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日韩中文色综合,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www.av在线播放,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奇米777888,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03 09:33:2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7篇[精品]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7篇[精品]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螞蟻小實驗活動。

  2.學習觀察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科學":《螞蟻找食物》。

  2.果糖、糖果、餅干、果奶喝他幼兒喜歡吃的東西,紙。

  3.參考【附】自制觀察記錄表人手一份,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每人發(fā)一份觀察記錄表,筆一支,請幼兒做小實驗,并在實驗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實驗一:螞蟻愛吃什么?

  --先請幼兒猜想:螞蟻喜歡吃什么?把答案畫在觀察記錄表上--和幼兒一起準備自己認為螞蟻喜歡吃的食物,如樹葉、草、糖、吃剩的飯菜等。

  --實驗方法:帶領幼兒到螞蟻常常出現的.地方,把自己準本的食物放在附近。過一段時間就去觀察螞蟻喜歡吃什么,碧碧哪一種東西引來的螞蟻最多,把觀察結果記錄在觀察記錄表上。

  實驗二:螞蟻走的路線。

  --實驗方法:在戶外的地上放一些螞蟻愛吃的東西。等螞蟻找到同伴搬運食物時,它們會慢慢排成一條線。試著用手指擦一下那條路線,看看螞蟻會不會找到原來的路;再試著將擦的范圍擴大,看看螞蟻過多久才能找到原來的路,或者是否會找另外的路走。

  --幼兒在記錄表上記下自己的假設。

  --引導幼兒進行實驗、觀察、記錄。

  實驗三:螞蟻來排隊。

  --實驗方法:在紙上畫出簡單的圖形,在圖形輪廓上擺果糖。到戶外把這張紙放在螞蟻常常走過的地方,過一會兒看看螞蟻會做什么,它們是否會繞著果糖排出圖形。

  --請幼兒在記錄表上畫出果糖擺出的圖形并記下自己的假設。

  --引導幼兒進行實驗、觀察、記錄。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小草特點,表達自己觀點。

  2.認識小草的種類。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戶外草地、小兔手偶、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戶外拔草

  小兔子要去小羊家做客,請小朋友幫忙,每人拔三種不同的草送給小羊,去戶外找找。

  二、游戲:播放音樂,找不同

  1.找一個好朋友,把自己的小草和好朋友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不同。

  2.第二次游戲:拿出另一種草,找朋友,比較,交流。

  3.第三次游戲:拿出第三種草,找朋友,比較,交流。

  三、再次觀察,交流結果

  1.拿一棵小草看一看,說一說小草葉子是什么形狀?

  2.看一看,你的小草根長什么樣?

  3.聞一聞,小草有氣味嗎?像什么一樣的氣味?

  4.摸一摸小草,你有什么感覺?

  四、結束部分

  師幼一起回教室。

  活動反思:

  幼兒能夠自己去尋找發(fā)現不同種類的草,為比較小草的不同特點做鋪墊。引導幼兒發(fā)現草的根部生長與土壤土質的關系。游戲進行三次,每次幼兒拿出的草都不同,為此幼兒在進行比較時,每次的發(fā)現都不同,找的朋友也不同,充滿了興趣和發(fā)現探究欲望。比較環(huán)節(jié)幼兒很認真的從草的葉子、莖部、根部去觀察比較,能夠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發(fā)現。活動充滿趣味性。

  不足之處:

  游戲的時間太短,沒有更加透徹的比較三種草的特點。

  小百科:草和莊稼一樣,需要有一定的礦物質養(yǎng)料才能長得好,但平時很少有人給草施肥。冬天把草燒成灰,其中的礦物成分保留在灰中,灰可以隨著雨水滲到土壤里,這樣,礦物質又回到土里,就好像施了一次肥一樣。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1課。教材從“我們生活的世界”這一熟悉的場景引入,引領學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課研究的主題。本課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們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課要研究的材料這一主題;第二部分——探索,讓學生根據材料對物品進行分類,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思維,并在分類過程中對材料作初步的觀察與辨別;第三部分——研討,在經歷觀察與分類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fā)表關于“按材料對物品分類”的觀點,在觀察的基礎上初步描述各種材料的特點。作為《材料》單元的起始課,本課要幫助學生建立“兩種世界”的概念,讓學生從材料的視角看世界。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對材料的“初始認識”,從而統領整個單元的`學習。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許多感性的認識,他們能說出許多材料的名稱,也知道許多材料的特點。但是,二年級的學生對材料的認識主要來自于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無意識的觀察與了解,比較模糊和零散。他們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時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學生對材料的這種模糊概念或錯誤認識都將成為本課教學的起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

  2.物品是由各種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點,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類。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并識別構成物品的各種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2.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按材料對常見物品進行分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關注我們生活世界里的材料,發(fā)展研究材料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材料對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導環(huán)保節(jié)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難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常見材料的特性。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衣服、橡皮筋、燒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樂瓶、玻璃瓶、氣球、金屬勺、小木塊、木筷、回形針、毛巾、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ǚ謩e出示自然景觀圖、城市風光圖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類設計、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橋梁、汽車、電器、服裝、文具等。(引出課題《我們生活的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認識到兩種世界的不同,引出“材料”這一研究主題,啟發(fā)學生對材料做出思考。

  二、探索

 。ㄒ唬┱J識材料

  1.(出示椅子圖片)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當自然世界里的樹木被砍伐下來做椅子、桌子時,木頭就成為了一種材料。木頭是我們生活世界里很常見的一種材料。

  2.小組討論: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學詞匯幫助學生描述材料名稱(金屬、塑料、玻璃、橡膠、纖維、陶瓷、木頭等)。

 。ǘ┙o物品分類

  1.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種物品),你能夠給這些物品按它們的材料分類嗎?

  2.說明:這些物品都已經標上了序號。

  3.出示要求:

 。1)把這14種物品按順序在桌面擺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為一堆。

 。2)把由同種材料做成的物品序號記在活動手冊的表格中(或由教師單獨發(fā)放活頁表格)。

  (3)把無法確定的物品序號寫在“其他”那一格。

  提示:音樂響起時,整理好材料,準備發(fā)言。

  4.分發(fā)材料,小組分類、記錄,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通過給常見的14種物品進行分類的活動,讓學生在比較、分類中體會同種材料不同物品的共同點,感受材料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三、研討

  1.我們把物品分成了哪幾類?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適時指導: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樂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師簡單介紹纖維)。

  2.每種材料都有什么特點呢?

  預設:

  塑料——輕、顏色多、光滑

  金屬——有光澤、打不碎、會生銹

  木頭——黃色、有條紋、能浮在水上

  橡膠——有彈性

  玻璃——透明、光滑、會反光、容易碎

  纖維——柔軟、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組討論后開展全班交流研討。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對物品的分類結果及材料特點的描述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上。

  3.小結: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屬、木頭、陶瓷、玻璃、纖維、橡膠等單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特點。

  設計意圖:學生先參與分類的活動,后對各種材料的特點進行討論,從中體會每種材料的特性,進而意識到人們就是根據材料的不同特點制作成不同物品的。

  四、拓展

  通過課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學生講述人們常常要將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材料的來源,從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探究材料的欲望。

  【板書設計】

  我們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屬塑料玻璃

  橡膠纖維木頭

  陶瓷其他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感知、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

  2、學習運用方位詞較完整的描述樹葉的行蹤。

  活動重點:

  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并運用方位詞進行描述。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了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會根據具體事物發(fā)生改變。

  活動準備:

  1、《樹葉的旅行》ppt課件。

  2、幼兒在進活動室的路上與大樹打招呼。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葉。

  1、談話導入,剛才我們在樹上找到了誰呀?

  2、ppt1,引出課題。

  出示樹葉,小朋友一起有禮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樹葉寶寶被秋風一吹,呼――它離開樹媽媽去旅行啦。什么是旅行?

  樹葉寶寶到哪里去旅行了呢,我們來看看吧。

  二、樹葉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認識“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么?

  輔助提問:樹葉飄到了什么地方?跟花朵在干什么?

  我們把樹葉飄到哪里,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2、出示ppt3,進一步認識“上”、“下”方位。

  樹葉又旅行到了哪里?跟風車是怎么玩的?

  請你象剛才一樣用一句話說清楚,先說樹葉飄到哪里,再說跟風車怎么玩。

  3、出示ppt4,鞏固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樹葉還會飄到哪里,干什么呢?請小朋友先看圖再和旁邊的小朋友先輕輕的說一說,然后告訴大家。

  幼兒討論后再學習運用句式完整講述,要求幼兒說清楚方位。

  4、出示ppt5,了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

  最后,樹葉飄到了哪里?

  它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在小草的什么地方?

  咦!怎么一會兒是上面,一會兒又變成下面了呢?

  師幼小結:樹葉和小草在一起,樹葉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樹葉和滑梯在一起,樹葉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師幼共同小結前面四幅圖。

  我們一起把樹葉到哪里去旅行了說一說,要說清楚樹葉在什么東西的'什么地方,是怎么玩的。

  6、出示ppt7,學習用方位詞“上”和“下”描述樹葉的行蹤。

  樹葉還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們來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師幼共同看ppt說說樹葉的旅行。

  三、游戲:我和樹葉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樹葉,你想飄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風箏”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娛樂、文化等要素于一體,是孩子們喜歡的娛樂活動。他們對高高飄揚著的風箏更是感到好奇。風箏為什么會在高高的藍天上飛呢?風箏飛得高矮與哪些因素有關?本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了探究風箏秘密的機會,孩子們在親身體驗放風箏的基礎上,了解風箏的放飛原理、風箏的種類、風箏的材質等等,通過記錄表征、交流討論、梳理總結等,讓孩子們了解風箏飛起來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放風箏記錄卡的交流、統計,讓幼兒了解風箏飛上天與風、材料、技能的關系。

  2.嘗試與同伴合作放風箏,能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3.感受放風箏的愉快情緒和探究風箏飛起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記錄卡人手一張、大記錄卡一張、實物風箏若干。

  活動建議

  一、幼兒手持小記錄卡交流自己放風箏的感受。1.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卡。

  2.老師根據幼兒的介紹匯總在大記錄卡上,成功的用紅色筆打“√”,失敗的用綠色筆打“×”。

  二、交流討論放風箏的三個成敗因素。

  1.觀察大記錄卡,統計全班幼兒放風箏的成功次數,了解風箏飛起來與風的關系。

  (1)討論:有風的日子里和沒有風的日子里放風箏,成功和失敗有什么不同?

 。2)用數數方法驗證有風時成功機會多,沒風時成功機會少。

  師生共同小結: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多,沒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比較少,原來風箏飛上天與風有關。

  2.風箏飛起來與風箏構造、材料的關系。

  (1)討論:沒有風為什么風箏也飛上天了?

  (2)出示兩只風箏:觀察、比較、討論它們的構造、式樣、材料、尾巴等不同之處。

  師生共同小結:原來風箏飛上天還與風箏的樣子有關,與長長的尾巴有關,與制作用的材料有關……。

  3.放風箏與放飛技能的`關系。

 。1)討論:為什么有的風箏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輕又長,風也有,但沒有飛上天呢?

  (2)觀察大記錄卡:比較同樣有風或無風的情況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機會多和少。(驗證大人放風箏的技術高)

  小結:原來想要風箏飛上天,不僅和風有關、和選擇的風箏有關,還要掌握一定的放風箏技術,這樣你的風箏就會在天上飛得又高又好。

  活動延伸

  1.出示幼兒收集的有關放風箏的資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兒可以在區(qū)角內學習并調整風箏的結構等。

  2.再次嘗試到室外放風箏,并做好記錄。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在說一說活動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fā)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fā)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fā)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說一說噴的焰火有什么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臟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實驗、比較中發(fā)現鞋底的秘密,有探索鞋底秘密的興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重點】發(fā)現鞋底花紋、功能的不同。

  【活動難點】理解摩擦力。

  【活動準備】KT板,PPT。

  【活動過程】

  一、交流發(fā)現。

  1、前幾天,XXX穿了一雙新鞋,他呀可喜歡了。你們喜歡自己的鞋子嗎?為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

  2、歸納:原來有的鞋子鞋面的顏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樣子很特別,有的鞋子穿起來很方便……

  3、我也發(fā)現了一個秘密,你們想知道嗎?我發(fā)現的秘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么秘密呢?(幼兒觀察回答)

  4、你們的鞋底有什么呢?(幼兒自由觀察自己的鞋子)

  5、幼兒交流發(fā)現的鞋底的秘密(圖案、線條等)。

  6、小結:原來每雙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紋,有的是線條、有的是圖案等。(PPT演示)

  二、感知討論。

  1、為什么鞋底都要有花紋呢?(幼兒猜測:好看……)

  2、如果鞋底沒有花紋會怎么樣呢?(幼兒繼續(xù)猜測)

  3、我們來做個實驗:

  介紹實驗方法:用KT板貼在鞋掌部位,然后在地上搓搓,是什么感覺?然后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么感覺。

  思考:兩次搓地板的感覺一樣嗎?有花紋是什么感覺?沒有花紋是什么感覺?

  4、幼兒實驗。

  5、幼兒交流。

  6、小結:原來鞋底有了花紋,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三、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師還帶來了幾雙特別的'鞋子,看看:這些是什么鞋子?它的鞋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為什么要這么設計?

  2、幼兒交流。

  3、梳理:釘鞋的鞋底有釘子,可以增加摩擦力,這樣使運動員跑步更穩(wěn);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輪子或者刀子,可以減少摩擦力,可以讓人走路走得更快,但這種鞋子也比較危險,要經過訓練才可以穿。

  4、小結:原來根據人們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設計成了各種樣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讓人走路更穩(wěn)、更安全,而有的減少摩擦力,讓人走得更快。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設計的時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減少摩擦力的嗎?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