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實踐概念提出的重要性的論文
當前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的研究非常關注,縱觀這些研究成果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都是從各個方面來解釋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些理論深奧難懂,不利于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若要找尋一個突破口來解決這一問題,還得回到1845年,從馬克思寫下供自己研究的筆記《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講起!短峋V》主要論述了兩個內容,一個是徹底批判了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不徹底性,另一個方面就是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實踐觀,并提出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綱領和一系列重要思想。縱觀這兩個內容不難看出馬克思對“實踐”這個詞的重新理解與思考是這個提綱的靈魂所在。
“實踐”這個詞匯源于希臘,而根據(jù)洛布科維奇的說法,它是指“自由人所可能從事的一種活動;特別是指各種商業(yè)活動和政治活動”,經過各種演變和發(fā)展,“實踐”這個詞匯進入哲學領域,特別是在馬克思這里,“實踐”的概念成了哲學的中心概念,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自然和社會的一切客觀物質性活動。舊唯物主義有兩個根本缺陷,一是沒有把辯證法同唯物主義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唯物主義不徹底,在社會歷史領域仍然是唯心主義。
就第一個缺陷而言,在馬克思提出“實踐”概念并把它作為認識的基礎,把辯證法運用于認識論之前,無論是辯證唯心主義哲學,還是舊唯物主義哲學,都無法彌補這個缺陷。辯證唯心主義哲學在認識論上仍舊堅持從意識到物質的認識路線,根本無法實現(xiàn)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相結合,而舊唯物主義雖然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強調認識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但同時卻認為這種認識是靜止的,不完全的認識,沒有把辯證法的觀念運用于認識論,這種唯物主義是機械的。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則進一步把實踐作為認識的基礎,把辯證法運用于認識論,這便從根本上彌補了這一個缺陷。
如果要找一個原因,那么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便是最好的答案。該原理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其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其二,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其三,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最后,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真理能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在實踐的基礎上,這個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而且這種認識具有能動性,這就實現(xiàn)了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相結合。
就第二個缺陷而言,以往在社會主義領域中唯心主義占據(jù)主導地位,尋根求源是因為不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換言之是沒有搞懂人的本質是什么。黑格爾將人的本質說成是“神圣的理性”,費爾巴哈在考察人類歷史時,雖然強調從“人”出發(fā),但他對“人”的理解是抽象的,而不是現(xiàn)實的歷史的人。他提出“人的最高本質就是人本身”,人的本質是“理性、意志、心(愛)”。1845年,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問世,“實踐”概念的提出為馬克思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的本質問題提供了可能。馬克思認為,實踐的主體是有意識、有目的、社會的人;實踐的手段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工具;實踐的對象是被人接觸、改造的客觀事物。任何實踐都是由實踐的主體、實踐的手段、實踐的對象所構成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控制中心是實踐的主體—人。實踐是聯(lián)系主體和客體的中介,是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感性過程。因此他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人的本質是勞動,或者說勞動是人類的本質。
馬克思把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辯證唯心主義歷史觀統(tǒng)一起來,創(chuàng)立了歷史唯物主義。他認為,人類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等特點,具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生產勞動,這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這種實踐活動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階級斗爭;科學實驗,這是一種探索性、試驗性的活動,它是從近代生產實踐中分化和發(fā)展起來的一項獨立的實踐活動,它受生產實踐和變革社會關系實踐活動的制約,反過來又促進它們的發(fā)展。這種實踐活動的影響和作用,將隨著社會的科技進步而越來越大。勞動把人和動物區(qū)別開來,展示了人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和社會性。
理解了舊唯物主義的兩個根本缺陷,我們再來看主體和客體的雙重關系、《提綱》第一條指出:“從前一切的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主要的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3而在《提綱》的最后一條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薄皬倪@兩條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主體和客體形成了雙重關系,即主體和客體認識和被認識的關系,主體和客體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如何正確認識主體和客體的第一重關系,其實要求的就是如何實現(xiàn)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有機結合;同樣,如何正確認識主體和客體的第二重關系,要求的就是如何在社會歷史領域堅持唯物主義。
馬克思把實踐的觀點引入認識論,實現(xiàn)了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同時,馬克思又在社會歷史領域堅持了實踐的觀點,堅持人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立了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任務和歷史使命就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正確認識和解釋世界,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理論指南,成為指導無產階級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實踐概念的提出以及對實踐內涵的科學理解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前進的步伐。
【淺談實踐概念提出的重要性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初中數(shù)學中的概念教學論文05-03
淺談地鐵車站的裝修概念設計論文04-30
淺談客觀性概念的厲程論文05-04
新準則下重要性概念探討論文04-27
淺談“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策略論文09-01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淺談物理概念教學05-02
淺談做好城市水利工作的重要性論文04-30
淺談歌唱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論文05-04
對體育實踐課若干概念的探討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