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觀后感(4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十二怒漢》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二怒漢》觀后感1
最近一直聽著身邊的人提起兩年前的中國電影《十二公民》。但是一部名為《十二怒漢》的電影卻鮮為人知,它也是出現(xiàn)在了這次暑假的推薦電影里。
電影剛開始,黑白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畢竟是八五年的電影,不如現(xiàn)在的電影一般有著良好的錄制設備。所以第一眼并沒有給我?guī)砗芎玫挠∠。然后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這確實是一部佳作。
電影中故事的背景。是一位十八歲的青年由于殺死自己的父親被告上法庭。陪審團將根據(jù),現(xiàn)場的種種證據(jù)來判決其是否有有罪。整部電影的場景都是在一間討論室中。一部電影只用了一個場景。反而令我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最先吸引我的是該片電影的人物刻畫。各個主角的性格特征在演員手中拿捏得十分完美——在一進討論室的時候,有看報紙的,有談論球賽的。而這些人在后來討論中表現(xiàn)出的不耐煩的態(tài)度也與這些小細節(jié)相照應。
再看影片在細節(jié)處描寫,在第一次沒有討論之前,就表決的情況下,支持“青年有罪”這個觀點而舉手的人有較多數(shù)都是在別人取手之后才慢慢的舉起自己的手,有種無腦跟風意思。這些猶豫舉手的人,也確實是后來最先改變自己判斷,認為青年是無罪的人。這處伏筆埋得確實是好。
下面是個人對該影片各出細節(jié)的一些思考。
討論一開始。除了我們主角戴維斯的其他十一名陪審團成員,都覺得該名青年有罪。而戴維斯卻發(fā)現(xiàn)了該案的種種疑點。在戴維斯將其余十一個人說服的過程中,”浪費時間“一詞反復出現(xiàn)屏幕上。我不懂什么叫做浪費時間,難道為一個十八歲的青年的生死做出一個公正的判決是在浪費時間嗎?我不這么認為。而且人的一聲不就是把時間浪費在各種沒意義的事情上才顯得人生有意義嗎?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寫的非常好。一位陪審員在爭執(zhí)時說到“我們來到這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肩負著重大責任,我一直覺得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優(yōu)點,我們,我們收到信,被通知要來這里,決定一個跟我們素昧蒙面的人到底有沒有罪?不論做出什么樣的判決,我們都得不到好處,也沒有損失。我想這就是我們國家那么強大的原因!蔽矣X得這句話是最能描寫出陪審團好處的。影片中的判案結果讓我聯(lián)想起了余祥林,十一年冤獄和羅開友冤案等各起冤案。
這樣看來,美國的.陪審團體系對我國來說還是十分值得學習的。當然,我并沒有吹捧他國的民主,就如影片中一陪審員廁所中對戴維斯說的“我知道你說的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我們由于你說的這些,可能認定他無罪,而他確實是那個殺人犯呢?”由此看來,法律判決孰是孰非并非絕對的好讓這些對錯,由法官一個人來判決。難道不如讓十二個人,來共同做出較公正的判決嗎?
影片最后并沒有說男孩到底有沒有殺了他父親,那十二個怒漢有可能拯救了一個十八歲青年的命,同時也有可能放跑了一個殺人犯。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我想,在這件事情上應該沒有絕對的正確。所以這影片也再次會了我,世界是有兩面性的。
最后一點也是最簡單的一點,我們要時刻保持著自己的認知。同時也采納別人好的認知和正確的認知。我們可以大膽想象,如果不是戴維斯最初的堅持。那影片中的青年,可能早已被電死在電椅上。而正是這種珍貴的堅持,不盲目跟大眾,才是我們需要的。
《十二怒漢》觀后感2
對于正義的追求是一個政府最堅實的支柱。
《十二怒漢》(12Angry Men)是由米高梅公司制作的一部黑白電影,由希德尼魯邁特(Sidney Lumet)執(zhí)導,瑞吉諾羅斯(Reginald Rose)編劇,亨利方達、李科布、馬丁鮑爾薩姆等人主演。
簡介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兇器均以呈堂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于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里討論案情,而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場景單調(diào)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可以說創(chuàng)吉尼斯世界紀錄沒問題了。就是一間陪審團的休息室,把旁邊的小廁所計算在內(nèi)估計都不會超過40平方米。戈達爾說,電影只需要一個女人和一把槍。然而這部電影什么都沒有。有的只是一間狹小的屋子和12個情緒隨時會暴躁的男人。但就是這一個場景卻能讓所有觀眾癡癡地看上一個半小時。
英美法系制度的體現(xiàn):寧可放走一萬,不可錯殺一個。
接下來便談談這十二人組成的陪審團帶給自己的所思所想
這十二個人各有自己的職業(yè)與生活,他們當中有巧舌如簧的廣告商、仗義執(zhí)言的工程師、毫無見地的富家子、歧視平民的新貴族、性情暴躁的老警察、精明冷靜的銀行家、只趕時間的推銷員。每個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說話的方式,但是除了亨利方達扮演的工程師之外,其余的人都對這個案子不屑一顧,在還未進行討論之前就早早認定男孩就是殺人兇手。
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看似天衣無縫的人證物證在陪審團成員們的仔細推敲下變得不堪一擊。原因是什么呢?就出在偏見身上,我們的生活無時不刻都存在著偏見,人們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別人,卻沒意識到那些高尚的想法實際也是偏見。
首先站出來贊成無罪的男主人公,由于他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jù)的科學推測,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
漸漸的.,大家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xiàn)戲劇性的改變:11對1、9對3、8對4、6對6、3對9、1對11。
如果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男孩就是殺死他父親的兇手,如果男主人公沒有對證據(jù)進行合理懷疑,最后把男孩送上電椅,這不僅是對真相,正義的一種蔑視,更是藐視了法律,生命,尊嚴,人權的價值。
如果不對這些證據(jù)進行合理的分析,提出不合理的地方,就很有可能因為主觀臆斷而成為殺人選手,盡管在這些案件中認為證據(jù)已經(jīng)很明顯了,但是只要覺得證據(jù)不確鑿,就得指出來,只有程序的正義才有可能實現(xiàn)結果的正義。
不要被偏見所蒙蔽,不要讓偏見掩埋了真相。我們是具有獨立思想的人,是具有感情、人性的人,對別人少一些偏見,就能換來多一份的尊重,或許你的一次獨到見解,能夠像那位陪審員先生那樣,拯救一條與你相同的性命。
我個人認為我們要永遠有理性的思考,永遠保持對真相追求的決心,不蔑視生命,尊重法律,尊重人權,尊重他人的尊嚴,不因為自己的偏見而聽不見合理的懷疑,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在真相面前,我們只有保持卑微與謙恭對于每一個生命的珍視
《十二怒漢》觀后感3
打開電影《十二怒漢》,這一次我的心很靜。這是一部黑白電影,場景很簡單,一個會議室里,一張長方形的會議桌,一臺開不動的風扇,十二個男人,另加一個守門人,門被反鎖,天氣悶熱,窗外烏云密布,暴風雨即將來臨。
十二個男人,從事不同的職業(yè),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帶著不同的性格,懷著不同的理念,素不相識,從未謀面,在一個陰沉的下午,聚在一間屋子里,在法律面前決定著一個18歲男孩的生與死。這在其中的十一個人心里,本是一件十分十分簡單的事,證據(jù)鑿鑿,只要達成一致,這男孩有罪,便成了。然而8號評審員卻舉起了反對的手,你問他你認為這男孩無罪?他說不明白。這男孩有罪?他說不明白。但,他說,起碼我們不能這么輕易地草率地讓一個人去死,因為這是一個生命,我們不是要證明這個孩子沒有殺人,我們只是無法確切地證明這個孩子殺了人。于是一個本該5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硬是持續(xù)了近2個小時才搞定。然而這兩個小時里,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感知到了什么?我們該反省什么?我們該學習什么?答案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震撼,良心上的震撼。
而我看過之后,感慨多多。首先我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劇情片”,這只是一部黑白電影,電影里98%的場景就是那間會議室,沒有華麗輝煌的場面,沒有美麗動人的景觀,沒有年輕帥氣的偶像,甚至沒有一句剩余的廢話,只有12個穿著西裝襯衫、汗流浹背的男人,當一部杰出的電影只有這些的時候,那么剩下的就是精湛的演技和深刻的臺詞了。沒有外部因素干擾,所有推動劇情發(fā)展的只是人物的性格,經(jīng)歷和觀念上的`沖突和矛盾。然而這么一部低投資的電影,卻不會讓你感到乏味,其中的一記眼神,一種神態(tài),一個動作,一番姿勢,一句話語,將12個人的性格、觀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不自覺地融入其中,欲罷不能,既期望盡快看到結局,又想慢慢觀賞、細細品味。
其次我感受到了美國的明主,每個人都充分享有發(fā)言的權利,而且捍衛(wèi)自己的這種權利,這完完全全讓我體會了盧梭那句“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另外這12個人每個人都是都是獨立的,獨特的,我說的這點是因為他們這所謂的會議不像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在桌邊正襟危坐,拘謹畏縮,他們在那里享有自由,沒有呆板的規(guī)矩約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威脅或者屈服,有的只是被說服,被自己內(nèi)心對“證據(jù)”的質(zhì)疑說服,被自己的良心說服。
當一切都結束了,雨過天晴,評審團們陸陸續(xù)續(xù)地走出了法院的大門,他們當中的一個對生命敬重,追求事實,博學穩(wěn)重的建筑師和一位睿智的老人互報姓名,握手告別,然后分別融入到了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他們也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然而當明主和自由如此地深入到了每個普通老百姓的心中,那么這個國家,這個名族,該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強大。
《十二怒漢》觀后感4
很多人都曾向我推薦過這部電影,關于教育,關于生命,關于公平等等,不可勝數(shù),看著《第56號教室的奇跡》,教師和孩子也在看這部電影,擇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于是乎,我也興奮地找到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便是庭審結束,十二位陪審員對這個小孩是否有罪進行投票,十二位陪審員中傾倒性地投了有罪,唯有一位建筑師Davis投了無罪,因為他覺得這個案子還有可能孩子是無罪的,于是開始了他的疑問。最初大家都僵持不下,覺得他投無罪是在浪費大家時間,而且他也拿不出強有力的反駁的意見。第二輪投票,有人支持他,因為其中一個陪審員覺得Davis這種精神可嘉,給予了支持。于是一輪輪的提問、爭吵、質(zhì)疑中,從剛開始的傾倒性,到越來越多人存疑,一旦有疑問,就不能把人家送上電椅。∷痉ǖ墓,不就是這樣嗎?每個人都有權利stand for his own opinion,每個人都可以,這就是民主的可貴。當然,里面每一個人物都會帶著自己的偏見去看人,這和他們的自身的經(jīng)歷有關系,特別是其中有一個父親,似乎是和自己兒子鬧翻了,他也對在貧民窟里長大的人抱有深深的敵意,于是對這樣弒父的案子更是怒不可言,從頭到尾堅持到底認為那個男孩有罪,直到最后,撕了和兒子的`合照后,痛哭流涕地認為男孩無罪。這一幕我也忍不住流淚了,對于這個人物的分析網(wǎng)上應該有很多,我自己的猜測是他的孩子和他吵架后離家出走,卻被在貧民窟或者來自貧民窟的人殺害了,因為他說到那些人殺人不需要理由,沒有理由的,所以他的兒子也許是其中的受害者。最后他撕去照片后,忽然想到這是和他兒子一樣,和父親有矛盾的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會因為和父親吵鬧而殺害自己嗎?種種有力的證詞被推翻后,他不能相信孩子會仇恨父親到這個地步,忽然間那一剎那他情緒的爆發(fā)帶動了整個電影的高潮,真的很棒。
很簡單的電影,卻又很偉大的電影。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身在其中,不自覺地會代入到教育中來,一個人的生死,也許就會因為我們的偏向而被決定,甚至有無數(shù)的證據(jù)證明此人已經(jīng)無可救藥,但是只要有一個人相信他還有希望,他的希望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在教育中,教師真的不能一竿子打死,定論某個孩子無可救藥或者貼上一些不可逆轉的標簽,因為他的未來很有可能就被這樣決定了。雖然我一直不贊成那么做,但是看了這部電影后才有更深的體會。
possibility,可能性,這是一個無限大的詞語,世界因為可能性而變得美麗。我們?nèi)说囊簧揪驮缫炎⒍藲w途:死亡;钤谶@個世上為的是什么?不就是無數(shù)的可能性嗎?如果我們早已知道自己的未來的每一步,我們還會努力、嘗試和爭取嗎?大概不會吧,早就像機器人一樣,按著指令做每一步了?烧蛟谑键c和終點之間有無數(shù)的可能性,我們才拼了命地去過得更加精彩,去創(chuàng)造更多地可能性,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任何時候都不要,也不能夠剝奪這種可能性呀。雖然這個主題也許和電影最初想要表達的中心離得有點兒遠了,但也是我身處于現(xiàn)在的洪流,此時此刻的所思所想。愿自己不放棄自己的可能性,也愿自己足夠幸運,不被被人切斷自己的可能性。
【《十二怒漢》觀后感】相關文章:
十二怒漢觀后感07-01
《十二怒漢》觀后感11-29
《十二怒漢》觀后感4篇11-29
十二怒漢觀后感9篇12-04
十二怒漢觀后感10篇11-05
十二怒漢觀后感3篇12-03
十二怒漢觀后感(9篇)12-04
《十二怒漢》觀后感精選4篇11-29
霹靂漢制怒 溫馨鳥回頭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