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長春版小學語文五年下冊第二單元《古詩四首》教案
板塊教學提示:
本單元選取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滁州西澗》、《游園不值》、《泊船瓜洲》四首古詩。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別詩的精品;《滁州西澗》這是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yīng)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游園不值》情景交融,被千古傳誦;《泊船瓜洲》更是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詩言志,文表情,如何將詩這些名篇佳作傳遞給學生,主要從一下幾點考慮:
1.知識和能力:
讀有讀的道理,就是句中抓住聲音節(jié)奏,從聲音節(jié)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氣勢、神韻。如五言的節(jié)奏一般為二三隔,七言的節(jié)奏一般為二二三隔。表喜之情態(tài),語氣宜氣滿聲平,語調(diào)宜平穩(wěn)舒緩。表哀之情態(tài),語氣宜氣緩聲柔,語調(diào)宜平穩(wěn)舒緩。表憂之情態(tài),語氣宜氣短聲細,語調(diào)宜升降曲折。
2.過程方法:
在我國的詩歌中,有些意象或表現(xiàn)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有時卻表現(xiàn)不同乃至相反的感情。美感世界是純粹的意象世界。凡文學作品,都是營造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意象。描述如畫,意蘊豐富,啟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有著超越具體形象的更廣的藝術(shù)空間。如《滁州西澗》中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的描寫,就需要學僧結(jié)合一想去想象畫面,體驗作者所要傳達的意境。鑒賞詩歌的方法:循聲得情(在誦讀中體會貫穿在作品中的文氣,再由文氣品味去體會感情)因文生情(劉熙載:作者情生文,讀者文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聯(lián)系自己(共鳴):北大教授謝冕:欣賞詩歌的最終目的就是期望能通過詩人的啟迪,以引起共鳴式的燃燒!端投派俑问翊ā贰恫创现蕖纷约号c親人朋友分離的經(jīng)歷來,引起共鳴。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一些常識。
2.了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復(fù)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lǐng)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fù)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3.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關(guān)資料
詩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為作者友人。詩中用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慰勉即將分手的友人,意境開闊,一掃離別時的低沉情調(diào),改變了漢魏以來送別詩的傳統(tǒng)格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闕(quē)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別的詩,絕大部分是訴說難分難舍的心情,是憂愁悲苦的。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cè),悢悢不能辭!②可以代表這類詩的基調(diào)。有沒有人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豪邁的歌聲呢?有,不多。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首。
【導(dǎo)讀】
一位朋友要遠去四川做官,詩人作此詩相贈。全詩先收后放,先說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別之意,然后陡然一轉(zhuǎn),說那里沒有朋友呢,男兒分別,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兒態(tài)呢?氣勢豪邁,意境開闊,尤其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成為千古名句。這首詩應(yīng)當說是送別詩的精品。
【翻譯】
譯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譯文二:
三秦護衛(wèi)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譯文三: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
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
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一知己朋友,
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
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濕衣襟。
譯文四:
。磳⒏鎰e)由三秦環(huán)繞護衛(wèi)著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離鄉(xiāng)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著知心朋友,(即使)遠隔萬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作者介紹】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 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學者王通的孫子,很小的時候就寫得一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這首詩有少年進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本文題目應(yīng)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為蜀州當時王勃已故10年。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帶。
【詩句分析】
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關(guān)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
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呢?我們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啊!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diào)子高昂,屬對精嚴,.
境界又從狹小轉(zhuǎn)為宏大,情調(diào)從凄惻轉(zhuǎn)為豪邁。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我們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
熟悉漢魏詩的人,會發(fā)現(xiàn)這首詩同曹子建《贈白馬王彪七首》中的一首有某種聯(lián)系。曹詩是這樣的:心悲動我神,棄置勿復(fù)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后展殷勤。憂思成疾疹,毋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王勃的詩,顯然受到曹詩的影響,是從曹詩脫化而來的,但兩者卻大有不同之處。曹子建滿懷幽憤,⑤他的上述一番話是極無聊賴,強作排遣之詞,所以情思纏綿,語調(diào)沉郁。王勃雖然也經(jīng)挫折,但畢竟年少,他的一番話是
【長春版小學語文五年下冊第二單元《古詩》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長春版小學語文第五單元教案04-25
西師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4-25
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作文11-12
長春版小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教案04-25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滁州西澗》教案03-04
長春版語文四年級上冊7單元教案04-28
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5-01
冀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教案04-30
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05-2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人教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