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
在學習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而這節(jié)課是研究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紤]到這一點,我在教學例題之前,出示了一個準備題:“猴王把一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目的是復習已有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教學實踐證明,這確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當出示例題時,學生就能準確說出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這節(jié)課另一個設計比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題。在學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后,請學生說說為什么這么拿,并且上臺來展示分的過程(其實這里有兩種思考的方法:一種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分好之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種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后直接拿出6根小棒。顯然,后一種方法更快。)。通過分法的交流,在進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時候,絕大多數孩子能迅速而準確的拿出來。最后,我把每個分數和對應的根數列成一個表格,引導學生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得份數越多,每份數就越少,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上完課后,聽課教師進行了評課,讓我對這節(jié)課有了新的認識。
1、板書應圖文并茂,突出重點。
今天,我板書的核心內容是三句完整的話。我的初衷是通過這些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難點,并能完整的說出幾分之一的含義。而事實上,這樣做并不好。學生在說幾分之一的含義時,就有依賴思想,會看著黑板上的文字讀,沒有真正去思考。而如果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的話,只要寫出重點的幾個字就可以了。“圖文并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寫重點”,能迫使學生去思考,將黑板上的'重要信息連成一句完整的話,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表揚”、“糾正”、“示范”。
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明確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調動其他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養(yǎng)成注意傾聽其他學生發(fā)言的習慣。例如:
、俦頁P:學生說得很到位,可以說:“他說得真好!誰能象他這樣說一說!
、诩m正:學生說得不正確或不完整時,可以說:“他說得對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凼痉叮喝绻埩藥讉學生說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師要先示范說一遍,然后說:“誰能向老師這樣說一說!
3、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
以想想做做1為例。做完4小題填空之后,可以先比較①—④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共同點:都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然后說說①②兩題的相同點(每份都是1個);再比較③④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把6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不同點: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數也不同);最后可以問:“你還能發(fā)現什么?”(這些分數都是幾分之一,每份是1個也可以是幾個等等)這就是所謂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這節(jié)課帶給我的啟示是豐富的,在總結與反思中不斷前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2
本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及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教學目標主要是經歷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和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關的口算和筆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乘法的`驗算。
在教學時,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以大象兄弟幫助小猴兄弟造房子為題材引入,喚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了他們的參與熱情。首先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了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強求統(tǒng)一的語言進行操練,只要能夠算出結果都給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優(yōu)化。在多種算法中,我讓學生選擇一種你認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將方法進行優(yōu)化。通過比較、搶答、等形式進行練習鞏固。
第三,通過以大象兄弟幫助小猴兄弟造房子題材巧妙地將兩個例題串起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因此在出示14×2的豎式計算時應該重點強調豎式計算:“先用2乘個位上的4得8寫在個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個十寫在十位上!蓖ㄟ^說算理板書書上的分布計算的過程,再引導學生簡化計算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得出兩位數乘一位數豎式的一般寫法。重點讓學生說說,豎式一般寫法。
另在隨后的“試一試”中讓學生體會一位數乘兩位數,在豎式中一般我們是先寫兩位數計算起來比較方便。提示學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用手擋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學生一起在算一遍,這樣的形式進行驗算,讓學生體會到我們在做練習時,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學寫出來再算一遍,心里驗算也是可以的。
在練習投影反饋時,選擇什么樣的作業(yè)反饋,缺乏一定的機智。隨手拿的幾本發(fā)現一個學生把題目抄錯了,在選擇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可找寫的好的作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錯誤的進行比較。這方面還需要多鉆研,多思考,細心觀摩有經驗的老師上課。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3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
由于課前對學生進行了預習的要求,所以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努力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非常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例。
首先,我從學生熟悉的自己的體重入手,當有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是25千克時,我順勢就以他的體重為標準,先讓大家算一算:10個他共有多重、20個呢?多少個他的體重就是1噸?學生很快算出40個他的體重是1噸。此時學生對于噸的概念只處于知道的層次,他們并沒有實際的體驗,所以第二步,我設計讓學生互相背一個人的體重,然后40個學生集體站到講臺上,大家互相感受1噸的重量。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在頭腦中建立“噸”的`概念,我又讓學生結合課本主題圖中的幾個小動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幾個小動物的體重合在一起是1噸。學生很快發(fā)現:2頭牛的體重合起來剛好是1噸……這時我還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幾個小動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還結合課后習題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是幾個需要用“噸”做單位的圖片,如:鯨、輪船、運貨物的火車箱等,這些圖片的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形象了“噸”的概念。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努力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1噸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讓知識與體驗共生,數學與生活同在,學生在猜測、體驗、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4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認識”這個內容看似簡單,其實也挺有意思。我先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創(chuàng)設了學校課外活動的情境,讓學生找一找“圖上有哪些是你認識的圖形?”并指給同桌看。學生找到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菱形等等。學生說出了那么多名稱,有已經認識的,也有似曾相識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學生對接下去要認識的圖形并不是一無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的。雖然他們并不能正確表述這些圖形的特征,但他們腦海里已經有了這些圖形的大致的形狀,可能并不正確,也不夠清晰。
在觀察了那么多圖形的基礎上,我直接向學生指出:在這些圖形中,有一種叫做四邊形。四邊形到底是怎么樣的,不急于讓學生表述,而是讓學生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然后選幾個上來展示,看是四邊形嗎?說明理由。學生畫了各式各樣的四邊形,有比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邊形。這時,學生對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又有了新的認識。
然后我讓學生從學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撕下來”,然后再次組織交流:你為什么選出了這幾個,其它的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歸納:四邊形到底有什么特點?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引導概括出兩點主要的: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并把這兩點板書出來。
學生學起來很直觀很簡單!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5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時間單位比較抽象,所以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秒的具體概念、感受1分、1秒的時間觀念。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如:我讓學生隨著秒針走動時所發(fā)出的聲音一起感受1秒的長短;再如:我還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身體驗1分鐘時間的長短——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22個漢字、有的學生在1分鐘寫出了60個數字、……,在這一系列的`親身體驗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對1分、1秒的時間長短有了體驗,而且也初步建立起來了1分、1秒的時間觀念。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我還在課堂上給他們補充了一些1分鐘之內所做的事情,如: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能播180個字,銀行點鈔機能點1500張人民幣、……這些課外知識的增加,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他們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奠定了基礎。
本節(jié)課我還增加估測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如:
。1)做一次深呼吸用了xx秒。
。2)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xx秒。
。3)你系紅領巾大約需要用xx秒。
這些題目的設計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秒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珍惜時間的教育的力度不夠,多數學生雖然能從1分鐘可以做許多事中體驗時間的寶貴,但很明顯他們只認識到了,并沒有付諸實踐,這也是教師需要引起重視的。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6
本節(jié)課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課前已經要求學生回家預習并做好相應學具的準備,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多數學生已經建立了1毫米的長度的概念。
在課堂上,我從學生的回答問題中發(fā)現,學生在課前所做的'預習時,已經知道了“毫米”這個測量物體長度的單位,但還沒有建立1毫米的長度的概念,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重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的概念。
本節(jié)課,我在教學中充分讓他們“做數學”,讓學生通過觀察,估計,交流,測量等活動,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jié)課,我認為上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了1毫米的長度時,能夠從身邊找出許多適合用毫米作單位的物體。如:作業(yè)本的厚度、橡皮擦的長度、直尺的厚度、液晶電腦顯示器的厚度、課桌面的厚度、某地區(qū)的降水量……學生由自己熟悉的學習用品到身邊較熟悉的物品的舉例,充分說明學生已經建立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的概念。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個別學生的測量還不夠準確。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7
《乘火車》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計算,它是在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能較好地做到以下幾點:
1、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這就是我在《乘火車》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熟悉的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學數學,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要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來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輕輕松松學數學。
2、給予充分時空,描繪一片藍天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組織者,應站在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索。
這節(jié)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算法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傾聽、借鑒、思考,為今后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教師的及時、適當的評價不但能激勵學生,而且能引導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8
教學反思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較為簡單的加減法,對于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口算并不算太困難。但對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迷惑。另外,對于估算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課堂上我:
一是嘗試在讓學生進行遷移學習,讓學生深入探索,鼓勵學生交流方法,重視方法的總結與梳理,澄清一些模糊認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注重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時,盡量聯系生活實際設計練習,注意體現估算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感知學習估算的必要性。
三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幫助學生分析題目中已知條件和問題間關系,抓住關鍵點理解題意,分析題目應該采用精確計算還是估算。四是針對計算教學練習比較枯燥的問題,練習的.安排加強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樣,并設計了一些思考和開放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幾節(jié)課的作業(yè)情況看,學生對文字表述計算和估算過程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強化指導。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9
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學習了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其復雜之處在于:一是,被除數的位數增加;二是,試商的難度增加了,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不夠商1,要用除數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
本節(jié)課教材只呈現一個例題——通過小夢和小欣整理照片的情境不僅讓學生復習238÷6估算的結果,同時還要掌握其筆算的方法。課前我仔細研讀教材,發(fā)現在做一做中還出現了“商是三位數”的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除法,教材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我又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在重點教學完238÷6的筆算方法后,還增加了一個變式題——“假如他們一共有678張照片,我們又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之后又通過對比兩道筆算試題發(fā)現判斷一位數除三位數“商的位數”的方法。
由于我增加了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以學生不僅能迅速判斷出一位數除三位數商的位數,而且還在對比中進一步強化了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計算過程一樣,只是試商存在區(qū)別。
本節(jié)課之所以增加“試商”的練習,更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判斷商是幾位數”其實也是檢查自己筆算是否正確的一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檢查的習慣。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0
《植樹》是北師大版課本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乘除法”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以上幾點做法:
1、提倡算法多樣化。
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一個數學問題、同一道口算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維方法必然會不一樣,他們往往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fā),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教學中我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促進學生主體參與。
教學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們怎么做,而是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思考怎么做,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注重課程改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本課中對于“除法”的意義的講解教師提供了素材,讓學生自己去充分感知的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傳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1
《倍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第一部分我重視學生的感知,通過圈圈畫畫,讓學生在學習了相差關系的基礎上進入對倍數關系的學習。第二部分的處理上是通過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因此,我在設計時重視了學生的操作、觀察,充分建立直觀形象。通過比較黃花朵數與藍花朵數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使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
學生能從圖中看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但為什么用除法計算還是難以理解的.。在這里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這樣的幾份”來幫助學生探索算法。然后又發(fā)展到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是因為這樣的表述能更鮮明地表達相比較的兩個數與“倍”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加深對“倍”的含義理解。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練習鞏固中,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通過練習,鞏固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用除法解決。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2
《四邊形》一課是一節(jié)概念課,同時這又是一節(jié)操作性很強的課,學生通過操作能進一步理解、鞏固概念。這一教學內容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借助于涂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直的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通過觀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數學活動把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在這節(jié)課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關注生活經驗,提供感性材料。
2、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
針對課堂上學生的實際反應,我覺得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需要自己不斷努力:
1、在這次教學中,前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但是在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發(fā)表自己看法的空間,過多地牽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得有幾種不錯的分類方法沒能在課堂上得到展示。
2、面對學生的生成,課堂的應對能力還不強。整節(jié)課學生的交流、發(fā)言都比較積極,可是在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出現了學生與教師一對一的局面。當學生的分類方法正是我所期望時,似乎這個學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是不是學生之間也相互聽懂了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3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爸爸今年35歲,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5倍,小明今年幾歲?像這樣的題目學生基本上不會去做加法減法或者乘法,因為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都會做除法。當然也有的學生會猜數,用驗證的方法做。35是幾的`5倍?這個數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算出來。這道題如果我不去挖掘它,沒有人會做錯的,他們都是沒有辦法才做對的。但是為什么做除法絕大多數學生肯定說不清楚。所以在學生做對的基礎上我要求他們畫圖,運用這個直觀的線段圖來說想法,找到關鍵句,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5倍,把小明看成一份畫一格,爸爸就是5格,這5格就是35歲,那么一格就是7歲。讓學生搞清楚兩者的數量關系,為什么要做除法?這個問題也是這題的關鍵,學生能說清了那么這節(jié)課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在教完這節(jié)課后,我覺得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并且能一題多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少數學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學習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困難,還有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4
本節(jié)課的內容不能僅限于尋找一種計算方法,重要的是怎樣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這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jié)設計中,在新課引入階段,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fā),把計算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
首先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其次用助人為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幫助別人的良好美德滲透于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再次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在主題圖中讓學生發(fā)現信息,并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所以本課我所用實例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5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毫米和分米!稊祵W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
為了給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間,敢于放手讓他們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粉筆、鉛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后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接下來我拿出10厘米長的硬紙條,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fā)現身邊“1分米”長的東西。孩子參與測量活動的熱情特別高,并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通過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還充分體驗到了“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自始至終,學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學生的興致很濃。在一節(jié)課中,比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活動”,是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經歷、體驗、感受”,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單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知識易忘,能力永存”;“學生”應當在教師心目中占第一位,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我想,“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qū)分時間單位時、分、秒,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
《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時間單位:時、分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時間計算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時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節(jié)課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精神,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感覺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點:
教學方法:
1、設疑激情: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tài)。在導入時我利用新年到,大家歡天喜地,喜迎午夜新年到了的場景,通過學生們的倒記時導入新課,在舊知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下,由學生自己引出“秒”,學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揭示課題“秒的認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和興趣之后,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七個環(huán)節(jié):認識秒針和1秒、體驗1秒的長短、 1秒的價值、教學1分=60秒、體驗1分的長短、 小結。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已有的數學感知,激勵學生再課堂上認真思考,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個性,學生通過觀察,經歷了認識角的過程。正是因為有了教師的放手,才有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學生真正會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索秒針的走動情況;組織學生體驗1秒與60秒,觀察分針走動情況,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通過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小組活動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續(xù)時間。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秒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秒這一時間單位應用的廣泛性。練習中,我加入了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如:閱讀短文《小宇的一天》幫助學生理解,實際是綜合考察了學生對時間單位的應用能力。
4、交流評價: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學生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鐘面,認識秒針與分針、時針的'區(qū)別;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走動,抽象出1分=60秒。
2、活動實踐的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體驗秒。為了學生能更有效地學會用各種方式估測活動的時間,集體活動時我用鐘表記時,來看看學生60秒能做些什么事情,加強學生對1分=60秒的認識,從而感知60秒。
3、獨立思考的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把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方法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思維、獨立思考的機會。如:教學中,認識秒針和1秒、體驗1秒的長短、 1秒的價值、教學1分=60秒、體驗1分的長短、 小結,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都給學生留出時間想一想,然后再與同桌學生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說出來。
4、指導學生傾聽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課堂上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幾個人。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fā)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學生往往認為自己的就是正確的,就是最好的,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總想辯解。這時,我就會對學生說:“比一比,看誰最懂得尊敬別人,能安靜地聽完別人的發(fā)言!边@樣不僅使急于辯解的同學靜下來聽,更促進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具體,說完整。同時,讓學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意見都是正確的。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當在課堂上意見有分歧的時候,我們常常常會留給學生們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會用“大家想不想聽聽老師的想法”來平息他們之間沒有結果的爭論。這時候學生往往聽得最認真。從整個教學設計來看,我能做到: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到的,我決不設計包辦代替。努力設計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地思維。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6
時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學期由結束了。回顧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可謂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在平凡中有創(chuàng)新,在忙碌中有收獲,F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鉆研業(yè)務、準確傳授知識。
這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還是首先認真學習新課標,認真鉆研教材,為了準確的傳授知識和找出知識傳授的捷徑,我經常閱讀教育報刊雜志,請教有經驗的老師。
二、嚴格要求學生、不讓一人掉隊。
針對本班的知識基礎和學生情況,在平時教學中我采取書上的`題學生做完后教師經常檢查,我認為這樣能準確掌握學生學得怎么樣,學生做的思考題每題必看,這樣能防止學生偷懶不做,學生課余作業(yè)每人必看。學完一個單元就進行測驗,測驗試卷同家長見面,以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復習階段,首先對課本進行詳細復習,然后采取復習與測驗相結合的方法。
三、致力于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作業(yè)的開放性。開放性的問題能活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深刻性。
3、注重學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學列式解文字題時,引導學生應用語文里縮句的方法進行審題,從而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題意,正確地列式解答。
4、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袄斫狻笔墙熒楦械募~帶與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師的一片真誠與苦心。
四、積極參加教研組舉行的各種活動。
一學期來我積極參加業(yè)務學習,注意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虛心向有經驗老師學習,做好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本學期我的論文《讓低年級學生的說演繹數學課堂的精彩》獲市級一等獎;獲區(qū)級三等獎;參加小學數學教師水評測試獲二等獎;參加本校數學課堂競賽獲二等獎;參加本校課堂教學展示課獲一等獎。
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新的一年的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7
本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分成“檢查,復習鋪墊——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主動探究,學習新知——拓寬延伸,發(fā)展新知”四個層次。在檢查復習層次既了解學生對前一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層次中根據小學生好動,喜歡做游戲的特點,以學生熟悉的“乘火車”游戲為引入,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現代數學教育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探索發(fā)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學習,體驗成功。在主動探究,學習新知層次的教學中我通過小組練、獨立練、分層練、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動腦、動口,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我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在拓寬延伸,發(fā)展新知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18
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力求理解教材用活用好教材,理解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偟膩碚f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1、設計活動——了解學生、理解教材。
我努力挖掘生活素材,重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例如設計的猜粉筆、猜同學、聽口令站隊等。首先讓學生猜測粉筆“可能”在老師的哪只手中,讓學生發(fā)現這樣推理的“不確定性”;再給予一定的提示信息“粉筆不在左手中”,讓學生準確的推理出粉筆在老師的哪只手中。使學生感受到推理中存在“可能性”,要依據一定的信息來進行分析,才能推測出正確的結果。其次讓學生猜同學,在一次次不確定的猜測中我不斷地補充條件,通過對關鍵信息的`系統(tǒng)整理,不斷縮小范圍得出確定的結論。最后為了降低教材練一練第1題的難度我設計了讓學生聽口令站隊游戲,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選擇自己有用的信息從而確定自己的位置。這些活動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學習充滿生活化、趣味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由閱讀分析到利用表格,學習推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2、自主探索——讓學生體驗“再創(chuàng)造”
教給學生進行邏輯推理的方法,讓他們自己推理出某種結論,比單純告訴他們結果更重要。在這節(jié)課中,我利用表格、借助符號、運用排除法進行推理。我著重讓學生分析利用表格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在確定一項的同時,就否定了其他的幾項”,將“確認”與“排除”交替進行,幫助學生掌握最優(yōu)化的解題方法。然后,以學校三名教師分別輔導三項活動為例,進行鞏固新知。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解決都是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的結果。讓學生經歷困惑、失敗的過程,再來品味成功的喜悅。學生有所體驗,就能構建有自己意義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反思、折射出的是誘人的靈性,透射出的是體驗的魅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上冊《口算除法》教學反思05-01
數學三年級上冊《認識角》教學反思05-01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03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3
數學三年級上冊《我換牙了》教學反思04-30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03
關于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05-02
關于數學三年級上冊《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5-02
數學三年級上冊《乘火車》教學反思范文04-30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長》教學反思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