下水”作它幾篇,以示規(guī)范。言教不如身教。如此,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有些教師,眼高手低,講起作文理論來滔滔不絕,可就是從不練筆。這種懶于動筆的習慣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試想,一個“寫作門外漢”,一個“空頭理論家”,怎么能訓練出文場筆苑的高手呢?
最重要最難做好的,就是語文教師必須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興趣愛好,以便于因材施教。這里面的工作是很難“量化”出來的,但這種針對學生個人的指點和督促則是非常寶貴的。
總而言之,既當了語文教師,就得學“十八般武藝”(最好能精通一門外語并且能熟練地使用電腦),就要有“殉道的”的精神,不可有絲毫懈怠。經(jīng)常穿街走巷或在家看電視打麻將是無法教好語文的。
三、學習主體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毫無疑義的。問題是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校還是以課堂教學為唯一的渠道,完全不顧及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只是一味訓練學生怎樣去應考。誠然,學生的學習時間絕大部分是在課堂里,狠抓課堂教學不算錯,但以應試教育為目的課堂教學并未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聽過許許多多的語文觀摩課,這些觀摩課有些就干脆設在舞臺上,幾乎都搞得很熱鬧,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都是“一言堂”的變種。這些教師在觀摩課里挖空心思地“變招數(shù)”,實際上真正動了腦子練了口才的是教師自己,而學生并未真正提高實用的語文能力。葉圣陶先生生前曾把一些搬到舞臺上的觀摩課斥之為“好象做戲一樣表演”。我敢斷言,如果中學的每一節(jié)課都搞得象這些觀摩課一樣“熱鬧好看”,那么,到學生畢業(yè)時,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恐怕充其量只是“微乎其微”而已——有的學生也許連一篇簡單的消息也寫不好。
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一味地灌輸,學生的“主動學”被教師的“一言堂”所取代,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教師的“主講”(或“主演”)所奪走,這樣的結(jié)果必然是束縛了學習主體的發(fā)展,阻礙了學習主體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教!庇诌M一步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自己看書讀書,不斷吸取精神養(yǎng)料,一是要教會學生把所想的東西用嘴用筆表達出來!彼裕谡Z文教學上切忌搞形式主義,切忌一套一套“演”得好看,關鍵是注重實效!其原則是讓學習主體動腦動手。一個真正為學生利益著想的教師,應該拿出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勇敢地從“演員”的位置退居到“教練員”的位置上來。教師的職責不應是滔滔演說(或滿堂對話),而是相機指導、點撥。比如說教人打乒乓球,若是教練一味大談孤圈球的原理,卻不讓運動員自己練一練,也不讓運動員觀摩一下孤圈高手的動作,那么,要教會運動員拉出高質(zhì)量的孤圈球就無異于海市蜃樓了。難怪上海育才中學公開提出要變“講堂”為“學堂”,這是很有見地的。
那么,作為學習主體的“引路人”,教師應當為學生做哪些事呢?
首先,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治學方法,如“快速閱讀法”“精讀法”“使用工具書的方法”“做卡片、編索引的方法”“快速作文法”等等。
其次,要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在四十分鐘里,應盡可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開頭幾分鐘,教師可檢查學生對上一節(jié)課或預習的學習情況,然后布置作業(yè),規(guī)定閱讀或?qū)懽鞯囊。接著便進入本節(jié)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獨立作業(yè),教師巡視答疑——這一環(huán)節(jié)約需半小時。最后,教師用幾分鐘歸納和布置預習。當然,課堂結(jié)構(gòu)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結(jié)構(gòu),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作靈活的處理——比如遇到帶有共性的疑難的問題,則可將獨立作業(yè)這一環(huán)改為小組或全班討論,討論而得不出正確答案的,教師則可開懷暢講,或糾正或補充或闡發(fā)。
最后,教師還應十分注意學習主體的非智力結(jié)構(gòu),如興趣、愛好、意志、情操、信念等。甚至可以巧妙地利用“羅森塔爾效應”,以喚醒學生的潛意識,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諸般心理品質(zhì),滋潤其潛在智能,最終獲得教師所期望的發(fā)展。
將課堂還給學習主體,這是個絕不能讓步的原則。課堂教學絕不能講究形式上好看,一忽兒這樣一引導,一忽兒那樣一分析要求,搞得眼花繚亂,喧賓奪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浪費了時間。還是實在、實惠一點的好。
有些領導和教師生怕講少了是誤人子弟,其實,照搬教參書“滿堂講”才是真正的誤人子弟,這是極易偷懶的辦法,講完了也就完了,至于學生得到了什么,那鬼才知道呢!如果教師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學生,他就能斷定哪些應講,哪些不應講。老子說得好,“少則得,多則惑”嘛!一堂課內(nèi),應盡可能擠出時間指導學生自己去讀書作文作練習,來一個“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才是語文課的“本來面目”!(至于有時也需要學生高聲朗誦或熱烈地討論,則另當別論。)一個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語文教師,千萬不要理睬那些“課上得不飽滿啦”“分析不透徹啦”“冷場啦”等套子式的評論。
語文的“奧秘”是不可能由教師傳導的,教師的作用只是引路和點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認識的主體,他的認識活動只能通過他自己的實踐,在他自己的頭腦里進行,旁人是代替不了的。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過,語文可以無師自通。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學生沒有教師會學得更好。高明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不走或少走“彎路”,可以幫助學生排除“前進路上的障礙”。反之,從學習主體方面來說,一個學生,如果他不執(zhí)著、刻苦地閱讀、思考和寫作,或者他學而不得法,那么,即使他有一個高明的教師,那也是徒然的。決定的因素是內(nèi)因,決定的“戰(zhàn)役”要靠學生自己去打。因此,一個明智的語文教師不會過份把精力放在所謂“課堂教學藝術(shù)”上。過份強調(diào)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尤其沒有必要花大量時間經(jīng)常集中全體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評估”)。關鍵還是在于抓學法,看你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看你是否給了學生“點石成金的手指”,看你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諸如寫字習慣、讀書習慣、寫作習慣、聽話及聽廣播的習慣、言語習慣等等)。關于這一點,不迅速轉(zhuǎn)變觀念是不行的,忽視抓學法就是變相的誤人子弟!
具體說,要把課堂還給“學習主體”,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操作
1、總體把握,宏觀控制。
學生已經(jīng)了解的就少講或不講。以高中語文知識學習為例,學生在初中已學習了不少內(nèi)容,在高中只是進一步拓寬和加深的問題,因此,教師大可不必從頭講起,只需指導學生清理出整體和部分的聯(lián)系即可。比如,可以指導學生畫出“文體分類圖表”“文學常識簡表”“文言文知識結(jié)構(gòu)圖”等。
2、講“難懂的重要的新知識”
換句話說,講的內(nèi)容應“以新的為主”,“以重要的為主”,“以難學的為主”,統(tǒng)編教材所編寫的課后單元知識就是“綱”,抓住了這個“綱”,就抓住了“難懂的重要的新知識”。用課后“單元知識”來統(tǒng)帥本單元的課文,學生就會覺得綱目清楚,抓得住,記得牢。
3、指導學生自己在“閱讀分析本”(或配套的“同步練習冊”)上做練習。但此項練習不宜過多,不應占去其它幾項的時間。
4、指導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練習。
“讀寫結(jié)合”如同繪畫中的“臨摹”,不可小視;蚍聦懟蚋膶懟蚩s寫,如把科學小品改成平實的說明文等。
5、抓好作文前的引導和作文后的講評。
6、指導學生自改互改作文。
四、結(jié)語
語文是工具,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除了語文知識中的部分內(nèi)容外,一般不具備深奧的理論,不象數(shù)理化那樣難懂,非得教師一一講解不可。但另一方面,它又不象數(shù)理化那樣,理解了,就占有了,就可以去解決問題。比如,把握文章的精微之處就并非易事,而寫出象樣的文章就尤其難。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不大可能立竿見影,主要靠天長日久的熏陶感染。
近幾年,我在語文教學中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無論是課內(nèi)還是課外,我都盡可能讓學生多讀多寫。我的工作主要是“引導、督促、解惑、檢查”。我教的每一屆學生幾乎每年都能在省以上的作文競賽中獲得十項以上的等級獎(含特等獎和一等獎),在各級報刊雜志發(fā)表十篇以上的文章,在高考中拿到語文單科全省前幾名。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一要靠好的教師引路,一要靠學習主體自己去探索,這兩者又以后者尤為重要。
當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不僅僅只涉及到以上論述的兩個方面,即如“學習主體論”,也不僅僅只關涉到“課堂教學”問題。實際上,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是滲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特別是與他們的課外閱讀和寫作有極大的關系,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贅敘了。
【研究語文教改關鍵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改的論文05-01
素質(zhì)教育:中學語文教改的關鍵04-30
電氣控制及PLC課程教改研究論文05-04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教改的啟示論文04-30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英語教改實踐研究論文05-05
教改與說課的論文04-27
教改課題研究報告10-11
打開語文教改一扇窗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