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高中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藝術論文
筆者從事高中音樂教學工作已十余載,在此期間經(jīng)歷了新課程的改革,從《音樂欣賞》到《音樂鑒賞》,從“傳統(tǒng)的講授為主”到“生本教育”,從教材內(nèi)容到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都在不斷變化與發(fā)展著。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筆者越來越感到音樂教育在促進人的發(fā)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從21年山東省的高考能力題來看,考查的即是考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能力,但僅在高中階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素質(zhì)和能力,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呢?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 要引導學生積極感受音樂世界的美好,每天都以積極、欣喜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麗,努力挖掘?qū)W生的音樂潛質(zhì),激活學生身體中的音樂元素。
一、了解學生眼中的音樂
筆者認為,音樂教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學生眼中的音樂。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趨于成熟,內(nèi)心極其渴望情感的表達和體驗,而時下流行的善于表達情感又溫婉好聽的流行歌曲正好對應了中學生現(xiàn)階段的口味,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我們的學生耳朵里聽的、嘴里哼的都是流行歌曲,為何他們頭腦當中“音樂”的概念就等同于流行歌曲。
音樂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樂,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是人類文化的表現(xiàn)和象征,是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睂W生不了解音樂,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其背后深刻的社會原因,不得不引發(fā)每一個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我們是否給學生提供了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環(huán)境和條件?學生的基礎教育中是否滲透了音樂教育?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新學期之初我給學生了布置了“課下搜集關于音樂的資料,并展示給大家”這樣一個課前作業(yè)。課堂上,同學們的展示讓我震撼,他們紛紛抖出了自己的收獲,從《詩經(jīng)》、《漢樂府》到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再到交響樂《命運》以及流行歌曲《雙截棍》,全面而深入,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初步感知了音樂,對音樂有了初步的了解,摒棄了原來對音樂的片面了解,奠定了高中音樂教學的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初步了解音樂的基礎上,音樂教育就可以著手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從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走進音樂、理解音樂。
二、挖掘?qū)W生的音樂潛質(zhì)
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座音樂圣殿,只在于我們?nèi)绾伍_啟它的大門。我所任教的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大部分學生來自農(nóng)村。
高一新生入學,在上第一節(jié)音樂鑒賞課之前,我心存顧慮:學生們以前接觸過音樂嗎?程度如何?城區(qū)的初中學校會比鄉(xiāng)村的音樂教育開展得好一些嗎?學生們的音樂基礎會不會相差很大?……顧慮很多,也很難解決,但時間不等人,馬上就要開課的,于是我拋棄了所有的雜念,心中只有一個聲音:音樂語言是世界通用的語言。
為了避免第一節(jié)課出現(xiàn)“尷尬、冷堂”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從兒時的記憶開始搜索,有的同學哼起了《兩只老虎》、《歌聲與微笑》,有的同學想起了《我和你》等等,還有很多時下流行的網(wǎng)絡歌曲,大家暢所欲言、蠢蠢欲動。我趁熱打鐵給學生播放了教材所選用的作品搖籃曲《檳榔樹下?lián)u網(wǎng)床》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愴交響》。在聽搖籃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和想象聯(lián)想的方法感受音樂情景,并和學生一起通過身體律動體驗歌曲中有規(guī)律的搖擺的節(jié)奏。在聽交響曲時,我又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去感受音樂中的內(nèi)涵。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過多的語言解釋,只有對音樂的感受。于是我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的學生不懂音樂嗎?不!音樂和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他們樂于陶醉其中,接受音樂的洗禮。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每一堂課我都帶領學生領略不同的音樂風情,要么是純樸的民歌風,要么是異域的舞蹈風情,甚至是抽象的十二音……我們的學生是熱情的,對生活和學習是充滿信心和向往的,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音樂和文化,從而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有修養(yǎng)的人。
三、撥動學生審美的心弦
春天繁盛,夏天蔥籠,秋天斑斕,冬天純凈,這是大自然的變化之美,但也會常常因為我們的“熟視”而不被發(fā)現(xiàn)。萬物靜觀皆自得,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任務就是循序漸進地引導,來不得半點急躁,也沒有捷徑可循。
音樂首先是聲音的藝術,但我們往往只停留在聲音的表面而無法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在課堂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學生只是從音樂中獲得了感官上的愉悅,而不能理性地認識音樂、分析音樂。學生的音樂語言是匱乏的,眼神是空洞的,他們害怕表達、不會表述。怎么辦?疑惑、迷茫、著急……于是,我找學生談話、了解情況,然后我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一起聽音樂、說音樂,一起討論,把自己作為學生中的一員,站在他們的起跑線上。在教學中我營造氛圍、播放音樂,學生從非洲鼓樂中感覺到了節(jié)奏的變化,從《茉莉花》中感受到了民族音樂元素的魅力,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中感受到了織體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震撼。
門德爾松說:音樂可以用比語言好得多的千百種因素來充實一個人的靈魂。我們的社會在不斷進步,對個人素質(zhì)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施加了更大的壓力。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fā),并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試論高中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藝術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新聞專業(y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05-02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論文05-01
試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04-29
音樂美學聲樂藝術論文04-29
試論檔案工作者的信息素養(yǎng)04-29
試論音樂元素的掌握04-30
試論高職學生社交商的培養(yǎng)04-29
試論地圖編輯人才的培養(yǎng)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