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阿房宮賦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阿房宮賦教案1
【走進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現(xiàn)在陜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晉杜預,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從十五六歲起,博讀經史,關心時政。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剛直,屢受 排擠,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縱情聲色,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杜牧的詩、賦、古文都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其詩 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尤其長于七言律詩和絕句。
【背景感知】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以后,在都城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筑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后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 阿房宮地磚“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只建了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其規(guī)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調修建阿房宮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繼續(xù)修建阿房宮,但秦王朝很快就垮臺了。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談到:“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從中我們大略可以了解到《阿房宮賦》的寫作緣起。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藩鎮(zhèn)擁兵,宦官專權,民不聊生。他在23歲時,有感于唐敬宗大肆興建宮殿,廣羅女色,作《阿房宮賦》。文章借秦始皇和秦二世“大起宮室,廣聲色”以至于國祚不延的歷史事件,借古諷今,以秦警唐;又由此及彼,由事入理,指出荒淫無度必然導致民怨沸騰,國亡族滅,從而規(guī)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如果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的結局?梢,這是一篇極為成功的帶有賦的特性和鮮明的政治指向的諷諫之作。
【識記積累】
1. 字詞注音: 阿房(ē páng)宮賦
màn yìng chēng lǐyǐ piāo
縵立 妃嬪媵嬙 鼎鐺玉石 棄之邐迤 剽掠
chuán yán qūnqūn niǎn jiàn zīzhū
架梁之椽 檐牙高啄 囷囷焉 輦 直欄橫檻 錙銖
2.詞語解釋
六王畢,四海一 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
驪山北構而西折 而:表順接的連詞。北、西:名詞作狀語。走:達。
各抱地勢 抱:適合,隨著。
盤盤焉 焉:……的樣子。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落:量詞,座,所。
復道行空 行空:橫跨半空。
不知西東 西東:互文見義,指各個方向。
歌臺暖響 響:聲響,指歌聲和樂聲。
而氣候不齊 而:然而。氣候:天氣(風雨晴雪),指情況。齊:相同。
辭樓下殿 辭:離開。下:走下,名詞作動詞。
輦來于秦 輦:名詞作狀語,坐著輦車。
朝歌夜弦 朝、夜: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詞作動詞,彈弦,奏樂。
為秦宮人 為:成為。
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綠云:黑發(fā)。
雷霆乍驚 乍:突然。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動詞,往,到。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齊楚之精英 精英:出類拔萃的人。
金塊珠礫 塊、礫:名詞作動詞,當土塊、當石子。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秦愛紛奢 紛:多,繁華。
人亦念其家 念:顧念。
奈何取之盡錙銖 奈何:怎么,為什么。
多于南畝之農夫 于:比。南畝:田間。
多于周身之帛縷 周:全。帛縷:借代衣物。
戍卒叫,函谷舉 舉:被攻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詞作動詞,族滅。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如果。愛:愛護。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遞:傳遞。為:做。
誰得而族滅也 得:能夠。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嘆。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3. 文學常識: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萌生于戰(zhàn)國,興盛于漢唐,衰于宋元明清。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征。經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fā)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壓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是一篇文賦。
【課文初探】
1.用課文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1)阿房宮的來歷。
。2)宮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樣的?
(3)“秦愛紛奢”的具體表現(xiàn)為什么?
。4)秦亡的教訓是什么?
2.作者寫《阿房宮賦》,其目的是給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提供歷史教訓。這個歷史教訓應該怎么理解?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夯實雙基】
1.下列加粗詞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蜀山兀(wù)轆轆(lù)遠聽 鼎鐺(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 盡態(tài)極妍(yán)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宮 剽(piāo)掠其人 金塊珠礫(lì)
D.盡錙銖(zhīzhū) 妃嬪媵嬙(yìngqiáng) 邐迤(lǐyǐ)
2.下列四組實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一 B.愛
六王畢,四海一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盡錙銖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四組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焉 B.而
盤盤焉,囷囷焉 驪山北構而西折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誰得而族滅也
B.夫 D.于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 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下列加粗詞語古義與今義相同的一組是( )
①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②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③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苎嘹w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莳毞蛑娜找骝湽
、抻弥缒嗌
、叱艘痪,可憐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語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疑難探究】
1.根據內容,文章可分為幾大部分?它們之間是怎樣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們之間什么關系?(結合“賦”的特點)
2.文章的第3、4能否對調?為什么?
3、這篇文章的結構具有什么特點?
【文段精析】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1.下列兩句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2.文中劃線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 ②南畝:泛指農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 ④嘔啞:難聽的音樂
⑤獨夫:孤單的人; 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
、叱耍褐竸睿 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3.根據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哀后人④也”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時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C.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阿房宮賦教案2
一、教學目標
。ㄒ唬├斫庹n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ǘ┒觅x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ㄈ┱J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難點、重點解析
。ㄒ唬┳髡邔懽鞅疚牡谋尘昂湍康暮卧?
分析:要回答此問題,可參見自讀提示!栋⒎繉m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碧凭醋诶钫渴鶜q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也”的結局。
(二)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guī)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ㄈ┒拍林鲝垼骸胺矠槲囊砸鉃橹,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彼麖娬{思想內容的重要性,認為形式要為內容服務。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細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第1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2段敘寫官中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第3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民起義,一舉亡秦。第4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后人,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用以敬誡“后人”是全文主旨。聯(lián)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寶歷(唐敬宗的年號——5;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后人”指的應是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
。ㄋ模┱n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豆盼挠^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笨梢姡恼虑懊嫠M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xiàn)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ㄎ澹┳髡呙鑼懓⒎繉m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筑的?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案矇喝儆嗬铩,言其占地之廣,“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shù);再以長橋如龍、復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摟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筑之外觀。接著,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筑內部。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燦”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這一節(jié)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敘述中時有前后照應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把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敘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臥波,復道行空”,用筆經濟,形象生動。敘述中也間有動態(tài)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jié)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豐姿盛態(tài)就顯現(xiàn)于讀者眼前。
。┰诘冢捕沃小懊餍菬蔁伞钡人木湓捰昧四男┬揶o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懊餍菬蔁伞笔潜扔骶涞挠黧w,“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熬G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shù)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fā)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jié)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ㄆ撸┳髡邔憽栋⒎繉m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xiàn)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ò耍┪恼抡Z言精煉,而含意豐富。試舉例說明。
分析:本文起筆就不同凡響。(古文觀止)編者的評語是:“起四語。只十二字,便將始皇統(tǒng)一以后縱心溢志寫盡,真突?上!遍_頭兩句,寫六國覆滅,由秦一統(tǒng)天下。形似泛泛敘事,實則為下文伏脈:“六王”為何會“畢”?“四海”為何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開始總結歷史教訓的。后兩句,說伐盡蜀山林木,才將阿房宮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規(guī)模浩大,蘊含著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運往關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經多少艱難險阻,作者沒有細說但讀者自可想見。而要建成如此奇?zhèn)ブ畬m室,伐木運木只是一項工程。統(tǒng)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濫用民力,勢必釀成嚴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翱v心溢志”,“驕奢淫逸”,正是取禍之由。起首4句,不僅氣魄宏大,且含意深廣,耐人尋味。從語言上看,兩兩對偶,各各押韻(全押仄聲韻),音調急促有力,確系“突?上病薄
文中言簡意深之處并不少見。又如第2段寫秦人揮金如土,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字,構成4個比喻。一面是揮霍無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處鋪敘也為下文生發(fā)議論奠定基礎。作者錘字煉句皆有所指,這些地方宜深入體會,認真學習。
(九)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借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
分析: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王朝滅亡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賦中說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梢姡鶉鴾缤觯遣荒軔勖竦慕Y果。從何看出六國之不愛民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秦之珍寶”(財富之代稱),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統(tǒng)治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傲酢币虿粣勖穸爱叀逼浣y(tǒng)治;秦如吸取教訓,“復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致迅速滅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國滅亡的老路。開頭12個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
。ㄊ┖喴容^《阿房宮賦》與《六國論》、《過秦論》在寫法上與本文的異同。
分析:賦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學樣式,所以它的文學色彩更濃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寫、鋪陳、夸飾等文學手法的運用,所以《阿房宮賦》前三小節(jié)不拘于具體的“現(xiàn)實和真實”,而是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極力描繪秦的奢靡荒淫!哆^秦論》和《六國論》嚴格說應是一篇史論,它應以史為依據、基礎,所以應集中更多的筆墨來陳述、記敘相關的歷史史實,再在史實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解題。
這一內容,主要由教師來做。具體進程是:先指名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和注釋①解題;學生解題后,教師補充,接著范讀;最后宣布自讀的要求和步驟。
關于解題的補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時期杰出的詩人,“賦”和古文也都堪稱大家。在詩歌方面,人稱他為“小杜”,以別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與李商隱并稱,稱“小李杜”。他的古文頗多針貶時事的作品,“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四庫全書總目》)。他對“賦”這種文體的發(fā)展,也有著卓越的貢獻。唐宋古文運動興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寫作方法作賦,使之由駢驪趨向散文化,稱為“文賦”以區(qū)別于六朝的“駢賦”和唐代用來科考取士的“律賦”。杜牧的這篇《阿房宮賦》就是這樣的作品之一,歷來被人們視為“文賦”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宮”的“呵房”舊讀“婀旁”(為ēpáng)。為什么叫“阿房”?一說是地名或山名,遺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說因宮殿的“四阿”(屋蓋四角彎曲處)造得寬闊得名,“房”同“旁”,寬廣的意思。但據《史記》記載,似以前說為是!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對“阿房宮”的記載是很簡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陽城小人多,舊建宮廷不夠大,決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興建大規(guī)模的宮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東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萬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邊馳道修成閣道,直抵終南山,山巔是高聳的宮闕(宮殿正門),再從宮闕興修復道(上下兩層的通道),渡過渭水,直達咸陽。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滅亡都沒完成。杜牧的《阿房宮賦》就得在上述記載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寫成的。作“賦”時他僅23歲,作“賦”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訓來規(guī)諫唐敬宗。敬宗李湛16歲時繼位為君,一為君就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沉灑于聲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殺害,可見這篇“賦”在當時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二)指導學生自讀。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賦”的字義是鋪述,這種文體的特征是“鋪采漓(ch,舒展)文,體物寫志”(劉勰語),也就是要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用新奇美麗的辭藻來描摹事物(體物),抒寫情志。我們初次接觸這種文體,尤應抓住這個特點來研讀課文。即不但要像讀別的文言文那樣準確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樣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華美的文辭來“體物寫志”的。自讀的步驟是:
第一步:反復研讀“體物”部分,即課文1、2兩段。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讀背誦。
第二步:比較細致地研讀課文的“寫志”部分,即3、4兩段,弄清它與前一部分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第三步:通讀全文,對文體特征、表現(xiàn)手法、思想內容進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練習”四、五、六等詞語、句法題。
1.指導自讀課文1、2兩段。
要求反復研讀三遍。具體進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仔細自讀,著重點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讀完后,教師對一些重點詞語和疑難語句進行點撥;第二遍,借助教師提供的內容提綱仔細自讀,著重點是弄清兩段各自的內容層次,讀完后,教師指導學生回答“思考和練習”第一題;第三遍,借助教師提供的韻腳輕聲朗讀,著重點是通過朗讀體味文辭的優(yōu)美和驕散兼行的和諧韻律,讀完后,指導學生回答“思考和練習”第三題。
關于重點詞語和疑難語句的點撥。
重點詞語:
“廊腰縵回”——“縵”的本義是沒有文來的帛,又通“慢”,“慢”有“寬緩”、“遲緩”等義;這句的“縵”,注釋為“索繞”,是由“寬緩”義引申而來,下文“縵立遠視”的“縵”,注釋為“久”,是“遲緩”義的引申。“回”,注釋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它的本義是“轉”、“掉轉”(“回車叱牛牽向北”),引申義有“旋轉、回旋”(“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轉、返回”(“碧水東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燈重開宴”),等等,要仔細分辨。
“鉤心斗角”——課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義,與現(xiàn)在用作成語的意思有別。在文言中也常用來指寫作中的巧思,如:“近時詩家詠物,鉤心斗角,有突過前人者”。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落”,注釋為“座”、“所”是由“院落”義引申為建筑單位的量詞。
“妃嬪媵嬙”——“嬪”(pín)和“嬙”都是宮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íng)”指陪嫁的人,把它與“妃、嬪、嬙”并列,是用來足成四音節(jié)詞語。
“輦來于秦”——“輦(niǎn)”,本義是手挽的車,秦、漢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車,這里用作動詞。
“盡態(tài)極妍”——這里的“盡”和“極”是互文,都是“盡量、極力”的意思。整個詞語是指用盡心思使姿態(tài)美好,用盡一切辦法使容顏妍麗的意思。按“盡”,《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掌握的實詞,本義是“空、沒有了”(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引申義有“完全、全都”(秦地可盡王也)、“盡量、盡可能”、“到盡頭、到頂點”(林盡水源)、“死”(轉側床頭,惟思自盡),等等,要仔細分辨。
疑難語句: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兩句歷來解說紛簇,但都難令人滿意。由“暖響”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覺,由“冷袖”引起“風雨凄凄”的感覺,這是一種“通感”的現(xiàn)象,這樣來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為什么用“冷”來形容?聯(lián)系下句看為什么會“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有人回答第一個問題,說用“冷袖”,是因為古人常用“舞袖”來詠“雪”,或用“雪”來“舞袖”,如:“舞袖回雪,歌聲遏云”(舒元輿詩句);“據似飛燕,袖如回雪”(張衡詩句)。這很有道理,但聯(lián)系下句看,仍難說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臺”、“舞殿”和“暖”、“響”,實際上均為互文見義,寫“歌”時同時包括“舞”,寫“舞”同時兼指“歌”。后一句的“氣候”,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氣候”,在古代常用來指“節(jié)令”,或用來指環(huán)境氣氛(均見《辭!罚_@兩句合起來,意謂:在一個宮中,正在演奏歡快的歌舞,在另一宮內,則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這就給人一種“在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節(jié)令不同或環(huán)境氣氛有異的感覺。
“綠云擾擾,梳曉鬟也”——這一句,課本無注。“綠云”,比喻頭發(fā)黑而密,古人常用它來代指婦女的美發(fā);“擾擾”,這里是“鐐繞”的意思;“曉鬟”指“晨妝”,“鬟”是一種環(huán)狀發(fā)髻。為什么用“綠”來形容頭發(fā),因為古代訓詁學有一條輾轉相訓(解釋)的原則,“綠”與“青”、“黑”可以輾轉相訓!熬G嶂百重,青川萬轉”(吳均句),“綠”和“青”是同一種顏色。不用“青云”,而用“綠云”,能給人一種更美的色感。
關于“思考和練習”第一題的解答:
先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解答:
、賰啥畏謩e從哪一方面描寫阿房宮?
②兩方面又各從哪些方面鋪陳夸飾?目的是什么?
③從思路看,這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簡答后,教師點撥。兩段分別寫宮殿建筑、宮內生活兩個方面。寫宮殿建筑,所鋪陳夸飾的一些方面,是要極力寫出亡秦統(tǒng)治者所追求的,是規(guī)模的宏大壯偉,樓閣廊檐的精妙密集,長橋復道的美麗冥迷,歌臺舞榭的繁多美盛,而這一切,是不惜傾“六王”的財富,“四海”的人力、物力來興建的,可見他們“紛奢”到了什么程度。寫宮內生活,主要寫宮人,其次寫珍寶。寫宮人,所鋪陳夸飾的,是要突出她們來源之眾廣,生活之空虛,命運之悲慘,來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惡到了什么程度;寫珍寶,所鋪陳夸飾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惡到了什么程度。這兩段屬于“體物”部分,是后面議論部分的基礎,它的作用,是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滅亡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預作鋪墊,給讀者以充分、具體、形象的感受。
關于這兩段的押韻情況。
先提示兩點:①基本上按上面兩段內的層次(即提綱所列要求要點)押韻,其所以不完全按層次用韻,是因為還須兼顧駢散結合相比喻、排比的運用等具體情況;②所用韻腳依據的是中古音韻,不是明、清以來的音韻,和現(xiàn)代語音更有區(qū)別;押韻的方法也和律、絕句詩不同,不是一韻到底,而是中途轉韻。
具體用韻情況如下:
第1段:“畢、一、兀、出、日”押韻;“陽、墻”押韻;“閣、啄、角、落”押韻;“龍、虹、東、融”押韻;“凄、齊”押韻。
第2段:“孫、秦、人”押韻;“妍、蔫、年”押韻;“營、英”押韻;“年、山、間”押韻;“石、礫、惜”押韻。中間“明星熒熒”至“查不知其所之也”六個分句是一組排比句,迭用“也”字代韻,增強了排比一氣呵成的氣勢。
關于“思考和練習”第三題的解答:
教師的點撥應和朗讀結合起來。先點明這一段(即第2段)是全文中寫得最精彩,最能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賦”特色的一段文字。從內容上看,作者從“宮人”、“珍寶”兩方面對秦皇荒淫奢靡進行了充分的鋪陳夸張的描繪。這種鋪陳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在句法上,是基本上采用了駢文的四言句式(駢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兩種句式),但又不像駢文那樣講究嚴格的對仗,句與句間只有跳躍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脈,一氣貫通,文意鮮明,有時又參用純散文句法,如虛詞“也”、“焉”的運用和用少量長句來收束鋪陳,加上靈活的用韻、換韻,這就使語句既具駢文的鏗鏘音調,又使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具有散文靈動多變的特點。表現(xiàn)在修辭上,不但用語凝練,而且靈活,綜合地運用了排比、夸張、比喻等修辭方法,特別是用“明星”來比喻妝鏡的繁、多,用“綠云”來比喻頭發(fā)的美感,用“煙橫霧斜”來喻指香煙的濃郁,不但奇特新穎,而且能給人以充分的美感。由于具有上述句法、修辭、押辭、押韻等方面靈活運用的特色,全段文字雖極力鋪陳,卻不顯得枯燥;雖極力夸飾,卻不顯得浮靡,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反復誦讀,就會體舍到作者運筆行文的美妙。
2.指導自讀課文3、4兩段。
這兩段難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讀。具體進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讀完后教師提出若干詞語、文句來考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并略作點撥;第二遍,默讀、輕聲朗讀、斷續(xù)朗讀均可,邊讀邊體味結構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讀前教師提示用韻情況,讀后教師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解答,并略作點撥。
關于詞語、文句的考查和點撥:
“錙銖”、“庾”、“九土”、“獨夫”、“舉”、“族”——這些詞語,文言中常用,課本中均有注釋,要牢牢記住。其中“錙銖”、“庾”要注意寫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國,源出《尚書》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為九州的記載。“獨夫”,語出《孟子》,特指眾叛親離的殘暴君主;“族”,作“滅族”解,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嚴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嘗不這樣。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紛”,多;“紛奢”合用,指豪華、奢侈。“念”,顧念。按“念”,《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思念”,引申為“念頭、想法”、“惦念顧念”等,這兩句是緊承上句具體說明。
“南畝”——即“田畝”。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注家謂古時農田多在南面向陽之處,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畝”代指“田畝”。
“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條。注意“椽”的讀音和寫法。
“管弦嘔啞”——“管弦”,管樂器和弦樂器的合稱,古詩文中常用來代指音樂!皣I啞”,形容樂聲嘈雜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暇”的本義是“閑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哀”,哀嘆、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注意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為“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嘆、悲悼”。4個“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個“后人”是指另三個“后人”更后的人。后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為鑒戒,將使更后的人來哀嘆他的自取滅亡。
關于這兩段的押韻情況:
第3段:“奢、家、沙”押韻;“女、縷、語”押韻、“怒、固”押韻;“舉、炬、土”押韻。
第4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韻。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賦”特色的一段文字。從內容上看,作者從“宮人”、“珍寶”兩方面對秦皇荒淫奢靡進行了充分的鋪陳夸張的描繪。這種鋪陳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在句法上,是基本上采用了駢文的四言句式(駢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兩種句式),但又不像駢文那樣講究嚴格的對仗,句與句間只有跳躍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脈,一氣貫通,文意鮮明,有時又參用純散文句法,如虛詞“也”、“焉”的運用和用少量長句來收束鋪陳,加上靈活的用韻、換韻,這就使語句既具駢文的鏗鏘音調,又使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具有散文靈動多變的特點。表現(xiàn)在修辭上,不但用語凝練,而且靈活,綜合地運用了排比、夸張、比喻等修辭方法,特別是用“明星”來比喻妝鏡的繁、多,用“綠云”來比喻頭發(fā)的美感,用“煙橫霧斜”來喻指香煙的濃郁,不但奇特新穎,而且能給人以充分的美感。
由于具有上述句法、修辭、押辭、押韻等方面靈活運用的特色,全段文字雖極力鋪陳,卻不顯得枯燥;雖極力夸飾,卻不顯得浮靡,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反復誦讀,就會體會到作者運筆行文的美妙。
。玻笇ё宰x課文3、4兩段。
這兩段難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讀。具體進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讀完后教師提出若干詞語、文句來考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并略作點撥;第二遍,默讀、輕聲朗讀、斷續(xù)朗讀均可,邊讀邊體味結構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讀前教師提示用韻情況,讀后教師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解答,并略作點撥。
關于詞語、文句的考查和點撥:
“錙銖”、“庾”、“九土”、“獨夫”、“舉”、“族”——這些詞語,文言中常用,課本中均有注釋,要牢牢記住。其中“錙銖”、“庾”要注意寫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國,源出《尚書》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為九州的記載!蔼毞颉,語出《孟子》,特指眾叛親離的殘暴君主;“族”,作“滅族”解,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嚴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嘗不這樣。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紛”,多;“紛奢”合用,指豪華、奢侈!澳睢,顧念。按“念”,《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思念”,引申為“念頭、想法”、“惦念顧念”等,這兩句是緊承上句具體說明。
“南畝”——即“田畝”。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注家謂古時農田多在南面向陽之處,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畝”代指“田畝”。
“架梁之椽(chuá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條。注意“椽”的讀音和寫法。
“管弦嘔啞”——“管弦”,管樂器和弦樂器的合稱,古詩文中常用來代指音樂!皣I啞”,形容樂聲嘈雜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暇”的本義是“閑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鞍А,哀嘆、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注意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為“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嘆、悲悼”。4個“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個“后人”是指另三個“后人”更后的人。后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為鑒戒,將使更后的人來哀嘆他的自取滅亡。
關于這兩段的押韻情況:
第3段:“奢、家、沙”押韻;“女、縷、語”押韻、“怒、固”押韻;“舉、炬、土”押韻。
第4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韻。
關于思路、手法的理解情況考查:
先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簡答,然后教師點撥。簡答和點撥,三言兩語點明即可,不要過多闡析,要留給各個學生自己思索的余地。
問題;(1)兩段議論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兩段間的邏輯關系是怎樣的?
。ǎ玻﹥啥蔚谋憩F(xiàn)手法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寫法不同?
。ǎ常┑冢捕问窃鯓泳o承上兩段的?句法和表現(xiàn)手法有何異同?
明確:(l)第3段側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導致農民起義,阿房宮毀滅;第4段側重揭示秦與六國自取滅亡的教訓,諷勸“后人”要引為鑒戒。后一段是對前一段的拓展、推論。
。ǎ玻┑冢扯蔚谋憩F(xiàn)手法是夾敘夾議,重點仍在鋪敘,但以議論為框架、脈絡;第4段則純?yōu)檠堇[、推斷。兩段之間,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鋪墊,不采用鋪陳的方法淋漓盡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寫就成贅疣,話說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嘆。
。ǎ常┑冢扯斡谩班岛酢本o承上兩段的鋪敘,轉入對秦亡教訓的議論,并領起后文一嘆再嘆的筆調。這一段,同前兩段一樣,也運用了駢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鋪陳、夸張,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筆法更多,散文的氣脈更足,“文賦”的特點更為鮮明。
。常笇ㄗx全文,歸納、拓展。
關于思想內容。
提問: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與《過秦論》、《六國論》比較,三篇有何共同特點,各篇立論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在哪里?
點撥: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阿房宮營建的極盡豪華,宮內生活的荒淫奢靡,對人民殘酷壓榨的鋪陳描繪,揭示秦皇的自取滅亡,諷喻當朝切勿重蹈覆轍。三篇的共同特點是,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為而發(fā),規(guī)勸當朝要引為鑒戒。各篇立論的獨創(chuàng)性是:①賈誼論秦亡,在歷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攻取天下,當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憑暴力,把人民當敵人對待,那就使自己處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獨矢”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這議論非常精到深刻,以后歷代的興亡,都證明了賈誼的卓識遠見。②蘇洵《六國論》立論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在作者沒有像舊時代許多作家那樣,總是從鞭撻強秦暴行的角度立論,而是第一次從“六國破滅”的內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內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諸方面,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③《阿房宮賦》是一篇“賦”,但議論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說是用賦體的形式來寫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獨創(chuàng)性;其次,它的獨創(chuàng)性還表現(xiàn)在作者是選擇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皇驕奢淫逸的象征,作為秦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標志,這種立論方式更是獨具特色的。
〖小資料〗
(一)重點內容圖解。
(二)文體介紹。
在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并稱。賦是由《詩經》《楚辭》發(fā)展而來,前者是賦的遠源,后者是賦的近源。其體始于戰(zhàn)國時趙國人荀卿的《賦篇》,至漢代形成固定的、獨立的文體。漢賦多鴻篇巨制,多四言句式,雜以散句。漢末出現(xiàn)了抒情小賦,但很快被六朝的“駢賦”所代替,駢賦往往用四字對或六字對。至唐宋時又發(fā)展為“律賦”,在篇幅、格律、對仗上要求更高。在晚唐時的古文運動的影響下,賦又發(fā)展為“文賦”,它句式參差,押韻比較隨便,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是一篇文賦。
賦在結構上一般可分為三個部分,前面有序,說明作賦的緣由,用不押韻的散文或駢體文;中間是賦的本身;后面有“亂”或“訊”的部分,對全篇作小結。
在形式上,賦字數(shù)不限,但以四、六言為主。至于賦的作用,班固說:“或以抒下而通諷喻,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币簿褪钦f,賦的作用是用來表達人民的愿望,諷喻政寧。借景抒情,鋪敘風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顯志,以寄諷喻之意是它的寫作特點。
賦,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是西漢時文人將屈原、宋玉等所運用的、作為長江流域文化代表之一的《離騷》式詩體加以改造,向散文方向發(fā)展而形成的。“麗詞雅義,符采相勝”(《文心雕龍·詮賦》),洋洋灑灑,極盡鋪陳之能享。賦在其后不同時代的發(fā)展中,從古賦到徘賦到律賦到文賦,形式上不管怎么變革,卻始終沿著散文化的軌道行進,并沒有回到詩的故鄉(xiāng)。說“賦者古詩之流”,只有在說明賦還保留著某些騷體詩的外部形式特點時才算是正確的,若是用以說明賦是詩的一個支派,那就是大謬特謬了。詩,總是喜歡借助跨度極大的跳躍,行蹤飄忽飛騰,在廣闊的立體空間里上天入地,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時刻為感情尋找著形象。賦,則不然,它與一般的散文并無二致,都是在一個平面上慢走快奔,在展開其敘述、描寫、議論時,邏輯嚴密,順序銜接,脈絡連貫,+分注重文章的說服力量。而說服力量的達到,往往具體表現(xiàn)為對文章氣勢的追求。“以賦視詩,較若紛至沓來,氣猛氣惡”。清人劉熙載在他的《藝概》中揭示出賦和詩在對氣勢要求上的這種不同點,可謂一矢中的。
——竹亦青《〈阿房宮賦〉的生命力》
(三)名家評析。
這篇文章的一開頭就很不平幾,請看:“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闭媸峭回S辛,如泰山壓頂。讀了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難》的開端。想一想,如呆取消了這四個句子,直接以描繪開始,那不但使人覺得平板無力,對于這篇賦的意義也會有所損減。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費過何等的匠心,才錘煉出這十二個字。
這四句話,頭兩句寫出了秦帝國統(tǒng)一天下的氣概,接下的兩句寫的是阿房宮的宏偉規(guī)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義銜接,但兩句又各自獨立。氣魄多么雄偉,意義多么重大!時代的形勢,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齊躍然而出。這里面隱含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統(tǒng)治者的諷刺。
這四句是帽子,扣得緊緊的,然而卷軸展開了宏偉壯麗的畫圖。規(guī)模這么大的一座宮殿,怎樣去寫它,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如果只表面上用一些類似“宏偉”、“壯麗”、“巍峨”、“高聳”等等字眼去形容,就容易空洞,不能給人一個具體的印象。相反地,如果仔細描繪,又難免繁瑣,失之于羅列現(xiàn)象!栋⒎繉m賦》作者的藝術概括力就從這里表現(xiàn)出來。他既不作自然主義的鋪陳,又不流于空疏,筆墨不多,卻把阿房宮的形象、規(guī)模、氣魄通過具體描寫表現(xiàn)了出來,給讀者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請看他的描寫是如何的壯麗:“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边@是概括全貌的寫法,讀者會從這六句中,想象到這座宮殿的高度和它幅員之廣大。先給人一個雄偉的感覺,然后作者就展開具體的描寫,參差錯落,用十個句子寫出了阿房宮里樓閣之勝:“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苯酉氯,作者憑他的如椽大筆,豐富的想象,優(yōu)美的文字,極盡描繪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兩句連接,一連寫了六句!渑帕星擅,比喻新穎,音調鏗鏘,就像流著的泉水一樣淙淙作響。在這里,作者分別用兩句話狀寫一個景,而寫法又都是第一句寫實,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句就光用比喻來寫,以加強第一句的印象。最后兩句還以感嘆抒情的意味對前四句作了一個小結。再往下當我們讀到“歌臺暖響……而氣侯不齊”這樣的一些句予的時候,詩情畫意,音樂之美,一齊涌來,令人心胸開闊,榆神爽快,忍不住耍為它拍手叫好。
——臧克家《詩人之賦——讀杜牧的〈阿房宮賦〉》
(四)譯文。
六國覆滅,天下統(tǒng)一,蜀郡的山林伐光了,于是造起了阿房宮。(它)占地三百余里,(樓閣高聳)遮天蔽日。(阿房宮)從驪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渭水、樊川)兩條河流,滔滔地流入宮墻。五步一座高樓,+步一座亭閣;走廊曲折如寬帶回環(huán),屋檐翹起似高鳥啄食;(這些樓閣)各隨地勢而建,座座通連、檐角交錯。盤扭回旋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龍一般,可是,)沒有云彩,怎(會有)蚊龍(騰空)?復道橫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過天晴,怎(會有)虹霓(凌空)?(樓閣)高低錯落,令人迷蒙,不辨南北西東。臺上歌聲溫潤,洋溢著春天般的歡樂;殿中舞袖飄拂,充滿著風雨交加般的凄冷。(歌舞紛繁不斷,歡樂悲戚叢生)一天之內,同一座宮殿之中,(讓人感到)寒暖不均,氣候不同。
六國的妃嬪宮女,諸侯們的公主、孫女,辭別了(自己國家的)摟閣宮殿,被輦車送到西秦。(她們)日夜彈唱,成了秦皇的后宮之人。(光如)明星閃亮,原來是(宮人們)打開了梳妝鏡;(色似)烏云紛擾,原來是(宮人們)一早梳理發(fā)鬢;渭水漲起了一層油膩,原來是(宮人們)潑掉的漂滿粉脂的洗臉水;煙霧彌漫,原來是(宮人們)點燃椒蘭香料在香鼎。疾雷忽然震響,原來是(皇上的)宮車馳過;輾輾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聲,不知它駛向什么地方。(宮人們)任何一處肌膚,任何一種姿態(tài),都極盡嬌艷美麗,(她們)久久地佇立等待,盼望著(皇上)幸臨,得到(皇上)的寵愛;(可是,)有的宮人三十六年從未見到過(皇上)的身影。燕國趙國收藏的珠玉,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的瑰寶奇珍,多少代,多少年,從(本國)百姓那里劫掠而來,堆積如山;一旦(國家滅亡)不能再占有,統(tǒng)統(tǒng)運進了阿房宮中,于是,把寶鼎視為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視同土塊,把珍珠看成石子,隨地丟棄,秦人看著這些寶物并不怎么愛惜。
唉!一個人的心思,也是千萬人的心思(人同此心)呀!奏統(tǒng)治者嗜好繁華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顧念自己的家。為什么搜刮(百姓的財物)一點都不放過,揮霍起來卻像泥沙一樣隨便呢?(甚至)讓支承屋梁的柱子,比農田里的農夫還多;讓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布機上的織女還多;讓(建筑物上)顆顆突出的釘頭,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讓參差不齊的瓦縫,比全身絲綢衣服的紗線還多;直的橫的欄桿,比全國城郭的圍墻還多;嘈雜的笛聲琴聲,比鬧市里的人聲還多。(終于)致使天下人心里憋滿了憤怒,卻不敢說話。暴君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驕橫頑固。(待到)戍邊的士兵們一聲吶喊,函谷關的天險就被攻破,(入關的)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麗堂皇的阿房宮)化成了一片焦土!
瞅!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消滅秦宗族的是秦統(tǒng)治者本身,也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國諸侯各自愛護自己的百姓,那么就有足夠的力量抵抗強秦;如果秦(在統(tǒng)一全國后)同樣能愛護六國的百姓,那么就可以從二世、三世以至傳到萬世一直作君王,誰還能滅掉(它)呢?奏王朝的統(tǒng)治者來不及為自己哀嘆,而只有讓后代人去哀嘆它的滅亡;后代人哀嘆秦的滅亡卻不能引以為鑒,也會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嘆他(重蹈秦的覆轍)。
阿房宮賦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賦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三)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難點、重點解析
(一)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分析:要回答此問題,可參見自讀提示!栋⒎繉m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碧凭醋诶钫渴鶜q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玉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也”的結局。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指導學生自讀。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百x”的字義是鋪述,這種文體的特征是“鋪采漓(ch,舒展)文,體物寫志”(劉勰語),也就是要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用新奇美麗的辭藻來描摹事物(體物),抒寫情志。我們初次接觸這種文體,尤應抓住這個特點來研讀課文。即不但要像讀別的文言文那樣準確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樣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華美的文辭來“體物寫志”的。自讀的步驟是:
第一步:反復研讀“體物”部分,即課文1、2兩段。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讀戍誦。
第二步:比較細致地研讀課文的“寫志”部分,即3、4兩段,弄清它與前一部分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第三步:通讀全文,對文體特征、表現(xiàn)手法、思想內容進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練習”四、五、六等詞語、句法題。
(二)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guī)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三)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彼麖娬{思想內容的重要性,認為形式要為內容服務。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細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第1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2段敘寫官中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第3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民起義,一舉亡秦。第4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后人,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用以敬誡“后人”是全文主旨。聯(lián)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寶歷(唐敬宗的年號——5;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后人”指的應是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
(四)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通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豆盼挠^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笨梢姡恼虑懊嫠M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xiàn)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五)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熬G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shù)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fā)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jié)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六)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xiàn)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七)文章語言精煉,而含意豐富。試舉例說明。
分析:本文起筆就不同凡響。(古文觀止)編者的評語是:“起四語。只十二字,便將始皇統(tǒng)一以后縱心溢志寫盡,真突?上。”開頭兩句,寫六國覆滅,由秦一統(tǒng)天下。形似泛泛敘事,實則為下文伏脈:“六王”為何會“畢”?“四海”為何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開始總結歷史教訓的。后兩句,說伐盡蜀山林木,才將阿房宮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規(guī)模浩大,蘊含著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運往關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經多少艱難險阻,作者沒有細說但讀者自可想見。而要建成如此奇?zhèn)ブ畬m室,伐木運木只是一項工程。統(tǒng)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濫用民力,勢必釀成嚴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縱心溢志”,“驕奢淫逸”,正是取禍之由。起首4句,不僅氣魄宏大,且含意深廣,耐人尋味。從語言上看,兩兩對偶,各各押韻(全押仄聲韻),音調急促有力,確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簡意深之處并不少見。又如第2段寫秦人揮金如土,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字,構成4個比喻。一面是揮霍無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處鋪敘也為下文生發(fā)議論奠定基礎。作者錘字煉句皆有所指,這些地方宜深入體會,認真學習。
附:《阿房宮賦》知識要點整理思想
《阿房宮賦》膾炙人口,曾得到“古來之賦此為第一”的美譽。賦的主要特點在于鋪陳事物。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詮賦》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文 , 體物寫志也。”因此,它對于事物的描寫總是淋漓盡致,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結尾部分則往往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刺之意!绑w物”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寫志”。《阿房宮賦》一二兩節(jié)屬于“體物”,三四兩節(jié)屬于“寫志”。先讓學生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志”),再去欣賞“體物”部分,更能使學生深刻理解“體物”的重要意義,從而掌握賦的特點。
另外,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法先介紹寫作背景再研究課文,學生可能不會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就文中的某一相關語句而順勢拋出寫作背景,效果就好得多了。
由于本文的文體特征,誦讀也應是學習本文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背誦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特點。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guī)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三、杜牧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迅速瀏覽課文回答問題)
明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四、杜牧的這個結論從何而來?課文哪些部分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議論?是如何議論的?
研習三、四小節(jié)。教師范讀,學生齊讀,逐句翻譯并理解文意。
分析:
以兩個反問句引發(fā)議論,從人之常情著筆,揭露了秦的奢侈荒淫。接著用一組排比的比喻句―一列舉秦的紛奢。排比的句子一連用幾個“多于”,秦的奢侈與百姓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語氣強烈。結論顯而易見:秦朝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是導致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
如果說第三段是就秦論秦,第四段則擴展到治國方針的議論。 “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使”字句的假設進一步闡發(fā)立國之本:統(tǒng)治者要愛護百姓,千萬不能驕奢淫逸。
五、如何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這句話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明確:最后的警告如警鐘長鳴,對治國者有啟發(fā)和警示作用。
介紹寫作背景:
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藩鎮(zhèn)跋扈,吐番、南詔、回鶻軍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于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希望當時的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富國強兵,極力主張內平藩鎮(zhèn),加強統(tǒng)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然而穆宗李恒因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 825 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苯韫胖S今是寫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
這類文章一般都不會為了寫史實而寫史實,都有其現(xiàn)實針對性?偨Y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被察當今為政的得失。上一篇文章《六國論》也是借議論六國滅亡的原因來批評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線。師生可以就這一類文章的這一特點共同進行探討。
六、課后背誦三、四兩小節(ji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探海導航】
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杜牧的這篇《阿房宮賦》是傳誦千古的名篇。學習時,可參照課文注解和查找資料,先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加深對這篇賦諷喻現(xiàn)實的思想意義的認識;通過對本文賦體特點的認識將這篇“賦”和本單元學過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較,掌握賦在描寫、敘事、議論等方面的鋪陳排比、想象夸張、正反述說的特點,為熟讀背誦打下基礎。本文在寫作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煉字的精當、詳略的適宜、比擬的寫法,用韻、不堆砌典故等,要結合字詞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詞語方面要重點辨析一、愛、取、族、霽、杳、妍、焉、而、夫等的意義和用法。認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蹤試題。
【思路結構】
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諷今。作者要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秦王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的最高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因此,作者一開始先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極寫阿房宮的非凡氣勢,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寫阿房宮里的望皇帝幸臨的美人和棄擲逶迤的珍寶,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議論設下埋伏。作完了這些必要的敘述和描寫后,再由描寫轉為議論,指出阿房宮興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與秦國滅亡的內在因果關系,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最后再以慨嘆作結,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朝統(tǒng)治者發(fā)生警告。結構圖:
原因 第一段(敘):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建筑【疑難指津】
本文在描寫和議論中是如何運用“賦”的表現(xiàn)手法的?所謂賦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鋪陳排比,言盡意致。本文從整體結構來看,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后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采用了鋪排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寫中鋪排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排的例子,如結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這固然是賦體的傳統(tǒng)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像編類書一樣堆砌相同詞語,寫得不繁縟冗雜,而是恰到好處。且駢句散行,錯落有致,增強了表現(xiàn)力。
如何理解本文的議論特色?賦作為一種文學體裁一般是反對直接抒發(fā)議論的。但杜牧的《阿房宮賦》卻很藝術地做到了這一點。作者先以約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簡練地敘述、生動地描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guī)模和用途,形象鮮明而含意深廣!班岛酢币韵拢_始抒發(fā)議論。其議論很有特點:其一,議論中有描寫。例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一段,不加判斷,只用農民、工女及其所生產的粟粒、帛縷等的數(shù)量與阿房宮上的柱、椽、釘、瓦等相比較,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已見于言外。其二,議論帶有濃烈的抒情性。以“嗟乎”、“嗚呼”,“嗟夫”開頭的各小段,都洋溢著憤慨、痛惜與哀怨交織而成的復雜情感。這種把議論,寫景(廣義的景)、抒情結合起來的藝術特色,也表現(xiàn)在杜牧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比如為人傳誦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之類,都是這樣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議論能夠以形象性和抒情性表現(xiàn)出來還是很見藝術功底的。
【語言揣摩】
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評析:起勢雄健,涵蓋全文。乍看似乎僅僅是敘事;實則于敘事中寓褒貶,并為此后的許多文字埋下根子。起筆極言秦興之驟,實為下文議秦亡之速埋下伏筆!傲酢睘槭裁磿爱叀?“四海”為什么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這些問題就會得到解答。“六王”之“畢”,其原因就在自身,那么,秦能統(tǒng)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這兩句一抑一場;而揚秦又是為更有力地抑秦蓄勢。后二句“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樂,六個字概括了無限深廣的內容!柏!薄俺觥眱勺,力重千鈞,而從“兀”到“出”的過程,更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阿房宮的宏大,秦始皇的驕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均可由此想見。更深一層來想,“六王”既以“不愛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將自己的淫樂建筑在人民的苦難之上,那么,從“六王”的已“畢”,不是很可以預見秦的將“畢”嗎?以四個三字句發(fā)端,一句一意,層層逼進;又句句押韻,音節(jié)迅急,有如駿馬下坡,俊快無比。
運用:六國滅亡了,天下統(tǒng)一了,四川山疏導樹木砍光了,阿房宮建成了。
2、“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評析:本句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qū)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tǒng)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兩句,“秦”、“人”并提,說明并無高低貴賤的區(qū)別。接著以“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的憤慨語,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用“嗟乎”表感嘆開頭,繼以“奈何”詰問相承接,揭露和控訴了秦的自私無道。
運用:唉,一個人的心思,也就是千萬人的心思呀。秦始皇喜愛豪華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呀,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財物一點滴都不放過,用起它來卻像用泥沙一樣呢?
【名題講析】
表語氣的虛詞大致有以下幾種用法:a、表陳述語氣;b、表疑問語氣(包括反問);c、表感嘆語氣;d、表祈使、勸勉、禁止等語氣;e、表判斷語氣;f、表肯定或否定語氣。對下列加點語氣詞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⑴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⑵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峭ビ需凌藰,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⑷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
⑸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蕟韬,亦盛矣哉!
⑺欲安所歸乎?
⑻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蜕跻樱曛换!
⑽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暇郎酰旃文芗熬!
⑿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压用阒樱铣疾荒軓。
⒁滋可痛已!
、勇勚阂蝗孙w升,仙及雞犬。信夫!
⒃年幾何矣?
⒄是善惡之分也已。
⒅萬鐘于我何加焉?
阿房宮賦教案4
教學目的:
1、 感受課文豐富瑰麗的想象,形象生動的比喻、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
2、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今的目的;
3、 掌握“一”、“愛”、“取”、“族”、“焉”、“而”、“夫”等詞的意思。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孟子曾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顛撲不破的真理:國富民強必以民為本。秦王不愛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國的事實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論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宮賦》中再次提起,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讀這篇賦。
二、解題
1.杜牧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現(xiàn)在陜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進士,授弘文館校郎。后在地方軍府任幕僚多年。開成四年(839)回到長安,歷任左補闕,膳部、司勛員外郎。唐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后,相繼出任黃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他為“杜樊川”。
杜牧工詩、賦、辭,而以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詩壇獨樹一幟。人們將他和杜甫相比,稱他為“小杜”;又和他同時代的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散文氣勢雄渾,多針砭時事;詩歌語言流麗而又風味清新,氣勢豪宕而又情致婉約。著有《樊川文集》,清人馮浩撰有《樊川詩集注》。
2.簡介“賦”
“賦”作為文學體制,起源于楚辭,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后期,到漢代才形成。關于賦的特點,《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指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fā)情志的目的!颁伈蓳の摹敝冈谡Z言上要使用華美的詞藻。另外,賦也很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結合在一起,借助于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于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
3. 介紹寫作背景和目的
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到了什么?
《紅樓夢》里有一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學過了吧?里面有一張“護官符”它的內容是: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這里就提到了“阿房宮”。
阿房宮是秦始皇在渭南營造的宮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動工不到兩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來秦二世胡亥繼續(xù)修建,還沒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項羽一把火燒毀了。從此,阿房宮的興亡就同秦王朝的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此時危機重重。于是,杜牧寫了這篇賦。表面上,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實際上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當權者要以古為鑒。
三、聽錄音,正音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課文錄音,在聽的同時請大家把一些不認識的字注注音。強調以下字音
突 兀(wù ) 水渦(wō) 不霽(jì)何虹 妃嬪媵(yìng)嬙
矗(chù)立 輦(niǎn)車 雷霆乍(zhà)驚 鼎鐺(chēng)玉石
邐迤(yǐlǐ) 錙銖(zī) 架梁之椽(chuán) 直欄橫檻(jiàn)
參差(cēncī) 倉庾(yǔ) 金塊珠礫(lì) 盤盤囷囷(qūn)
四、整體感知
讀完文章,文章每一段寫了什么內容?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
第一節(jié):從阿房宮的建筑規(guī)模、樓閣廊檐、橋梁復道等方面來描寫阿房宮的壯麗;
第二節(jié):寫秦宮廷生活的奢靡;
第三節(jié):寫秦皇窮奢極侈、不體恤民力終于導致覆亡;
第四節(jié):指出秦亡深刻的歷史教訓,警示后人。
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 1-2節(jié)體物,阿房宮的雄偉壯觀和宮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第二層 3-4節(jié)寫志,交待作這篇賦的本意,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
第二課時
一、講解第一小節(jié)
1、 下面我們先來看“體物”中的第一小節(jié)。這一節(jié)介紹了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理解生字詞,嘗試翻譯。
重點字詞強調:
畢:結束,指被秦國所滅。一:統(tǒng)一,數(shù)詞→動詞,后文“五步一樓”的“一”是數(shù)詞。
兀:山高而上平,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盡。形→動。
構:構造,建構。
折;轉折。
走:奔向,趨向。注意“走”在古時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本文這里是奔向,趨向。
縵:縈繞;兀呵,迂回。象我們今天所說的回廊、峰回路轉都是此意。
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噘起。
抱:環(huán)繞。
鉤心斗角:古今異同。古:宮室建筑的結構錯綜精密。今:各用心機,明爭暗斗,互相傾軋。
落:量詞,猶“座”。
霽:本指雨停,引申為風雨停,云霧散,天放晴。
氣候:古今異同。古: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今:天氣(雨雪陰晴)。
2、重點句子翻譯: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3、思考: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筑的?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覆壓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廣,“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shù);再以長橋如龍、復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摟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筑之外觀。接著,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筑內部。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燦”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這一節(jié)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敘述中時有前后照應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把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敘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臥波,復道行空”,用筆經濟,形象生動。敘述中也間有動態(tài)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jié)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豐姿盛態(tài)就顯現(xiàn)于讀者眼前。
二、講解第二節(jié)
1、重點字詞強調:
王子皇孫:這里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詞→動詞。
輦:原義:人拉的車,這里名→動,乘車。
朝歌夜弦:歌、弦:名→動。
為:成為
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現(xiàn)在專指有名的電影演員,運動員等
綠云:比喻女子烏黑的頭發(fā)。
杳:狀語,深遠,不見盡頭,不見蹤影,杳然的意思。
之:動詞。到……去。
盡、極:互文,極力,盡量。
縵:同“慢”,遲緩的引申義。縵立:久立。和前面“廊腰縵回”的意思不同。
2、重點句子翻譯: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3、思考: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明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熬G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shù)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fā)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jié)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4、小結:以上為文章的第一部分,鋪敘渲染了阿房宮的宏偉壯麗及宮女之眾。
第三課時
一、 講解第三段
重點字詞強調:
鐺:名作動,把它當作鐺。
愛:喜歡。念:顧念。
錙銖;這里用它的引申義,指細微!氨M錙銖”和“如泥沙”狀語后置。
使:致使。
南畝:不是指南邊的田畝,這是個典故,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因為古時農家田畝多向南面向陽之處,后來文言文就常用“南畝”代替田畝。
九土;九洲,泛指全國。
城郭:城墻。城市。古代的`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兩字連用表示城。
驕固:驕橫頑固。歸納固的用法:頑固;穩(wěn)固(《諫太宗十四疏》“固其根本”);本來,誠然(“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叫:吶喊,引申為起義。
舉:被動,被攻占。
可憐:這里指可惜。古今異同。今:值得憐憫。
2、重點句子翻譯: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3、思考:“可憐焦土”中的“可憐”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勖鞔_]流露出作者無窮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土崩瓦解下,迅速滅亡,而“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頃刻之間化為灰燼,唐朝當時正處在秦的景況之中,杜牧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千,不安和憂憤溢于言表。
4、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觀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笨梢姡恼虑懊嫠M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xiàn)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講解第四小節(jié)
1、重點字詞強調:
族:名作動,滅族。
天下:指代天下的人民。
使:假使。
愛:關愛,愛護。
2、思考:“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個“后人”,各指什么?這句話有什么深意?
明確: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當時的唐統(tǒng)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統(tǒng)治者)。這句話提醒唐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
3、提問:作者認為六國與秦滅亡的原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段段意。
明確:原因都是不愛其民;段意是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
4、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借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
明確: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王朝滅亡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賦中說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梢姡鶉鴾缤,是不能愛民的結果。從何看出六國之不愛民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薄扒刂鋵殹保ㄘ敻恢Q),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統(tǒng)治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六王”因不愛民而“畢”其統(tǒng)治;秦如吸取教訓,“復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致迅速滅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國滅亡的老路。開頭12個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
6、、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
。ǎ保┫胂蟆U⒃谙胂蟮幕A之上。
。ǎ玻┍扔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都是比喻。
(3)夸張 “一日之內,…..而氣候不齊”“使負棟之柱……”
(4)排比 第二三節(jié)用了大量的排比。
阿房宮賦教案5
一、導入
孟子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避髯诱f:“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而杜牧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阿房宮賦》。
二、釋疑解難
1,朗讀:全文四段分別由四人朗讀,糾正讀音;然后齊讀,體悟賦文的語言美。
2,檢查:提交課前預習問題,師生共同討論答疑,并把握文章寫作意圖。
3,互動:為彌補遺漏,教師可事先預備好以下問題(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完成)。
。1)“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應如何理解?
。2)“綠云擾擾,梳曉鬟也”中為什么用“綠”來形容頭發(fā)?
(3)“鼎鐺玉石,金塊珠礫”中“鼎”“玉”“金”“珠”作什么用法?
。4)“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應如何理解?
三、發(fā)現(xiàn)思考
印發(fā)人教版第二冊(20xx 年12月第1 版)《阿房宮賦》課文,與所學蘇教版課文分段研讀比較,
努力從比較中和文本本身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提交全班,師生互動解決。
1,仔細研讀課文第" 段,試從內容、結構及寫法上去發(fā)現(xiàn)問題。
(1)人教版“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中四分句間沒有像蘇教版文本那樣用句號,而是連用三個逗號,請比較哪一種寫法更好?
明確:人教版語氣更短促有力,更能讓人體會出六國滅亡之迅速,阿房宮建造之容易,寫出了秦的強大氣勢;蘇教版停頓間歇長,能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 —六國為何滅亡得這么迅速?更能體現(xiàn)秦興之驟,阿房宮工程之浩大,更能體現(xiàn)秦始皇之驕奢,人民苦難之深重。所以相對來說,蘇教版的寫法更好,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主題。
。2)蘇教版“ 高低冥迷,不知東西”和人版教“高低冥迷,不知西東”,寫法有何不同?
明確:“ 西東” 與上文的“龍”“虹”押韻,屬平聲韻,讀起來大氣,有雄渾之勢;“東西”與上文的“迷”下文的“凄”“齊”押韻,屬仄聲韻,語調低沉,蘊含斥責的情感。
兩種寫法都符合辭賦整齊美、音樂美的特點。
。 教師提示:賦文特點— —講究押韻?稍傩羞x讀體會。)
。3)“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句分明寫宮女,但兩種版本為何都不將其劃入第2段而劃入第1段?
明確:這里的宮女,并非“妃嬪媵嬙”,而主要是歌伎舞女,為作者聯(lián)想想象寫就,目的是以歌舞效果、宮人之多來側面襯托阿房宮的宏偉規(guī)模和繁華奢侈,以揭示秦統(tǒng)治者靡費之過,并與前文所寫阿房宮之外形、體制相應,屬先外后內寫法,故應歸入第"段。
。 教師提示:賦文特點— —講究鋪陳夸張、聯(lián)想、想象。)
2,仔細研讀第2、3段( 宮女、宮藏),試從結構上發(fā)現(xiàn)問題。
兩種版本段落劃分明顯不同,人教版將“宮女”和“宮藏”合為一段,蘇教版將“宮女”劃為一段,“宮藏” 與議論合為一段,哪一種版本好?為什么?
明確:人教版好。寫作內容上,“宮女”與“宮藏”同為宮內人和物,先外后內,應合并一處。表達方式上,前兩段鋪陳描寫,后兩段發(fā)表議論,如此編排層次明朗,一讀便知。蘇教版,似想細分層次,而卒將“ 宮藏”與議論相合,令層次意旨模糊。主題揭示上,人教版并列成段,強調突出,留有回味余地。總結六國滅亡之因—— —“不愛其人”,這也是鋪敘秦亡之因—— 重蹈六國覆轍,更是力諫當朝。而蘇教版的段落劃分區(qū)分度不高,導致內蘊不深,主題揭示有些淡化。
3,立足文本,仔細研讀第"段議論部分,試從內容上發(fā)現(xiàn)問題。
。1)議論部分一系列的排比句都是圍繞著一個對象來組織的,請概括出這個對象。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唯獨選中這個對象來組織排比句?
明確:對象是百姓。喻秦之奢華是建立在對本朝百姓的剝削、壓榨之上的,反映了秦無以復加的.殘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由此可得出秦亡乃與六國滅亡同出一轍:“不愛其人”。
。ń處熖崾荆嘿x文特點— —多用排比、對偶等修辭?稍僮x“明星熒熒..杳不知其所之也”體會情感。)
。2)在本段議論中,作者充分利用了賦的特點,對秦的紛奢進行了大肆夸張渲染,但有一句卻相反,只是一筆帶過,請找出來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十四個字,句句押韻,音節(jié)迅急,有駿馬下坡之勢。“可憐焦土”四字小結前文所有鋪排渲染,充溢無窮感慨:強秦迅崩速解,麗宮瞬間灰飛煙滅;速滅則虐甚,虐甚則速滅;揭示道理,警醒當朝。若鋪陳夸飾,效果不佳。
四、感悟創(chuàng)新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中四個“ 后人”具體指什么人?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請選用高度概括性的詞語完成填空。(提醒閱讀課題注解,并提供寫作背景,感受作者濟世救民的思想。)
1,建阿房,阿房___矣,秦皇___矣!
2,聚宮女,宮女___矣,秦皇___矣!
3,斂珍寶,珍寶___矣,秦皇___矣!
4,告誡:吾皇戒___,要___。
明確:第一、二、四個“后人”均具體指唐朝統(tǒng)治者, 第三個“后人” 具體指唐朝以后的統(tǒng)治者。1,奇,侈;2,苦,淫;3,多,靡;4,奢,愛民。(意思對即可)
小結:明結構,先分后總;懂寫法,先揚后抑,蓄勢鋪墊;曉主題,借古諷時。
點題:歷史的回聲,后人之鑒!播放全文錄音朗誦。
。 教師提示:賦文特點— —卒章顯志。)
五、拓展延伸
閱讀《“我要給項羽翻案”引發(fā)爭鳴》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關阿房宮的兩則材料,體會賦文“ 鋪敘風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卒章顯志,以寄諷喻之意”的特點。
阿房宮賦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賦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三)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難點、重點解析
(一)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分析:要回答此問題,可參見自讀提示。《阿房宮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玉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也”的結局。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笇W生自讀。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賦”的字義是鋪述,這種文體的特征是“鋪采漓(ch,舒展)文,體物寫志”(劉勰語),也就是要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用新奇美麗的辭藻來描摹事物(體物),抒寫情志。我們初次接觸這種文體,尤應抓住這個特點來研讀課文。即不但要像讀別的文言文那樣準確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樣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華美的文辭來“體物寫志”的。自讀的步驟是:
第一步:反復研讀“體物”部分,即課文1、2兩段。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讀戍誦。
第二步:比較細致地研讀課文的“寫志”部分,即3、4兩段,弄清它與前一部分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第三步:通讀全文,對文體特征、表現(xiàn)手法、思想內容進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練習”四、五、六等詞語、句法題。
。ǘ┍疚牡慕Y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guī)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三)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他強調思想內容的重要性,認為形式要為內容服務。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細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第1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2段敘寫官中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第3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民起義,一舉亡秦。第4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后人,如不以歷史為鑒,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用以敬誡“后人”是全文主旨。聯(lián)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寶歷(唐敬宗的年號——5;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后人”指的應是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
(四)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觀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可見,文章前面所進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xiàn)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五)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熬G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shù)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fā)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jié)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六)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xiàn)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ㄆ撸┪恼抡Z言精煉,而含意豐富。試舉例說明。
分析:本文起筆就不同凡響。(古文觀止)編者的評語是:“起四語。只十二字,便將始皇統(tǒng)一以后縱心溢志寫盡,真突?上病!遍_頭兩句,寫六國覆滅,由秦一統(tǒng)天下。形似泛泛敘事,實則為下文伏脈:“六王”為何會“畢”?“四!睘楹文堋耙弧保恳煌鲆慌d,關鍵何在?讀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開始總結歷史教訓的。后兩句,說伐盡蜀山林木,才將阿房宮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規(guī)模浩大,蘊含著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撤ナ裆街荆\往關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經多少艱難險阻,作者沒有細說但讀者自可想見。而要建成如此奇?zhèn)ブ畬m室,伐木運木只是一項工程。統(tǒng)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濫用民力,勢必釀成嚴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縱心溢志”,“驕奢淫逸”,正是取禍之由。起首4句,不僅氣魄宏大,且含意深廣,耐人尋味。從語言上看,兩兩對偶,各各押韻(全押仄聲韻),音調急促有力,確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簡意深之處并不少見。又如第2段寫秦人揮金如土,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字,構成4個比喻。一面是揮霍無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處鋪敘也為下文生發(fā)議論奠定基礎。作者錘字煉句皆有所指,這些地方宜深入體會,認真學習。
附:《阿房宮賦》知識要點整理
。ㄒ唬┕沤癞惲x
1、六王畢,四海一(一,統(tǒng)一)
2、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鉤心:屋角向心,像鉤一樣,互相聯(lián)系;斗角:屋角相向,又像兵戈相斗。心,屋心;角,檐角)
3、使秦復愛六國之人(使,假使)
4、幾千萬落(落,座)
(二)一詞多義
1、使?使負棟之柱(讓,動詞) 使六國各愛其人(假使,連詞)
2、一?六王畢,四海一(一體,名詞)?一肌一容(每、一說全部,副詞) 楚人一炬(次數(shù),數(shù)詞)
3、之?一日之內,一宮之間(的,結構助詞)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動詞) 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它,即擲棄的珍寶,代詞)
(三)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01. 驪山北構而西折(名詞“驪山”作狀語,在驪山)
02. 廊腰縵回(名詞“腰”、“縵”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03. 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名詞“蜂房”、“水渦”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04. 輦來于秦(名詞“輦”作“來”的狀語,用車子,乘車)
2.名詞、副詞、數(shù)詞用作動詞
01. 族秦者秦也(名詞“族”用作動詞,滅族,殺死合族的人)
02. 奈何取之盡錙銖(形容詞“盡”用作動詞,取盡)
03.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名詞“歌” “弦”用作動詞,歌唱、彈琴)
04. 六王畢,四海一(數(shù)詞“一”用作動詞,統(tǒng)一)
3.意動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借鑒)
4.動詞用作名詞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動詞“收藏”“經營”用作名詞,都是指金玉珍寶等物)
(四)句式
1.判斷句
。1)以“……者……也”表示判斷。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為……”表判斷。如: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3)“……”表示判斷,說明原因,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狀語后置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3.被動句 函谷舉
4.省略句
幾世幾年,剽掠( )其人 (省略介詞“于”,從)
復道行( )空 (省略介詞“于”,在)
阿房宮賦教案7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杜牧及其創(chuàng)作,了解賦。
2、識記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3、學習本文鋪陳排比、夸張、對偶、比喻的用法。
4、體悟杜牧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教學過程:
【導入語】
師:上課前,請同學們先來猜猜一個謎語。我們這個謎語的謎面是一副對聯(lián),請看黑板上:上聯(lián)——半邊林場半邊坡,下聯(lián)——一曲牛歌一卷文,猜唐朝一位詩人。﹙提示:大家要注意方法,這副對聯(lián)運用的是拆字法來寫的,也就是說,上下聯(lián)各蘊含著一個字﹚。
生:杜牧。
師:提起這位晚唐的大詩人,我們會想到他哪些詩句呢?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精彩的詩句,在大詩人的筆下是層出不窮的。其實,杜牧不僅詩歌寫得好,賦也寫得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賦作《阿房宮賦》。
【作者介紹】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詩人,晚唐詩的杰出代表人物。杜牧出身高門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宰相和史學家。26歲中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及黃州、池州等地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故人稱“杜樊川”。其詩擅寫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極高,與著名詩人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是晚唐詩的主要代表之一,亦能文,散文氣勢雄渾,多針砭時事。
【“賦”介紹】
賦:指古文中介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它在內容上的特點表現(xiàn)為通過“體物”以“寫志”,即通過摹寫事物以達到抒發(fā)情志的目的。在藝術形式上的特點表現(xiàn)為注重鋪陳夸張,語言講究對偶,注重聲律,辭藻華麗,富有文采。注意由于賦是介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所以它既講究對偶,注重聲律,保存了一定的詩意,又自由流動,增強了表現(xiàn)力。
【分析課文】
一、教師范讀,要求學生仔細地聽,給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注上讀音。然后,全班齊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本文寫了什么內容﹙根據賦在內容上的.特點來答,即通過描寫阿房宮的相關情況,反映了秦始皇窮奢極欲的現(xiàn)實,總結了秦亡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
二、分析第一段
1、逐字逐句講解字詞,翻譯第一段,一邊翻譯一邊講解內容一邊要求學生背誦:
阿房宮的來歷﹙四個三字句﹚→阿房宮占地之廣→阿房宮樓閣之高→建筑地形﹙外﹚→二川﹙內﹚→樓閣、走廊、屋檐、宮室﹙2個四字句+散行長句﹚、長橋、復道、歌臺、舞殿。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2、本段藝術:
師:其實阿房宮毀于戰(zhàn)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夠說清。但杜牧卻從阿房宮的外在形勢和本體構筑詳細生動地描摹了阿房宮的情況。其實,這些對于樓閣、走廊、宮室、屋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的描繪都是詩人想象出來的,但這些奇特的想象合理,并無造作之感。請同學們說說作者在這深刻細膩生動的想象描寫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這些修辭各寫出了阿房宮的什么?
阿房宮賦教案8
【課文簡介】
本文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夸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教學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學會從語言入手讀通讀懂文言文。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通過文本分析,探討秦國滅亡的原因。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借助課文賞析賦的特點,關注文中所使用的想象、對偶、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
4.文化傳承與理解: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魚肉百姓的罪惡,了解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目的。
【教學重點】
疏通文本,通過文本分析,探討秦國滅亡的原因
【教學難點】
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魚肉百姓的罪惡,了解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目的。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景知識
1.作者簡介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2.題解
“阿房”舊讀“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遺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宮,秦始皇營造的宮殿。規(guī)模宏大,奢華壯觀。傳說后被項羽燒毀。
3.文體知識
賦是古文中介于韻文之間的一種特殊文體!百x”作為一種文體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它是由《詩經》、《楚辭》發(fā)展起來,《詩經》是“賦”的遠源,《楚辭》是“賦”的近源。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后期,到了漢代才形成確定的體制,這是賦的淵源。它的特點:鋪陳文采,描寫事物,以抒寫情志,重視辭藻和押韻,以鋪陳、對比、對偶、夸張等傳統(tǒng)技法為主,文章顯得整齊和諧,清新流暢而又具有磅礴的氣勢。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唐宋古文化運動興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寫賦,使之由駢儷趨向散文化,稱為“文賦”以區(qū)別于六朝的“駢賦”以及唐代用來科舉考試的“律賦”。杜牧的《阿房宮賦》被視為初期文賦的典范之作。
在藝術表現(xiàn)上注重鋪陳、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內理。在語言上使用新奇美麗的辭藻。另外賦也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結合在一起。借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
4.寫作背景
《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笨梢姡兄杂X承擔匡世濟民之責任,心懷天下的作者,希望通過此文來實現(xiàn)警示君主的目的。
二、預習檢測
1.字音
廊腰縵màn回 不霽jì何虹 妃嬪媵yìng嬙
瓦縫參差cī 輦niǎn來于秦 朝zhāo歌夜弦
直欄橫檻jiàn 棄擲邐迤yǐ 焚椒jiāo蘭
盡態(tài)極妍yán 剽piāo掠其人 鼎鐺chēng玉石
2.成語積累
鉤心斗角:原指宮室建筑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后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后多寫成“勾心斗角”。
三、文言知識點
重點實詞:見課本注釋。古今異義
1.隔離天日 古義: 遮蔽 今義: 斷絕接觸;斷絕往來
2.鉤心斗角 古義: 宮室結構參差錯落 今義: 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3.而氣候不齊 古義: 一天之內的冷暖狀況 今義: 長期的天氣狀況
4.燕趙之收藏 古義: 金銀珠寶 今義: 收集保藏
5.韓魏之經營 古義: 金銀珠寶 今義: 籌劃經管
6.齊楚之精英 古義: 金銀珠寶 今義: 優(yōu)秀杰出的人才
7.可憐焦土 古義: 可惜 今義: 憐憫
詞類活用
1.驪山北構而西折 方位名詞作狀語,詞義:在北邊/向西邊
2.廊腰縵回 名詞作狀語,詞義:像腰一樣
3.檐牙高啄 名詞 作 狀語,詞義: 像牙一樣
4.蜂房水渦 名詞 作 狀語,詞義: 像蜂房/像水渦
5.不霽何虹 名詞作 動詞,詞義: 出現(xiàn)彩虹
6.未云何龍 名詞作 動詞,詞義:出現(xiàn)云/出現(xiàn)龍
7.朝歌夜弦 名詞作動詞,詞義:唱歌/彈琴
8.楚人一炬 名詞作動詞 ,詞義:放火
9.可憐焦土 名詞 作動詞,詞義:變成焦土
10.族秦者秦也 名詞作動詞,詞義滅族
1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動詞作意動詞,詞義:以……為鑒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②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③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④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⑤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⑥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2.被動句
函谷舉 被攻占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被寵幸
3.賓語前置句
秦人不暇自哀 正確語序: 秦人不暇哀自
4.狀語后置句
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正確語序: 負棟之柱,于南畝之農夫多
5.省略句
長橋臥波 長橋臥(于)波
復道行空 復道行(于)空
四、逐段分析講解
1.第一段
第一層:開首十二字,交代時代背景,點出地理環(huán)境!柏!薄俺觥彪m是粗筆勾勒,但已顯愛憎,揭示了秦始皇統(tǒng)一后驕縱享樂,幾十萬勞動者的辛勞與血淚才換得阿房宮“出”。
第二層:“覆壓……流入宮墻。”夸張手法,總寫阿房宮的宏偉規(guī)模。“覆壓”言其廣,“隔離”言其高。驪山,起伏不斷;二川,滔滔不絕,這兩句將宮殿趨向、座落地勢、規(guī)模之大形象鮮明地描繪出來。
第三層:“五步……不知西東!币源罅康膶ε、排比等駢句,極力描繪、渲染了阿房宮內樓臺殿閣的宏偉、豪華,橋梁復道的奇麗、壯觀。“五步” “十步”,寫出樓閣之密;廊腰飛檐,指出宮室之美。廊腰縵回突出曲線美;鉤心斗角突出結構美!氨P盤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樣樓閣的形狀,像蜂房那樣邃密,如漩渦那樣紆回!按2恢鋷浊f落”,擲筆長嘆,言非筆墨所能盡言。
第四層:本段最后部分。從行文上看,這部分帶過渡性質,從建筑寫到宮殿中人物的活動,“歌臺暖響”等四句既寫宮中歌舞之盛,也寫出這歡歌狂舞背后隱藏著宮人的無限悲戚!耙蝗罩畠龋粚m之間,而氣候不齊”,重在寫人之感受,親疏各別,冷暖不均。
2.第二段
由宮殿的描繪,自然過渡到對宮人、宮藏的描繪。
第一層:寫宮人——“妃嬪媵嬙……三十六年。”分別從宮人的來源、宮人的生活、宮人的命運幾方面進行描寫。明星、綠云、渭流、膩煙、霧、雷霆等具體形象的描繪,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經過了藝術的夸張,極寫宮女之多,妃嬪彩娥,濟濟各殿,也見出秦皇的驕奢淫逸,糜爛不堪。而她們“盡態(tài)極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卻“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望幸”與“不得見”,充滿了對孤寂痛苦的宮女的同情,更有對暴君的揭露。
第二層:寫宮藏——本段余下的部分。“收藏”“經營”“精英”及“剽掠”這些詞寫出秦人掠奪之甚。“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個字有四組對比,六國的珠寶盡入秦宮,但在宮中卻視若土石,任意拋灑,有奢侈之心,無愛惜之意,批判鋒芒漸露“亦不甚惜”,我們仿佛已聽到作者的斥責和憤慨的聲音了。
3.第三段
本段由上文的描寫轉入議論。
第一層:“嗟乎”至“用之如泥沙!币猿@砗头磫柍馇亟y(tǒng)治者只顧個人享受,不顧百姓死活、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第二層:“使負棟之柱”至“不敢言而敢怒!睌[出秦皇罪證,六個排比分句,運用比喻、夸張,緊扣阿房宮,進行強烈的對照描寫,繪出秦始皇“勞民傷財”的怵目驚心的圖畫。接下去順勢寫出人民“不敢言而敢怒”的局面。民怨積深,“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鞭r民起義的爆發(fā)是必然的。
第三層:“獨夫之心”至“可憐焦土”。這部分高度概括了秦亡的過程,民眾的反抗從“怒”到“叫”“舉”“炬”,三個動詞,短促相連,生動地表現(xiàn)了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勢,火山爆發(fā)之烈,迅猛異常,不可壓抑。“可憐焦土”與上面的壯麗描繪形成鮮明對比,顯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速亡。
4.第四段
最后的作者議論,給唐王朝不啻澆了一瓢鉆心透骨的冰水。歷史的回顧,有著現(xiàn)實的用心。文章突出一個“鑒”字,希冀唐統(tǒng)治者以秦為鏡,回心轉意,更弦易轍。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
1.結合文本賞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1)善用想象、比喻與夸張。阿房宮毀于戰(zhàn)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夠說清,《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也不詳。這給寫“阿房宮”造成了困難,但卻給作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空間?梢哉f,杜牧在這篇賦中藝術地再造了阿房宮。無論是對樓閣廊檐的工筆細刻,還是對長橋復道的潑墨揮灑,都是出自想象。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給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帶動人沿著他開辟的路徑走下去,在頭腦中活現(xiàn)當年這座宮殿的盛況。這種效果的取得,和本文運用生動的比喻、大膽的夸張有直接關系。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張,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鋪陳。從整體結構來看,此賦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后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采用了鋪陳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賦者,鋪也!边@個“鋪”,指的就是鋪陳!瓣悺奔搓愓f、陳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描寫、敘述,“鋪”有展開、攤平的意思!颁侁悺奔磳κ挛铩⒕拔锏奶攸c進行全面而詳盡的描繪和敘述,達到窮形盡相的效果。在《阿房宮賦》中,描寫中鋪陳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陳的例子,如結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鋪陳是賦體的傳統(tǒng)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堆砌辭藻,并沒有寫得繁縟冗雜,而是表意清晰,恰到好處。
2.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蔼毞颉⑹、楚人”分別指誰?
明確:
獨夫:秦始皇;戍卒:指陳勝、吳廣所率領的起義軍;楚人:指項羽。
3.作者認為六國和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聯(lián)系全文說說杜牧寫《阿房宮賦》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明確:作者認為秦國滅亡的原因是在于統(tǒng)治者的驕奢無道,不愛其民。這是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作者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毀,生動的總結了侵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的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提醒唐朝統(tǒng)治者要節(jié)儉愛民,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
二、拓展閱讀
過驪山作
杜牧
始皇東游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
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1)請從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找出與劃線句內容相一致的句子。
明確: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2)簡要結合詩句,概括分析本詩與《阿房宮賦》在主旨和藝術手法上的相同點。
明確:詩中用通俗的語言對秦始皇進行辛辣的諷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艱辛,又批評他不知體恤百姓,一味殘暴,以至斷送天下的愚蠢。末兩句寫秦始皇苦心經營的墳墓,到后來被牧童失火燒毀,他自己只落得個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場。這是對秦始皇夢想獨霸天下、萬世為君的深刻諷刺。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和《阿房宮賦》相似,也是借古諷今,勸諭當政者不要胡作非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三、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
阿房宮賦教案9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2、懂得賦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3、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難點、重點解析
1、賦的特點以及本文的藝術特點。
2、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指名學生根據注釋①解題;學生解題后,教師補充。
1、關于“賦”的文體
“賦”:一種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文學體裁。從形式上看,它注重鋪敘,語言華美,文筆絢麗,講究韻律和句式,善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從內容上看,賦要通過“體物”達到“寫志”的目的,結尾的部分則往往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章法開放流暢,句式錯落多變,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暢快的氣勢,稱作文賦。
2、關于杜牧
杜牧(803—852),不但是晚唐時期杰出的詩人,“賦”和古文也都堪稱大家。在詩歌方面,人稱他為“小杜”,以別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與李商隱并稱,稱“小李杜”。他的古文頗多針砭時事的作品,“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四庫全書總目》)。他對“賦”這種文體的發(fā)展,也有著卓越的貢獻。唐宋古文運動興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寫作方法作賦,使之由駢驪趨向散文化,稱為“文賦”以區(qū)別于六朝的“駢賦”和唐代用來科考取士的“律賦”。杜牧的這篇《阿房宮賦》就是這樣的作品之一,歷來被人們視為“文賦”的初期典范之作。
3、杜牧及《阿房宮賦》的寫作緣由
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藩鎮(zhèn)跋扈,吐番、南詔、回鶻軍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于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希望當時的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富國強兵,極力主張內平藩鎮(zhèn),加強統(tǒng)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而穆宗李恒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苯韫胖S今,時23歲。
4、關于阿房宮
阿房宮是秦始皇所建的宮苑,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郊的阿房村!鞍⒎繉m”的“阿房”舊讀“婀旁”(為ēpáng)。為什么叫“阿房”?一說是地名或山名,遺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說因宮殿的“四阿”(屋蓋四角彎曲處)造得寬闊得名,“房”同“旁”,寬廣的意思!鞍⒎繉m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造亡,始皇廣其宮”。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之后,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動工再次修建阿房宮!妒酚浨厥蓟时炯o》對“阿房宮”的記載是很簡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陽城小人多,舊建宮廷不夠大,決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興建大規(guī)模的宮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東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萬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邊馳道修成閣道,直抵終南山,山巔是高聳的宮闕(宮殿正門),再從宮闕興修復道(上下兩層的通道),渡過渭水,直達咸陽。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滅亡都沒完成。公元前209年二世胡亥嗣位,驪山陵復土完畢,集中勞動繼續(xù)修建,項羽入關以后,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筑付之一炬,化為灰燼。杜牧的《阿房宮賦》就得在上述記載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寫成的。
二、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
3、齊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1、2兩段。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學生自讀,著重點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
“廊腰縵回”——“縵”的本義有“寬緩”、“遲緩”等義;這句的“縵”,注釋為“縈繞”,是由“寬緩”義引申而來,下文“縵立遠視”的“縵”,注釋為“久”,是“遲緩”義的引申。“回”,注釋為曲折。按“回”,它的本義是“轉”、“掉轉”(“回車叱牛牽向北”),引申義有“旋轉、回旋”(“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曲折”“回轉”(“碧水東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燈重開宴”),等等。
“鉤心斗角”——課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義,與現(xiàn)在用作成語的意思有別。在文言中也常用來指.寫作中的巧思,如:“近時詩家詠物,鉤心斗角,有突過前人者”。
“盡態(tài)極妍”——這里的“盡”和“極”是互文,都是“盡量、極力”的意思。整個詞語是指用盡心思使姿態(tài)美好,用盡一切辦法使容顏妍麗的意思。按“盡”,本義是“空、沒有了”(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引申義有“完全、全都”(秦地可盡王也)、“盡量、盡可能”、“到盡頭、到頂點”(林盡水源)、“死”(轉側床頭,惟思自盡),等等。
2、解釋疑難語句: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边@兩句的“歌臺”、“舞殿”和“暖”、“冷”,均為互文見義,寫“歌”時同時包括“舞”,寫“舞”同時兼指“歌”。后一句的“氣候”,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氣候”,在古代常用來指“節(jié)令”,或用來指環(huán)境氣氛(均見《辭!罚_@兩句合起來,意謂:在一個宮中,正在演奏歡快的歌舞,在另一宮內,則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這就給人一種“在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節(jié)令不同或環(huán)境氣氛有異的感覺。
“綠云擾擾,梳曉鬟也”——這一句,課本無注。“綠云”,比喻頭發(fā)黑而密,古人常用它來代指婦女的美發(fā);“擾擾”,這里是“鐐繞”的意思;“曉鬟”指“晨妝”,“鬟”是一種環(huán)狀發(fā)髻。為什么用“綠”來形容頭發(fā),因為古代訓詁學有一條輾轉相訓(解釋)的原則,“綠”與“青”、“黑”可以輾轉相訓!熬G嶂百重,青川萬轉”(吳均句),“綠”和“青”是同一種顏色。不用“青云”,而用“綠云”,能給人一種更美的色感。
四、學生讀課文1、2段。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1、2段。
2、對照注釋,學習其余節(jié)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翻譯1、2段中句子。
二、研讀課文3、4兩段。(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串通課文。)
“錙銖”、“庾”、“九土”、“獨夫”、“舉”、“族”——這些詞語,文言中常用,課本中均有注釋,要牢牢記住。其中“錙銖”、“庾”要注意寫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國,源出《尚書》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為九州的記載!蔼毞颉,語出《孟子》,特指眾叛親離的殘暴君主;“族”,作“滅族”解,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嚴刑。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紛”,多;“紛奢”合用,指豪華、奢侈!澳睢,顧念。
“南畝”——即“田畝”。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注家謂古時農田多在南面向陽之處,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畝”代指“田畝”。
“架梁之椽(chuá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條。注意“椽”的讀音和寫法。
“管弦嘔啞”——“管弦”,管樂器和弦樂器的合稱,古詩文中常用來代指音樂!皣I啞”,形容樂聲嘈雜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暇”的本義是“閑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鞍А保@、悲悼。按:“哀”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為“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嘆、悲悼”。4個“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人,但第三個“后人”是指唐代更后的人。后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為鑒戒,將使更后的人來哀嘆他的自取滅亡。
三、綜合分析全文。
1、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2、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筑的?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案矇喝儆嗬铩保云湔嫉刂畯V,“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樓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shù);再以長橋如龍、復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樓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筑之外觀。接著,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筑內部。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袖”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這一節(jié)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敘述中時有前后照應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抱地勢”與前文“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敘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臥波,復道行空”,用筆經濟,形象生動。敘述中也間有動態(tài)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jié)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豐姿盛態(tài)就顯現(xiàn)于讀者眼前。
3、在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懊餍菬蔁伞笔潜扔骶涞挠黧w,“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
阿房宮賦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具有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宮賦》為晚唐文賦,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賦講究鋪陳和聲韻,而本文不但有華美的語言、和諧的聲律,還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在韻文發(fā)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單元中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善用豐富的想象、對偶、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的特點,并明確它們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愛、取、族”等實詞的用法,培養(yǎng)朗讀、背誦的能力。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善于從多種角度,具體、生動、細致地描寫藝術形象,并在此基礎上議論的寫作特色。
3、德育目標
通過作者對秦亡原因的闡釋,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諷今、諷時刺世的寫作目的,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必然導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作者 寫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2、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難點: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筑的?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四、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 過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基本上能夠閱讀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學上,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教師講解一些文中重要知 識點,讓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并讓學生感知文章的語言美,了解賦的特點。
五、教學方法
1、研讀法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 學生準備:預習學案;預習時遇到的問題。
2、 老師準備:課前預習學案,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七、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1、提示文中重要詞語,請學生到黑板上注音。
詞語: 驪山 縵回 囷囷 初霽 媵 嬙 剽掠 鼎鐺 儷迤 錙銖 欄檻
lì màn qūn jì yìngqiàng piāo chēng lǐyǐ zīzhū jiàn
2、請三位學生分別朗讀全文。
3、作者及背景: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人稱之為 “杜樊川”.擅長詩、賦、辭,其中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人們將他和杜甫相比,稱他為“ 小杜”;又和他同時代的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散文氣勢雄渾,多針砭時事;詩歌語言流麗而又風味清新,氣勢豪宕而又情致婉約。著有《樊川文集》 。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此時已是晚唐,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喜歡游獵,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寫這篇文章意在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來總結秦王朝驕奢遙逸終政亡國的歷史 教訓,從而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希望唐朝統(tǒng)治者能夠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ǘ┣榫硨搿⒄故灸繕
導入:清代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它輝煌壯麗,它可堪稱是 “東方凡爾賽宮”,可惜的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摧毀了,如果要我們描繪出昔日圓明園的勝景來,恐怕是難上加難了。然而,在阿房宮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卻通過神奇的想象,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將昔日阿房宮宏偉的氣勢,精巧的樓閣宮殿……描繪的生動傳神,讓人讀來歷歷在目,F(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杜牧筆下的阿房宮是什么樣子。
。ㄈ┖献魈骄俊⒕v點撥
探究一:文言知識點。解釋句中知識點,并翻譯。
A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3、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朝”“夜”,名詞作狀語)
4、蜂房水渦 ( “蜂房”, “水渦”, 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5、輦來于秦 ( “輦”,名詞作狀語,坐著輦車)
6、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B古今異義詞:
阿房宮賦教案11
教學目的:
1、感受課文豐富瑰麗的想象,形象生動的比喻、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今的目的;
3、掌握“一”、“愛”、“取”、“族”、“焉”、“而”、“夫”等詞的意思。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介紹“賦”、作者及寫作背景;講解第一、二節(jié)
二、教學過程及其步驟
1、介紹“賦”
這個單元的課題很有意思。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看“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疏”,這是指上給皇帝的奏章;“滕王閣序”中的“序”,是序言,是介紹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師說”的“說”我們多次學過,這是一種議論文體。以上這些課文的文體在題目中就作了交代。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的《阿房宮賦》的“賦”是什么文體呢?我們先來看看書上86頁臧克家寫的一篇作品欣賞。
看了這段話后,你獲得了哪些有效信息?
[明確]“賦”是有詩衍變而成的一種文學體制;賦分為詩人之賦和辭人之賦,辭人之賦徒有華麗的外表,而詩人之賦不但文詞優(yōu)美,而且意義嚴正;《阿房宮賦》屬于詩人之賦。
[幻燈]賦用作文體的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后期荀況的《賦篇》,這可以說是由鋪陳發(fā)展到以賦名篇的肇始。至于什么是賦呢,我們曾經粗略的提到“賦者,鋪也”。《文心雕龍?詮賦》對賦的內容和形貌做了介紹。它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辟x的內容是體物寫志,是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fā)情志的目的,而在藝術上注重鋪陳,語言上使用華美的詞藻。此外,賦很講究聲韻的美。它借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了一種自由而又嚴謹、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于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學完《阿房宮賦》之后,相信大家就能感受到這種美了。
賦體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這樣幾個階段。
2、作者
至于作者杜牧,大家曾經學過他的《泊秦淮》,注釋1里也有,這里我們就不作介紹了。這里有張幻燈片,大家簡單看一下。[幻燈]
[板書課題]《阿房宮賦》杜牧
3、介紹寫作背景和目的
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到了什么?
《紅樓夢》里有一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學過了吧?里面有一張“護官符”它的內容是: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放幻燈]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這里就提到了“阿房宮”。[幻燈]
阿房宮是秦始皇在渭南營造的宮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動工不到兩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來秦二世胡亥繼續(xù)修建,還沒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項羽一把火燒毀了。從此,阿房宮的興亡就同秦王朝的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此時危機重重。于是,杜牧寫了這篇賦。表面上,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實際上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當權者要以古為鑒。
4、聽錄音,正音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課文錄音,在聽的同時請大家把一些不認識的字注注音。(強調應讀阿房(fang)宮)[放錄音]
5、劃分結構
讀完文章,我們明顯的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兩部分:[幻燈]
第一部分1—2節(jié)體物,阿房宮的雄偉壯觀和宮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第二部分3—4節(jié)寫志,交待作這篇賦的本意,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
6、梳理第一小節(jié)
。1)下面我們先來看“體物”中的第一小節(jié)。這一節(jié)介紹了阿房宮的雄偉壯觀。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結合課后練習一的1、2、3看看第一小節(jié)。
。2)請同學回答第一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來歷?
[明確][幻燈]“六王畢……阿房出”
請同學回答第二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外在形勢?
[明確][幻燈]“覆壓三百余里……流入宮墻”
請同學回答第三題,阿房宮的本體構筑
[明確][幻燈]“五步一樓……而氣候不齊”
這樣一理,大家很清楚這節(jié)可分為幾層呀?(三層)
。3)第一層
我們請位同學來翻譯第一層
強調:畢:完了,指被秦國所滅。一:統(tǒng)一,數(shù)詞→動詞
兀:山高而上平,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盡。形→動
我們說第一句四個三字句,短短的12個字寫得非常好,對的十分工整,增一字嫌多,減一字嫌少。既寫出了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李白說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樹木通過“難于上青天”的蜀道運到關中,阿房才“出”,這是多么勞命傷財呀。這12個字實際上已經涵蓋了作者的感情基調,是褒是貶呀?(貶)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六王”為什么會“畢”,“四!睘槭裁茨堋耙弧薄5任覀儗W完本文,將請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4)第二層
阿房“出”了,那么它的規(guī)模怎么樣呢我們來看第二層。請同學翻譯。
強調:構:構造,建構。折;轉折。走:奔向,趨向。注意“走”在古時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本文這里是奔向,趨向。
這四句交待了阿房宮的地理位置,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接著又由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墻,過度到第三層對阿房宮建筑特點的介紹。
。5)第三層
同學翻譯
強調:“五步一樓”的“一”:數(shù)詞,和前面的不一樣。
縵:縈繞;兀呵郏鼗。象我們今天所說的回廊、峰回路轉都是此意。
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噘起。
抱:環(huán)繞。
鉤心斗角:古今異同。古:宮室建筑的結構錯綜精密。今:各用心機,明爭暗斗,互相傾軋。
落:量詞,猶“座”。
霽:和《滕王閣序》中的“云霄雨霽”的“霽”意思相同,本指雨停,引申為風雨停,云霧散,天放晴。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通感修辭。用“觸覺”去狀摹“聽覺”,象《荷塘月色》中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氣候:古今異同。古: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今:天氣(雨雪陰晴)
“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用了夸張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寫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現(xiàn)象。
在這一層里,大家看看一共寫到了哪些建筑?
[明確]樓,閣,廊,檐,長橋、復道
。6)從剛才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節(jié)從三個方面寫了阿房宮的宏偉瑰麗。我們齊聲朗讀一遍。
7、梳理第二節(jié)
(1)第一節(jié)說到“歌臺暖響”“舞殿冷袖”,這些載歌載舞的是誰呀?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小節(jié)。給大家?guī)追昼姷臅r間看看這節(jié)說了什么。
[明確]這節(jié)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侈的生活,上文所說的唱歌跳舞的是“妃姘媵嬙,王子皇孫!
(2)請同學翻譯前兩句
妃姘媵嬙;注音讀音。
王子皇孫:這里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詞→動詞。輦:原義:人拉的車,這里名→動,乘車。
朝歌夜弦:歌、弦:名→動。為:成為
“妃姘媵嬙,王子皇孫”這些人為什么要“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明確]因為“六王畢”。這既回應了“六王畢”,又暗示秦統(tǒng)治者的前途,再次顯露了作者的貶義。
那么這兩句寫的是什么?(寫妃姘媵嬙的由來)
。3)下面我們從“明星熒熒”讀到“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這幾句寫的什么內容?(宮人的生活情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請同學翻譯。
強調;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現(xiàn)在專指有名的電影演員,運動員等
綠云:比喻女子烏黑的頭發(fā)。膩:脂膏。
杳:狀語,深遠,不見盡頭,不見蹤影,杳然的意思。之:動詞。到……去。
盡、極:互文,極力,盡量。
縵:同“慢”,遲緩的引申義?z立:久立。和前面“廊腰縵回”的意思不同。
這里不直接寫宮人眾多,而是用“明星”、“綠云”、“渭漲”間接寫出宮人的眾多,手法十分高明。寫宮女,是為了寫秦始皇的荒淫無道。宮車天天過,尚且還有宮人“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在表現(xiàn)宮女命運悲慘的同時,揭示了秦始皇驕奢淫逸的生活。
。4)接下來,由寫人到了寫物,同學翻譯。
這里的“收藏”、“經營”、“精英”指的都是金玉珠寶等物,大家看看‘經營“和我們現(xiàn)在的意思一樣嗎?
鐺:名作動,把它當作鐺。
這些六國的珍寶,在秦人眼里,卻不愛惜,這里由寫人的被欺辱寫到物的被踐踏,通過這一系列的描寫,對秦始皇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5)那么,大家看看這節(jié)可以分為幾層呀?(三層)
(6)讀第二小節(jié)
8、總結一、二節(jié)
在這兩小節(jié)里,作者以精練、生動的筆墨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guī)模、用途,雖然沒有發(fā)議論,卻已寓議于敘中,至于作者究竟怎樣議論的我們下節(jié)課再講。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講解第三四節(jié),完成課后練習
二、教學內容及其步驟
1、昨天我們講了課文的第一、二節(jié),我們知道這是體物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寫志的三、四小節(jié),首先請大家讀三、四小節(jié)。
2、昨天給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題,為何六王“畢“,四海能”一“,請同學回答。[明確]第二節(jié)中“燕趙之收藏……倚疊如山……”這段描寫寫出的六王的驕奢荒淫,不愛惜自己的人民,我們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到了篇末,更明確的指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拘秦”。這就是六王“畢”的原因,而秦能一統(tǒng)四海的原因就不言可知了。如果秦能耐吸取六王的教訓,那么就不會迅速“族滅”,可是它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來看第三小節(jié)。
3、講解第三小節(jié)
(1)“嗟乎”一詞經常在文言文中出現(xiàn),什么意思?(唉)表示感嘆,一個“嗟乎”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2)請同學翻譯“嗟乎……用之如泥沙”
強調:秦:秦朝統(tǒng)治者。愛:喜歡。念:顧念。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省略主語“秦”,“之”代搜刮到的東西。
錙銖;這里用它的引申義,指細微。
“盡錙銖”和“如泥沙”狀語后置。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個人的心思啊。這是什么心思呢?(想要過得好的心理。)
這句話說的是什么?
[明確]斥責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而不顧人民,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幻燈]
(3)“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連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排比句,盡情得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幻燈]
同學翻譯
使:致使。南畝:不是指南邊的田畝,這是個典故,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因為古時農家田畝多向南面向陽之處,后來文言文就常用“南畝”代替田畝。
磷磷,參差:定語后置。
九土;九洲,泛指全國。
城郭:城墻。城市。古代的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兩字連用表示城。
嘔。合舐曉~。這里形容樂器聲嘈雜聒耳。市;鬧市,集市。
秦統(tǒng)一四海,功不可沒,然而卻不思如何鞏固政權,橫征暴斂,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們反復強調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那么,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4)同學翻譯
強調:獨夫。驕固:驕橫頑固。歸納固的用法:頑固;穩(wěn)固(《諫太宗十四疏》“固其根本”);本來,誠然(“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叫:吶喊,引申為起義。舉:被動,被攻占。一:數(shù)詞。
可憐:這里指可惜。古今異同。今:值得憐憫。
這里概括寫出了秦始皇的無道,導致農民起義,宮殿被毀,進而走上自取滅亡的道路。“可憐焦土”中的“可憐”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流露出作者無窮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土崩瓦解下,迅速滅亡,而“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頃刻之間化為灰燼,唐朝當時正處在秦的景況之中,杜牧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千,不安和憂憤溢于言表。
。5)讀第三小節(jié)
4、講解第四小節(jié)
同學翻譯。
強調:族:名作動,滅族。天下:指代天下的人民。
使:假使。愛:關愛,愛護。
這里總結了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叫云,并且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后人“指的是誰?(唐朝的統(tǒng)治者)鑒:意動,以之為鑒。
后一個“后人”指的又是誰?(唐統(tǒng)治者之后的人)
這里作者以四個“哀”警示世人,提醒當權者一定要愛其子民。
5、學完了整篇課文,我們請位同學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確][幻燈]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6、那么再請位同學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
(1)想象。整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之上。
。2)比喻“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都是比喻。
。3)夸張“一日之內,…、、而氣候不齊”“使負棟之柱……”
(4)排比第二三節(jié)用了大量的排比[幻燈]
7、討論書后第五題
8、指導完成課后練習二、三、四。
《阿房宮賦》古今異義
1、鉤心斗角
古: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yè)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3、經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yè)、活動)。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yōu)秀人才。
5、可憐
古:可惜;今:憐憫,同情。
6、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7、直走
古義:趨向今義:行走
8、氣候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阿房宮賦》知識點總結
一、古今異義
1、鉤心斗角
古: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業(yè)中做出成績,出了名的人。
3、經營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籌劃管理或組織(企業(yè)、活動)。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寶等物;今:指優(yōu)秀人才。
5、可憐
古:可惜;今:憐憫,同情。
6、隔離
古義:遮斷,遮蔽今義:不讓聚在一起,避免接觸
7、直走
古義:趨向今義:行走
8、氣候
古義:文中是指情緒氣氛之意今義: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二、常見實詞歸類
1、一:①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②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shù)詞)
、埸S鶴一去不復返(一旦)○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一)
○5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2、愛:①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②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鄄粣壅淦髦貙毞署堉兀呦В
3、、倌魏稳≈M錙銖,用之如泥沙(奪。谇啵≈谒{,而青于藍(提取)
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②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類)
5、縵
廊腰縵回(名詞,無花紋的帛,這里名詞作狀語)
縵立遠視(形容詞,通“曼”,久長)
6、盡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副詞,達到頂點)
奈何取之盡錙銖(動詞,取盡)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連詞,假使)
8、為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動詞,成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動詞,做,當)
三、文言虛詞
1、焉
(1)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盤盤焉,囷囷焉
(2)句末語氣詞。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2、而
。1)連詞,表承接。驪山北構而西折/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連詞,表轉折。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3、其
。1)代詞。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宮車)/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代六國)/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代秦國)
。2)代詞,自己的,作定語。使六國各愛其人
4、于
。1)介詞,到。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2)介詞,表比較。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5、之
。1)動詞,往,去。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助詞,的。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3)代詞。奈何取之盡錙銖(代財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用作動詞
1、輦來于秦(乘坐輦車)
2、朝歌夜弦(奏樂)
3、鼎鐺玉石(把鼎當做;把玉當做)
4、金塊珠礫(把金當做;把珠當做)
5、楚人一炬(火把)
6、族秦者秦也(滅族,殺死一族的人)
(二)名詞用作狀語
1、驪山北構而西折(向北;向西)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向北,向西)/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像綢帶一樣)/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像蜂房,像水渦)/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乘輦車)/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數(shù)詞用作動詞: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名詞作動詞。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出現(xiàn)虹)/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出現(xiàn)龍)/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唱歌,彈琴)/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化為焦土)/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當作鐺、石、塊、礫)
。4)動詞作名詞。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指金玉珠寶之物)
。5)動詞意動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以……為鑒)
五、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疑問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代詞“奈何”表疑問)
。3)誰得而族滅也(疑問代詞“誰”與“也”表疑問)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省謂語“有”)
。2)長橋臥(于)波,未云何龍(省介詞“于”)
(3)幾世幾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詞“于”)
(4)誰得而族滅(秦國)也(省賓語“秦國”)
倒裝句
。1)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于南畝之農夫多,介賓短語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賓語前置)
被動句:
戍卒叫,函谷舉。
六、文言翻譯
1、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譯文:(阿房宮)從驪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
2、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譯文:走廊曲折如寬帶回環(huán),屋檐翹起似高鳥啄食;(這些樓閣)各隨地勢而建,座座通連、檐角交錯。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河虹?
譯文:長橋橫臥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龍一般,可是,)沒有云彩,怎(會有)蚊龍(騰空)?復道橫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過天晴,怎(會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譯文:秦王朝的統(tǒng)治者來不及為自己哀嘆,而只有讓后代人去哀嘆它的滅亡;后代人哀嘆秦的滅亡卻不能引以為鑒,也會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嘆他(重蹈秦的覆轍)。
5、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依疊如山、
譯文:燕國趙國收藏的珠玉,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的瑰寶奇珍,多少代,多少年,從(本國)百姓那里劫掠而來,堆積如山、
阿房宮賦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保惺苷n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玻畬W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了解時代背景及、賦
1、阿房宮,秦始皇所建造的宮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滅亡時猶未完成。阿房者,一說:“此以其形名宮也,言其四阿旁廣也!保ā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索隱)為了建筑阿房宮,秦發(fā)“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工程浩大,耗費民力財力極多,加劇了當時的社會危機,促使農民起義的爆發(fā)。秦亡后,此宮為項羽所焚,現(xiàn)尚存夯臺基。這個歷史教訓,就是杜牧在賦中所表現(xiàn)的諷喻意義。
《阿房宮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碧凭醋诶钫渴鶜q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先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哀后人也”的結局。
2、賦
何為賦?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賦:是古文中介于韻文之間的一種特殊文體。也就是要運用鋪陳夸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用新奇美麗的辭藻來描摹事物(體物),抒寫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寫、鋪陳、夸飾等文學手法的運用,賦又發(fā)展為“文賦”,它句式參差,押韻比較隨便,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是一篇文賦。賦在結構上一般可分為三個部分
前面有序,說明作賦的緣由,用不押韻的散文或駢體文;
中間是賦的本身;
后面有“亂”或“訊”的部分,對全篇作小結。
三、學習重點
1、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建宮背后的巨大背景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宮之宏偉規(guī)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布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荒淫、奢靡。宮中生活
三層(余下各句)從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珠寶陳設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的罪行。
橫征暴斂,揮霍無度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以致眾叛親離。
縱欲紛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秦皇無道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勿蹈覆轍
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
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
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
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
寫建筑
全貌
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
細繪極盡鋪陳夸張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
寫建筑、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
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
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
鋪陳阿房官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富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
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進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為后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為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xiàn)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筑的?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
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覆壓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廣,
“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
“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
外觀
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shù);再以長橋如龍、復道似虹(精巧工致)
映襯宮宇之宏偉、摟閣之(高大,精巧。繁多)
內部歌舞盛況
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燦”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4、問題,此處說曖后來又為何說冷?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儆伞芭憽币稹按汗馊谌凇钡母杏X,由“冷袖”引起“風雨凄凄”的`感覺,這是一種“通感”的現(xiàn)象,這樣來理解是大家同意的。
、谟腥嘶卮鸬谝粋問題,說用“冷袖”,是因為古人常用“舞袖”來詠“雪”,或用“雪”來“舞袖”,如:“舞袖回雪,歌聲遏云”(舒元輿詩句);“據似飛燕,袖如回雪”(張衡詩句)。
、畚业目捶ㄊ牵耙痪涞摹案枧_”、“舞殿”和“暖”、“響”,實際上均為互文見義,寫“歌”時同時包括“舞”,寫“舞”同時兼指“歌”。后一句的“氣候”,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氣候”,在古代常用來指“節(jié)令”,或用來指環(huán)境氣氛(均見《辭海》)。這兩句合起來,意謂:在一個宮中,正在演奏歡快的歌舞,在另一宮內,則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這就給人一種“在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節(jié)令不同或環(huán)境氣氛有異的感覺。
、苓是以歌舞盛況寫宮殿宏偉
讀并體會其中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四、詞語、句法,等基礎知識探討
。保笇ё宰x課文1、2兩段。
要求反復研讀三遍。具體進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仔細自讀,著重點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讀完后,教師對一些重點詞語和疑難語句進行點撥;
第二遍,借助教師提供的內容提綱仔細自讀,著重點是弄清兩段各自的內容層次,讀完后,教師指導學生回答“思考和練習”第一題;
第三遍,借助教師提供的韻腳輕聲朗讀,著重點是通過朗讀體味文辭的優(yōu)美和驕散兼行的和諧韻律,讀完后,指導學生回答“思考和練習”第三題。
關于重點詞語和疑難語句的點撥。
重點詞語:
“廊腰縵回”——“縵”的本義是沒有文來的帛,又通“慢”,“慢”有“寬緩”、“遲緩”等義;這句的“縵”,注釋為“索繞”,是由“寬緩”義引申而來,下文“縵立遠視”的“縵”,注釋為“久”,是“遲緩”義的引申!盎亍,注釋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它的本義是“轉”、“掉轉”(“回車叱牛牽向北”),引申義有“旋轉、回旋”(“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轉、返回”(“碧水東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燈重開宴”),等等,要仔細分辨。
①兩段分別從哪一方面描寫阿房宮?
②兩方面又各從哪些方面鋪陳夸飾?目的是什么?
、蹚乃悸房,這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兩段分別寫
宮殿建筑、
所鋪陳夸飾的一些方面,是要極力寫出亡秦統(tǒng)治者所追求的,是規(guī)模的宏大壯偉,樓閣廊檐的精妙密集,長橋復道的美麗冥迷,歌臺舞榭的繁多美盛,而這一切,是不惜傾“六王”的財富,“四!钡娜肆、物力來興建的,可見他們“紛奢”到了什么程度。
宮內生活,
主要寫宮人,其次寫珍寶。寫宮人,所鋪陳夸飾的,是要突出她們來源之眾廣,生活之空虛,命運之悲慘,來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惡到了什么程度;寫珍寶,所鋪陳夸飾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惡到了什么程度。這兩段屬于“體物”部分,是后面議論部分的基礎,它的作用,是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滅亡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預作鋪墊,給讀者以充分、具體、形象的感受。
關于這兩段的押韻情況。
先提示兩點:
、倩旧习瓷厦鎯啥蝺鹊膶哟危刺峋V所列要求要點)押韻,其所以不完全按層次用韻,是因為還須兼顧駢散結合相比喻、排比的運用等具體情況;
、谒庙嵞_依據的是中古音韻,不是明、清以來的音韻,和現(xiàn)代語音更有區(qū)別;押韻的方法也和律、絕句詩不同,不是一韻到底,而是中途轉韻。
具體用韻情況如下:
第1段:“畢、一、兀、出、日”押韻;“陽、墻”押韻;“閣、啄、角、落”押韻;“龍、虹、東、融”押韻;“凄、齊”押韻。
第2段:“孫、秦、人”押韻;“妍、蔫、年”押韻;“營、英”押韻;“年、山、間”押韻;“石、礫、惜”押韻。中間“明星熒熒”至“查不知其所之也”六個分句是一組排比句,迭用“也”字代韻,增強了排比一氣呵成的氣勢。
④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綠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shù)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fā)揮了賦的長處,著意鋪陳夸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為后文的議論張本,為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jié)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玻笇ё宰x課文3、4兩段。
這兩段難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讀。具體進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讀完后教師提出若干詞語、文句來考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并略作點撥;
第二遍,默讀、輕聲朗讀、斷續(xù)朗讀均可,邊讀邊體味結構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讀前教師提示用韻情況,讀后教師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解答,并略作點撥。
關于詞語、文句的考查和點撥:
“錙銖”、“庾”、“九土”、“獨夫”、“舉”、“族”——這些詞語,文言中常用,課本中均有注釋,要牢牢記住。其中“錙銖”、“庾”要注意寫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國,源出《尚書》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為九州的記載!蔼毞颉,語出《孟子》,特指眾叛親離的殘暴君主;“族”,作“滅族”解,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嚴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嘗不這樣。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紛”,多;“紛奢”合用,指豪華、奢侈!澳睢,顧念。按“念”,《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思念”,引申為“念頭、想法”、“惦念顧念”等,這兩句是緊承上句具體說明。
“南畝”——即“田畝”。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注家謂古時農田多在南面向陽之處,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畝”代指“田畝”。
“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條。注意“椽”的讀音和寫法。
“管弦嘔啞”——“管弦”,管樂器和弦樂器的合稱,古詩文中常用來代指音樂!皣I啞”,形容樂聲嘈雜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暇”的本義是“閑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哀”,哀嘆、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注意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為“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嘆、悲悼”。4個“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個“后人”是指另三個“后人”更后的人。后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為鑒戒,將使更后的人來哀嘆他的自取滅亡。
關于這兩段的押韻情況:
第3段:“奢、家、沙”押韻;“女、縷、語”押韻、“怒、固”押韻;“舉、炬、土”押韻。
第4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韻。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賦”特色的一段文字。從內容上看,作者從“宮人”、“珍寶”兩方面對秦皇荒淫奢靡進行了充分的鋪陳夸張的描繪。這種鋪陳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在句法上,是基本上采用了駢文的四言句式(駢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兩種句式),但又不像駢文那樣講究嚴格的對仗,句與句間只有跳躍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脈,一氣貫通,文意鮮明,有時又參用純散文句法,如虛詞“也”、“焉”的運用和用少量長句來收束鋪陳,加上靈活的用韻、換韻,這就使語句既具駢文的鏗鏘音調,又使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具有散文靈動多變的特點。表現(xiàn)在修辭上,不但用語凝練,而且靈活,綜合地運用了排比、夸張、比喻等修辭方法,特別是用“明星”來比喻妝鏡的繁、多,用“綠云”來比喻頭發(fā)的美感,用“煙橫霧斜”來喻指香煙的濃郁,不但奇特新穎,而且能給人以充分的美感。由于具有上述句法、修辭、押辭、押韻等方面靈活運用的特色,全段文字雖極力鋪陳,卻不顯得枯燥;雖極力夸飾,卻不顯得浮靡,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反復誦讀,就會體會到作者運筆行文的美妙。
2.指導自讀課文3、4兩段。
這兩段難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讀。具體進程是:
第一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讀完后教師提出若干詞語、文句來考查學生的理解情況,并略作點撥;
第二遍,默讀、輕聲朗讀、斷續(xù)朗讀均可,邊讀邊體味結構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讀前教師提示用韻情況,讀后教師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解答,并略作點撥。
關于詞語、文句的考查和點撥:
“錙銖”、“庾”、“九土”、“獨夫”、“舉”、“族”——這些詞語,文言中常用,課本中均有注釋,要牢牢記住。其中“錙銖”、“庾”要注意寫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國,源出《尚書》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為九州的記載!蔼毞颉保Z出《孟子》,特指眾叛親離的殘暴君主;“族”,作“滅族”解,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嚴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嘗不這樣。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紛”,多;“紛奢”合用,指豪華、奢侈。“念”,顧念。按“念”,《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思念”,引申為“念頭、想法”、“惦念顧念”等,這兩句是緊承上句具體說明。
“南畝”——即“田畝”。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注家謂古時農田多在南面向陽之處,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畝”代指“田畝”。
“架梁之椽(chuá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條。注意“椽”的讀音和寫法。
“管弦嘔啞”——“管弦”,管樂器和弦樂器的合稱,古詩文中常用來代指音樂!皣I啞”,形容樂聲嘈雜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暇”的本義是“閑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哀”,哀嘆、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為本課應注意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為“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嘆、悲悼”。4個“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個“后人”是指另三個“后人”更后的人。后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為鑒戒,將使更后的人來哀嘆他的自取滅亡。
明確:第3段側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導致農民起義,阿房宮毀滅;
第4段側重揭示秦與六國自取滅亡的教訓,諷勸“后人”要引為鑒戒。后一段是對前一段的拓展、推論。
(2)兩段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寫法不同?
明確:第3段的表現(xiàn)手法是夾敘夾議,重點仍在鋪敘,但以議論為框架、脈絡;
第4段則純?yōu)檠堇[、推斷。兩段之間,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鋪墊,不采用鋪陳的方法淋漓盡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寫就成贅疣,話說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嘆。
(3)第2段是怎樣緊承上兩段的?句法和表現(xiàn)手法有何異同?
明確:第3段用“嗟乎”緊承上兩段的鋪敘,轉入對秦亡教訓的議論,并領起后文一嘆再嘆的筆調。這一段,同前兩段一樣,也運用了駢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鋪陳、夸張,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筆法更多,散文的氣脈更足,“文賦”的特點更為鮮明。
(4)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xiàn)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常笇ㄗx全文,歸納、拓展。
關于思想內容。
提問: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與《六國論》比較,有何共同特點,各篇立論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在哪里?
點撥: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阿房宮營建的極盡豪華,宮內生活的荒淫奢靡,對人民殘酷壓榨的鋪陳描繪,揭示秦皇的自取滅亡,諷喻當朝切勿重蹈覆轍。二篇的
共同點,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為而發(fā),規(guī)勸當朝要引為鑒戒。
不同點:
、谔K洵《六國論》立論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在作者沒有像舊時代許多作家那樣,總是從鞭撻強秦暴行的角度立論,而是第一次從“六國破滅”的內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內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諸方面,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邸栋⒎繉m賦》是一篇“賦”,但議論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說是用賦體的形式來寫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獨創(chuàng)性;其次,它的獨創(chuàng)性還表現(xiàn)在作者是選擇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皇驕奢淫逸的象征,作為秦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標志,這種立論方式更是獨具特色的。
阿房宮賦教案13
設計指導思想
《阿房宮賦》膾炙人口,曾得到“古來之賦此為第一”的美譽。賦的主要特點在于鋪陳事物。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詮賦》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文 , 體物寫志也。”因此,它對于事物的描寫總是淋漓盡致,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結尾部分則往往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刺之意!绑w物”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寫志”!栋⒎繉m賦》一二兩節(jié)屬于“體物”,三四兩節(jié)屬于“寫志”。先讓學生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志”),再去欣賞“體物”部分,更能使學生深刻理解“體物”的重要意義,從而掌握賦的特點。
另外,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法先介紹寫作背景再研究課文,學生可能不會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就文中的某一相關語句而順勢拋出寫作背景,效果就好得多了。
由于本文的文體特征,誦讀也應是學習本文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背誦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特點。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2.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的罪惡。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目的。
3.學習本文描寫和議論的作用和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文“體物”和“寫志”的各自特點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2.借古諷今的寫作目的。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目的。
一、導入
上一篇課文我們學習的是《六國論》。蘇洵在《六國論》中提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賄賂秦國。六國滅亡了,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雖然嬴政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能做皇帝,但這個強大的封建王朝還是避免不了走向滅亡的命運。秦朝滅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學生討論)
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實晚唐詩人杜牧在他的《阿房宮賦》一文中也表達了他本人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阿房宮賦》。
二、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后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guī)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余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tǒng)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
三層(余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后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余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三、杜牧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迅速瀏覽課文回答問題)
明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四、杜牧的這個結論從何而來?課文哪些部分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議論?是如何議論的?
研習三、四小節(jié)。教師范讀,學生齊讀,逐句翻譯并理解文意。
分析:
以兩個反問句引發(fā)議論,從人之常情著筆,揭露了秦的奢侈荒淫。接著用一組排比的比喻句―一列舉秦的紛奢。排比的句子一連用幾個“多于”,秦的奢侈與百姓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語氣強烈。結論顯而易見:秦朝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是導致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
如果說第三段是就秦論秦,第四段則擴展到治國方針的議論。 “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使”字句的假設進一步闡發(fā)立國之本:統(tǒng)治者要愛護百姓,千萬不能驕奢淫逸。
五、如何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這句話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明確:最后的警告如警鐘長鳴,對治國者有啟發(fā)和警示作用。
介紹寫作背景:
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藩鎮(zhèn)跋扈,吐番、南詔、回鶻軍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于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希望當時的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富國強兵,極力主張內平藩鎮(zhèn),加強統(tǒng)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然而穆宗李恒因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 825 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借古諷今是寫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
這類文章一般都不會為了寫史實而寫史實,都有其現(xiàn)實針對性。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被察當今為政的得失。上一篇文章《六國論》也是借議論六國滅亡的原因來批評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線。師生可以就這一類文章的這一特點共同進行探討。
六、課后背誦三、四兩小節(ji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 .了解“體物”與“寫志”的各自特點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2 .背誦一、二兩小節(jié)。
一、既然作者已經將自己要表達的觀點論述清楚了,前兩節(jié)是否有些多余呢?如果不多余又有什么作用?
研習一、二兩小節(jié)。
這一部分主要通過誦讀法來了解“賦”體鋪陳的特點,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譯。
先聽錄音,再請兩三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齊聲朗讀。
1 .思考: 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
明確: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
2 .思考: 這樣描寫對后文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確: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二、介紹“賦”體鋪陳的特點,并介紹“體物”與“寫志”之間的關系。
賦的特點是 “ 鋪采攡文,體物寫志 ” (《文心雕龍 #8226; 詮賦》)。 “ 鋪采?文 ” 就是鋪陳文采辭藻,極力渲染夸張,這是其形式上的特點, “ 體物寫志 ” 就是詠物說理,即通過對山水、風物、宮苑、鳥獸乃至車旗儀仗、音樂舞蹈等事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意圖,這是其內容上的特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盡管賦很講究詞的巧麗,但一定要服從表現(xiàn)內容的需要。 “ 寫志 ” 是立賦的'根本。
本文前兩節(jié)不拘于具體的 “ 現(xiàn)實和真實 ” ,而是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極力描繪秦的奢靡荒淫,更能充分體現(xiàn)秦朝滅亡的原因。
三、背誦一、二兩小節(jié)。
明確:師生合作理出第一小節(jié)的寫作思路,再試著背誦。
第一小節(jié)寫作思路:頭兩句寫出了秦王朝統(tǒng)一天下的氣概,接下來的兩句寫的是阿房宮的宏偉規(guī)模和建造它的辛苦。“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 這是概括全貌的寫法,讀者會從這六句中,想象到這座宮殿的高度和它幅員之廣大。下面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墻”,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筑特點。其中實寫了樓閣、廊檐,描寫地細致入微;虛寫了長橋、復道,想象得神奇瑰麗。然后用夸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xiàn)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第二小節(jié)由學生獨自整理寫作思路并完成背誦任務。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2、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借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
分析: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王朝滅亡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賦中說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梢姡鶉鴾缤,是不能愛民的結果。從何看出六國之不愛民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秦之珍寶”(財富之代稱),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統(tǒng)治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傲酢币虿粣勖穸爱叀逼浣y(tǒng)治;秦如吸取教訓,“復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致迅速滅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國滅亡的老路。開頭12個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
阿房宮賦教案14
教學目的:
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一”“焉”“之”“流”“走”等的含義和用法。
2、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賦的特點及與駢體文的區(qū)別。
4、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特點,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詞語用法與作者觀點。
教學難點:
駢散結合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賞讀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由回憶《過秦論》的內容開始,引入新課。)
二、作者介紹: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著名詩人、文學家,唐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為宣州、揚州等府署幕僚;鼐┖,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池、睦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年少時即有經邦濟世的遠大抱負,猶喜論政治、軍旅之事,主張固邊、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人稱其有“王佐之才”。文學上主張“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wèi)”,強調文章形式要為內容服務。文、賦、詩皆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稱“老李杜”)。
三。背景介紹與解題:
阿房宮,秦宮名,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萬,工程浩大,至秦滅時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為阿房,故稱“阿房宮”。杜牧此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自稱有諷喻敬宗“大起宮室,廣聲色”之意!百x”是古文中介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形成于漢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鋪陳夸張手法,極盡渲染之能事,語言講究對偶,注重聲律,辭藻華麗,富有文采,稱為駢賦。唐宋時,它已經爪尖散文化,句式參差,長短不齊,多以散代駢,押韻也比較自由,人稱“文賦”。
四、下列加點字的注音、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不霽何虹(雨過天晴)B盡態(tài)極妍(美麗)
C鼎鐺玉食(鐵鍋)D直欄橫檻(欄桿)
E輦來于秦(坐車)F朝歌夜弦(早上)
五、斷句:
1、驪山北構而西折
2、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3、杳不知其所之也
4、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5、多于庾之粟粒
6、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六、講解第一段。
(一)補充解釋
1六王畢,四海一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而:表順接的連詞。北、西:名詞作狀語。走:達。
3各抱地勢抱:適合,隨著。
4盤盤焉焉:……的樣子。
5矗不知其幾千萬落落:量詞,座,所。
6復道行空行空:橫跨半空。
7不知西東西東:互文見義,指各個方向。
8歌臺暖響響:聲響,指歌聲和樂聲。
9而氣候不齊而:然而。氣候:天氣(風雨晴雪),指情況。齊:相同。
(二)分析內容。
1前四個3字句:寫出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
2第二句:從全景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3第三四句:寫阿房宮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
4第五句:由實寫樓閣、廊檐到虛寫長橋復道。
5第六句:用夸張、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來陪襯它的宏大寬廣。
。ㄈ┌鍟偨Y:
七、作業(yè):課后自譯并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段:檢查翻譯、背誦及活用詞掌握理解情況。
二、分析第二段。
。ㄒ唬┭a充解釋:
1辭樓下殿辭:離開。下:走下,名詞作動詞。
2輦來于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著輦車。
3朝歌夜弦朝、夜: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詞作動詞,彈弦,奏樂。
4為秦宮人為:成為。
5綠云擾擾,梳曉鬟也綠云:黑發(fā)。
6雷霆乍驚乍:突然。
7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動詞,往,到。
8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
9齊楚之精英精英:出類拔萃的人。
10金塊珠礫塊、礫:名詞作動詞,當土塊、當石子。
。ǘ┓治鰞热荩
1第一句:照應“六王畢,四海一”。
2第三句:寫宮人梳妝打扮,著力表現(xiàn)其明艷動人。
3第四五句:寫宮人的凄慘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
4第六七句:由寫人的被欺辱轉而寫物被踐踏。
5 小結: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靡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做準備。
(三)板書內容要點:
三、分析第三段。
。ㄒ唬┭a充注釋:
1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2秦愛紛奢紛:多,繁華。
3人亦念其家念:顧念。
4奈何取之盡錙銖奈何:怎么,為什么。
5多于南畝之農夫于:比。南畝:田間。
6多于周身之帛縷周:全。帛縷:借代衣物。
7戍卒叫,函谷舉舉:被攻占。
。ǘ┓治稣n文:
1前四句:對比人心事理,質問秦統(tǒng)治者的貪婪與殘暴。
2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3第六七句:寫“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tǒng)治者進行較量,結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結:由描寫轉入本段的議論抒情,逐漸顯示文章旨意。
。ㄈ┌鍟c:
四、分析第四段。
(一)補充注釋: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詞作動詞,族滅。
2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如果。愛:愛護。
3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遞:傳遞。為:做。
4誰得而族滅也得:能夠。
5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嘆。
6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二)分析內容:
1第二句: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
2第四句: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
3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覆轍,意味深長。
4 小結: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
(三)板書要點:
五、總結全文
1揭示主題:不愛人民的統(tǒng)治者必將導致滅亡。
2 寫作特色:
。1想象、比喻與夸張相結合,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描寫、鋪排與議論抒情相結合。
。3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六、作業(yè):課后練習。
阿房宮賦教案15
【教學目標】
1、 深情誦讀,疏通和落實本文的重點文言字詞及知識點。
2、 品味語言,理解和學習本文中的比喻、夸張等藝術手法及寫作特色。
3、 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教學重點】
1、 疏通和落實本文的重點文言字詞及知識點。
【教學難點】
1、理解和學習本文中的比喻、夸張等藝術手法及寫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教學方法】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長安。帝王若竭生靈力,大業(yè)沙崩固不難!边@是唐代詩人胡曾的一首詠史詩。詩人借阿房宮的興廢告誡君王要愛惜百姓,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而與胡曾處于同一時代的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牧則也選擇了阿房宮作為他諷時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樣的新觀點呢?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杜牧,學習《阿房宮賦》。
二、 初讀文本,解決字音。
要求:
1、學生自由朗讀,通過工具書解決都不準的字音。
2、 讓個別學生朗讀,教師做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準重音、讀出感情。
3、 教師范讀、播放錄音,個別學生再讀。最后全體學生齊讀。
驪(lí)山 廊腰縵(màn)回 囷囷(qūn)焉 矗(chù)不知其幾千萬落
不霽(jì)何虹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 輦(niǎn)來于秦 朝歌夜弦(xián)
明星熒熒(yíng) 梳曉鬟(huán)也 轆轆(lù)遠聽 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剽(piāo)掠其人 鼎鐺玉石(chēng) 錙銖(zīzhū) 棄擲邐(lǐ)迤(yǐ)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ǔ)之粟(sù)粒 瓦縫參差(cēn cī) 直欄橫檻(jiàn)管弦嘔啞(ōu y。 戍(shù)卒叫
三、 再讀文本,疏通文意。
要求:學生六人一組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根據課文下方的注釋,利用工具書逐段疏通文意。六人分工合作,找出并解釋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最后整合翻譯整段文意,同時提出疑難點,尋求教師幫助。
1、 第一自然段
(1)重點實詞
、 六王畢,四海一 畢:完了,結束。
、 驪山北構而西折 構:動詞,架木做屋,引申為建筑。
、 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抱:適合,隨著。
、 盤盤焉 焉:……的樣子。
。2)古今異義
① 直走咸陽 古義:跑,奔,此處解釋為趨向;
今義:多指行走。
、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古義:座,所;今義:下降,衰敗。
、 各抱地勢, 鉤心斗角 古義:指宮室建筑結構錯綜復雜精密。
今義:常用來比喻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
、 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
今義: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3)詞類活用
、 六王畢,四海一 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
、 蜀山兀,阿房出 兀:形容詞作動詞,指山上的樹木被砍伐光了。
、 驪山北構而西折 驪山:名詞作狀語,從驪山;
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 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腰、縵:名詞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 蜂房水窩 蜂房、水窩:名詞作狀語,像蜂房、水窩一樣。
⑥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云: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了云;
龍: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了龍。
、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虹: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了彩虹。
、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 響:動詞作名詞,歌聲。
。4)小結
第一段介紹了阿房宮興建的時代背景、總體規(guī)模和布局精巧、構造奇美的建筑風格,以及宮中的歌舞之盛。進而鋪敘阿房宮的雄偉壯麗。
2、 第二自然段
。1)重點實詞
①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熒熒:明亮的樣子。
、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無影無聲,形容聲音的遙遠。
、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 態(tài):指姿態(tài)的美好;妍:美麗。
④ 棄擲邐迤 邐迤:連續(xù)不斷。這里有“到處都是”的意思。
。2)古今異義
①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
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
。3)詞類活用
① 辭樓下殿,輦來于秦 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②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
朝、夜: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
③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收藏,經營,精英:動詞作名詞,皆譯為金玉珠寶等物。
、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鼎、玉、金、珠:名詞作狀語,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
鐺、石、塊、礫:名詞作動詞,看作鐵鍋,看作石頭,看作土塊,看作沙礫。
(4)通假字
①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縵:通“慢”。
(5)特殊句式
、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判斷句
、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判斷句
③ 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定語后置句
。6)小結
第二段寫了宮人的來源,寫宮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宮人的悲慘命運來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侈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伏。
3、 第三自然段
(1)重點實詞
、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紛:多,繁華;念:顧念。
③ 奈何取之盡錙銖 奈何:怎么,為什么。
、 多于南畝之農夫 于:比;南畝:田間。
⑤ 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倉。
⑥ 戍卒叫,函谷舉 舉:被攻占。
(2)古今異義
、 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今義:憐憫。
。3)詞類活用
、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 極:副詞作動詞,極盡。
、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日:名詞作狀語,天天地。
、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焦土:名詞作動詞,變成焦土。
。4)特殊句式
①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判斷句
② 戍卒叫,函谷舉 被動句
③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狀語后置句
(5)小結
第三段鋪寫了秦王的驕奢,濫用民力,以致眾叛親離,導致了農民起義,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4、 第四自然段
(1)重點實詞
、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如果。愛:愛護。
、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遞:傳遞。為:做。
、 誰得而族滅也 得:能夠;哀:哀嘆。
④ 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來不及。
(2)詞類活用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詞作動詞,族滅。
、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3)特殊句式
① 秦人不暇自哀 賓語前置句
。4)小結
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四、全文內容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全文。
2、歸納整理本文中的文言字詞句。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
二、回顧和檢查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
1、下列加粗詞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C )
A.蜀山兀(wù) 轆轆(lù)遠聽 鼎鐺(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 盡態(tài)極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宮 剽(piāo)掠其人 金塊珠礫(lì)
D.盡錙銖(zhīzhū) 妃嬪媵嬙(yìngqiáng) 邐迤(lǐyǐ)
2、下列四組實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C )
A.一 B.愛
六王畢,四海一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盡錙銖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四組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D )
A.焉 B.而
盤盤焉,囷囷焉 驪山北構而西折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誰得而族滅也
B.夫 D.于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三、朗讀文本,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文本,全文四段可分幾大部分?并概括其大意。請學生合作交流回答。
明確: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筑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 豪華,極寫宮中生活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guī)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2、大聲的朗讀第一部分,思考:(1)在這一部分中詩人杜牧借助史實,通過想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阿房宮圖,給我們留下了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的?
(2)請你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對其進行鑒賞分析。
明確:(1)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寫建筑,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
示例:(2)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四句。第一句“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為強烈!熬G云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夸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夸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shù)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夸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開鏡、梳鬟、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啟下文。所以,作者緊接著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無度。
3、請學生朗讀第一部分,讀出阿房宮恢弘壯麗的氣勢和作者對統(tǒng)治者無度的憂憤之情。
4、自由的朗讀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為什么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現(xiàn)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里的“可憐”解釋為“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里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沖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為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王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辭賦不同于論文,許多地方并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5、請學生朗讀第二部分,讀出作者對唐王朝的命運的不安和無窮感慨。
四、品讀文本,鑒賞語言
1、本文語言精煉,而含意豐富。請選取你最喜歡的句子進行鑒賞分析。
示例:本文起筆就不同凡響!豆盼挠^止》編者的評語是:“起四語。只十二字,便將始皇統(tǒng)一以后縱心溢志寫盡,真突?上!遍_頭兩句,寫六國覆滅,由秦一統(tǒng)天下。形似泛泛敘事,實則為下文伏脈:“六王”為何會“畢”?“四海”為何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開始總結歷史教訓的。后兩句,說伐盡蜀山林木,才將阿房宮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規(guī)模浩大,蘊含著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李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撤ナ裆街荆\往關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經多少艱難險阻,作者沒有細說但讀者自可想見。而要建成如此奇?zhèn)ブ畬m室,伐木運木只是一項工程。統(tǒng)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濫用民力,勢必釀成嚴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縱心溢志”,“驕奢淫逸”,正是取禍之由。起首4句,不僅氣魄宏大,且含意深廣,耐人尋味。從語言上看,兩兩對偶,各各押韻(全押仄聲韻),音調急促有力,確系“突兀可喜”。
2、請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品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和感情。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阿房宮賦》膾炙人口,曾得到“古來之賦此為第一”的崇高評價。文雖以鋪陳描寫為客筆,抒情議論為主旨,但在前兩段描寫時,卻用盡工筆,以華美的文辭,豐富的比喻,極度夸張地寫出了阿房宮的規(guī)模之大,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豐,靡費之巨,從而有力地突出了秦始皇的罪行。在鋪陳描寫的基礎上,后兩段抒情議論,揭示全文主題,顯示作者的見解和寫作意圖,見出褒貶之情,諷喻之意,前兩段為后兩段張本,后兩段是前兩段的深化、升華、歸宿。鋪敘描寫抒情議論緊密結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強大的藝術力量。 文章為了鋪敘其事,運用的語言也是相當精美的。它時而用對偶排比,句式整齊,音調鏗鏘,聲韻和美,節(jié)奏明快。時而駢散兼行,長短急徐,錯落有致,顯得文氣走動,通達流暢。總之,〈阿房宮賦〉文辭華美,想象豐富,氣勢宏偉,既有激情,又蘊深意,令人感動,發(fā)人深思,堪稱“文人之賦”。
1、背誦全文。
2、搜集杜牧的相關詩文詞賦,進行自主閱讀和相互交流,開拓視野。
【阿房宮賦教案】相關文章:
阿房宮賦教案03-03
《阿房宮賦》教案 阿房宮賦公開課教案優(yōu)秀02-20
必修二語文《阿房宮賦》教案01-25
阿房宮賦原文12-07
《阿房宮賦》課文03-06
《阿房宮賦》教案集錦9篇04-26
《阿房宮賦》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4-23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02-27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