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1
活動目標:
1、認識工具,懂得選擇和使用工具。
2、讓幼兒掌握鋸和量的方法,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3、在集體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木條、鋸子、小椅子、小筐、剪刀。
2、毛線、尺子、粉筆、畫筆,紙條。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鋸,怎樣量。
1、師:看,這是你們上次為小豬兄弟做的圍墻,你們做的圍墻是干什么的,那你們覺得這圍墻怎么樣?
幼:太矮。
師:怎么辦?
幼:再釘木塊。
幼兒操作發(fā)現(xiàn)沒有木塊。
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幼兒發(fā)現(xiàn)可以把長木條改成短木塊。
師:怎么改?
引導幼兒想不同的方法:如用鋸子鋸,用刀砍等。
2、師:可是小豬兄弟有個要求:希望你們把木條改成這么長(出示小木塊),那應該怎樣辦?(幼兒:量。)怎么量呢?(幼兒一起討論)
二、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鋸一鋸、量一量,并從中總結出最好的確方法。
1、師:你們說得很好,現(xiàn)在請你們自己找一個合作伙伴,兩人一組,用你喜歡的方法量一量。
幼兒操作。
師:你們剛才用什么量的?請幾個幼兒把幾種典型的方法表演一下,并讓其他幼兒看一看哪種方法量得最快。
2、師:現(xiàn)在我們量好了,那長木條又怎樣變成短木條的?(幼兒:用鋸子和刀),那你們?nèi)ピ囈辉嚢,要求你們操作?時候,不要大聲講話,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手中的工具傷到其他小朋友了。
請幼兒示范并比較哪種方法好,又安全。
四、結的方法再一次進行嘗試,要求用最快的量的方法和
安全的鋸的方法進行操作。老師進行引導。
五、活動延伸:我們一起幫小豬把圍墻做起來吧。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2
活動目的: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并用語言準確表達。
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活動重難點:
感知物體的粗細。
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卜。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教學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
活動過程:
一、通過玩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么?(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guī)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啟發(fā)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并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啟發(fā)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余的幼兒觀察。
三、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shù)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nèi)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游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游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qū)別,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
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shù)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通過游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為,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為幼兒作比較,通過比較得出其結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幼兒通過比較并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shù)能明確說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偟膩碚f,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jīng)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3
備教材內(nèi)容
1、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88~89頁的內(nèi)容。
2、這是一節(jié)“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顒臃譃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標準測量身邊熟悉物體的長度或高度。第二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自主進行操作和實踐,利用身邊熟悉的“單位”表示未知物體的長度和高度。
3、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測量經(jīng)驗,并將直接經(jīng)驗與某些間接經(jīng)驗相結合,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備已學知識
1、認識測量長度的工具:米尺、軟尺、卷尺。
2、能夠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長度。
3、1米=100厘米。
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2、能選擇合適的'標準(單位),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表示物體的長度或高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測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邊物體的長度、高度等實踐操作,進一步發(fā)展長度觀念。
2、體會測量的實質(zhì),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活動中通過合作、交流感受表達方式的多樣化,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備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難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備范例展示
重點提示
“一庹”指的是兩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長度。
1、選擇物體量一量
選擇物體進行測量,教室的長、講臺的長、同學的肩寬以及一庹(tuǒ)的長度。
2、用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
教室的長
約長10米
講臺的長
約長1米
肩寬
約長30厘米
一庹長
約長1米40厘米
3、明確選擇描述標準的方法
選擇哪種標準要與描述的事物貼近,便于表達。
4、選擇合適的長度描述動物的身高或身長
(1)所選動物:身長6米的鱷(è)魚。測量標準:
①約長30厘米的肩寬;
②約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測量結果:
、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②5名同學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2)所選動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鴕鳥。
測量標準:
、偌s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②約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2名同學手拉手,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2個半講臺的長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3)所選動物:鯨身長26米。
測量標準:
①約10米長的教室;
②約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3個教室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②26個講臺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活動總結
所選的測量標準不同,描述的結果也不相同。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4
教學內(nèi)容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第8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用學生尺、米尺和卷尺測量不同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合理選用測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
2、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測量物體的策略,并能靈活地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增強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空間觀念、探索新知意識和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用不同工具測量物體。
難點:選擇不同的標準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
課件,每組一把米尺,一個皮尺,2張練習紙和一臺身高儀,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揭示課題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用厘米或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那么今天上新課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做一件事情。每組選兩名代表,用學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長有多少厘米。
。▽W生累得氣喘吁吁,結果也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1:因為學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長了。
生2:用學生尺來測量教室的長度太麻煩了,而且量的結果也不一樣。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厘米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的,而要測量教室的長或者比較長的距離,那就需要長度單位家庭里的另一個成員來幫忙,它就是――米。(板書:米)
師:測量不同的物體長度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及測量單位。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級教學中,一要激發(fā)學生興趣,二要在實踐操作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用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請學生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通過親自操作以后,發(fā)現(xiàn)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時,就產(chǎn)生了非常強烈的求知欲,教師緊接著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課】
二、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師: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該用什么工具去量嗎你知道哪幾種尺,給大家介紹介紹。
根據(jù)學生回答介紹:學生尺、米尺、軟尺、卷尺……
師:你們看,這些尺雖然長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們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們都需要先對準尺上的哪一個刻度
師:今天,這4種尺吵著要來比本領,請同學們做裁判,選出你認為合適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長度、講臺的長度、身上某部位的長度等。
根據(jù)學生的選擇,在操作中討論,明確這4種尺在測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怎么對準0刻度。
。2)操作時有什么注意事項。
。3)讀數(shù)。
2、認識身上的“尺”。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有刻度的尺,還會選擇它們來量物體的長度。有時候,我們沒有帶這些尺,怎么辦呢
師:我們還有“身上的尺”,你知道你的身上哪些地方有尺嗎
生:食指寬約1厘米,小指長約3厘米,一,一步,一庹(tuǒ)等。
師:身上尺的用處可大啦,媽媽給你裁剪褲子時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來量課桌大概的長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來量
提供數(shù)據(jù)并設定問題。
師:有一條鱷魚身長6米,你們能用合適的方式描述這個長度嗎
通過前面活動的測量結果,小朋友的肩寬大約是30厘米,兩個小朋友并排站立,寬度大約是30+30=60(厘米)。那么20個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寬度大約就是20個30厘米相加,長度大約就是6米,和鱷魚的身長差不多。
我們測得小朋友一庹的長度,那么幾個小朋友可以拉起手來試一試,5個小朋友手拉手的長度大約也是6米。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以小朋友的肩寬為標準,大約20個小朋友并排站的寬度是6米;以小朋友一庹的長度為標準,5個小朋友手拉手大約是6米……
讓大家多選幾種事物為標準,描述一下鱷魚的身長。
從下面的表格中再選擇一種動物,用不同的方式把動物的身高或身長描述出來。
長頸鹿身高 6米
鴕鳥身高 2米50厘米
企鵝身高 1米30厘米
鯨魚身長 26米
巨蟒身長 10米
壁虎身長 12厘米
思考:為什么選擇的標準不同,所需要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呢
。ㄟx擇不同的事物作為標準描述物品的長度,標準不同,所得的結果也不一樣,所以在測量的時候應該統(tǒng)一測量的單位。測量較長物品的長度或距離用“米”作單位,測量較短物品的'長度或距離用“厘米”作單位)
三、小結全課
師:同學們,關于測量的學問,還有很多,我們以后還會學習比厘米還要小或是比米還要大的長度單位,這樣就可以進行更多的測量。根據(jù)測量的需要,我們以后還會用到更多的測量方法,見識更多的測量工具……(課件播放: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影子測量法、遠距離測量法、目測等)
【設計意圖:結尾部分對測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現(xiàn)了以后的學習中將會學到的一些測量方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大家對測量的濃厚興趣】
板書設計
量一量,比一比
認識學生尺、米尺、卷尺。
認識身上的“尺”,描述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系列的測量活動:量課桌的長度、量步長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認識長度單位,在活動中加深了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2、通過讓學生用“身上的尺”來描述其他物體的長度,加深了學生對測量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連一連,看看它們大約有多高。
。ǹ疾橹R點: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能力要求:加深對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并能進行正確計算)
B類
回家測量幾件物品的長度并記錄下來。
。ǹ疾橹R點: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
答案參考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略
B類:略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結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ǘ┻^程與方法
體會測量的實質(zhì),能選擇合適的標準,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長度觀念和數(shù)感。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目標分析】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建立長度單位的觀念;體會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體長度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進行度量的過程;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測量經(jīng)驗,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三、教具準備
米尺、軟尺、卷尺、測量記錄單、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激活經(jīng)驗,揭示課題
1.回顧長度單位。
。1)說說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長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長嗎?一步有多長呢?(一拃長約15厘米,一步長約40厘米)
。4)除了這些,你還想知道什么物體的長度呢?
2.揭示活動主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用測量長度的工具量一量身邊的物體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長度單位,激活學生的活動經(jīng)驗;通過追問你還想知道什么物體的長度,激發(fā)學生了解身邊物體長度的欲望,調(diào)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ǘ┓纸M合作,參與活動
1.小組合作,實際測量。
。1)全班交流,認識測量方法。
請學生介紹每種測量工具、測量的方法以及測量時要注意什么。例如:測量時,尺子的刻度0通常與物體測量的起點重合;測量身高時,人要站直,這樣測量的高度才準確等。
(2)觀察圖片,了解測量的內(nèi)容。
、僬n件出示主題圖(數(shù)據(jù)不出現(xiàn))。
、诮涣鲌D中的孩子們在測量什么。(有測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測量講桌長度的)
(3)合作測量,體驗測量的方法。
①提出測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寬,記好測量結果。
、趯W生先估一估,再測量,教師巡視指導。
、鄯答伣涣,讓學生說說選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軘(shù)據(jù)記錄:指導學生比較,測量的數(shù)據(jù)大約是多少?(30厘米)
、莅鍟
肩寬 大約30厘米
。4)分組實踐,做好測量數(shù)據(jù)的記錄。
、賹W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對象后開展測量活動,如:兩臂展開的長度,學生一步的長度,講桌的長度,教室的長度,身高,課桌高等。測量前,教師再提出要求,如請學生先估一估,再進行測量。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測量的機會,并記錄下測量結果。
、趨R報測量結果并板書。
重點討論身高和兩臂展開的長度比1米長一些時怎么記錄。如( )米( )厘米。
測量結果板書如下:
。5)變換形式,建立所測物體長度的表象。
、匍]眼想:教師讀板書中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物體的實際長度。
、谟檬直龋簩W生比劃測量物體的長度。
③比長短:如,課桌要比肩寬長一些,身高比課桌要高得多等。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身邊熟悉的事物,認識它們的`長度,在頭腦中形成所測物體的長短表象,建立長度觀念,同時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體驗,而且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jīng)驗。
2.選擇單位, 描述長度。
。1)用合適的方式描述鱷魚身長6米這個長度。
①直觀感知6米的長度。
請兩名學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長度,讓學生們直觀感受一下長短。
、诮柚煜さ臉藴拭枋6米的長度。
猜一猜:先讓學生猜猜看,如果同學們肩并肩站著,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6米長?
比一比:請同學們上臺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對嗎?
預設: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試一試:如果是同學們手拉手兩臂展開呢,幾個同學就夠了呢?
預設:5名學生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還能用其他的方式來描述鱷魚的長度嗎?
。2)自主選擇活動素材描述其長度。
、僬n件出示教材第89頁表格。
、谧寣W生按照描述鱷魚長度的方式,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描述表格中的物體長度。
【設計意圖】在多種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測量本質(zhì)的體驗,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初步建立長度觀念。
。ㄈ┚C合應用,全面評價
1.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寫出兩個你身體的某些部位的長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寫出兩樣學習用品的長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寫一寫。
通過這節(jié)課的測量活動,你對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印象最深?還有哪些感想和認識?請用數(shù)學小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數(shù)學活動課重在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獲得合作的樂趣。因此,在應用時要重視學生的操作,然后引導學生把收獲的喜悅表達出來。
。ㄋ模┓此蓟顒,升華經(jīng)驗
這節(jié)活動課,你有哪些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6
活動目標:
1、認識測量工具并知道正確的測量方法。
2、能用身邊的測量工具進行自然測量。
活動準備:
PPT課件,操作卡,被測量的物品若干;直尺、皮尺、繩子等測量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1)出示兩個水平高度不一樣的物品,四周放置可以用來測量的工具。
。2)教師: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這里有兩樣東西,老師想看看它們誰高誰矮,可是它們不在一起,一個在高一點的地方,一個在矮一點的地方,我該怎么比較呢?(啟發(fā)幼兒思考)
。3)教師:小朋友們想到了很多好辦法,圖片上有介紹一些測量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討論與操作活動,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測量方式。
教師把準備好的.測量工具以小組為單位分發(fā)給小朋友,將不同的測量要求分別告訴三組小朋友,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1)讓第一組的小朋友測量一下兩件衣服的長度,并記錄測量結果。
。2)讓第二組的小朋友測量一下兩棵綠植的高度,并記錄測量結果。
。3)讓第三組的小朋友測量一下兩本書的長度,并記錄測量結果。
。4)教師請每組小朋友介紹自己使用的測量工具以及測量方法。
。5)教師小結:我們的皮尺可以測量一些較為軟的物品,它可以更好的和物品貼合;直尺可以測量一些小的物品,因為直尺本身就比較短。憾K子可以測量一些較為高和長的物品,在繩子上做好記號,就可以進行比較了。
3、引導幼兒結合圖片,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
(1)播放測量工具的圖片。
。2)教師:除了剛才小朋友們用到的測量工具,原來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測量工具。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7
教學內(nèi)容:
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
2、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用比較合適的方式描述物體的長度,在比較修正測量結果的過程中,體會測量的本質(zhì),培養(yǎng)估測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長度觀念。
3、感受數(shù)學在日讓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教具準備:
米尺 軟尺 卷尺 皮尺 紙尺 測量的記錄單。
教學重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fā)展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游戲情境 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請大家做一個猜一猜的游戲,請看大屏幕上有一個古體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嗎?
學生匯報,教師及時引導。
出示:尺這個字 教師給予肯定。
原來是個尺字,誰來說說:“尺是用來干什么的?”
學生匯報:尺是用來度量的 尺是用來量東西的
總結:尺是用來度量物體長度的一種工具,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師板書課題:量一量 比一比
二、創(chuàng)設情境 探究新知
1、認識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寫成這樣呢?
學生匯報
同學們都說這個字形像一個人在量東西,說的好,聰明的古人沒有尺,但是他們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尺來測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當成尺呢?
小組討論 推薦匯報 (在匯報的'同時,學生要演示怎樣用身體的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師展示課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腳 一掌 這幾種都是我們常用的。
同學們,中國古人經(jīng)常會用到這些身體上的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那么外國人是怎樣做的呢?教師舉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幾步來測量(課件展示)
2、活動起來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現(xiàn)在我們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用哪把尺?
師生共同確定用zha
學生測量后匯報:zha數(shù)
教師書寫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提出疑問。
每個人量出來的都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結論:因為每個人手的大小不同,結果就不相同。
過渡語:教師引導:我們量的都是一樣大的課桌,如果我們想要相同的度量結果,想想我們該用什么去量?學生說用尺。
第二次量:運用尺去測量
教師對尺做簡要的介紹:有學生尺 米尺 紙尺 軟尺 卷尺 鋼板尺 皮尺 測量輪,教師出示尺的歷史及用法。
學生觀察尺子,匯報對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師板書: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測量小紙條,每人都測量。
B測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導學生測量,并匯報。
學生匯報,教師書寫匯報結果。
小結:如果你用尺來量,你會發(fā)現(xiàn)結果原來一樣,所以全世界人們用尺去量同樣的東西,結果是一樣的。
第三次測量:測量身上的尺和周邊的熟悉物體的長度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根據(jù)表格填寫數(shù)據(jù),強調(diào)先估一估,再去測量,看看估計的結果和實際測量的結果差多少,準不準?
例如:桌子的高度 伸開手臂一庹的長度 小同學身高 肩寬 黑板的長 講臺的長
教室的長等等
學生匯報,教師要給予肯定,在學生測量時,教師要給予指導。
三、借助身邊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長度和高度,發(fā)展長度觀念。
A、用合適的方式描述“鱷魚身長6米”這個長度。
(1)直觀感知6米的長短。
(2)借助熟悉的標準來描述6米這個長度,理解6米的實際意義。
(3)直觀感知6米的長度,體會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的價值。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長度。
B、自主選擇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長度
四、回顧與反思
同學們,今天我們進行了一些有趣的測量活動,學會了用自己的身邊熟悉的事物的長度和高度來描述新鮮事物的長度和高度。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8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使用標準測量工具(如尺子)進行長度的測量,理解并掌握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基本方法。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測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學會用數(shù)學語言準確描述和記錄測量結果。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教學內(nèi)容:
一、導入新課
以故事或者生活實例引入,比如“小熊家的桌子和椅子哪個更高?”引導學生意識到生活中需要對比和測量的事物無處不在。
二、新授環(huán)節(jié)
1. 認識測量工具:展示尺子,講解尺子的刻度、單位(厘米、毫米等)以及如何正確讀取尺子上的數(shù)值。
2. 實踐操作:分組讓學生用尺子測量不同物品的長度或高度,并記錄數(shù)據(jù)。教師巡回指導,強調(diào)正確的握尺姿勢和讀數(shù)方法。
3. 比較大小:引導學生根據(jù)測量結果,進行物體長度或高度的比較,并運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號進行表達。
三、鞏固練習
設計一系列測量與比較的課堂練習題目,如測量書本、鉛筆的'長度并比較它們的長短。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今天所學內(nèi)容,總結測量的方法和比較物體長度的重要性,同時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嘗試實踐,把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
五、作業(yè)布置
布置一些簡單的家庭測量任務,讓學生在家中繼續(xù)練習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教案01-15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教案06-18
新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模板01-07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量一量,比一比》教學設計03-20
大班數(shù)學量一量教案03-28
二年級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通用14篇)11-07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選5篇)02-06
中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量一量01-26
中班數(shù)學教案量一量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