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五篇
課題一:長 短
執(zhí) 教:河北省玉田縣城內(nèi)第三小學 蔡 寧
教案設計: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河北省玉田縣城內(nèi)第三小學 蔡 寧
指導教師: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縣城內(nèi)第三小學 吳成林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頁,做一做及練習一5、6題。
教學要求:1?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學生通過操作學會?
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
2?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掌握比較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長短。
教、學具任務: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兩支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
教學過程 :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設計說明 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ch ng du n?
板書:長、短?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如圖:
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言語表達能力。)〖HT〗?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課小結(略)?
(整理學具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課題二:加 法
執(zhí) 教:河北省玉田縣城內(nèi)二小 王海玉
教案設計: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河北省玉田縣城內(nèi)二小 王海玉
指導教師: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縣城內(nèi)二小 周文清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23頁例題及做一做,第27頁練習三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5個圓片、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引導學生從1數(shù)到5,再從5數(shù)到1。?
2?出示數(shù)字,讀數(shù)。?
3?按順序填數(shù):?
( )3 ( )5。
(設計說明 通過復習數(shù)數(shù)、認識數(shù)字、數(shù)的順序,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用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鶴放到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通過演示,加上手勢,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引導學生交流,培養(yǎng)交流的意識。)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shù)量抽象出數(shù)字1和2。?
(2)教師說明:把1和2合起來,在數(shù)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shù)一數(shù)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shù)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3。?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由直觀圖抽象出數(shù)的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認識加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發(fā)散聯(lián)想?
(1)教師引導、啟發(fā),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紙鶴圖)問:這幅圖還可以用怎樣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師啟發(fā)學生說出:?
①有2只藍紙鶴,有1只紅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2+1=3。?
②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2+1=3。?
③有2個男同學,1個女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2+1=3。?
④有1個女同學,2個男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1+2=3。?
……?
(通過觀察,得出1+2=3,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散聯(lián)想,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同時,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鞏固發(fā)展,學會學習?
1?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①教師示范,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②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2)做一做的右圖?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①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學生操作。?
③匯報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圖,體驗加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第23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fā)學生說明圖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述,邊擺邊說,學生獨立操作,從中體驗加法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4?聯(lián)系生活,豐富聯(lián)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導學生通過看算式,擺小棒,進一步理解加法含義。)
(讓學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學習數(shù)學,使學生初步會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從而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四、全課小結(略)
課題三:認識物體和圖形
執(zhí) 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玉田鎮(zhèn)聯(lián)合?小學 李金英
教案設計: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指導教師:鞠鳳霞 薛玉春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32頁、33頁做一做,練習五第2題。
教學要求: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1?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
2?圖形卡片。?
3?計算機軟件、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質(zhì)疑激情?
導語 :同學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設計說明 通過質(zhì)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機板書名稱。?
(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交流。?
(通過學生操作、觀察,進一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識。)
(2)匯報交流?
學生可能說出:?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球:是圓圓的。?
(如果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投影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
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辯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應的實物。?
(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培養(yǎng)學生抽象能力。)
(2)學生閉眼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學生閉眼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教師給出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讓學生進行辯認。?
(通過記憶想象,使學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一做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通過操作、使學生親自體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wěn)。?
2?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通過游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數(shù)圖形?
投影出示練習五第2題,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
(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五、全課小結(略)?
六、游戲
先讓學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么來?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課題四:分 類
執(zhí) 教:河北省玉田縣實驗小學 江會書
教案設計: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河北省玉田縣實驗小學 江會書
指導教師: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縣實驗小學 黃振玲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8頁、第40頁練習六?1~3?題?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物體進行分類方法。
教學具準備:
1.錄像?
(1)商場外景鏡頭?
(2)商場物品遠景鏡頭(依次播放食品類、家電類、鞋類、文具類、服裝類)
(3)商場物品近景鏡頭?
①柜臺物品?
②售貨員正在擺放文具?
③顯示擺放結果?
2.商品柜臺及相應物品。?
3.學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1)播放錄像①商場外景鏡頭。?
(2)播放錄像②商場物品遠景鏡頭。?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看錄像,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設計說明 從生活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看錄像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學生相互敘述,使學生在觀察、思維、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
2.明確分類?
(1)播放錄像③商場物品近景鏡頭(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阿姨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
(通過學生觀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意義,分類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時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就有數(shù)學。)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學生結合所看錄像說說什么是分類。?
(2)猜一猜?
繼續(xù)觀看錄像從而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學生觀察,猜測、思考,進一步理解并學會分類,體驗成功,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二、鞏固發(fā)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柜臺,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柜臺里。
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從而明確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分類中初步體驗分類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師導語 ,說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
(2)小組活動,組內(nèi)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
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學生中分類的不同方法。?
(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3.練習,練習六1-3題?
(1)第1題?
啟發(fā)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通過學生獨立練習,加深對分類的理解和體驗,同時滲透集合思想。)
(2)第2題?
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
啟發(fā)說出:前、后4輛車是同一類的。?
(2)第3題?
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它三個不是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議一議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后匯報說明。?
三、全課小結(略)
(補充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練習,使學生體驗分類的技巧)。
課題五:9加幾
執(zhí) 教:河北省唐山師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艷
教案設計: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河北省唐山師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艷
指導教師: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師院玉田分校附小 錢守旺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6~98頁。
教學要求: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具:每人準備小棒18根。
教學過程 :
一、教學例1
1.教師用投影出示課本P96~97的全景圖。?
教師說明:這是學校運動會的場面,從圖中你看到什么?(讓學生自己看圖互相說一說)?
(設計說明 此處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進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運動會上,學校為了給運動員解渴,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jīng)喝了一些,比賽快要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
師:你們知道還有多少盒嗎?互相說一說。
(學生互相說時,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不同的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三種算法:?
(1)數(shù)數(shù)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數(shù)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shù)10、11、12、13,一共有13盒。?
(3)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飲料放在箱子里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師說明:你們說的幾種方法都很好,這三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
(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shù)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9加幾的。?
提問: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怎樣列式?(板書9+4)?
師:9加4該怎樣計算尼?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教師邊提問邊指導學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了10盒?這個1盒是從哪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10盒與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從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并從中體驗出“湊十法”是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
師:誰能結合板書完整地說一說,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9+4的??
4.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
師:同學們接著看圖,運動會上有9個踢踺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鍵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形成“湊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轉(zhuǎn)化為圖式,及時內(nèi)化為計算方法。)
(板書9+6)?
師: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匯報后,教師啟發(fā):你們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每提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們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對于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二、練習反饋?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看圖說意,并動手圈一圈,直接看圖寫出得數(shù)。?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教師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計算9加幾了??
學生每說一個算式,就讓學生說出得數(shù)。
(運用“做一做”中的題目,分層次進行練習,不僅鞏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9加幾的思維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題目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9加幾)?
教師指出:今天我們學習的是9加幾,計算9加幾的題目,可以用數(shù)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教師的小結點到為止,不給過多的結論性的東西,不限制學生的算法。)
四、課堂作業(yè) 。(“做一做”第3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個別指導和幫助,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學習。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五篇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02-05
一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教案02-23
一年級北師數(shù)學教案02-25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09-22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04-25
小學一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07
小學一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7-02
一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1-27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10-13
一年級左右數(shù)學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