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日韩中文色综合,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www.av在线播放,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奇米777888,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2 17:59:22 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yōu)]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第8單元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3課時 幾分之幾

  【教學內容】

  教材第92頁例4、例5、例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難 點: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

 。1)動手操作,得出分數。

  ①小組合作要求:學生自己折一折,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然后涂一涂,自己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②小組交流: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數表示。每個分數里各有幾個四分之一?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組匯報、展示,學生說明自己涂出的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為什么?

  教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來看看小精靈是怎樣做的。出示圖片: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幾分之幾,3份、4份呢?

  學生說完整,教師板書相應分數。

 。3)教師:如果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這樣分能得到哪些分數?每個分數里各有幾個八分之一呢?互相說一說。

  2.遷移類推,得到分數。(教學例5)

  教師:現(xiàn)在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學生畫完。

  教師問: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3份是幾分之幾?4份、6份、7份呢?這些分數里面都有幾個,用一句話總的來說,十分之幾就是幾個。

  3.比較異同,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分數,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些分數與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的分數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上節(jié)課認識的是幾分之一的分數,分子是1,今天學習的分數都是分子是幾的幾分之幾的分數,都由幾個幾分之一組成。

  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4.歸納總結。

  教師:像、、、這樣的數,也都是分數。你能照樣子說出一個分數來嗎?

  學生說,教師板書,并引導學生說說各有幾個幾分之幾,如:里有5個。

  【教師歸納】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

  教學例6。

 。1)你能幫忙解決嗎?

  學生匯報各自的意見。

  看來大家的意見也不相同呀。請拿出準備好的兩張相同的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再比一比,并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動手實驗,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

  從剛才涂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25涂色的部分小,35涂色的部分大。

  ……

  25里面有2個,里面有3個,所以大。

  (3)小結: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35大于25。因為把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表示其中的2份,所以大于。

 。4)猜想:和誰大?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5)驗證:讓學生拿出圓形紙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驗證自己的想法。(引導表示1個圓)

 。6)學生上臺展示。

  教師板書:>。

  2.觀察比較、歸納概括。

 。1)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分數,這兩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

  (2)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判斷分數的大?

  分母相同,只要看分子,分子大的數就表示份數多,所以分數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第1題。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時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每個分數表示由幾個這樣的幾分之一組成。

  2.做一做第2題。

  獨立完成,說說這樣填的理由。

  3.完成練習二十第4、5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教材第93頁“做一做”第1、2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最后全班交流、訂正。

  歸納方法:分母相同時,分子越大,分數就越大;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幾分之幾,比如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3份就是。所以,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學反思】

  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充分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機會,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涂一涂、畫一畫,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幾分之幾的意義。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悅,并恰當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教師還組織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交流,讓學生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師生交流的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了解別的人觀點,在交流中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 過數格子來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

  2、對不同的圖形會運用不同的辦法數格子。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積。

  教學難點:

  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的計數。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三.鞏固練習:

  填寫身高:

  師:我們 學習的好朋友小巧、小亞、小丁丁很想知道自己的身高用小數該怎么表示,請大家?guī)椭幌?(由于前面回憶?米是100厘米,所以同學們不難得出他們三人的身高用厘米的表示方法 。)

  一:多媒體展示

  老師說的是:小胖的身高是1米30.

  情景導入:

  師:這位體育老師說的對不對?

  二.探究新知:

  30是什么意思?

  1米30厘米。

  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誰還記得1米是多少厘米?

  二.用多媒體出示小丁丁,小巧,小亞的身高。

  小巧:我的身高是1米28。

  ___________cm

  小亞:我的身高是1米33。

  _____________cm

  小丁。何业'身高是1米37。

  _____________cm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2頁,把算好的數據填寫在52也上,并完成52頁的練習。

  1m65cm= m (1 65cm)

  1m80cm= m (180cm)

  1m76cm= m (176cm)

  新授:

  例題1:

  通過動畫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并進一步理解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ㄩL度之間的關系)

  觀察蝸牛和螞蟻賽跑,并回答問題。

 。1)全長是100cm,也是_____m。

 。2)蝸牛已經爬了____cm,離終點還有____cm。

 。3)螞蟻已經爬了____cm,離終點還有____cm 。

  例題2:

  用這三塊圖形堆成下面的圖形,它們的高度各是多少?

  通過這道題,讓同學們知道 ,長度單位不僅僅可以比較長度之間的關系,更能比 較高度之間的關系。

  今天的學的難不難。

  我們試一試自己學的水平好不好呢?

  練一練:

  填寫合適的單位。

  (1)鉛筆長18( )

 。2)我的身高1( )20( )

 。3)床長2( )

 。4)我用的課桌長45( )寬32( )

 。5)尺長15( )

 。6) 教室長7( )

 。7)游泳池深145( )

  請同學自己說,但要說清換算關系。

  四.比大。

  21米 ( ) 12米

  20厘米 ( ) 2米

  99 厘米 ( ) 1米

  318厘米( )3米17厘米

  1米92厘米( )1米18厘米

  4米3 厘米( )4m30cm

  5m10cm( )5 米1厘米

  五.用小數來表示動物的身高。

  山羊 斑馬 長頸鹿

  68cm 151cm 5m 7cm

  ____m ____m ____ m

  拓展提高:

  1、 師:下面這些長度到5m還缺多少厘米?

  4m 3m 4m80m 2m98m

  2、 小組合作解決。

  總結: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具體安排如下頁表。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并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guī)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xiàn)方式,目的是加強有關空間觀念的內容。

  標題

  具體內容及要求

  主題圖

  校園場景圖。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四邊形

  從各種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征。

  平行四邊形

  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以及與其他四邊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周長

  利用實物和一些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并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估計

  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教學建議

  長期以來,關于“幾何”的課程內容和目標,在小學階段主要側重于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容,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象力未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標準》將以往的“幾何”拓展為“空間與圖形”,是對我國傳統(tǒng)數學課程內容的一次重大變革,符合數學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為此,小學階段的教材削弱了單純的平面圖形周長、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等內容,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這樣,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是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材選擇了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如把校園體育運動場景作為單元的主題圖,用一個小朋友移推拉門的情境作為平行四邊形的導入材料,等等。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現(xiàn)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

  空間觀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采用了許多活動化的呈現(xiàn)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學時,教師就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xiàn)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

  3.了解教材編排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因此,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結構,把“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學段中,每一學段都有相應的目標。這樣,既突出每個年級的學習重點,又注意前后連貫。如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材就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xiàn),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xiàn),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梢,同一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學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就拿常見的數學概念來說,在小學階段,盡管描述式和定義式是最主要的兩種表示方式(定義式是用簡明而完整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動、具體的語言對概念進行描述),但低年級采用描述式較多,中年級逐步采用定義式。在整個小學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了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本單元教材的編排也是如此,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等都沒有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如周長,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即可。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也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xiàn)象。

  因此,具體教學時,要認真研讀《標準》,仔細分析教材,恰當把握教學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單元可用6課時完成。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溝通分數與平均分的關系,加深對分數含義的理解,能解決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2、在圖形、語言與算式表征不斷轉化的過程中提升思維的邏輯性。

  教學類型

  實物操作型、小組討論型、講授型

  教學資源與環(huán)境

  ppt、camtasia studio軟件、教室

  設計理念

  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得有個過程,同時有他的局限性和規(guī)律性。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先復習舊知,然后從生活實際入手, 引出問題,接著提供操作提綱,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然后通過學生分小組的討論交流與ppt的演示,使學生掌握“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最后利用兩題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的講解,讓學生把新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使得新知識得以深化和鞏固。這樣逐步推進的過程,既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及特點,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

  設計思路與特色

  本節(jié)微課圍繞“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內容來進行,它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分數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分數的含義,用整數乘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微課的教學設計在編排上分三步來展開。首先是“閱讀和理解”,引導學生從問題題收集、提取和解讀信息;接著是“分析與解答”,借助孩子們的討論形式,把直觀圖分析、動手操作分析數量關系的策略展現(xiàn)出來,并結合孩子們之間的對話說明解決問題的兩個步驟;最后是“回顧和反思”,對解答的步驟和結果進行檢驗與小結,并結合練習題的講解進行實際運用。這樣的設計,使得整節(jié)微課層次清晰,自然流暢,易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內容,時間:

  一、復習回顧,提出問題。利用ppt把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展示出來,既是對上一節(jié)課知識點的回顧,也順勢提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0-55秒

  二、閱讀與理解,提操作要求。結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問題,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展現(xiàn),并提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的要求。 56秒-2分05秒

  三、學生操作,小組討論。學生根據老師提出來的操作要求進行實踐,并嘗試列式解答。然后進行小組內的討論與交流。 2分06秒-5分05秒

  四、回顧與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們的思路整理并展現(xiàn)出來,再次小結解題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5分06秒-6分00秒

  五、實際運用。利用ppt講解兩道比較經典的習題。第一題是基礎題,通過講解,鞏固孩子對“分數的簡單應用”知識點的掌握;第二題是提高題,通過對比與分析,讓孩子進一步把握本節(jié)微課的知識點。 6分01秒-9分46秒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ń處煋軙r間,學生認讀, 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

  二、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也桓依^續(xù)挑戰(zhàn)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的給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fā)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郾纫槐龋奈粚W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 聯(lián)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xiàn)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第10單元總復習

  第1課時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

  教材總復習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萬以內加、減法的復習。

  難點:系統(tǒng)地整理出萬以內的加減法豎式計算該注意的地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和連續(xù)退位的減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回顧本學期的知識要點: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我們就把一本厚厚的數學書快學完了。同學們還記得自己都學了些什么嗎?(可借助課本目錄)

  2.導入:學了那么多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第二、四單元的知識,是什么呢?

  板書:萬以內的的加法和減法。

  二、系統(tǒng)整理知識點

  1.系統(tǒng)整理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試做。

  175+162=310-207=259+148=

  說一說:如果讓你來完成,你會怎么做?

  多種回答:

 、倏谒。

  ②豎式計算。(引導豎式計算的注意點并及時板書。)

 。2)學生完成并反饋:評議并及時糾正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數位沒對齊,沒有進位或退位,橫式沒有寫結果等。)

  2.整理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1)剛才有的同學做錯了,為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呢?(沒有驗算)

  (2)回憶:一道加法題的驗算方法有哪些?一道減法題的.驗算方法又有哪些?

  加法:

 、俳粨Q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數=加數

  減法:

 、俦粶p數-差=減數

  ②減數+差=被減數

 。3)說明:驗算時,我們只需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即可。

  3.練一練。

  985-423=325+464=806-774=

  其中最后一題要求驗算。

  4.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教材第109頁第1題(3)題。

  (1)理解題意:可畫圖幫助理解。

  (2)板演齊練。

  (3)反饋、評價。

  三、鞏固拓展

  1.教材第112頁第5題。

 。1)比一比,哪些同學最棒?

  分組練習。

 。2)反饋、評價: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組予以鼓勵。

  2.教材第114頁第18題,填上合適的數字。

 。1)試填。

 。2)反饋:說說填寫每個數字的想法。

 。3)評價:適時予以鼓勵。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在進行萬以內的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對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先立足于通過做題來回憶整理知識,對出現(xiàn)的三種情況的問題提示學生糾錯,抓住了難點。對于計算方法、驗算方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幾個重要知識點要復習到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頁第8-13題。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計算。

  2.加強學生估算意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能對問題做出正確分析,提高解題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并能熟練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

  能應用所學知識對問題做出正確分析。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二第8題。

  30×2= 4×20= 30×3=

  32×2= 4×21= 31×3=

  34×2= 4×22= 33×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算式,估算一下結果大約是多少,再口答。

  2. 練習二第9題。

  出示口算卡片,開火車。隨機選出幾道題讓孩子說說自己怎么算的。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二第10題。

 。1)出示題目,提出要求:先說一說每道算式積是幾位數?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分組交流,指名回答,互相補充。這里讓學生知道把其中一個接近整十、整百的乘法按整十、整百進行估算就行了。

 。3)分組完成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1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后利用實物投影展示部分學生成果。

  3.練習二第12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13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后說一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8. 60 64 68 80 84 88 90 93 99

  9. 26 96 46 42 55 36 66 82 86

  10. 128 847 1026 92 1477 630

  11. 75 791 2136 20xx 204 1296 168 1875

  12. 5×12=60(棵) 60+30=90(棵)

  13. 26+9=35(條) 35×2=70(條)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發(fā)揮他們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間成為本節(jié)課的突破口,老師應盡可能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來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使他們感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2、能判斷一個四位數接近哪個整千數,培養(yǎng)估計意識,增強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流程流程

  一、引入課題

  PPT出示: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又要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數學問題了。請看屏幕。這是小明家新買的一些家用電器。你能從圖片上了解哪些信息?(暫停)

  2、師:今天就用這些信息一起來研究“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板書課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流程

  二、自主編題,選數比較

  1、師:這四種電器有的比較貴,有的比較便宜,請你從中選兩種商品,比一比它們的價格,并且用“()○()”形式表示兩種電器價格的大小關系。[在圖片下方導入:()○()]

 。〞和#

  2、師:你選的是哪兩種商品?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比它們的價格的?

  (暫停)

  流程三、呈現(xiàn)材料,分類整理

  1、師:老師把同學們剛才比的這些式子整理了一下,收集在大屏幕上。如果給這些式子分一分類,你認為可以怎樣分?(暫停)

  2、師:剛才同學們自己給這些式子分了類,方法一定很多。為了便于研究,老師將這些式子分成了“位數相同和位數不同”兩類。

  流程四、探究規(guī)律,總結方法

  1、師:我們先來觀察左邊一列的三道式子,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三道式子中的三位數總比四位數小。為什么三位數總比四位數小呢?你能舉例說說嗎?

  2、師:三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呢?四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呢?位數不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有什么規(guī)律?

  3、師:位數不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4、師:下面我們來觀察右邊一列的三道式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

  5、師:兩個四位數比較大小,先比較它們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以此類推。

  流程五、抽簽游戲:

  1、師:下面我們來玩?zhèn)抽簽游戲。將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隊,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抽的簽是0——9這十個數字簽,分別裝在兩個口袋里。我們來看一下游戲規(guī)則:1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2每支簽上有一個數字,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個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字放在百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千位上;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贏;4能確定勝負時,本輪比賽結束。(PPT導入游戲規(guī)則內容)

  2、(暫停)看明白了嗎?下面就開始游戲吧!

  3、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認為最關鍵的一抽是哪一抽?為什么?(暫停)

  4、師:現(xiàn)在,我們換一種玩法。請看清游戲規(guī)則二。

  PPT導入:

  1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隊,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2每支簽上有一個數字,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字放在百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十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個位上;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贏;4能確定勝負時,本輪比賽結束。

 。〞和#

  5、師小結:通過剛才兩輪比賽,你有什么收獲?(暫停)第一輪比賽的游戲規(guī)則是從低位比起的,一般需要抽四次才能決出勝負,而第二輪的比賽是從高位比起的,一般只要抽一次就能決定勝負,只有抽到了相同的數字才需要繼續(xù)抽,所以比較多位數的大小從高位比起更簡便。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第4題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請同學們在○里填上“<”或“>”。在比的時候,把比較兩數大小的關鍵數字用圓圈圈一下。2、課件出示答案。

  師:你都做對了嗎?和電腦核對一下。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第5、7題

  課件導入第5題,師:我們一起來看想想做做第五題。

  1、師:下面的數各接近幾千?在座位上說一說。(暫停)一起來核對一下。你們都說對了嗎?我們來看劃紅線的這兩個數,它們都接近5000,你看出這兩個數的有什么不同了嗎?對了,4900比5000少一些,而5003又比5000多一點兒,所以這兩個數都接近5000。

  2、課件導入第7題的統(tǒng)計表。

  師:學了今天的知識,我們還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這張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暫停)

  3、師:哪天售出的書最多?哪天售出的書最少?你會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三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4、師:這三天售出的書大約各有幾千冊?(暫停)你回答對了嗎?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8: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中國五岳的奇山美景。你知道哪五座山被稱為五岳?(課件出示五岳,師依次介紹)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低?誰能把它們的高度從高到低排一排?

  流程九: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懂得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那么就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這些方法你都學會了嗎?和你的好朋友再找一些數比一比,說一說。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二年級我們學習過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所量物體的一條邊,看這邊的另一端指向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讀數時要平視。)

  3、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長?(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6、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7、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8、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在活動中產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xiàn)做好鋪墊】

  二、新授知識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猜一猜,幾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四、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或數。

  一只螞蟻長約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第3課時

  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材第6頁5—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和思考,更加明確“幾倍”和“幾個幾”之間聯(lián)系,進一步認識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習慣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建立“倍”的概念。

  難點:理解“倍”的本質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想想做做第5題)

  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

  二、激趣導入

  1.拍一拍

  學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數,老師有節(jié)奏地拍出表示幾倍的次數。

  ①生1拍:××。老師拍4個2下。問:老師拍的次數是你們的幾倍?

 、谏2拍:×××。老師拍3個3下。問:老師拍的次數是你們的幾倍?

  2.談話:大家表現(xiàn)得真棒,說明大家學習地非常努力。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然后說一說如何測量線段的長度,要注意什么?最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解題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解題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題。

 。1)觀察圖,你知道了什么?

 。2)如何解答第一個問題?選擇哪兩個條件列式?怎么求出幾倍的?

 。3)選擇哪兩個條件解答第二個問題?怎么求出幾倍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題。

 。1)自行車的輛數是電動車的多少倍?你會列式嗎?

 。2)還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數學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數學教學更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以往的應用題教學主要是根據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用文字、語言、圖形敘述出一些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運用四則運算求出未知數量的數學題。而“解決問題”教學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背景,題材選擇更加開放,信息資源更加豐富,表達形式更加生動活潑。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第六單元 多位數乘一位數

  一、教學內容

  1.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

  (2)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2.筆算乘法

 。1)不進位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2)一次進位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3)連續(xù)進位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4)有關0的乘法

 。5)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多位數乘一位數

  3.解決問題

  (1)用乘法估算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解題策略。

 。2)用乘、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2.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明白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選取恰當的策略進行乘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編排特點

  1.在具體情境中教學計算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計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這是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本單元教材每一個例題的呈現(xiàn),都安排了一個具體的情境;每一個計算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對情境中數學信息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可讓學生理解計算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產生計算的需要,從而形成學習的內部動機。

  2.突出算理教學,注意借助直觀操作,讓學生在明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

  在教學計算時,注重通過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這一個單元的計算教學中,教材出現(xiàn)了三次小棒操作圖。第一、二次出現(xiàn)在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力圖通過小棒的操作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第二次出現(xiàn)在筆算乘法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安排小棒操作圖的目的是直觀呈現(xiàn)“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理。

  3.為學生留出自主探索和遷移類推的空間,加強了對計算法則的'歸納與概括。

  一方面,教材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許多計算內容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來學習。學生通過操作理解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后,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和因數中間和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筆算,都讓學生借助前面筆算乘法學習中積累的數學活動經驗(如豎式的寫法,滿十要向前進位等),進行自主學習。不僅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同進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另一方面,重視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概括,雖然教材沒出給出完整的計算法則的文本,但是要求學生在親身體驗和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記錄討論的結果,突出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要點,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法則進行歸納和總結。

  4.“解決問題”編排,體現(xiàn)系統(tǒng)性原則

  本單元教材中所安排的3個例題各有側重,例7重在教學分析推理的策略,例8教學借助圖示分析問題,例9教學用畫線段圖的方式分析數量關系,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具體編排

 。ㄒ唬┛谒愠朔

  1.主題圖

 。1)主題圖展現(xiàn)了游樂園的情境,旨在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單元的計算教學提供現(xiàn)實背景。

 。2)主題圖中蘊含了豐富的信息,目的是讓學生從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根據數學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例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1)在解決如何計算20×3的過程中,教材呈現(xiàn)了用加法和用乘法計算的兩種方法,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2)借助小棒圖,幫助學生直觀理解算理:3個20是60。通過對2個十乘3得6個十的思考,引導學生將整十數乘一位數轉化成表內乘法,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想“二三得六”,算20×3=60的計算方法。

  (3)出示200×3,讓學生借助類推自己完成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3.例2(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口算)

 。1)例2是修訂后教材增加的內容。教學這一內容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能力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習筆算乘法的基礎。

  (2)呈現(xiàn)小棒圖,提示通過操作小棒理解算理,探索出計算的方法(學生說出口算步驟)的教學過程。

 。3)“想一想”,進一步鞏固口算的方法: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乘一位數后再相加。

 。ǘ┕P算乘法

  1.例1(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重點是教學豎式)

 。1)先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出計算需要12×3。在計算中,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呈現(xiàn)了連加、口算和列乘法豎式計算等多種方法,但重點教學筆算方法。

 。2)在中間的虛方框中給出了筆算的整個過程,并對每一步計算中各個數的含義進行了說明,使學生明確算理,了解筆算乘法的完整步驟。右邊給出了簡寫的乘法豎式寫法,讓學生知道在掌握筆算乘法的步驟以后,可以采用這種簡明的書寫形式。

  2.例2(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出需要計算12×3。

 。2)通過小棒圖,幫助學生理解“滿十進一”的道理,在中間的虛方框中給出筆算的整個過程,并給出了第一步計算結果的含義,第二步計算結果的含義留給學生自己填寫,使學生明確算理,了解筆算乘法的完整步驟。

 。3)將豎式進行簡化,給出簡潔的書寫格式。體現(xiàn)出追求簡潔、合理的數學思想。

 。4)“做一做”中安排了三位數乘一位數需“滿十進一”或“滿幾十進幾”的兩種情況,讓學生自己試算,主動獲取新知,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3.例3(兩位數乘一位數,兩次連續(xù)進位)

 。1)呈現(xiàn)了先估算出積的范圍再精確計算的過程,并提供了兩種估算的方法。一種是將一個乘數9估成10,得出積應該比240。涣硪环N是將一個乘數24分別估成20和30,估出積的范圍,應該在180和270之間。以此說明,用估算可以粗略判斷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然后,讓學生利用前面的知識遷移類推,自主解決如何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

 。2)讓學生在具體計算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逐步歸納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法則。

 。3)增加說明“在乘法里,乘數也叫做因數!睘榈诙䦟W段教學“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作準備。

  4.例4(有關0的乘法)

  (1)以乘法的意義為基礎,給出7個0連加的算式和相應的乘法算式,并通過7個空盤子,讓學生直觀感知到一個桃子都沒有的客觀事實。

 。2)呈現(xiàn)一些0作因數的算式,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計算出結果,并從中歸納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的結論。

  5.例5(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

 。1)改變實驗教材呈現(xiàn)多樣化算法(口算)的編排方式,突出在精確計算前用口算估出積的范圍,為粗略的判斷精算結果是否正確提供方法,也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讓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思考當因數中間有0時如何計算。雖然0的乘法很特殊,但計算方法與前面學習的多位數乘一位數相同。通過“想:十位上寫幾”提示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因數中間是否有0,都要用這個一位數去乘多位數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當個位積不滿十時(如601×8),十位上要用0占位。

 。3)右面的學生說“原來有這么多座位呀”,體現(xiàn)對數感的培養(yǎng)。

  6.例6(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1)提供了兩種用豎式計算時的不同寫法,引導學生思考哪種寫法更簡便一些。

 。2)滲透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ㄈ┙鉀Q問題

  1.例7(用估算解決問題)

 。1)估算意識 教材給出了精確計算和估算兩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了解有些問題用估算就可以解決,體會估算的價值。

 。2)估算方法 例7,讓學生理解估算的價值,掌握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并能根據具體情境靈活應用。

 。3)讓學生理解如何用不等式的性質通過估算解決問題。在這里采用往大估的策略,即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250,所以250元肯定夠。并且在這里第一次出現(xiàn)“≈”。

  (4)“想一想”延續(xù)了例7的情境,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估算策略。第一問讓學生體會往小估都不夠,就一定不夠。即把92看作90,90×8=720,92×8〉720〉700,所以700元不夠。第二問讓學生再次體會往大估的策略。

  2.例8(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含有“歸一”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同時教學利用畫示意圖分析數量關系的解題策略)

 。1)在“閱讀與理解”環(huán)節(jié),借助畫示意圖的方法直觀呈現(xiàn)實際問題中包含的數學信息,體現(xiàn)數形結合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

 。2)教材呈現(xiàn)了分步計算和列綜合算式兩種方法,體現(xiàn)學生不同的水平。

 。3)模型思想

 。4)正比例滲透

  3.例9(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含有“歸總”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同時利用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的解題策略。)

 。1)例9沿用了例8的情境,畫圖的方法由示意圖改為更為抽象的線段圖,為今后借助線段圖分析更復雜的數量關系打下基礎。總價相等這一數量關系用直觀示意圖(用離散的圖形畫出)無法呈現(xiàn),而且當數據很大的時候畫起來也很麻煩了。線段圖通過用上下兩條長度相等的線段并平均分成相應的份數,既能很好地表明總量一定的數量關系,同時還能體現(xiàn)每一步中單價與數量的關系。

 。2)出現(xiàn)綜合算式

 。3)模型思想:例9和“做一做”的數學模型是相同的,都是“歸總”問題。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都要先求出總量。

 。4)通過例8和例9的教學,滲透正、反比例思想。歸一問題是數量間成正比例關系的問題,即“單位數量”一定的情境下,“總量”和“數量”成正比例;歸總問題是數量間成反比例的。

  五、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采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經歷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

  2.注意各種計算方法的結合,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3.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保證一定的訓練量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同時還應注意計算的速度。這部分計算內容是以后學習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如果基礎沒打好,后面的學習就會出問題。雖然現(xiàn)在提倡復雜的計算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但必要的訓練還是需要!稑藴剩20xx)》對本單元內容的計算速度是有基本要求的!耙晃粩党藘晌粩悼谒恪钡乃俣纫笫恰3-4題/分”;“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筆算”的速度要求是“1-2題/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第一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要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單元結束時的具體要求,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作過高要求。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面積單位:平方米(㎡)。

  2.會用平方米來表示較大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單位: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

  【教學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應用。

  教學準備:1平方米的紙板;米尺;若干根1米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一、遷移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平方厘米度量圖形的面積大小,誰能舉例說明1平方厘米的大小。

  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

  師:猜猜看,我們的黑板面積大約有多大?

  生:……

  師:測量較大的面積,我們一般用平方米,這個紙板的大小就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紙板)師生共同用米尺量一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師:我們把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大小就叫1平方米。

  師:今天我們學習面積單位:平方米

  板題:平方米

  二、探究新知

 。1)1平方米的實際大小

  師: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呢?

  ①四個學生用1米長的繩子或米尺圍成一個正方形,觀察大小。

 、谟螒颍1米大約走幾步。聽口令,繞正方形走一圈,體驗大小。

  ③在1平方米的紙板上站滿學生,確立感性認識。

 、懿乱徊1平方米能放多少本數學書,再次認識(看媒體)

 。2)實際運用

  師:我們知道了1平方米的大小,那么,黑板面積大約是多少?教室的面積有多大?

  下面我們將分五個小組進行,希望小組成員共同協(xié)作完成測量任務。

 、贉y量黑板面的面積的大小。

 、谒膹堈n桌面的大小。

 、劢淌乙幻鎵Φ拿娣e大約是多少。

 、芙淌业拿娣e大約是多少。

 、萁淌彝獾淖呃让娣e大約是多少。

  交流匯報:

  ①它們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②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測出它的面積大小的?

  ③你會用什么方法測量出學校操場的面積?

  生:……

  師:我們用各種方法測出了這些物體的大約面積,其實我們已經學會了面積的計算,只要我們知道長和寬,就能算出面積的大小。

  三、鞏固運用

  1.P54幾平方米?

  要求:獨立完成。

  2.在格子圖中畫面積是12平方米的長方形,你能畫出幾種不同形狀的長方形?

  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0________;小丁丁家客廳有24________;

  你大拇指的指甲大約有1________;一塊橡皮的.面積約6________;

  4個同學手拉手圍成的面積約1________;數學書的封面大約是400________;

  1米=________分米1分米=________厘米

  1平方米=________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厘米

  四、總結

  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是什么?

  五、板書:

  平方米

  (一)檢測練習

  1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2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4米,面積是()

  3一個長方形的長為5米,寬為3米,面積是()

  4一個長方形的長為9米,寬為6米,分割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

  5星海小學一個長方形走廊,長50米,寬4米,走廊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6一個長方形面積是60平方米,如果它的邊長都是整米數,它的長和寬可能是多少米?(填表)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折疊探索等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2、會畫等腰、等邊三角形的對稱軸。

  教學重點:了解和掌握等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教具和學具:制作好的等腰、等邊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誰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特征?

  生: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師:三角形按邊的`特征可以分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二、探究

  1、折一折:

  師:等腰、等邊三角形還有什么特征呢?拿出你準備好的等腰、等邊三角形。

  師:四人一組,折一折,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然后匯報。

  生:這是等腰三角形,對折后發(fā)現(xiàn)左右兩半相同(重合)。這是等邊三角形,折三次,發(fā)現(xiàn)兩半都相同(重合)。

  師:誰再來匯報一下。

  師: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師:出示。

  三、實踐活動、畫一畫

  (1)、畫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畫等邊三角形的對稱軸。

 。2)、畫出另一半圖形。

  3、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四、板書

  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五、作業(yè):

  一、說說下面分別是什么三角形?它們的特點是什么?

  叫作:()()()

  邊的特點是()、()、()

  二、說說各部分名稱:

  三、分類:

 。1)三角形按邊分可以分成:()、()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

  四、說說這是什么三角形?

 。1)按角的特征,這是()

  (2)按邊的特征,這是()

 。3)綜合邊和角的特征,這個三角形也可以叫作()

  五、想一想:

  (1)一個三角形可能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鈍角三角形嗎?

  (2)一個三角形可能既是等邊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嗎?

  六作業(yè):

  練習冊47—48頁

  七 、反思: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1、同學們做習題,小華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華和小明的總數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2、學校有14棵楊樹,楊樹的棵數是松樹的.2倍,柳樹比松樹多4棵,有多少棵柳樹?

  3、三年級(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4、公園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數比大猴多9只,公園一共養(yǎng)了多少只猴?

  5、甲有140元,甲的錢數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6、一列火車早上5時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120千米,下午3時到達乙地,但實際到達時間是下午5時整,晚點2小時、問火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7、一輛汽車早上8點從甲地開往乙地,按原計劃每小時行駛60千米,下午4時到達乙地、但實際晚點2小時到達,這輛汽車實際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8、小寧、小紅、小佳去買鉛筆,小寧買了7枝,小紅買了5枝,小佳沒有買、回家后,三個人平均分鉛筆,小佳拿出8角錢,小佳應給寧多少錢?給小紅多少錢?

  9、三個好朋友去買飲料,小亮買了5瓶,小華買了4瓶,陽陽沒有買、到家后,三個人平均喝完飲料,陽陽拿出6元錢,他應給小亮4元錢,給小華2元錢、

  10、用一個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進去2杯牛奶,連瓶共重450克;如果倒進去5杯牛奶,連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個空瓶各重多少克?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掌握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2.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初步觀察。

  導入:(動畫課件)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恍屡笥选臃曝。為了參加全民運動會,它每天都要到操場上跑步鍛煉身體。瞧,它已經整裝待發(fā),開始鍛煉了。請同學們認真看它是怎么跑的,跑了多遠?(演示)

  指名回答。(加菲貓沿著操場跑道,跑了一圈。)

  教師提示:一圈也就是一周。

  2.完整感知,認識周長。

  師:(課件演示)我們稱操場跑道一周邊線的長度為這個操場跑道的周長。誰能一邊指著一邊說一說什么是操場跑道的周長?(指名說)

  3.揭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二、互動新授

  1.遷移類推,理解含義。

  師: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周長,請你指出課桌面的周長。

  學生動手操作后,在小組交流指的方法。

  讓一名學生演示,并說出指的方法。

  (從一點起,沿著桌邊用手畫一周,又回到剛才的起點,就是一周長。)

  小結: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這個桌面的周長。

  2.觀察比較,理解周長。

  師:(出示教材第83頁例3情境圖)你能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請你用筆描一描。

  (1)讓學生獨立在課本上描出教材第83頁例3中圖形的周長。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讓學生上臺指出每一個圖形的周長。

  3.歸納周長的含義。

  師: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周長指的是什么?

  集體交流:

  生1:周長就是四周邊線的長。

  生2:周長就是一周的長。

  生3:周長就是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

  師小結: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4.量算結合,再識周長。

  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怎樣測量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呢?你有辦法知道例3中你所喜歡的物體的周長嗎?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2)小組內演示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

  小組1:三角板和數學教科書的封面,我們是用尺子先量了一下它們每個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知道了它們各自的周長。

  小組2:樹葉和鐘面,我們是用繩子直接沿著它們的邊繞了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

  小組3: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小組4:把鐘表在尺子上滾一周,滾過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師追問:你怎么就知道滾了一周?

  (在鐘面上做上記號,從0刻度開始,沿直尺滾一周,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鐘面的周長。)

  師小結:測量周長的方法很多,在測量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測量。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直尺量出圖形每條邊的長度,然后再計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教師強調: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2.活動:把一張長方形紙沿對角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的周長相等嗎?先猜一猜,再動手操作驗證。

  (1)先折出一條對角線。

  (2)沿對角線把長方形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兩個三角形。

  (3)描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并進行比較。

  (這兩個三角形的周長都用到了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一條公用的對角線,在長方形中,兩條長和兩條寬都是相等的,所以說這兩部分的周長是相等的。)

  教師強調:一個封閉圖形所有邊長度的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匯報:相同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fā)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后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后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后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教師總結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板書

  認識厘米和使用厘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厘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1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8

三年級數學教案上冊02-21

【經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31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范文11-25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4-28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7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26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蘇教版01-25

小學三年級上冊冊數學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