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儒家心性論作為倫理學基礎(chǔ)是否可能?-以思孟學派為個案(下)
五.儒家倫理學的關(guān)系映射推定
前面說到,中國思維推衍形式的特征可以叫做“關(guān)系映射推衍”,這同樣適合于儒家從心性論到倫理學的推衍過程。
儒家有一個向來為人們所忽視的極為重要的觀念,叫做“推”:“推己及人”、而且“及物”。此“推”乃是知行合一的,既是“知”(推求),也是“行”(推行)。其實,其他各家也都講“推”,例如號稱“談天衍”的陰陽家騶衍,其基本方法也是“推”:“先驗小物,推而大之,以至無垠!保ā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罚┧袃煞矫娴耐疲簳r間上的“五德終始”是陰陽五行純粹關(guān)系的映射推衍,空間上的“大九洲”也是從一九(小九洲)到九九(大九洲)的純粹同構(gòu)關(guān)系的映射推衍。但儒家的“推”有其特點,我曾打過一個比方: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顆石子,濺起一圈圈的漣漪,一層層地向外波及。這水面便是世界、尤其人倫世界,這石子便是性情(未投為性,已投為情)(41),而這漣漪便是仁愛所及;圈層從中心到邊緣,在時間上和程度上的差異,便是所謂“愛有差等”;最終畢竟波及整個水面,便是修齊治平、“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孟子談這種“推”:“人皆有所不忍,達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于其所為,義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盡心下》);“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保ā读夯萃跎稀罚┪覀冞@里的討論暫時不涉及“行”,而專言“知”。“凡有四端于我者,皆知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保ā豆珜O丑上》)這種“擴充”之“推”,就是純粹關(guān)系映射推衍。
朱熹談到《中庸》時說:“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边@就是說的《中庸》形上的心性論前提與其形下的倫理學定理之間的推衍關(guān)系。但實際上是《大學》的“三綱八目”把這種推衍關(guān)系進一步細化了,是最為典型的從心性論向倫理學的層層映射推衍過程:
1.心靈倫理結(jié)構(gòu)——修身
前面說過,“八目”當中的格、致、誠、正,其實都是修身;所以,第一層次的映射推衍乃是修、齊、治、平。這種推衍乃是一種“擴而充之”的程序,即體現(xiàn)為時間上、空間上的擴展,所以《大學》提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蹦敲,何者為先?按心性論,當然以身為先,以己為先,以心為先。這就是《大學》和《中庸》的共同格局,《大學》指出:“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中庸》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毙奚淼哪康,就是“先立乎其大者”,亦即首先確立作為推衍根據(jù)的原初結(jié)構(gòu):心靈結(jié)構(gòu)。而在儒家,這種心靈結(jié)構(gòu)本身已是倫理結(jié)構(gòu),亦即帶有濃郁的倫理色彩,所以可稱之為“心靈的倫理結(jié)構(gòu)”。
但修身本身又有其內(nèi)在映射推衍,亦即《大學》的前四條目格、致、誠、正。我的意思是說,并非格致誠正四者是一個心靈結(jié)構(gòu),而是它們各自都是心靈結(jié)構(gòu),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則是這種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之間的映射推衍:
(1)格物:事理結(jié)構(gòu)
儒家把“格物”作為“初學入德之門”的第一步,意義在于確立映射推衍的根本結(jié)構(gòu)。程頤解釋“格物窮理”時說:“格物窮理,非是要盡窮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窮盡,其他可以類推!阅芨F者,只為萬物皆是一理!保ā哆z書》卷十五)所謂“萬物皆是一理”是說萬事萬物具有共同的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只是“理一分殊”、“月印萬川”,所以可以“類推”。再次強調(diào),不能把“類推”理解為“類比推理”。根據(jù)上文對“類”與“推”的討論,“類推”就是純粹關(guān)系映射推衍,所以他說“天下物皆可以理照”(《遺書》卷十八),這個“照”字用得好,正是說的映射。其實,西方的“邏輯”也跟“理”一樣,“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可見,不可謂月已分也”(《語類》卷九十四)。“邏各斯”只有一個,“理”只有一個。
關(guān)于“格
[1] [2] [3] [4] [5]
【儒家心性論作為倫理學基礎(chǔ)是否可能?-以思孟學派為個案下】相關(guān)文章:
朱熹對儒家傳統(tǒng)心性論的詮釋與創(chuàng)新04-30
圣論-儒家道德形而上學的基礎(chǔ)主體論(下)04-29
淺析先秦儒家學派人性論04-30
論作為社會組織的墨子學派及歷史命運04-28
進化論倫理學何以可能04-29
論儒家陰陽思想下的漢代赦宥04-29
略談《壇經(jīng)》的心性論04-27
論孟荀二子對儒家教育思想的發(fā)展04-27
試析《莊子》心性論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