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廢品》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優(yōu)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珍專欄」《回收廢品》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1
節(jié)課的教學能感覺到重點在哪里,但是不夠突出,更重要的是突破重點難點知識的策略沒有落到實處,就是擺小方塊這一環(huán)節(jié),知識點沒有滲透進去,只是淺淺地沾邊,所以導致了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另外,這是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jié)課,在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忽略了一點,就是沒有讓每一個學生找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這樣對學生理解題意很不利。如此看來,“深入了解學生,做到有的放矢”這一方面就很欠缺,對學生知識狀態(tài)了解不細致,對于學生認知水平估計不周到,對他們期望值過高,而在教學中,我操作不細致,過于心急,要知道,一年級小孩子的認知需要有一個扎扎實實過程啊!
數(shù)學課堂上,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把題目做正確,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學后,反思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地整改措施。中午,我馬上針對這次課“比多比少”問題的訓練點,制作了專項練習課件,對學生進行此種問題的強化訓練。而在以后教學的習題設計中,有意識地經(jīng)常性地設計或選用 “比多比少”的問題情境,帶領學生們練習,讓學生經(jīng)常與“比多比少”問題對話,逐漸養(yǎng)成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2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讓學生鞏固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同時學會提“xx收集了多少”“xx身高(做了/折了/ 踢了)多少等問題。學會從數(shù)學信息“誰比誰多(少)了幾個”解決所提問題。學生因受前面學習。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讓學生鞏固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同時學會提“xx收集了多少”“xx身高(做了/折了/ 踢了)多少等問題。學會從數(shù)學信息“誰比誰多(少)了幾個”解決所提問題。學生因受前面學習的,求:“誰比誰多幾個?”的'問題的影響,只要看到“比”全都用減法去解決。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調(diào)整教學思路和方法,避免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3
《回收廢品》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nèi)的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這里通過“三位同學收集塑料瓶”這一生活情境,為孩子們呈現(xiàn)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比多比少的問題。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信息、表達信息,進而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實際上,這類問題都可以運用加減法來解決,關鍵是如何在學生腦中建立問題意識及實際情境與加減法意義的聯(lián)系。在解決比多比少的問題時,教材為我們呈現(xiàn)了擺學具的過程,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擺一擺,幫助他們理解為什么可以用加減法解決此類問題,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更加貼近于實際生活,學得更有親切感。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4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標準》中提出的:“數(shù)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對此進行解釋和應用。”所以,本節(jié)課我以情境創(chuàng)設法和實物操作法為主,在以下幾個方面收效不錯。
將環(huán)保情景引入數(shù)學課堂,引起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引導學生熱情投入到環(huán);顒又校殉橄蟮腵數(shù)學問題和具體的生活實際結合。充分利用情景教學,充分理解、自覺地悟出信息之間的關系。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5
這一部分安排學生分角色讀出3位小朋友的對話時,我再來提問“這句話中的‘我’指的'是哪位小朋友?你知道嗎?”孩子們沉寂在自己的角色當中,都雀躍的舉起小手回答。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孩子們充分理解題意打下基礎,也為后續(xù)教學開展做了充分的鋪墊。
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問題,養(yǎng)成自覺思考的習慣。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6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小棒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情境與加減法的意義的聯(lián)系”,明白“誰和誰比,以誰為標準,誰更多,誰更少”等問題。孩子們在條件很多的情況下,甄選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在此將問題分層次來解決。
小林收集了26個塑料瓶,小紅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4個,小紅收集了多少的塑料瓶?
在列式之前,我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先擺一擺小林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shù),在操作中體會到:如果把小林收集的'礦泉水瓶數(shù)與3合起來,得到的就是小紅收集的礦泉水瓶數(shù)。最后夯實基礎,讓學生說完整的話表達完整的意思,利用課件展示:紫色的積木塊表示什么?紅色的積木塊表示什么?把兩個部分合在一起我們用什么法計算?把它們合在一起又表示什么?請你與同桌來說一說不同顏色的積木塊各自表示什么。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7
在處理下一個問題: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3個,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再擺一擺小青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shù)。大家很容易就明白應該從從小林收集的26瓶中去掉4瓶就得到小青收集的礦泉水瓶數(shù)。列式為:26—4=22(個)
然而我后面的鞏固練習中,卻暴露出一些問題。因為在上學期,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諸如:雞有10只,鴨有5只,雞比鴨多幾只?這類的比多比少問題。經(jīng)過近半年的經(jīng)驗積累,學生對這類問題用減法解決的印象已經(jīng)非常深刻,這種深刻的印象可能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產(chǎn)生負面影響。學生普遍存在這樣一種錯誤觀點:多就是“+”,少就是“—”,而缺少認真的分析題意,理解題目中的兩個量之間是以誰為 標準,如何比較等等問題。在隨后的練習中我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第一,讓學生動筆畫一畫,為理解“情境與加減法的意義的聯(lián)系”奠定基礎。
1、第一行畫5個圓圈,第二行畫2個三角形。畫好后思考圓圈比三角形多幾個?
2、第一行畫5個圓圈,第二行畫的'圓圈比第一行多2個。第二行你畫了幾個?為什么?
3、第一行畫5個圓圈,第二行畫的圓圈比第一行少2個。第二行你畫了幾個?為什么?
第二,請你來當小裁判。將學生易混點進行羅列,有效的避免一些平時作業(yè)中的錯誤。
第三,利用逆向思維的方式,打破學生心中的錯誤意識。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8
在設計練習題時求誰比誰多(或少)幾的問題與求比誰多、比誰少幾的`問題學生容易當成一回事。為了區(qū)別這兩類應用題,我設計了通過提問題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消化,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好動,注意力不夠持久。在理解這類應用題時我巧用比化手勢的方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題意。
通過這種比劃手勢以及提問題進行對比性練習,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消化, 使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至于加減法亂用。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9
《回收廢品》是一年級下冊解決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從學生身邊的情境進入主題,學生很熟悉,就很容易進入到情境中。以前我在設計情境的時候,總是把情境設計得過于復雜,用很多文字來表述,學生聽的時間太長,有的學生的注意力就開始分散了,本來想的是像講故事一樣更能讓學生進入情境,但常常是得到相反的效果,反而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情境可以適當簡單一些,盡快進入知識點的學習,利用好學生有限的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 10
這節(jié)課的教學能感覺到重點在哪里,但是不夠突出,更重要的是突破重點難點知識的策略沒有落到實處,就是擺圓片這一環(huán)節(jié),知識點沒有滲透進去,只是淺淺地沾邊,所以導致了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另外,這是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jié)課,在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忽略了一點,就是沒有讓學生找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這樣對學生理解題意非常不利。在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把題目做正確,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數(shù)學課的一個顯著而重要的特征。
【《回收廢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廢品回收》教學反思08-28
廢品回收作文07-27
有關廢品回收的英語作文09-11
讓廢品回收者有尊嚴地工作12-14
廢品回收安全管理制度03-25
廢品回收活動倡議書07-14
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09-06
《回收廢電池》教學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