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通用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朗讀者觀后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朗讀者觀后感1
如果說遇見是生命中最奇妙的緣分,那么陪伴就是生命中最溫情的摯愛。如約而至,我又走進了今晚的《朗讀者》,傾聽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所擁有的相同的陪伴。今晚《朗讀者》的主題是陪伴,看完了心里卻久久難以平靜。
陪伴,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很多類。今晚的陪伴,豐富、飽滿、深情、純粹、溫馨,每一段都閃閃發(fā)光打動人心。父親鄭洪升陪伴鄭淵潔一路寫作,母親陶艷波陪伴兒子楊乃斌求學十六年,蔣雯麗作為防艾大使陪伴艾滋病患者十四年,林兆銘五年時間獨自陪伴受傷野生動物,妻子唐國妹陪伴丈夫喬榛共抗惡魔。每一段經歷,每一個故事,每一種陪伴,都彰顯著人性的光輝,都帶給我深深的感動,而我想說的是這位母親的陪伴。
楊乃斌八個月大的是失去了聽力,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災難。母親陶艷波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幸福的生命,拒絕孩子上聾啞學校,從小學開始就帶著小凳子成為兒子的同桌,陪著兒子上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畢業(yè),十六年的同桌,十六年的母子陪伴,十六年的辛酸磨練,終于讓兒子成為有用人才,讓兒子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細膩、深沉、無私、堅韌。
這一段陪伴,看得我無法抑制地淚流不止,內心的感動和震撼無以言表。楊乃斌的朗讀《不為什么》詮釋了母親十六年陪讀的唯一理由,這個孩子是不幸的,他在那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聽了,無聲的世界里他該是多么的寂寞?墒牵@個孩子又是幸運的,他有那么一位偉大堅強智慧的媽媽,作為他的耳朵讓他聽到了聲音,讓他學會了正常的表達,過上了像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成長,充滿了坎坎坷坷艱辛磨難;成長,又有多少驚喜和欣慰。十六年來的種種滋味,也只有這對母子心里知道。
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就是同時擁有了菩薩心腸金剛之身,陶艷波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她會讓多少人肅然起敬慚愧不已呢?當媽媽的要不斷學習,真的要不斷地學習、反思,陪著孩子成長需要耐心和細心,也需要智慧和修養(yǎng)。我想,今后的我還得提高自身修養(yǎng),因為這是一生德修行。
以前,我總想當媽不容易,但要努力當好,F在,我認識到了,僅僅是盡我所能還不夠,而是要竭盡全力。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綻放了,自己的那一顆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欲陽光風雨。如果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也不要著急,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朗讀者》這檔節(jié)目真的很值得看,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也是《朗讀者》最有大的魅力。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但愿我們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溫暖的記憶。傾聽他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成長中的自修。
今晚的陪伴,讓我為女兒寫下這段話: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陪伴,是最溫暖的力量;陪伴,是最純粹的關愛。陪著你,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我的孩子,慢慢長大!媽媽愿意陪著你,陪著你。
朗讀者觀后感2
我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
觀看了《朗讀者》第七期以后,我感觸頗深。尤其是對惠英紅的父親印象深刻,可能是緣于我們的父親很相像吧。
在我的記憶里,總有那么一道背影,笨拙、沉默、不善言談。毫無疑問,他——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不太會表達愛的人,但是他給我留下的記憶,總是有溫度的。
小時候,我對他的記憶是淡薄的。他幾乎從未管過我,他和媽媽都是雙職工,只是下班回家了才抱抱我,給我洗衣服,給我買許多好吃的`,但是陪我的時間卻很短暫,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所以,我對他的印象很少,很模糊,也很陌生。依稀記得,他很高大。
懂事之后我一直和父母生活,他上班總是很忙,不太見得到他。他只要一回家就會先將我抱在懷里,什么也不說,只是靜靜地看著我。我緊緊地盯著他的大眼睛,希望從中看到些什么。在那清澈的眼眸里,有著深深的思念和無限的愛意,可惜,他不會表達。只是將我的小臉貼在他的大臉上,感受我的溫度。他只會抱抱我,因為對他的愛讓我無限眷戀他懷抱的溫度。又到了分離時刻,他提著沉重的大背包,在我和媽媽的注視下登上了火車,他很刻意地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沖我和媽媽擺了擺手,意思是他要走了,讓我和媽媽多保重。我失落地低下頭沖他大喊:“一定要走嗎?”他苦澀地笑了笑,笑容充滿了無奈,然后點了點頭。我眼中盡是失望,充滿不舍地看著他,沖他揮了揮手,他落寞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記憶中……火車“嗚嗚”開動了,帶走了爸爸,也帶走了屬于我的愛。
現在爸爸在家的時間多了,調動到了離家近的車站工作,只為方便照顧我。我別提多高興了?墒请S著我漸漸長大,和他的共同語言愈來愈少,每天不過問的是些瑣碎的小事,他也逐漸變得更加沉默,兩個人的關系越發(fā)淡了。我伏案寫作業(yè)時悄悄觀察他,哎!歲月不饒人,絲絲白發(fā)已向我說明了一切,他仿佛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位垂暮的老人,而他望向我的目光,永遠是慈愛的。是的,他還是愛我的,只是愛得有些笨拙。
是的,我的確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父親,可他也同其他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都深愛著自己的子女。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唯有父親那慈愛的目光永不會變。
朗讀者觀后感3
《朗讀者》已引來學術界的關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發(fā)文點評:“滿電視都在明星玩游戲,央視這《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家里人都興致勃勃地邊聽邊看邊議論。董卿團隊看來成了央視有意推出的文化品牌,節(jié)目也體現了人們對央視平臺!独首x者》證明著文化類節(jié)目未必‘冷’,央視文化綜藝的集結今年有新突破!
知名演員濮存昕,一身中式大褂出場,猶如從改編自老舍名作的話劇《茶館》中走來。他朗讀的是老舍筆下《宗月大師》的節(jié)選片段。內容是關于宗月大師資助老舍上學的故事。臺詞功底深厚的濮存昕,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他透露,自己在生命中也曾遇到貴人相助。
原來,濮存昕小時候腿部殘疾,曾受到同學歧視,直到遇到一位叫榮國威的大夫,才治好腿疾,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八宰x到老舍先生對宗月大師的感恩之情時,我也能感同身受。”成名后一直熱衷于公益事業(yè)的濮存昕坦言,“要記住幫助過自己的人,在我有能力的時候,也盡可能去幫助別人。”
朗讀者觀后感4
我是一個喜歡文字的人,我喜歡把一份情懷寄托在一段段的文字里,靜靜地思考,我也喜歡朗讀,我喜歡讀優(yōu)美的文章給自己聽,手機里面反復播放著自己的聲音,雖然不能盡善盡美,但我很陶醉。最近更是喜歡上了董卿主持了《朗讀者》欄目,一直以來,董卿都是我的偶像,看著熒幕上的她激揚文字,我的嘴角總是會不自然的揚起一絲微笑,我感覺自己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對她的那種崇拜。
第四期《朗讀者》的主題詞是禮物,開場時她說:“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边@幾句話讓我對禮物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總以為禮物是物質上的東西,沒想到禮物還可以放大,變成精神層面的,我也沒想到,對禮物的詮釋竟可用文字描述得這么美,一字一句,深入骨髓。
《朗讀者》是一檔充滿人文情懷的節(jié)目,每一期都讓我感受很深,每一位嘉賓的朗讀都會讓我陷入沉思,聽別人的故事,理自己的人生。
朗讀者觀后感5
在《朗讀者》的錄制現場,許淵沖剛上臺,便遞給董卿一張名片,名片上赫然印著“我是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完全不按中國式含蓄的套路出牌,引得董卿也連問:詩譯英法唯一人,這樣說真的好嗎?許老如此解釋“我是狂,但我是狂而不妄,句句實話。是120本就是120本,我絕不說成200本。我覺得“狂”是自信,一個人不能沒有一點“狂”,沒有自信的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然而,大抵所有人都知道許淵沖是中外聞名的翻譯家,卻鮮有人直到他到底是如何結緣翻譯事業(yè)的,又如何將翻譯事業(yè)堅持一輩子的。在《朗讀者》節(jié)目錄制現場許淵沖感概說道:1939年,我把林徽因的詩《別丟掉》譯成英文,發(fā)表在《文學翻譯報》上,然而這首詩其實是我當年用來追求一個女孩兒的,可是并沒有追成功。直到50年后,我獲得國際譯聯(lián)杰出文學翻譯獎時,收到了這位女同學的回信,然而卻已時過境遷。就這樣,許淵沖的“愛情”丟在了學生時期,但從那時起開啟“翻譯人生”,他盡畢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之美,似無止境。
【朗讀者觀后感】相關文章:
朗讀者觀后感02-10
朗讀者的觀后感12-14
朗讀者觀后感01-16
朗讀者觀后感01-16
朗讀者觀后感01-16
朗讀者觀后感01-16
朗讀者觀后感01-16
朗讀者觀后感01-16
朗讀者觀后感01-18
朗讀者觀后感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