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勾踐滅吳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勾踐在困境中不氣餒、不沉淪,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精神。
教學難點
1.掌握古漢語中省略句式的類型和特點。
2.體會本文外交辭令的巧妙傳神,錘煉語言方面的字約義豐的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特點]
1.了解《國語》的體例及主要內(nèi)容。
2.介紹有關(guān)背景。
3.學習課文的1~2自然段。
[教學步驟 ]
一、導(dǎo)語
清出著名的小說家蒲松齡的聊齋屋曾有一幅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睂β(lián)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勾踐,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今天,我們就結(jié)合歷史史實和古人的記述,看看勾踐事如何在失敗中崛起,終于報仇雪恥,吞并吳國的。
二、了解《國語》的體例及主要內(nèi)容
(先讓學生看課文62頁的介紹)
《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國語》是繼《左傳》之后的又一部歷史散文著作!秶Z》中的“國“,指的是周王朝和魯、齊、晉、鄭、楚、吳、越七個諸侯國。“語”就是語言的意思。因為這部書是人物語言記載來反映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和外交活動的,所以稱作《國語》。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國記言的國別史。它所記載的言論史實,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戰(zhàn)國初期的魯?shù)抗ü?53年),全書分為八部分:即《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語》三卷,《魯語》二卷,《齊語》一卷,《晉語》九卷,《鄭語》一卷,《楚語》二卷,《吳語》一卷,《越語》二卷。
雖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但《國語》的作者是誰,歷來沒有定論。一般的看法是,《國語》的成書有一個過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然后是時人傳習,最后經(jīng)列國之瞽史改編、潤色而成。時代大約在戰(zhàn)國初年。
三、背景介紹
《勾踐滅吳》記述了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之間的矛盾斗爭及勾踐滅吳的故事。
春秋末年,地處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經(jīng)常發(fā)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攻越,結(jié)果受傷而死,死前叮囑兒子夫差定要報仇,夫差練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大敗之后退守到會稽山時,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敘述的就是勾踐退守會稽山后,臥薪嘗膽,富國強兵,經(jīng)過長期準備,終于報仇雪恥的故事。
四、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生字:棲(qī) 絺(chī) 譬(pǐ) 讎( chǒn) 嚭(pǐ) 赦(she) 鄞(yín) 蕃(fān) 餼(xì)
(2)多音字:賈(gǔ)人 爪(zhǎo)牙 疹(chēn)疾疹 衣(yì)非其夫人之所識則不衣
(3)通假字:“餔” 通 “哺” 例句: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
“有”通“又” 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三千
(4)異體字:“已”同“矣” 例句:雖悔之,亦無及已
“句”同“勾” 例句: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
“取”同“娶” 例句:令壯者無取老婦
“免”同“娩” 例句:將免者以告,公令醫(yī)守之
“政”同“征” 例句: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歠”同“啜” 例句: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
(學生齊讀課文,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異體字的讀音)
2.再讀課文,指導(dǎo)誦讀,理清思路,簡析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dǎo):
(1)勾踐之言要讀得沉穩(wěn)、堅定、語速適中,因它雖兵敗棲于會稽,事急求謀臣,但緊張而不慌亂,實為將帥風度。
(2)大夫種臨危不亂,挺身而出,進見勾踐。所言責備之中又可見忠貞和自負,要讀出來。
(3)“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句節(jié)奏感很強,“夏、冬、旱、水”要用重音讀。
(4)“無乃后乎?”是大夫鐘對勾踐的提醒,要讀出責備之中的忠誠之意!昂魏笾校俊彪m是反問句卻要讀出誠懇的納諫之意。
(范讀,學生齊讀)
提問:本段敘述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本段以簡練的筆法寫出越國兵敗退守會稽之后,君臣執(zhí)手相謀的情景。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dǎo):
(1)本段主要記敘吳國大夫伍子胥的言辭。勾踐派大夫鐘使吳,以求和解,伍子胥堅決反對,他的進諫有理有據(jù),很有說服力,要讀得從容不迫,抑揚頓挫,尤其是“不可!”和“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句要讀得懇切、堅決而有力量。
(大夫鐘之言要以謙卑恭順之語氣增添吳王夫差的驕矜之氣。
(齊讀,指名一學生讀,讀后點出不足之處)
提問:大夫鐘赴吳求和,吳國君臣的態(tài)度如何?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吳國忠臣伍子胥反對和解,力諫吳王夫差。認為“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亦無及已。”吳國佞臣太宰嚭貪財好色,為越開脫,以“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之,又何求焉?”站在越國的利益上,諫夫差同意和解。而夫差不聽忠臣之諫,輕信太宰嚭之言,與越國和解。
(齊讀一、二自然段)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課文的3~6自然段。
[教學步驟 ]
一、檢查復(fù)習
資料顯示(一)(投影或多媒體)
1.《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史書,共21卷,分別記載了周王朝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八國之事。
2.《國語》是通過______來反映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和外交活動的。
學生回答:《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分別記載了周王朝及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之事!秶Z》是通過記載人物語言來反映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和外交活動的。
資料顯示(二)(投影或多媒體)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
2.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
3.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
4.遂使之行成于吳
學生回答:“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的“棲”應(yīng)為“退守”之意!胺参腋感掷サ芗皣有铡敝械摹袄ァ睘椤靶帧敝。“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中的“賈人”為“商人”,“資”為“儲備”,“絺”為“夏天穿的一種細葛布”!八焓怪谐捎趨恰本渲械摹靶小睘椤案皡恰保俺伞睘椤爸v和”。
資料顯示(三)(投影或多媒體)
1.大夫鐘是如何論述為政必須先求謀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對于越國的求和,子胥、太宰嚭的態(tài)度如何?結(jié)局如何?
學生回答:大夫鐘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責備君王平日沒有培養(yǎng)謀臣武將以備用時。越王勾踐退守會稽之后
【勾踐滅吳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勾踐滅吳》教案04-25
勾踐滅吳教案04-25
晉滅吳之戰(zhàn)04-29
吳文化教案04-25
越王勾踐04-29
吳儂(吳儂)04-29
澌滅04-29
吳畫(吳畫)04-29
吳鄧(吳鄧)04-29
吳鴻(吳鴻)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