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南極記錄測繪考察隊先進事跡材料
“雖然尋找**冰蓋最高點的路途上每一步都困難重重,但是朝圣般的感情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團結(jié)協(xié)作、任勞任怨、兩赴**填補國際空白的最小隊員;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登上**冰蓋最高點的世界第一人;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中國**測繪研究中心博士生**。北京時間XX年1月18日3時16分,**將一根標志桿深深地插進一片雪地里。這一歷史時刻,標志著人類首次確定了**內(nèi)陸冰蓋最高點dome-a的位置。確定冰蓋最高點后,**把從武漢大學帶去標有“china”字樣的三角架和測繪標志墩,永久性埋設在**冰蓋dome-a點上。
**,1977年6月出生于山東省東明縣。1994-1998年,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測量工程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98-XX年,在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工作。XX-XX年,在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讀碩士研究生,XX年,提前攻讀博士至今。XX-XX年,參加中國第19次**科學考察,深入**內(nèi)陸500多公里的格羅夫山區(qū)進行科學考察。XX-XX年,參加中國第21次**科學考察,前往**冰蓋最高點domea區(qū)域進行科學考察,其主要職責是精確測定冰穹a最高點的位置、海拔高度,并為科考隊導航。1月9日,**等人成功到達**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qū),這是人類首次從地面進入冰穹a。
dome a是**內(nèi)陸距海岸線最遙遠的一個冰穹,也是**內(nèi)陸冰蓋海拔最高的地區(qū),氣候條件極端惡劣,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國際上迄今還沒有從地面進入dome a開展過系統(tǒng)科學考察活動,是**科學考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區(qū)和制高點。由于獨特的高原地形特征,冰層水平流動最小,動力過程最為簡單,是冰蓋動力學觀測研究最理想的區(qū)域。dome a區(qū)域冰蓋是原始堆積形成的,冰層中儲存著具有全球規(guī)模的氣候變化信息和大氣本底環(huán)境信息,是**冰蓋最理想的深冰芯鉆取地點。dome a地區(qū)是**冷源的中心區(qū),地球表面的最低氣溫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dome a地區(qū)。dome a冰蓋覆蓋的甘伯采夫山脈最有可能是**大陸板塊運動和地殼形變的記錄載體,對研究**大陸的形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dome a地區(qū)的高海拔、低風速和干燥、低溫、少地震的'特點,使之成為日地關(guān)系和天文學觀測的理想之地。因此,dome a是國際公認的**內(nèi)陸冰蓋最后一個最為理想的科學考察區(qū)域。
從科學考察價值和極地話語權(quán)角度來看,**有四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冰蓋最高點“dome-a”,前三個點已分別被美國、前蘇聯(lián)和法國捷足先登,占據(jù)并建站。只剩下海拔4千多米的冰蓋最高點這最后一個科考空白。按照國際條約,**不屬于某一國家,是大家可以共同開發(fā)利用的。但是按照慣例,一個國家在重要位置建站,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在**問題上更具有發(fā)言權(quán),在該地區(qū)的開發(fā)利用也會得到各國的默認。
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向國際**研究科學委員會正式提出dome a科學考察計劃,并于1996/1997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XX/XX年4次向dome a沖擊,最遠行程1100公里,為最后沖頂dome a奠定了基礎。XX年,我國終于完成了沖頂dome a的各項準備工作,于第21次中國**科學考察隊中設立13人組成的內(nèi)陸冰蓋隊,向dome a頂點發(fā)起最后沖擊,**成為冰蓋隊13人之一,承擔測定dome a最高點的任務。
XX年10月25日,中國第21次**科學考察隊從上海出發(fā)。在到達中山站臨近海域時,雪龍船破冰艱難,不能前行,**與張永亮就乘一輛雪地摩托車連夜前往中山站方向探路。在崎嶇不平的雪丘中,雪地摩托車不知翻車多少次,也不知摔了多少交。冒著掉進潮汐縫的危險,他們終于為接下來的海冰卸貨探明了道路。在中山站海冰卸貨期間,**更是任勞任怨,不分晝夜,連續(xù)奮戰(zhàn),曾連續(xù)工作30多個小時,為做進軍dome a做準備。
【刷新南極記錄測繪考察隊先進事跡材料】相關(guān)文章:
測繪先進個體事跡材料范文05-01
刷新05-20
刑警先進事跡材料 -先進事跡材料01-01
教師先進事跡材料 -先進事跡材料01-01
南極05-16
南極冰雪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冰蓋與全球氣候環(huán)境記錄07-02
消防先進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11-01
先進事跡材料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