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從哈珀校長的治校理念看德國經典大學理念在美國的論文
論文摘要:20世紀初期,美國高等教育史上出現(xiàn)過一批偉大的校長群體,芝加哥大學校長哈珀(WilliamRaineyHarper,1891-1906)就是該群體中的一員。綜觀大學發(fā)展歷程,美國趕超德國后來居上,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聚集地的原因就在于校長群體較好地把握了德國經典大學理念的繼承與超越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芝加哥大學首任校長哈珀的辦學理念與領導實踐,考察德國經典大學理念在美國的有效調適,試圖從該視角揭示美國大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和軌跡,有助于為當下中國大學改革提供思考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哈珀;治校理念;大學理念
美國高等教育史上出現(xiàn)過一批偉大的校長群體,學者考利(W.H.Cowley)將這一時期的校長群體描述為巨人型校長,把這個年代稱之為巨人的年代:1870~1910年(TheAgeofTitans)。芝加哥大學校長哈珀(WilliamRaineyHarper,1891~1906)就是該群體中的一員。
芝加哥大學創(chuàng)建于1891年,在首任校長哈珀的領導下,盡管建校歷史不長,但憑借出色的辦學理念和優(yōu)秀的領導能力,迅速躋身美國一流大學的行列。1906年,據(jù)美國《科學》雜志對12個領域1000名最杰出美國科學家的調查,將近半數(shù)集中在15所研究型大學內,排名依次為哈佛(66.5,榮譽性的、共同任命的科學家為0.5)、哥倫比亞(60)、芝加哥(39)、康奈爾(33.5)、約翰·霍普金斯(30.5)、加利福尼亞(27)、耶魯(26.5)、密西根(20)、麻省理工學院(19.5)、威斯康星(18)、賓夕法尼亞(17)、斯坦福(16)、普林斯頓(14.5)、明尼蘇達(10)、伊利諾(6)。[2]
正如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雷文所言:“如果沒有雄心勃勃且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任何一所杰出的高校都不可能達到目前的地位!盵3]此言用于描述哈珀是非常恰當?shù)摹K哒斑h矚、殫精竭慮,在短短15年間集中了一批熱愛學術、以學術為天職的學者,創(chuàng)建了一所一流大學,在1906年任期內溘然長逝。綜觀大學發(fā)展歷程,美國趕超德國后來居上,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聚集地的原因在于校長群體較好地把握了德國經典大學理念的繼承與超越之間的關系。本文通過分析芝加哥大學首任校長哈珀的辦學理念與領導實踐,考察德國經典大學理念在美國的有效調適,試圖從該視角揭示美國大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和軌跡,有助于為當下中國大學改革提供思考和借鑒。
一、堅守:大學的直接目的為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
芝加哥大學于1890年7月召開第一次董事會議,同年9月獲得伊利諾州政府頒發(fā)的特許狀,1892年10月正式開課。建校日卻定于哈珀校長就職的1891年7月1日,這也可看出人們對哈珀的懷念和崇敬,并印射出哈珀對芝加哥大學的影響。
當時德國大學對美國影響極為深遠,在1815~1914年間約有1萬名美國學生在德國大學學習,留學生們對德國學術的推崇從留德的哲學家羅伊斯的評論中可見一斑:“唯有德國的學術是我們的老師和引路人,一個初去德國的人對理論生活的可能性仍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回國后即成為一名為了求知而將時間都用在純粹知識上的理想主義者!边@種不受功利主義影響的純學術探究與在哲學修養(yǎng)基礎上的個性全面發(fā)展的德國經典大學理念成為美國大學的辦學旨歸。
哈珀對該理念賦予了具體的實施,上任后首先確認學術研究為大學第一要務。他在美國首創(chuàng)成立了大學出版社,并創(chuàng)辦了政治經濟學、語言學、地質學、社會學等學刊,與其他當時美國的14所研究型大學相比,其出版物與出版種類位列第一。以1906年為首版日的截止期來計算,哈佛大學學術出版物為8種,哥倫比亞大學6種,康奈爾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各5種,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各4種,威斯康星和耶魯大學各3種,麻省理工學院2種,密西根大學1種,普林斯頓大學為非正式出版,斯坦福大學則是不定期出版,而芝加哥大學的正式出版物達12種之多。
1894~1896年間,芝加哥大學的每個系都實施了研究叢書計劃,哈珀校長要求每一院系最起碼都要出版一種學術刊物。到1898年,該校每年學術出版物總印數(shù)達到15萬冊。這種氛圍讓芝加哥大學教師群體沉浸在學術研究與追求的空間中。因為學術著作的數(shù)量極其可觀且學術造詣高,因此,1902年就有了《見證——芝加哥大學資深學者學術文獻(1892-1902)》的出版,專門記錄教師群體做出的杰出學術成就。此外,由政府和學術機構頒發(fā)的獎項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在他主政的15年間,芝加哥大學的學術出版物數(shù)量遠在其他研究型大學之上。1895年他曾撰文:“如果大學在時間和勞動上還沒有擴張到直接或間接影響大學以外的思想和生活的生產工作上,那么它決不能值得擁有大學這樣的名字。大學成員個體所承擔的首要責任是他的研究和調查。”
哈珀規(guī)定教師晉升的決定性條件是學術發(fā)表,目的是“期望所有教師做出真誠和持久的努力,為增長世界知識作出貢獻。”他強調這種研究是純粹學術性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追求真理、擴展人類知識。為此,在建校十周年的講話中,他特別提到有些教師花費了過多的時間編撰普通教科書,“撰寫編輯?苹蛘咧袑W教材的工作,不屬于大學教授的工作范圍。”明確表明大學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以追求、擴展人類知識為目的。因此,他鼓勵教授根據(jù)自己的研究來決定是否開設相關課程。
為鼓勵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純學術研究,在建校初始他就規(guī)定每位教師每年教學36周,每周10至12小時,“任何教師的教學時間都不應該超過這一數(shù)量”。這項政策在美國研究型大學中是第一個出臺的,15年后才有其他的研究型大學趕上或超出了這一標準。他曾規(guī)劃大學教授一年有6個月時間用于科研和調查工作,授課和講學時間限制在另外的6個月中,使得整體研究水準和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大學是一個教學機構,更是一個研究機構的理念深入人心。哈珀明確表示他的目的是創(chuàng)建一所宏偉的大學,而非學院。
為保證教學管理的暢通,哈珀對芝加哥大學的.行政設置框架定為董事會、大學評議會、行政領導班子,并設立了4個學校委員會,分別管理學校出版機構、圖書館、實驗室和博物館、體育文化運動及學校附屬工作,加上大學本部和推廣部,構成了芝加哥大學的整體結構。委員會至少有5名成員,從全體教職工中選出。委員會的工作由行政領導班子和評議會加以總體監(jiān)督。哈珀認為大學推廣部及4個學校委員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助于治校理念及策略的推行。
二、教授治校制的調適:校長負責制下的名師匯聚
德國大學的教授治校制是非常獨特的。首先教授是由政府任命的,是國家公務員,工資由政府支付,而非學校。這一點決定了大學教授地位高但獨立性強,對校長沒有依附性。任命通常是由校方列出簡單的候選人名單呈送給政府中負責相關事宜的部長,再由這位部長決定任命哪位候選人。并且教授數(shù)量是控制的,一定得等某位教授去世,職位有空缺時,才能申請。
其次,德國大學特有的編外講師制度。德國大學教師分編外講師和編內教授兩種。申請編外講師者必須有專著發(fā)表,該專著應包含作者在取得博士學位后最初幾年的研究成果,這一專著必須比博士學位論文有更大的影響。此外,申請人要向本學科教授發(fā)表公開演講,最后由教授們決定是否有擔任編外講師的資格。編外講師不拿國家薪俸,靠選修自己講授課程的學生繳納的學費維持生活,在大學只擁有授課的權利,是教授學術上的競爭對手。但按照慣例,編內正教授往往是從編外講師中產生的。這種編外講師制度為促進德國大學的學術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另一層面考察,經過這樣的程序升為教授的在學術成就上都是有保障的。 上述兩方面因素決定了德國大學人群體是一個少而精的特殊階層。青年學者決定將編外講師作為職業(yè)選擇時,一定是胸懷堅定志向的。因為若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編外講師的生活是較為清貧的,必須默默奮斗數(shù)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完全憑借個人的學術成就才能走上通往教授頭銜的道路。因此,這是一份被視為“建立在使命感和內心召喚之上的工作”。只有那些志向不在于職位聲望和穩(wěn)定,而在于純粹學術、以學術為信仰的學者才適于這樣的制度。弗萊克斯納評論說:編外講師“代表的是純粹的學術型人才,其職業(yè)體現(xiàn)了一種理想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對知識和理念的專一的興趣!苯涍^嚴厲的生活考驗及對學術獻身精神的打磨,歷經數(shù)年或者長達十幾、數(shù)十年編外講師而最終升為大學教授必定是學術上有相當造詣的大學者。他們已養(yǎng)成相當?shù)莫毩⑿耘c自由研究的習慣。此外,這種制度被看成是“大學的真正精神所在——以極為崇高的方式將學者引入極為崇高的職業(yè)……確保了為高級學術職位提供熱愛學術的優(yōu)秀后備人才”。
德國大學最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講座制,教授會成員是全體講座教授。每個講座中,教授擁有對各項學術事務的管理權,能夠獨立地確立學科的發(fā)展方向,聘用學術與非學術人員,選擇教學內容和研究課題、獨立使用經費等。教授會之上是學部,學部之上是評議會。大學校長與各學部長由教授會公舉,每年更迭一次。校長則由神學、醫(yī)學、法學、哲學四科教授輪流擔任。事實上,大學校長只是履行評議會、教授會的決定,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權。教授與社會有一定距離,但又受政府供養(yǎng)。而政府對大學事務卻不能插手。大學與社會、政府處于這樣的一個關系中,決定了德國大學教授治校制長期存在。
在芝加哥大學,哈珀實施的是校長治校制下的教授匯聚。他認為:“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和人力,任何理想都可以實現(xiàn)”。建校初期,他以學術作為聘請教授的唯一標準,通過優(yōu)厚的工資待遇、完備的研究設施為芝加哥大學聚集了一群學界領軍人物,總數(shù)達120位之多,學科涵蓋27個領域。他們中有曾擔任過諸如威斯康星大學校長、衛(wèi)斯里學學院院長的8位名教授,有來自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多位教授,甚至以高出克拉克大學兩倍的高薪把該校的知名教授悉數(shù)聘請。以至于當時克拉克校長霍爾指責這是一種工商界大吃小的作風和行徑,不應在教育界學術界出現(xiàn)。但克拉克大學的出資人不認同霍爾校長發(fā)展高深學術研究的辦學方針,進而減少了財政資助,使得意在大力推行高深學術研究的哈珀得以聚攏了克拉克大學的知名教授群體,他們在芝加哥大學繼續(xù)著高深學術的追求和研究。
哈珀認為最大程度地集結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把這部分有著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和思想體系聚集在一起會大大促進大學的格局構建。擁有第一流的教師群體成為哈珀的追求目標。為此,哈珀時代的芝加哥大學教師的薪資水平是美國最高的,這一做法在其繼任者賈德森任校長時期依然延續(xù),給予一流人才一流的待遇,教授的工資足以與商界成功人士有一比,成為芝加哥大學的傳統(tǒng)。此外,哈珀看重的是教師的學力而非僅僅是學歷,只要教師有真才實學,他就不拘一格予以聘請。如他曾聘請過一位沒有研究生學位的青年天文物理學者,并給予副教授待遇。
哈珀在建校伊始就確立了把研究工作放在首位的辦學思路,他堅持學校“提拔年輕人時更多地考察研究工作的成績,而不是教學效果,盡管后者是絕不會被忽視的”。他認為學術能力強的教師在授課中也是教學相長的。教學與科研齊頭并進,探求真理,并為探求真理而培養(yǎng)人才,進而通過知識的增長而豐富人們的生活,成為芝加哥大學的座右銘。芝加哥大學的教師群體在此理念引領下全身心地進行著學術研究,科研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也因此,一批奉行學術本位的學者得以聚集在芝大,該校迅速躋身美國一流大學的行列。
三、創(chuàng)新與傳承:學術自由理念的具體闡述與服務社會理念的推廣
學術自由是德國經典大學理念的精髓之一,也是德國大學在19世紀迅猛發(fā)展的要素之一。該理念對美國大學的影響深遠,芝加哥大學也不例外。但哈珀對學術自由有著自己的理解,為避免學術自由的誤用,在1899年7月30日他主持的學校例會中對學術自由做了如下具體表述:芝加哥大學自建校之際起,始終把在所有學科中貫徹言論自由作為首要原則,校長、董事會的態(tài)度及校長和教授的行動都已表明了這點;無論是當前還是將來,這一原則都不容置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芝加哥大學本身不會批駁參與公眾問題討論的任何一方,任何教授的觀點僅代表學者自己,與校方無關。
隨后,哈珀又對學術自由的觀點作了進一步深入的闡述:“無論其他兄弟院校采取什么措施,在芝加哥大學里,無論是董事會成員、校長或其他任何一名學校官員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強迫教授對所發(fā)表的公開言論作出解釋!辈娬{學校的捐助者無論是董事會還是政府,都不能干涉、指責教師的教學,也不能干涉學校授課計劃。他堅持捐助者若對其所支持的項目進展不滿意可以有權停止該項目的資助,但無權干涉整個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在他看來,若學校因為外界壓力而改變相關制度和教學安排,就不是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了,而且學校也將難以維系原有的學術地位和排名。他認為大學是兼容并包、思想相互激蕩碰撞的機構,只傳授單一學說的學校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因此,他鼓勵教師們相互聽課,相互質疑,不僅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而且也能推動學術的持續(xù)發(fā)展。在他的理念中,“培養(yǎng)學術精神的最基本原則是保證學者們在思想上不受干擾。只有得到這種保障的學者才能專心科研,從而最大程度地造福全人類!
他極力推行芝加哥大學的教師們擁有言論自由的權力,甚至認為即使濫用該權力也比壓制這種自由好得多。但同時他也對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進行分類,目的是提醒教師群體何時何地該如何行使學術自由的權力。哈珀承繼了德國大學學術自由的傳統(tǒng),但同時又對該理念進行了具體的闡釋和分類。這種創(chuàng)新的做法一方面營造了教師們寬松的教學研究氛圍,一批極富個性與學術趣向的一流學者云集芝加哥大學,在各自學術領域中自由探索,推動并促進了大學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又恰到好處地提醒教師群體學術自由可以應用的范圍,避免教師群體的誤用。此后,學術自由傳統(tǒng)一直被奉為芝加哥大學的治校經典。
哈珀堅持大學要通過自己的學術研究為社會服務。學術研究是一端,而社會服務則是大學使命的另一方面。該校的校訓“增長知識,豐富生活”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學校在鼓勵教師進行學術研究的同時,強調為學校所在的城市、州及國家提供學術服務和貢獻。如:經濟系主任羅福林(J.LaurenceLaughlin)經董事會批準,離職2年,出任國家公民聯(lián)盟主席,負責推廣一個健全的銀行系統(tǒng),為美國銀行系統(tǒng)的改造起了極大作用;希臘語系主任肖里(PaulShorey)教授以美國歷史學羅斯福學者的身份在德國工作。
哈珀在注重學術研究及研究生教育的同時,強調大學對整個社會負有責任。他堅信大學不僅對它的學生負有責任,培養(yǎng)他們從而服務國家,對那些沒有機會入學的也同樣負有責任。因此,在他任期內,建立了大學推廣部與函授教學和公開講座,促成了大學教育的延伸,為芝加哥地區(qū)沒有機會參與常規(guī)大學教育的市民提供機會,以便這些市民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每一所名校都有它獨特的成長史,在成功的背后都有著很多形形色色的故事,但校長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這一點是無可否認的。正如蔡元培、蔣夢麟、梅貽琦之于中國的北大、清華,哈珀對芝加哥大學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哈珀通過對德國大學理念的精確把握及相應調適,憑借準確的辦學定位,為學校發(fā)展而獻身的精神,引領了芝加哥大學的發(fā)展。他讓芝加哥大學充滿了生機,創(chuàng)造了輝煌!
【淺論從哈珀校長的治校理念看德國經典大學理念在美國的論文】相關文章:
校長治校五忌教學論文10-01
綠色化學理念在化學教育的運用論文12-30
跨域融合理念在藝術教育的作用論文01-11
經營性理念在資產管理中的作用論文10-28
人本主義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