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幾種方法,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取樣、測量、整理數據、畫曲線圖等方面得到訓練,并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結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高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能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的探究。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探究活動:測量和獲取實驗數據
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變異的原因和類型
二、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這是說的變異現象。
學生舉例,踴躍發(fā)言。
討論使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兩人合作完成測量工作,并做好記錄。
學生整理數據、畫出曲線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計算平均數。
學生思考,分析原因。
大小不同的花生應該是基因不同導致的。
大花生(小花生)中有大有小,可能是環(huán)境引起的。
看書上第44頁的圖片 中國有句諺語“一母生九子,十個樣”,你從這句話中能悟出什么?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 第五節(jié) 生物的變異)
你還知道哪些變異現象?
我們前面學過的各種相對性狀,其實也是通過變異產生的。下面我們對一種性狀的變異進行深入地探究。
組織學生進行測量,應盡量減少誤差。
與學生一起分析處理實驗結果
為什么都是花生卻有大有。
大花生中有的個大有的個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樣。得出結論: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引導學生分析性狀是受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差異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環(huán)境不同引起。
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變異的原因和類型
變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huán)境有關。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變異,單純由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變異。
引導學生分析高產奶牛的選擇繁育、小麥的雜交育種、甜椒的太空育種的原理。
出示“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圖片或有關資料,使學生認識到科技造福人類的實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中國有句諺語“一母生九子,十個樣”,你從這句話中能悟出什么?
學生:這說的是變異現象。
教師: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生物變異的知識。(板書 第五節(jié) 生物的變異)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變異現象?
學生:比如金魚有許多種,菊花有許多顏色和形態(tài),狗有很多品種。
教師:說得很好。不同種類的生物固然千差萬別,同種生物之間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這都源于生物的變異。
教師:我們前面學過的各種相對性狀,其實也是通過變異產生的。下面我們對一種性狀的變異進行深入地探究。(板書 一、探究一種變異現象)
教師:按照課前分好的小組,每個小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請你選擇適當的工具,來測量每個花生的長度。注意怎樣測才能使誤差降到最?同時作好記錄。
學生:討論使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兩人合作完成測量工作,并做好記錄。
教師:把你數據進行整理,畫出曲線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計算出平均數。
教師:通過測量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看著差不多的花生卻有大有小。
教師:是的,這下你就認識到了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板書 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教師:為什么都是花生卻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個大有的個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樣有長有短,為什么?
學生:學生思考,分析原因。
教師:生物的一些相對性狀表現出的是數量差異(如大小花生的果實大。。由于任何性狀都是控制該性狀的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基因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實的長度有長有短,這主要是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但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實大小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學生:哦,是的,我畫的曲線圖就顯示了這種情況。比較這類相對性狀的差異,應該比較它們的數量的平均值。你們計算的平均值有什么差異?
學生:大花生的大,小花生的小。
教師:正常情況下,大花生果實長度的平均值應大于小花生果實的平均值。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遺傳物質的差異引起的。
教師:從以上的分析討論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花生果實長度的變異,有的是環(huán)境引起的',有的是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
教師:同學們再想一想,這兩種變異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
學生: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應該可以遺傳,僅由環(huán)境引起而遺傳物質未發(fā)生改變的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教師:是的。(板書 變異的原因和類型)
教師:人們在了解了遺傳變異的原理后可以把它應用在培育新品種上,請同學們來看書上的例子。(板書 二、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學生:看圖片,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師:由于遺傳物質的變異,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的奶?刂飘a奶量的基因組成可以不同,通過人工選擇可以將產奶量高的奶牛選擇出來(含有控制高產奶量的遺傳物質),通過繁育,后代還會出現各種變異,再從中選擇、繁育,數代后奶牛不但能夠保持高產奶量,甚至會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教師:大家再來看看小麥的雜交育種是怎么回事?
學生:通過雜交,把好的基因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產又抗倒伏。
教師:同學們判斷正確。那太空椒又是怎么產生的?
學生:觀察圖片,思考。
教師:太空椒是在太空條件下,引起基因發(fā)生改變而培育成的新品種。
學生:就是基因突變吧?
教師:對,基因突變可以引起生物的變異。還有染色體的改變也可以引起變異。利用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還有許多,同學們課后可以查閱資料,一起交流。
教師:出示“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圖片或有關錄像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的偉大和科技造福人類的實例。
教學點評:
該教學案例較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改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分析資料,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層層深入,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科學探究目標:
1、 能從日,F象中總結出聲音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2、 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設計出“無噪聲書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減少噪聲的辦法與同學交流,體會合作的愉快。
2、 愿意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改進生活。
科學知識目標:
1、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樂音”和“噪聲”。
2、 能舉例說明噪聲的危害和減少噪聲的方法。
3、 能舉例說明聲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STSE目標:
1、 能舉例說明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聲音,但噪聲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2、 能體會到運用一些技術和設備可以減少噪聲的影響。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聲音作用、噪聲危害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知識點 課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對教材另作處理的'理由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樂音”“噪音”。
能舉例說明噪聲的危害和減少噪聲的方法
能舉例說明聲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一、教學引入
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它給我們傳來很多信息,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世界。
二、活動一:聲音能告訴我們什么?
1、觀察圖中的圖片,聲音告訴我們什么?
2、討論聲音還有什么用處?把自己知道的與同學交流。
3、什么樣的聲音令我們煩躁?
三、活動二:減少噪聲
1、組織學習科學在線
2、討論:噪聲對人的身體有什么危害?
3、講解:噪聲是現代社會的一大公害,人們在減少噪聲危害方面想了許多辦法:路上圖標(禁止鳴嗽叭);耳機內放上厚厚的墊子;馬路兩旁種許多樹木。
告訴我們很多信息
學生交流:聲音能使人心情舒暢,能告訴我們很多信息等。
噪音
學生交流找到的減少噪聲的資料
知識點 課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對教材另作處理的理由
聲音與生活 講解:馬路兩旁的樹木不僅可以遮擋強烈的陽光,還可以降低噪聲的強度,這是因為濃密的樹葉有很強的吸音能力?茖W實驗證明:10米寬的樹帶能使噪聲減弱30%,20米寬的樹帶可以使噪聲減弱40%。
4、提問:把自己知道的養(yǎng)活噪聲的辦法與同學交流。
四、拓展
設計一個“無噪聲書房”,用文字或圖表示出來。
設計前引導學生:設計前要考慮什么材料有利于減少噪聲?地墻壁、門窗、地面等應選擇什么材料?“無噪聲書房”對周圍環(huán)境有什么要求?
5、組織學生介紹自己的設計。
五、總結全課
知道一些常識
學生交流
小組商量設計“無噪聲書房”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原理是什么?
采納同學們提出的好建議,改進自己的設計。
向同學介紹自己的設計。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科學教案 篇3
一、引入
師:今天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上課,給你們帶來一個特殊的禮物,(出示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紙)喜歡不喜歡?
生:喜歡。
師:要得到這些禮物需要大家完成一件小小的任務,抽出其中一張白紙,今天我們來觀察紙的特點。板書課題:〈紙的觀察〉
[評:這樣的引入直觀形象,任務明確,開門見山,節(jié)約時間,用任務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觀察一張白紙
1.估計。
師:大家估計一下,如果你拿到這張白紙觀察,你能找到白紙多少個特點?
生:只能找到1個。
師:其他同學呢?
生:我能找到3個。
師:有沒有更多的?
。5個、7個、10個)
師:他說能找到10個特點,你們相信嗎?
生(一起說):不信。
師:但老師相信。他能找到10個特點。(教室頓時鴉雀無聲)
。墼u:用估計這個活動,創(chuàng)設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情景。一張白紙要觀察出10個特點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他們從來不曾嘗試過,不相信反映出學生的誠實品格,產生懷疑,而萌生想試一試的動機。]
2.討論
師:想想拿到白紙后要找到10個特點,準備怎么觀察?用什么方法觀察?
生:用手摸,用鼻子去聞氣味、用眼睛去觀察它、用放大鏡……
師:你們的方法真多!
3.觀察。
師:呆會兒我們就來比一比哪個組能找到白紙10個或者更多的特點,把觀察到的特點簡單、迅速的記錄下來;我們以音樂為號,播放音樂,音樂停止后,給能觀察到10個特點的小組加上小五星。組長拿出蓋住的白紙。預備/開始。(學生每人一張用剛才討論的方法觀察一張白紙,相互的討論,記錄……音樂停止后,組長收好材料,有兩個小組舉手示意找出了10個特點,老師給加上五星鼓勵)
。墼u:觀察活動中依靠任務找出一張白紙10個特點,促使學生思維要參與活動——用什么方法觀察,才能觀察出10個特點。
組織交流活動前讓組長收好材料蓋在盤子里,這樣對材料進行有效的控制,讓學生暫時脫離材料。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以有效的轉移到交流活動中來。]
4.交流。
師:請其中的一個小組的代表拿著記錄上臺匯報。
生:這張白紙是四邊形、白色、薄、特別軟、很清香、很透明、滑折疊后有皺紋、輕。
師:幾點啦?(問聽的.同學)
生:9點。
生:折后是凹凸不平的。
師:其他小組有沒有補充?
生:用放大鏡看有很多小孔。
生:有影子。
師: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多少點?
生:12點,(還有很多同學在舉手想說白紙的特點)
師:想不到一張普通的白紙竟有這么多的特點,看來只要你動腦筋想辦法去觀察,就能發(fā)現紙更多的秘密。
[評:在學生交流活動中反映出:只要綜合運用自己的感官想辦法去觀察,是能夠發(fā)現白紙10個或者更多的特點。交流中出現白紙是很透明的這一觀察結果,與白紙有影子是矛盾的。反映出學生對透明的表述不明確,老師可以及時提出來加以引導比如追問他一句:很透明是怎么發(fā)現的?用什么詞記錄你的觀察結果比較恰當。]
三、兩張紙的觀察
1.討論: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紙,出示一張牛皮紙,如果我把它發(fā)給你,就兩種紙啦,拿到兩種紙你又想觀察什么呢?
生:把這兩種紙比較一下?
師:比較它們的什么呢?
生:比較不同點。
師:大家想不想比較不同特點?
生:想
師:我們就來看哪個小組能比較出這兩種紙更多的不同特點?
。墼u:這里老師利用材料的暗示作用,巧妙的將研究的問題縮小,并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這些條件作可行性判斷后提出問題,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的權利,使學生很短的時間里找到下一步想研究的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展開兩張紙的比較活動充分體現出教師“平等中的首席”這一角色定位。]
2.觀察:
師:組長拿出抽屜里的牛皮紙,準備/觀察(播放音樂:學生每人一張牛皮紙,聞、摸、看折的方式觀察,老師發(fā)記錄表,每組有一名記錄員做記錄)
3.交流:
(師請一個組的代表拿上記錄表放在實物展臺上匯報)
生:白紙比牛皮紙要小一些,白紙是滑的,牛皮紙有一面是滑的有一面是粗糙的;白紙很白,牛皮紙是黃色的;白紙投放的影子淺,牛皮紙投放的影子深;白紙撕開以后有毛,而牛皮紙沒有毛;白紙是透明的,牛皮紙不透明;白紙比牛皮紙要厚。(師用簡潔的字,記錄學生的發(fā)現)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白紙沒有黑點。
生:白紙輕牛皮紙重。
4.質疑:
師:下面聽的同學對前面的發(fā)言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生:牛皮紙的氣味不一樣,白紙是凹凸不平的?
生:兩種紙厚薄都是一樣薄。
生:牛皮紙厚。(有不同意見)
師:其他同學你們贊成哪種意見,舉手表決,(不能說明厚薄的問題)
師: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出紙的厚。
生:摸的。
師:有沒有更準確的方法?
生:看、按在桌面比較。
師:還有沒有更準確的方法。
生:用尺子量。
師:怎么量紙的厚?(方法解決了下課后去量)
。墼u:在交流活動中,學生對紙的厚薄問題爭議時:老師采用讓學生舉手表決的方式,使更多學生開始關注這兩個學生爭議的問題——到底哪張紙厚?卷入到怎么比較紙的厚薄這一活動中來,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科學教案 篇4
都站起來吧!
設計意圖:
在一次上課的時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將書平放在桌上認真的看圖說話,而有個孩子卻將書打開撐在桌上,雙手沒有扶書跟著小朋友一起看圖說話,一副悠哉游哉的樣子…….本次活動就是抓住幼兒的這一“小聰明”,以“平時不能在桌面立起來的物體,使之能夠在桌面上立起來”,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讓幼兒去探索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立在桌面上,為什么有的物體不能立在桌面上。從而發(fā)展幼兒探索的能力,增強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活動目標:
1、 通過參與分類活動,了解物體立起來與接觸面的關系。
2、 大膽探索使物體立起來的多種方法,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3、 交流探索結果,萌發(fā)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教師知識經驗:知道各種物體的材質,了解物體立起來的原因。
幼兒知識經驗:了解各種物體的名稱及材質。
2、 物質材料準備: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體:瓶盒鉛筆水彩筆積木書紙吸管(粗、細)羽毛、
。2) 記錄表每人一份。
。3) 錄音機,磁帶。
3、 環(huán)境的準備
。1) 活動區(qū)投放各種輔助材料,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皮筋、剪刀、等。
。2) 活動前一周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收集各種物體(盒子、瓶子、羽毛等物體)
活動過程:
1、 將物品分類。
。1) 觀察:哪些物體可以站立?哪些物體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動:將簍子內物體分類,并做好記錄。
2、 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站立,有的物體卻不能站立。
3、 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1)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使紙立來。
。2) 在使紙立起來的 基礎上,利用輔助材料,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其它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3) 幼兒討論:為什么利用了這些東西就能使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4) 小結:只有物體接觸面大才能使物體立起來。
4、 游戲:糊涂的餐廳老板
有個糊涂的餐廳老板總是記不住客人點的菜,他想請小朋友幫他想想辦法,讓他能夠記住每位客人點的菜。每組幼兒通過現有的材料做一個簡單的餐桌號牌。
5、 成列展覽,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
課后找出家里壞掉不能立起來的物體,通過這個活動也能幫助它們立起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于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jié),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huán)節(jié)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fā)求知欲望,萌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ǔ鍪靖鞣N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fā)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fā)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用各種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進行紙外部主要特征的觀察。在獨立觀察的基礎上可以科學地描述一張白紙有哪些特點。
2.經歷并理解觀察比較、科學觀測等過程,會把這種觀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遷移到其他的觀察活動中去。
3.對于新的發(fā)現能提出新的問題和有繼續(xù)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白紙、放大鏡4人1份書寫紙、卡紙、報紙、掛歷紙(4人1份),準備兩本書(有一定厚度)。
小組合作人員:每組4人。組長1名,負責領導組員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過程。副組長1名,負責本小組紀律。
教學過程:
一、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1.引入。
同學們,老師手里有一張普通的白紙,你能不能告訴我這張白紙它有什么特點?
比如說:這張白紙除了是白顏色以外,還有什么特點?
小組交流討論后,小組長匯報
教師評價。
。ńㄗh: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過于強調自己在學生探究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大膽地放手,出示一張白紙讓學生說出它的一更多些特征,因為在教材的'一開始就有一位學生說自己一口氣能說出白紙的10種特征。教師在這里只是一個學生探究活動的旁觀者。描述白紙的特點是一個學生全部的描述。教師在這里要提高要求。分清學生的匯報是觀察得到的還是以有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間提高學生的描述能力、觀察能力。)
2.比較不同的白紙。
書寫紙 掛歷<提供不同紙張的圖片>
卡紙 報紙
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比較,這兩張紙有什么不同? 如果是比較兩張紙的薄厚用什么方法?
如果是兩本書,我們用什么方法比較它的薄與厚呢?(建議:這個環(huán)節(jié)教案設計的非常開放,但是比較紙的不同最好是兩兩比較,教案上要注明兩種紙類的比較,三年級學生的比較思維水平還是處在萌芽階段。)
3.組織觀察紙,引導學生如何觀察紙的結構(纖維),利用哪些工具,用什么方法。
觀察到了什么?
小組討論。
教師評價。
為下節(jié)課造紙做鋪墊。
。ńㄗh:教學設計過于簡單,教學設計關鍵是講清楚學生怎樣學,教師怎樣教。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在上個關節(jié)設計的基礎上的,比較兩張紙與觀察纖維是兩個有結構的探究活動,前面學生對紙的比較中會發(fā)現紙上有很多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引出探究的內容。)
二、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追蹤記錄
學生搜集、整理《紙的纖維》的資料。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當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參考書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對水的需要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fā)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精選]科學教案11-17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科學教案(精選)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