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日韩中文色综合,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www.av在线播放,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奇米777888,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3-20 13:02: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 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相同數(shù)連加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事例體會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重點難點:

  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知識鏈接

  5+5+5=( )( )

  9+9+9+9+9=( )( )

  43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膽質疑,透析重難點

  導學釋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lián)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能夠將自己的勞動果實與小伙伴們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啊!

  請解決以下問題

 。1) 每個盤子里有6個桃子,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每群小鳥有3只,3群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個松子,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蘿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蘿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蘿卜,一共拿來幾根胡蘿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組討論一下。

  2、想一想,連一連

  3、想一想,用36還能解決什么問題?小組合作討論提出兩個問題

  三、當堂檢測-技能拓展應用,搭建晉升平臺

  1、學生獨立完成P23練一練 錯題改正及整理

  四、課堂小結

  你對你今天的表現(xiàn)滿意嗎?

  能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能主動參與小組活動。

  在活動中能積極思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復習:看圖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轉木馬圖,提出問題:旋轉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我們也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再在小組里互相說說。(教師在黑板上擺上4排小棒,分別是3、3、3、2。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ㄔO計意圖:小棒的出現(xiàn)使數(shù)學由具體人到符號化的一種過渡。)

  2、小組交流解決過程。

  說清楚

 。1)你想出了幾種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聽仔細

 。1)同學的方法和你的一樣嗎?

 。2)怎么不一樣?

 。ㄔO計意圖:自主關鍵,合作是內化,讓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能進一步幫助學生們獲得多種的解題策略。)

  3、展示學生的解法,交流討論。

 。ㄔO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允許學生交流意見,以達全員參與的目的;提倡并鼓勵算法多樣化,;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采用獨立嘗試,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探索過程中鍛煉提高能力;同時學會傾聽,在同學的經(jīng)驗上想出新的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結果

 、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幾種方法中,方法①是連加,學生在以前已經(jīng)學過。方法②、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得出這兩種結論。對于其它的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能講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1)師: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嗎?有什么問題要考考這些小老師嗎?

 。2)生生、師生相互質疑。

  4、結合小棒分析意義。

  3×3+2就是求比3個3多2的數(shù)。

  4×3-1就是求比4個3少1的數(shù)。

  5、小結: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法,對同桌說一說算理。

  6、怎么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觀察比較。

  (1)你喜歡哪個算式,為什么?(優(yōu)化方法。)

 。ㄔO計意圖:在復習連加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3+3+3+2,還可以用乘加算式來表示3×3+2。乘加算式的發(fā)現(xiàn)源自于學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簡單美,同時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方法①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它叫連加。方法②、③。你給它們取個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內容。(板書:乘加,乘減)

 。ㄔO計意圖:觀察比較是一種提升)

  (設計意圖:在上述活動中,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通過情境理解了乘加、乘減的意義,自然得出了計算的順序,同時為今后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學習建立了感性認識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操作體驗和算法多樣化之間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要借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學生從“實物”到“算式”的過渡。)

  三、鞏固運用,模型內化

  1、P58 做一做1。

  2、練習十二4。

  3、練習十二5。

  四、課堂總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設計有梯度的習題,層層遞進。在層層遞進的問題情境中思維不斷提升,培養(yǎng)了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特別是在例題的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的說明方法,并展現(xiàn)算法的多樣化,有效的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都是具有豐富潛力的個體。事實證明,正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靈活駕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書設計:

  乘加 乘減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9 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教學中課本上的結論是否就是定論?

  2.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萬一發(fā)言一發(fā)不可收,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或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教學任務完不成怎么辦?

  3.課堂上小組討論是否會流于形式,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

  背景

  最近,我教《約數(shù)和倍數(shù)》這一章,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我教書8年來,一直認為這章概念多,難理解,要想學生學好,必須講得細,扎扎實實練好每一節(jié)。所以,我認真?zhèn)湔n,把要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準備講得清清楚楚。但事與愿違,上課時,許多學生覺得挺簡單,我在講解時,他們不停地插話,打斷我的思路;可讓他們做作業(yè)時,卻錯誤百出,真是“自以為是”!但是不讓他們插話,認真聽我講,結果他們興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聽課!我真是不知該怎么辦,甚至埋怨這班學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后來,我停止了抱怨,開始反思:如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呢?嗯……對!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案例描述

  一、復習。

  1.什么叫公約數(shù)?什么叫最大公約數(shù)?

  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二、教學新課。

 。ê诎迳铣鍪荆┣笙旅婷拷M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如能簡便,請用簡便方法計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來求。

  11和12 8和15 12和18 21和7

  學生們認真地觀察這些數(shù)字,進行著思考和計算。一會兒,有的學生喜形于色,有的學生緊鎖眉頭,此時的教室里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地思索(進入了狀態(tài)),5分鐘過去了,一個學生輕輕問:“段老師,講講吧?”我歉然一笑,說:“老師現(xiàn)在不會告訴你的!苯又窒虼蠹艺f:“現(xiàn)在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

  一句話擊起了“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些學生認為4個題都可簡便,有些學生認為有三個可簡便,有些學生還認為簡便的方法不只一種。這時,我出示了一張表:

  根據(jù)工作表,小組長帶領組員思考要探究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嘗試著進行實踐證明……在一番自主活動之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過程——

  生:我認為第一組“11和12”可以簡便計算,它們相差是1,最大公約數(shù)就是1。

  生:(對剛才那個學生反問)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11和12互質,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1。

  生:(支持第一個學生)我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約數(shù)就是1。

  生:我認為只要是兩個互質數(shù),它們的公約數(shù)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約數(shù)也是1,例如:第一組中的“11和12”,第二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1,也正好相差是1,這是一個巧合,也是正確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質數(shù)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鄰的兩個數(shù)的求法,又因為相鄰的兩個數(shù)一定互質,我們?yōu)楹尾话阉鼩w為一類:兩個互質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就是1。

  同學們聽后紛紛投去贊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道理只有越辯越明,經(jīng)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兩個數(shù)是互質數(shù),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們組認為第三組“12和18”求最大公約數(shù)也可用簡便方法,可以用公約數(shù)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還有沒有其他公有質因數(shù),結果沒有了公有質因數(shù),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6。

  生:(反對剛才那個同學所說的)我們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shù)時,只能用質因數(shù)去除,怎么能用公約數(shù)去除呢?

  生:是!只能用公有質因數(shù)去除,6是一個合數(shù),不能用6去除。(一片議論聲。)

  師(引導):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約數(shù)是求什么?

  生:是求兩個數(shù)公有的約數(shù)中最大的一個。

  師:既然這個最大公約數(shù)既是18的約數(shù),又是12的約數(shù),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約數(shù)去除,大家之所以習慣用公有質因數(shù)去除,是因為短除法當時從分解質因數(shù)演變過來的,但從最大公約數(shù)的意義考慮,是可以用它們的公約數(shù)去除的。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發(fā)現(xiàn)第四組“21和7”也有簡便方法,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7,7的約數(shù)有7,21的約數(shù)也有7,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較小數(shù)7。

  生:我對剛才那位同學進行補充,因為21是7的倍數(shù),所以,21的約數(shù)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約數(shù),因此,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7。

  師:同學們剛才說得非常好,這就是第二個規(guī)律(投影出示):如果較小數(shù)是較大數(shù)的約數(shù),那么較小數(shù)就是這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經(jīng)過剛才的發(fā)言,舉手的人漸漸少了,可有一位同學仍堅持不懈地高高舉著手,我便請他發(fā)言。

  生:我認為除了老師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簡便,還有一種可以簡便處理的方法,那就是:兩個相鄰的奇數(shù)一定互質,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也是1,雖然它包含在互質數(shù)這一類中,但仍比較特殊。

  他的回答著實讓我和同學們吃了一驚,當時,我也對他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握不準。于是便領著學生們進行驗證,發(fā)現(xiàn)果然是正確的,同學們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來,同學們又認真地看書中例題,并且積極地做了相關的練習題。

  課后反思

  上面這個案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段,它體現(xiàn)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創(chuàng)新和轉變。

  1.由指令性活動向自主性探索轉化。

  在前段時間教學時,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結果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為真正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活動必須是學生自主的活動。這一節(jié)課中,學生自己在進行觀察、假設、探究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后,得出的結論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在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見解,此時的合作有了基礎。當有了不同意見時,才會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的思想火花;當意見相同時,就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現(xiàn)欲,那小組合作怎會流于形式呢?可能這會“浪費”些時間,但這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和能力!

  3.課本不能被當作惟一不可改變的標準。

  課本在學生學習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例如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們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可能被分別歸入書中幾類,但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細微的結構特征是書上所沒有的,它是那樣有新意,我們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刀切”呢?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特別是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只有讓學生充分從事探究學習活動,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shù)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shù)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shù)乘法轉化成整數(shù)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shù)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jù)13 × 12 = 156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shù)乘整數(shù),那么 1.3 × 1.2是小數(shù)乘小數(shù),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jié)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shù)學信息?

 、诟鶕(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巯旅嫖覀兙蛠斫鉀Q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shù)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偻ㄟ^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shù)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 (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谠趺从秘Q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shù)乘小數(shù)按照整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茏鲥e的同學訂正一下。

 、菀龑W生想一想小數(shù)乘小數(shù)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xiàn)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俳Y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shù)與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有什么關系?

  ②小數(shù)乘小數(shù)與小數(shù)乘整數(shù)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shù)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shù)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 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yè):

  P89第1.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98頁例10

  教材簡析:工程問題應用是分數(shù)應用題中的一個特例。它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思路與整數(shù)工程應用題基本相同。本節(jié)教學,主要是用整數(shù)工程應用題引入,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數(shù)量解答,然后把工作總量抽象成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工程問題的實際意義,掌握它的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智力。

  教學目標:1.認識分數(shù)工程問題的特點。

  2.理解、掌握分數(shù)工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解題思路和方法。

  3.能正確解答分數(shù)工程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幾張。

  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3.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每天修25米,幾天修完?

  4.一項工程,每天完成1/8,幾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ㄍㄟ^這組題,復習工程問題的三個基本數(shù)量關系,以及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不定具體的數(shù)量應樣表示,為學習用分數(shù)解答奠定基礎。)

  二、新課:

  1、引出課題:工程問題應用題.

  2、教學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2)審題后,根據(jù)條件問題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講算理: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工程問題應用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shù)量關系。

  2、掌握一般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

  3、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重點:學會解題方法,會正確解答一般的工程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比較抽象的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產(chǎn)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們要幾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加工80個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80÷4=20(個)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2、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時完成。平均每小時完成這批零件的幾分之幾?

  1÷4=

 。ò压ぷ骺偭靠醋鳌1”)

 。2)一項工程,甲單獨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單獨修建,需要8天完成。

 、偌钻牚毿,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谝谊牚毿蓿刻焱瓿扇こ痰模 )。

 、蹆申牶闲,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結:剛才這幾道題中,工作總量所以用“1”表示,因為工作總量不再是一個具體的數(shù)量,而工作效率是一個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實質上是單位時間完成了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隊單獨施工,需要12天完成。兩隊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審題后,想:這道題需我們求什么?你可以根據(jù)哪個關系式來解答?

  (2)學生嘗試做,并同桌交流。

 。3)反饋說明。

  1÷(+)=1÷(+)=1÷=4(天)

 。ò压ぷ骺偭靠醋鳌1”,兩隊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師:如果不把工作總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結果會怎樣?

  學生任選一個數(shù)列式計算。

  小結: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不過看作“1”是最簡捷、最常用的。

  2、練一練。

 。1)填空。

 、偌鬃鲆豁椆ぷ餍5天完成,每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3天完成這項工作的'( )。

 、谝豁椆こ蹋钻牚氉鲂枰36天完成,乙隊獨做需要45天完成。兩隊合做,一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條公路,甲隊獨做需10天,乙隊獨做需15天,甲乙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

 。ㄈ嗑,抽學生寫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四人小組討論。剛才練的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么解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工程問題。(出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1、變式練習

  打印一份稿件,甲單獨干要10小時,乙單獨干要12小時,丙單獨干要15小時。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時,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2)三人合打一小時后,還剩下幾分之幾?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幾小時可以完成?

  1÷(++)=4(小時)

  (4)甲、乙兩人合干5小時,可以完成這份稿件的幾分之幾?

 。+)×5=

  (四人小組交流,想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解答。)

  2、看書,質疑。

  四、教學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是怎樣來解答這些應用題的?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P70[67]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投影出示復習題.

  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學生思考、回答:這道題要求的“還剩多少張”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張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前面學習的應用題,都是把復習題的第一個條件改變成兩個條件,把一步計算的應用題變?yōu)閮刹接嬎愕膽妙}.現(xiàn)在,這道應用題前兩個條件不變,我們在第二個條件后加上一個條件,看看變成什么樣的應用題,該怎樣解答.

  2.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初步理解題意:

  教師引導學生從條件、問題入手對復習題和例3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學生知道:雖然兩道題都是求“還剩多少張?”,但復習題給出了兩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所以求出做完紙花后剩下的張數(shù),也就回答了最后問題,只需一步計算;例3給出了三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由此可知,從30張彩色紙中用了兩次,求最后剩下的張數(shù),顯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計算兩步.

 。4)畫線段圖,進一步理解題意.

  學生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教師畫出線段圖:

  指名看線段圖說明題意.

  (5)利用線段圖,分析題中數(shù)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解答應用題.

  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從30張彩色紙中,做紙花用去11張,由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知道:由題中的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做完紙花后還有多少張彩色紙.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教師隨即在線段圖的對應部分標出:

  板書: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學生看圖思考:根據(jù)條件怎樣求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第一步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shù),教師板書:30-11=19(張)

  引導學生思考:這19張回答的是不是題中的問題?為什么?

  通過分析,使學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從總數(shù)30張中做紙花、做小旗用去兩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張是從30張中用去一次即做紙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應用題的中間問題,而不是最后的問題.

  學生看圖思考:做小旗用的9張彩色紙是從哪部分中用去的?由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書:(2)還剩多少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shù),教師板書:19-9=10(張)

  答:還剩10張.

  (6)回顧分析、解答例3的過程.

  教師以敘述及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例3的分析、解答過程.

 、僮x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問題.

  指名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分析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看由題中的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問題.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條件能否一步解答“還剩多少張”,為什么?

 、郛嫵鼍段圖,看圖分析由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問題,確定第一步該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的前兩個條件,回答用前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該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計算結果和第三個條件能木能解答所提問題,確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經(jīng)過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敘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輰懗龃鸢,檢查解答有沒有錯誤.

  教師:解答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在今后的練習中,同學們可以根據(jù)題中的條件、問題自己畫出線段圖,根據(jù)直觀圖示進行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兒園買來30個梨,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1)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隨學生敘述,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完整的線段圖.

  (2)引導學生畫出:

 、俳o小班12個后剩下的部分.

 、诮o中班9個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學生畫在黑板上,其余學生畫在書上.

  (3)學生分析、解答.

 。4)指名敘述解題思路.

  三、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步計算應用題中,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應用題.

  這種應用題有兩種解答方法,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一種,即從總數(shù)中減去第一部分,再減去第二部分,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這種應用題的第二種解法.

  隨堂練習

  1.(1)河邊有24只鴨,游走了7只,還剩多少只?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引導學生對上述兩題進行分析比較:兩題的第一個條件相同,即河邊有24只鴨,問題相同,都是求還剩多少只.但第1小題的已知條件告訴我們,從24只鴨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題是從24只中游走兩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須先求出游走7只后還有多少只.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縫紉組買來35米花布,30米藍布.做衣服用去59米,還剩多少米?

  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1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