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誰解其中味—一談古詩教學與欣賞
內(nèi)容提要 本文針對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論述了古詩教學與欣賞的關鍵在于要品出和傳達出 詩的韻味來。為此,就要:知人論世,博學多聞;不炒現(xiàn)飯,立足于新;緊扣詩眼,咀嚼生味;進入角色,引 起共鳴。
關鍵詞 韻味 詩眼 共鳴
* * *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第一回)。癡,可解釋為:無知,傻;瘋癲;入迷。如果解釋 為入迷的話,則對任何詩人都是適合的。任何詩人都要進入如醉如癡的境界,才能寫好詩。作為鑒賞者來說, 都要深“解其中味”,才能讀好詩,講好詩。
據(jù)說目前有些中小學老師講古詩,只停留在釋詞譯句的階段,有的則在后面附加一條政治思想教育的尾巴 ,語言枯燥,令人生厭。
怎樣欣賞詩歌?怎樣從事詩歌教學?關鍵在于品出詩的韻味來。要品出詩的韻味,就要做到(一)知人論 世,博學多聞;(二)不炒現(xiàn)飯,立足于新;(三)緊扣詩眼,咀嚼生味;(四)進入角色,引起共鳴。
(一)知人論世,博學多聞
教與學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系。老師積累的學識,必須大大超過講課的內(nèi)容,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因此不能滿足于教學參考資料。平時要勤學苦練,多讀一些典籍及文藝作品,還要懂點歷史,懂點美學,提 高文化修養(yǎng),豐富生活閱歷,了解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進而理解其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技巧等,這樣才能 提高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如果只是簡單地注譯一下,就是:一根折斷的戟埋在沙里,鐵還沒有完全銹蝕,我親自拿起它來磨洗一番 ,認出是前朝赤壁的遺物。如果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孫劉聯(lián)軍就會失敗,連二位喬夫人都會被曹操擄去,關 在銅雀臺上,供其淫樂。這樣枯燥的翻譯,還有什么味道呢?要講得生動有趣,就要這樣講析:
赤壁有六,(黃岡、漢陽、漢川、武昌、嘉魚、蒲圻)歷代文人習慣于將黃岡赤壁當成三國赤壁。一度貶 為黃州刺史的蘇東坡說的“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請朱日浚曰:“赤壁何須問出 處,東坡自是借山川”。也曾做過黃州刺史的杜牧也是借三國赤壁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而已。
發(fā)生在公元208年10月的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打敗了曹軍。詩人從反面著筆:假如這次東風不給周郎 以方便的話,那么大喬小喬就必然被俘?酌骼貌苤病躲~雀臺賦》的“攬二橋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將高樓間的兩座橋(即復道)曲解為大喬和小喬。(橋通假為喬。此事見《三國演義》第44回。)《許彥周 詩話》曰:“社稷存亡,生靈涂炭都不顧,只怕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端膸烊珪偰刻嵋吩疲 “(許彥周)譏杜牧《赤壁》詩,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孫策婦,小喬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 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zhì)言,變其詞耳”。詩人必須用形象思維反映生活,才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耐人尋味 。
趙翼還批評此詩“不度時審勢,徒作異論,以炫人耳”(《甌北詩話》)。這種說法只是就史論史,而沒 有聯(lián)系杜牧其人,探討其異論之所由發(fā)。杜牧有經(jīng)時濟世之才,而終生寄人籬下,為人幕僚或遠守僻郡,“一 肚皮不合時宜”,所以特別強調(diào)東風的作用,乃暗喻自己知兵,而生不逢時,借史實以吐其胸中不平之氣,即 含有阮籍登廣武戰(zhàn)場時發(fā)出的“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這樣的感嘆,自負不凡,風格俊爽,體現(xiàn)了“雄姿英 發(fā)”的氣概。
由上可見:這首詩只有二十八字,卻涉及到天文(天氣預報有東南風,而不是借東風),地理(身在黃岡 赤壁,而借三國赤壁以抒懷),歷史、軍事(赤壁之戰(zhàn)),訓詁學(橋通假為喬)和文學知識(包括三曹的文 壇掌故、小說《三國演義》,文藝理論中關于塑造人物形象不必坐實地名、史實,形象思維要以小見大,才
[1] [2] [3] [4] [5]
【誰解其中味—一談古詩教學與欣賞】相關文章:
誰解其中味作文05-01
誰解其中味_700字11-08
誰解其中美作文05-01
古詩教學初談04-29
也談語文課堂中的古詩教學04-29
談藝術(shù)欣賞教育04-27
談欣賞作文300字04-27
巧解內(nèi)容型古詩鑒賞題04-30
感知激情入境悟理-談古詩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