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兩年多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學習的理念,不僅會改變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在實踐中得到發(fā)展;而且能切實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訓練語感,加強情感體驗,革新學生的課堂學習生活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
1、根據(jù)教材特點,確立探究問題。
(1)確立研讀問題。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的運作,關鍵是擇定研讀專題,即學生閱讀一篇課文時的探究目標。在我們現(xiàn)行使用的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能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應考慮三個因素:一是課文本身的內(nèi)容和意義,值得學生去挖掘、探究;二是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有能力探究;三是容易獲得探究信息。如一老師在教《赤壁之戰(zhàn)》時,先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然后引出杜牧的一首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問學生:“杜牧認為如果沒有東風,曹操就會勝,你認為他說得對嗎?請你從課文中找出論據(jù)來說明你的觀點!睂W生們立即組成合作式學習小組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和討論。十分鐘后,學生中出現(xiàn)了三種觀點,即:認為作者說得對,認為作者說得不對,認為作者說得不全對。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辨論。辯論中學生逐漸明白了這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結果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的主體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2)正確表述問題。教師要善于將課文內(nèi)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景,根據(jù)課文的情趣特點,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時,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儲備、情感態(tài)度等等發(fā)生矛盾,從而產(chǎn)生困惑,引起質疑問難。質疑問難最重要的應當是讓學生自行梳理問題,做到提出的問題表達清楚、完整、準確,而且有價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一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要匆匆走過場;二要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碰撞才能產(chǎn)生火花;三要引導學生往深處想,不淺嘗輒止;四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與常理去思考反常之處。在教《將相和》時,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讓學生根據(jù)上課伊始找到的探究點(將相“不和”的原因):“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過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非得給他個下不去!”提問題時,就出現(xiàn)了下面幾種錯誤的表述方式:1、藺相如該不該升官?2、藺相如的官該不該在廉頗之上?3、藺相如該不該爬到廉頗的頭上?老師立即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找出這幾個問題在表述上的錯誤:1、“立功”升官是必然的,若官位比廉頗低,也不會讓廉頗心理不平衡;2、“官”只有大小,而官位才分上下;3、上述的第三個問題出自廉頗之口,是一種對藺相如不服氣、瞧不起的語氣,我們卻不能這么說。通過討論,學生再表述時,語言就準確了。如:1、藺相如該不該升官升得這么快?2、藺相如的官位(職)該不該在廉頗之上?3、藺相如的官該不該比廉頗的官大?4、藺相如真像廉頗說的那樣沒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嗎?由此可見,要想使學生能正確表述問題,教師必須有敏銳的判斷能力。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表述錯誤時要及時引導他們進行糾正。這樣堅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