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人教版的四年級語文上《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清晰的記得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那堂古詩文鑒賞課。我今天講授〈題西林壁〉一詩,決定借鑒竇桂梅老師的教學藝術(shù),從吟詠入手,鑒賞開路,體驗為線,和學生一起在詩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題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詩。前兩句,孩子們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能夠點評精妙。
“老師,蘇軾對廬山觀察的真仔細啊,遠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態(tài)作者都很喜歡,但是,他不知道該怎么說好,他每從一個角度看,都覺得好奇。啊,怎么和剛才看到的又不一樣了?”
“作者用詞準確,嶺和峰體現(xiàn)作者對廬山高大險峻的驚奇,嶺是山脈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對廬山的感情很復(fù)雜,他不知道該怎么描述,所以把遠近高低看到的廬山用各不同留給我們想象了。”
那么,后面兩句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
頓時,班里鴉雀無聲!白髡邽槭裁匆f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呢?”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當蘇軾放眼廬山,遠近高低從很多角度去看的時候,他驚嘆廬山風景的瑰麗,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廬山的面目,為什么作者說不識呢?他認為自己完全了解廬山了嗎?沒有!為什么沒有呢?”
孩子們齊聲回答“只因為在廬山中!薄爸灰驗樵趶]山上,所以——”“不認識廬山真面目”“真面目就是指廬山的全貌”那么,從這兩句詩中,你領(lǐng)悟到了什么呢?
又一次鴉雀無聲。“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對錯,可是——”“別人知道我們的對錯!”
“ 是啊,那你再讀最后兩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孩子們這次沉默了。理趣詩對孩子們來說,沒有類似的感情體驗,他們很難體會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境界,在這個時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筆把我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但是,那樣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
“作者后兩句詩在前文寫景的基礎(chǔ)上由衷的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學們剛才所說,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廬山的美景,同樣的,我們有時候看問題看不全面,是為什么呢?”
“是因為我們置身其中,很難分辨事情對錯吧?”有的孩子試探著問!笔前,那么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孩子的反應(yīng)也機敏起來!澳蔷鸵叱鰪]山,看問題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把問題看清楚吧”
孩子們在反復(fù)的朗讀和體驗中,對詩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這篇詩歌,孩子們默寫的時候,別字出的也特別少。我突然感覺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礎(chǔ)上,孩子們才會對詩歌有興趣,出錯才會少。
【的四年級語文上《古詩》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二上語文教學反思04-28
古詩教學反思04-02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1-08
古詩《春雨》教學反思04-27
古詩《絕句》教學反思04-30
四年級上數(shù)學教學反思04-30
[教學反思]《古詩二首》教學反思04-30
六上數(shù)學教學反思04-29
《草原上》教學反思范文04-28
二上教學反思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