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通用1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通用1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
復習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點,指導文言文解題技巧。
3、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復習過程:
1、牢記重點字詞句,夯實基礎別小視。
2、溫習作者及背景,促進理解變能力。
3、復習中心和寫法,篇篇歸納和整理。
4、瞄準中考要精練,文意分析巧聯(lián)系。
一、導入
師: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樣的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時,當你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一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大詩人陶淵明一生經(jīng)歷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記》,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復習。
二、《桃花源記》考點探究
(一)文學常識
1、請你說出本文作者、朝代、出處。
本文作者是東晉代陶淵明,選自《陶淵明集》
2、文體知識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師追問:我們學過哪些“記”?《醉翁亭記》 《岳陽樓記》 《小石潭記》 《始得西山宴游記》 《滿井游記》
。ǘ┗仡櫿n文內(nèi)容
1、明確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
2、圍繞線索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文的主要情節(jié)。
本文記敘了漁人發(fā)現(xiàn)桃源、訪問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經(jīng)歷。(板書主要情節(jié))
。ㄈ┗A闖關
1、通假字: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2、古今異義:
、佟⒎疾蒗r美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堋o論魏晉
、、不足為外人道也
3、一詞多義:
、、舍便舍船,從口入屋舍儼然
、凇⒅咎幪幹局畬は蛩
、、尋尋向所志尋病終
4、詞類活用:
、、欲窮其林
、、未果,尋病終
、邸O人甚異之
5、重點實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阡陌交通
、、黃發(fā)垂髫
、、具答之
、、咸來問訊
、、延至其家
6、成語:
落英繽紛、豁然開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無人問津、世外桃源
7、譯句: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文言特殊句式,老師幫大家歸納。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句)
。2)運用修辭之句(如:排比、對偶等)
。3)含有重點詞語的(如:通假字、詞類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蘊含哲理,結構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四)課文內(nèi)容及主旨
1、說一說桃源景色有怎樣的特點?
景色優(yōu)美:綠水長流,桃花夭夭,花片紛飛,嫩草芳香環(huán)境平和、寧靜、淡遠(如一幅祥和、古樸的田園風景畫)。
2、桃源人宴請漁人的圖片,想一想:這體現(xiàn)了桃源人怎樣的民風?并找出文中相對應的原話。桃源人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原話:“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議一議: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寧和,民風淳樸,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這樣一個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呢?)
明確:表現(xiàn)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自由快樂的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向往。
(五)拓展延伸
陶淵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這種淳樸安寧,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嗎?談談你的看法。
師小結:《歸園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讓我們體會到了他歸隱田園的無悔;《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傳》中的“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懷。四、結束語:
同學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許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們太多的夢想。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以無果而終,朝氣蓬勃的我們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遠方,那么,快馬揚鞭,努力拼搏,朝著我們的理想桃源進發(fā)吧!最后衷心祝全體同學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2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象。
教學設想
1、學生接觸這篇文章之前,已接觸過一些文言文。本文除個別比較生僻的字詞及古今異義的詞語外,不少文言虛詞、實詞和句式,學生是可以粗知的,直鼓勵學生自學,教師從旁啟發(fā)點撥,宜加強誦讀練習,增進學生對文言文的感性認識,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學生粗通內(nèi)容大意后可安排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由成語“世外桃源”導入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簡介作者和本文寫作的背景。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東晉大文學家,田園詩的創(chuàng)始人。他出身于沒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當時社會的重視。少時雖頗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社會動亂不安,有志難酬。先后作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終于在41歲堅決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作的詩文,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情趣,表現(xiàn)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征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詩”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nóng)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選作課文的,就是這篇有新奇情節(jié)、有優(yōu)美環(huán)境、有人物、有對話的《桃花源記》。
3、學生細讀課文,筆譯全文。
這一教學步驟應達到三個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細看注釋,獨立理解課文的習慣;
。2)準確理解全篇字詞句段;
(3)基本搞清本文的線索及記敘順序。
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時,教師只要將重點詞語提示學生注意掌握就行了,點撥要盡可能少,以免妨礙學生獨立鉆研習慣的養(yǎng)成。只有那些要加深理解,或不加解說就不能準確理語,教師才相機點撥。如:“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屬”“屬”即“類”,“之屬”即“這一類事物”。“問所從來”,即“問從何處來”!澳瞬恢袧h,無論魏晉”,“乃”即“竟然”“無論”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跟現(xiàn)代漢語作連詞用的“無論”不同!坝嗳烁鲝脱又疗浼摇,“延”,邀請!氨惴鱿蚵贰保骸跋颉,從前;“向路”,去挑花源時走的路!霸勌亍,“詣”,即“到……去”,這里揭謁見。
布置作業(yè)
1、反復朗讀課文,做到瑯瑯上口;
2、概括每個自然段段意,體會全文的思路。
教師收學生筆譯練習,抽閱上中下三檔各若干篇,以便在第二課開始時適當講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之處,;糾正錯誤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注音并釋詞。
阡陌()髫()恰
詣()驥()津()
2、講評筆譯練習,糾正主要錯誤。
3、指名朗讀課文。
4、要求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根據(jù)課文的基本情節(jié),合理地補充一些細節(jié),具體完整地復述。教師據(jù)此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5、分析課文
。1) 提問:課文以什么為線索?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要點: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按照發(fā)現(xiàn)樹林、進入桃源、出而復尋的順序,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l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為經(jīng)過。
第二部分(2~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以后的見聞。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會理想。第2段寫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huán)境。
第3段寫桃花源中淳樸的社會風尚。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的結局和尾聲。
。2)提問:課文開頭和結尾都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要點:文章如何寫,是由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決定的。本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桃花源中的生活情狀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所以中間部分寫得詳細,無論是寫村落的概貌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動人的細節(jié),使人如臨其地,如見其人。開頭和結尾只跟故事的傳奇性質(zhì)有關,所以寫得簡略。
。2) 提問:我們應怎樣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
明確要點: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那樣一個戰(zhàn)亂頻仍、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的黑暗社會里,深感痛苦和不滿。但是要想改變社會現(xiàn)狀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棄官歸隱,潔身自愛,安貧樂道。他憧憬著了種沒有君主、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勞動、風氣淳樸、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本文正是這種理想的生動寫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農(nóng)民的意志和愿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疑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這的社會在當時是不可能有的,完全是“烏托邦”式的空想。可以說,《桃花源記》既曲折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這只是一種空想,無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舉之思,開頭結尾的寫法對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在何處,沒有具體點明,人們想再訪也不可得。
6.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記誦的方法,首先是逐段邊讀邊背,然后讀整篇背整篇;整篇能背以后,再深入體會地讀若干遍。這樣就會在較長時間內(nèi)不遺忘。要教給學生按課文的線索和順序來記誦課文,找出能想起前后內(nèi)容的詞語作為支撐句,使之形成一個幫助記憶的鏈條。如:
緣溪行→逢桃花林→林盡水源→山有小口→舍船從口入→豁然開朗→見漁人→自云先世→問今是何世一停數(shù),辭去→既出→及郡下→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南陽→未果→無問津者
布置作業(yè)
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的差別:
、仝淠敖煌,雞犬相聞。
、诼势拮右厝藖泶私^境。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芊疾蒗r美。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俦闵岽瑥目谌。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谔幪幹局
尋向所志。
、 見漁人,乃大驚。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 尋向所志。
尋病終。
3.背誦全文。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2.理解、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匯。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敘事線索。
2.從讀中感受桃花源的美。
3.理解文中作者所寄托的美好的社會理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通過桃花源寄托的政治理想。
三、教學工具
ppt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采用談話法,設問,“同學們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壓力太大、煩惱太多,老師家長對我們要求又太高,這時候你們會想到到一個什么地方去?”,引起學生的共鳴,增添學習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具體步驟是:
、賹W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jié)奏,感知文章內(nèi)容;②聽錄音朗讀,感受你的朗讀與錄音朗讀的不同之處,讓學生找出,這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③抽讀
、、解決課文的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字、通假字(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三、理解、欣賞桃花源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主題探討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fā)思考和學生自己的討論來突破,同時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輔助教學,提供背景資料。
這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是漁人離開桃花源“便夫向路”又“處處志之”,再往時“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這說明了什么?問題二: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個與現(xiàn)實對立的美好社會?
五、歸納總結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相爭,戰(zhàn)禍連連,百姓民不聊生,因此陶淵明虛構了這樣一個與世無爭,安寧和諧的桃花源林來寄托自己美好的.社會理想,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
六、拓展延伸
生活在東晉的陶淵明描繪了這樣美好的境界卻是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們,已經(jīng)擁有了美好和幸福,一定對明天有著更為美好的憧憬,請你用幾句生動的話描繪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五、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以桃花源的美樂奇為中心,體味這一人間樂園,突出重點,畫龍點睛。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線索:漁人的行蹤發(fā)現(xiàn)桃花源
進入桃花源人美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在尋桃花源
景美生活安樂和諧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跟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這同他本人的經(jīng)歷有密切關系。他因厭惡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跟官場的營私舞弊而三次辭去官職。生活雖然窮一點,但跟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淵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
這篇文章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雋永,瑯瑯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使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的順序、詳略,體會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學習文言文得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來不得半點的偷工減料。同時,學習起來又不能過于瑣碎、教條,還得動腦筋讓學生在積累基礎知識之余,感受到學文言文的樂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讀中去體會它的美,在說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美美地聽”,力爭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包含著一個神奇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是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后來,人們便利用“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比喻生活安樂、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理想境界,現(xiàn)在也用來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地方。
這篇課文是怎樣具體描繪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為什么創(chuàng)設這么一個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書《桃花源記》,齊讀課題。《桃花源記》的主體本是“詩”,而“記”僅是詩的一個序言,一個注腳,原題是《桃花源詩并記》。但因為這個“記”有著生動的故事,完整的結構跟完美的表達形式,所以它不但獨立成篇,而且比“詩”流傳更為廣泛,更為人們所喜愛。
二、作者簡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關資料(生先說,師后補充)。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其祖父、外祖父都做過官。他受家庭教養(yǎng)跟儒家思想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時值東晉跟宋的`易代之際,壯志難酬,二十九歲開始,先后做過幾任小官,他在幾次仕途中,深感官場污濁、仕途兇險,終于在41歲辭官回鄉(xiāng),并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其志。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做的詩文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情趣,表現(xiàn)田園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愿與農(nóng)民來往而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2.寫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當時陶淵明約57歲。他拒絕了東晉政府的征招,又拒絕同劉裕宋政權的合作,作《桃花源詩并記》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霸姟弊肥隽颂一ㄔ吹男纬,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誦讀課文
(1)范讀課文,清楚(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等)、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要求學生認真聽清,仔細記。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朗讀要求:①字音要讀準。②句讀要分明。③語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
(3)指名讀,學生或老師進行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課文
(1)文章以 為線索,以 為順序,從 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或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桃源),一線貫之,層次分明,故事性強,情節(jié)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富有“傳奇”色彩。
明確: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順序。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或發(fā)現(xiàn)——進入——作客——辭別——再尋)(意思對即可)。
(2)請用簡單的語言講講這個故事,并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
四、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
1. 結合注釋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并質(zhì)疑。
2. 重點掌握:
(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
(2)古今異義字詞
鮮美 古:鮮艷美麗 今:(味道)新鮮
交通 古:交錯相通 今:指運輸事業(yè)
妻子 古:妻子跟兒女 今:專指男子的配偶
無論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連詞,不管
絕境 古: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滿
如此 古:像這樣 今:這樣
延 古:請 今:延長.延伸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4)一詞多義
舍:舍棄 房子 乃:于是,就 竟然
具:都 詳細地 志:作標記 所作的標記
遂:終于 于是,就 尋:尋找 隨即,不久
(5)同義詞
具、悉、咸、皆:都 緣、扶:沿著 云、道:說 乃、遂:于是
(6)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雞犬相聞、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等。
3.課文翻譯,講述桃源故事。
五、本課回顧,各說收獲
這節(jié)課學到現(xiàn)在,相信大家都有收獲,請你將本課所采摘的知識之果與大家分享吧!
六、布置作業(yè) ,鞏固遷移
1. 弄清文中成語的意思。
2. 用現(xiàn)代漢語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個故事,或就其中的某個部分,加以想像,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
3. 練習背誦課文,能背多少是多少,盡自己最大努力。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陶淵明)
線索:漁人的行蹤 順序:時間
漁人緣溪行,欲窮桃花林(發(fā)現(xiàn))
舍船從口入,欣賞桃源景(進入)
應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訪問)
既出說如此,不復得其路(離開,再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 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如作者、字詞句的意思跟用法、線索、順序、故事內(nèi)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誦成果,此時的你,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二、品讀課文
第一段:故事開端,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1.漁人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豁然開朗。 漁人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 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夾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 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huán)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學生大膽想像,盡情訴說。)
第二、三段:故事的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1.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雞犬相聞。
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作者的這些描寫敘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作者寫這個理想的社會有什么用意?
(一個跟平安寧、豐衣足食、人人勞動、安居樂業(yè)的社會。 這個理想的社會與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形
成了鮮明對比,F(xiàn)實社會生活中,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卻是一派優(yōu)美、安寧的景象。
作者明寫桃花源,暗里卻在譏諷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跟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3.你能用一句詩句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
(“大驚”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云……無論魏晉”相呼應。“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5.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為何“不復出”?
(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說明桃花源人安居樂業(yè),也反映了他們飽受戰(zhàn)亂之苦,對外界的戰(zhàn)亂抱“厭而遠之”的態(tài)度。)
6、村人“皆嘆惋”,是為什么?當漁人要離開時,桃源人為何囑咐“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起什么作用?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發(fā)現(xiàn),加之桃源人“不復出”“與外人間隔”,故為世上的動亂黑暗、秦朝以后
的朝代變化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 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跟平、幸福的生活。 這一句為下文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筆。)
第四、五段:故事的結局跟尾聲,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1. 漁人既然“處處志之”,但“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是否矛盾?作者這樣寫用意何在?
(不矛盾,這樣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這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讀者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美麗的世外桃源。)
2. 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后一節(jié)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像劉子驥那樣品德高尚的人聽到后,也高興得想去探訪,可見真實極了!這一節(jié)對桃花源令人向住跟不可尋覓作了渲染,使人產(chǎn)生確有其事的真實感,增強了表達效果。)
3. 最后兩段與前又哪句話相呼應? (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三、鑒賞寫作特色、體悟主旨
1.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序,線索清楚,重點明確,詳略分明。本文重點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達社會感想,所以中間部分對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跟社會風尚詳細描寫,而對“忽逢桃花林”跟歸來得尋“遂迷”“未果”的傳奇性開頭、結尾,則寫得清晰簡略。
2. 課文在情節(jié)的安排處理上有什么特點?請具體談談。
(情節(jié)的曲折、跌宕。表現(xiàn)在: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里邊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為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為何這般自由幸福?⑥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⑦為什么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一連串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課文情節(jié)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
3.你是怎樣評價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這一理想社會的?
(言之有理即可,如這一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跟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一種美好愿望的寄托。)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 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
2. 親歷桃源:假如你親身到了桃花源,請展開想像,描述一個特定情境,展現(xiàn)桃源之美。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陶淵明)
發(fā)現(xiàn)桃花源:夾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景色優(yōu)美)
進入桃花源:所見:土地平曠……怡然自樂。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不復出焉(環(huán)境良好、生活安定)
離開、再尋桃花源:不足為外人道也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似有而無、理想社會)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
、、德育目標:認識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學生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⑶、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及主題;順暢地誦讀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共兩課時)
教學過程
1、回顧舊課
2、朗讀課文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注意朗讀節(jié)奏。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結構。
文章共四節(jié),按故事的開端、發(fā)展、結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開端(1),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
第二部分:故事發(fā)展(2、3),寫漁人進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結局(4),寫漁人離開及再訪桃花源。
可見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4、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
把學生分組,角色扮演漁人和桃花源人,模擬采訪和受訪,通過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蘊涵的思想。
示例:A、漁人采訪桃花源人
、拧⒛芙榻B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情況嗎?
、、請問你們是怎樣來到這里的?
、恰⒄垎柲銈冞@里有什么風俗習慣嗎?
、取斘襾淼竭@里時,你們有何感受呢?
、、我離開時,你們有什么要叮囑的呢?
B、桃花源人采訪漁人
、、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啤⑻一ㄔ唇o你什么印象呢?
、恰⑻一ㄔ慈私o你什么感受呢?
、、你是否也想永遠留在桃花源呢?
、、你對外人說出桃花源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5、遷移探究
、拧栴}一:桃花源人因不滿當時紛亂、不安的先秦社會,躲避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若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滿老師、同學的時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學、曠課,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嗎?
⑵、問題二、《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若把本文推薦給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布什,會怎樣呢?試著寫一段話,想像美國總統(tǒng)布什的反映。
6、總結:
本文通過虛擬一個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動亂社會的厭惡和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7、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8、板書設計:
故事開端(1)發(fā)現(xiàn)桃花源
安居樂業(yè)
故事發(fā)展(2、3)進入桃花源 寧靜祥和
理想社會
故事結局(4)離開、再訪桃花源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6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嚴然(yau)阡陌(qian mo)詣(yi)
2.熟讀課文,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與農(nóng)民來往與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
感情;但是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與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請同學們試翻譯課文。(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yè):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
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
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既:已經(jīng)。志:做記號。詣:拜見,臥…·怯。如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如此
古義:像這樣 說如此
今義:這樣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五、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導人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
二、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jié)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4.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呼陌交通,雞犬相聞。
6.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8.提問: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與平的生活而嘆惋。
9.提問: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10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提問: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與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小結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書設計
發(fā)現(xiàn)桃花源: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優(yōu)美)
進入桃花源
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嚴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huán)境良好)
怡然自樂(生活安定)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民風淳樸)
離開桃花源
導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無
問津者
似有而無的
理想社會
五、作業(yè)
課后練習。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7
教學重點:
1.掌握課文中古今異義詞和省略句的用法。
2.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
3.加強誦讀訓練。
教學難點:
認識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中應注重通過誦讀來加深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子的理解?上茸寣W生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再體會領悟其語言特色和思想內(nèi)涵。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世外桃源”是同學們熟知的一個成語,它出自于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么說‘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學們想知道這一切,就讓我們一起從《桃花源記》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指導閱讀“閱讀提示”,簡介作者作品。
強調(diào)以下內(nèi)容:
、偬諟Y明,名潛,字子亮,東晉著名詩人,詩歌多以表現(xiàn)田園山水、歸居之樂見長。
、谧髡呱畹某,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陶淵明曾做過幾任小官,因不滿現(xiàn)實黑暗,辭官歸隱,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郾疚氖恰短一ㄔ丛姴⑿颉分械摹靶颉保瑟毩⒊善。
三、教師范讀課文,然后學生自讀課文。
1.要求學生認真聽清老師的斷句、節(jié)奏,標記生詞。
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
儼然豁然阡陌垂髫
恰然邑人便要還家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1)基本讀準斷句,注音語氣節(jié)奏。
②讀完后理出難解的字詞句。
四、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請三位同學讀完全文。
教師要糾正讀音錯誤,不明顯的句讀錯誤暫呵不予糾正,留待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2.疏通課文中重要、疑難的字詞句。
可讓學生發(fā)言提出.也可讓學生自由上講臺寫在黑板上。教師在此基礎上歸類整理。要求學生領會掌握以下加點字同的含義:
、傥淞耆瞬遏~為業(yè):作為為具言所聞向,對
2)乃不知有漢:竟:乃大驚:竟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都兩兩狼之并驅如故:一起
4)一為具言所聞:詳細地具答之:詳細地
5)甚異之:對……感到驚異欲窮其林.窮盡,走到盡頭
咸來問訊:都黃發(fā)垂髦:用特征來指代老人和小孩復延至其家:請?zhí)幪幹局和罢I”,作標記諧太守:到…去,尋病終:死
6)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F(xiàn)在指神情莊重或假裝正經(jīng)的`樣子。
阡陌交通:交錯相通,F(xiàn)在指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率妻子邑人…:妻子兒女,F(xiàn)在指男子的配偶。
無論魏晉:更不用說。現(xiàn)在用作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說如此:像這樣,F(xiàn)在指“這樣”。
芳草鮮美:鮮嫩美麗,F(xiàn)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練習五,了解文言文主語、賓語的省略情形。
五、誦讀訓練。(鍛煉朗讀能力,加深課文理解。)
教師應進行朗讀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僮忠粢x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義”;“此中人語云’中“語”舊讀玉,現(xiàn)不作要求。
、诰渥x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壅Z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①問今是問世,②乃不知有漢.
(3)無論魏晉、,加著重號的調(diào)應重讀,語調(diào)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3.自由朗讀,鼓勵學生力爭有所提高進步。
4.若時間允許,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yè)。
1.弄清下列成語的意思。
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恰然自樂世外桃源無人問津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誦情況。
2.學生口頭解釋所查成語的意思。
二、結合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課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了哪些情節(jié)?
發(fā)現(xiàn)桃花源(第1段);進訪桃花源(第2、3段):尋找桃花源(第4、5段)。
2.齊讀第1段,思考:漁人是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遠近”說明漁人走了很遠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說明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漁人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
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一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會是什么樣子呢?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3.請一位同學們朗讀第2段,思考:漁人是怎樣進入桃花源的?見到了怎樣的景致?
進入桃花源不容易:“林盡”-“一山”-“小口”-入”-‘”極狹”-“復行”,這表明桃花源的隱蔽,與世隔絕,難于發(fā)現(xiàn)。漁人見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币姷降娜恕跋と缤馊恕薄扒∪蛔詷贰,說明桃花源環(huán)境幽清,人們生活美滿安寧,豐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齊,音律和諧,生動地勾畫出一幅祥和安寧的田園圖畫。
4.請一位同學朗讀第3段,思考:
、偬一ㄔ吹娜艘姷綕O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
”‘大驚”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云....無論魏晉”相呼應!薄痹O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凇敖試@惋”說明了什么?
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應說的是秦末以來戰(zhàn)亂的歷史,桃源人聽后,為世上的動亂、黑暗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
5.默讀課文最后兩段,思考:
、贊O人離開桃花源后“處處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訪桃花源,可人們再去尋找時,卻“迷”、“未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谧詈髢啥闻c前又哪句話相呼應?與“不足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應。
三、齊讀全文,討論總結以下內(nèi)容。
1.課文在情節(jié)的安排處理上有什么特點?請具體談談。
說明主要從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懸念迭出這一方面來考慮,如學生有其他方面的體會,也應認同肯定。
情節(jié)的曲折、跌宕的表現(xiàn)在: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里邊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為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為何這般自由幸福?③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①為什么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一連串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相生,使課文情節(jié)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以上為理解要點!
2.怎樣評價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這~理想社會?應聯(lián)系作者所生活的社會時代背景來理解。這一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導學生去認識“它只是一種空想”之類的方面。)
四、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設想你是漁人,寫你進入桃花源后的見聞,不與課文雷
同。②4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桃花源
。ɡ硐肷鐣
發(fā)現(xiàn)
進訪
再尋
鮮美繽紛
忘~逢~異~窮
平曠伊然良田美池桑竹
怡然大驚嘆惋
處處志之
遂迷未果
。R駿)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積累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關的文言知識。
2、知道陶淵明,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感情。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主要內(nèi)容,深度情感等寫作特色,并能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這一篇傳誦千古的文章,勾起了無數(shù)人的向往和追求,我們不僅要能夠在這個虛幻的桃花源里欣賞風景,更要在此提升學生的心靈境界。由于初三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只要課上老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做好領路人,讓學生如臨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進陶淵明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他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1、利用學文言文的方法積累常用文言知識。
2、使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的順序、詳略,體會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新課標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蔽艺J為教師應教給學生學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采用了誦讀法、想像法、小組討論法等,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美的意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處,走進陶淵明的內(nèi)心去理解他寫作的意圖,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延伸,讓學生也來創(chuàng)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茂盛的桃林中,走來一位詩人,滿懷愁緒、憤慨與無奈,曾經(jīng)滿懷豪情,胸懷天下,不料社會動亂,一片污濁。于是他獨善其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不逍遙自在;于是他歸隱田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好不悠閑愜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用曠達的胸襟去包容命運的不信與悲哀。
今天,讓我們尋著這位詩人的足跡,走進桃花源,去聆聽詩人對理想的訴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三、出示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知道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四、稍作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知道文意。
借助工具書、結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束后提出來全班討論。
質(zhì)疑求助——歸納整理
如(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2)古今異義字詞(3)通假字(4)一詞多義(5)同義詞(6)成語(7)句子翻譯(8)故事內(nèi)容等。
五、課堂提高,優(yōu)化練習
請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學”“桃源放牛”“桃源作客”“桃源游戲”等角度,自選一個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描繪,不少于200字。
六、總結得失,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內(nèi)容回顧
1、同學互相就上節(jié)課所學來提問。
2、按照“捕魚忘路——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漁人行蹤線索,講述桃源故事。
過渡:你覺得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美、樂、奇)
二、想像桃源之“美”
1、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開展朗讀比賽。
2、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如: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huán)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三、感受桃源之“樂”
1、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男女、老幼、漁人)
2、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如(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zhàn)亂之苦,能安居樂業(yè)。
。2)女人雖采桑養(yǎng)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fā))“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yǎng),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樂在……
四、評說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麗快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討論,交流。(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shù)百步……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豁然開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如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后“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五、賞讀課文
在投入的賞讀中,神游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
六、研課文,悟主旨
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存在嗎?作者為什么要寫呢?我們又該如何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呢?
(學生深入文本,領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見。)
七、總結全文
桃花源不是陶淵明消極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閃光理想的依托。毛澤東《登廬山》中的一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背浞挚隙颂諟Y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著中華大地的千年變遷,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倘若陶淵明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業(yè)
1、課后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可以摘抄文中優(yōu)美詩句,也可以寫心得體會。
2、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衍化成為一種“桃源情結”。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桃花源”魅力長存的原因。
3、請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寫一篇習作。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安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屋舍儼然阡陌交通
黃發(fā)垂髫便要還家
劉子驥詣太守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正課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有一次語文課上,老師給大家出了一道題:中國的別稱有哪些?誰還記得?(中華、神州、四海、九州……)今天,老題想再問問大家:咱們土生土長的巫溪,有直插云宵的山峰,有回環(huán)迂回的河流,有善良淳樸的人們;那么,有誰知道咱們巫溪又有哪些別稱呢?(桃源、峽郡……)那么,有誰知道為什么把巫溪稱作桃源、峽郡嗎?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戰(zhàn)爭的課文,這些課文提醒著我們,現(xiàn)代世界里仍然存在著殘酷的戰(zhàn)爭,很多人因此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生活在困苦之中。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zhàn)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梢哉f,當時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元代詩人張養(yǎng)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說,和平,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就是——世外桃源!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ㄈz查預習情況: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屋舍儼然阡陌交通
黃發(fā)垂髫便要還家
劉子驥詣太守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多種形式讀通課文。
3、逐段疏通文意。
第一段。
為業(yè):以……為生。緣:順著。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異:名詞作動詞,詫異。窮:窮盡。
第二段。
林盡水源:桃林的盡頭是溪水的源頭。舍:舍棄,放棄。平曠:平坦開闊。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屬:類。悉:全。怡然自樂:安閑快樂。
第三段:
所從來:從哪兒來。具:詳細。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
延:請。語云: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
既出:出來后,既:已經(jīng)。志:做記號。詣:拜見。如此:像這樣。
第五段:高尚士也:志向高潔的隱士。遣:派。欣然:高興地。
4、小結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不足:古義:不值得。例:不足掛齒;不足為奇。
今義:缺點。
緣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四、復述故事。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導語: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很多文言文,誰來說說文言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簡潔、典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體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語言簡潔典雅的特點。
(1)完成p168三題第1小題。
問:大家看看,這句話中,省略的詞語都有什么特點?(指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不妨礙理解的情況下,省略指稱使行文簡潔,流暢。)
。2)第2小題。
。ù迦藛枺航袷呛问?
漁人回答:今是晉。
村人又接著問:秦之后即晉乎?
漁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漢魏,魏之后方為晉。)
師:大家看,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漁人的回答,卻用桃源中人的反應“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體現(xiàn)出的簡練的語言風格,令人叫絕。
(3)第3小題。
“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nèi)容?(包括前文所說的所有內(nèi)容。具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A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B村里人的生活狀況;C歸途中所做的標記。)
(用指代語,避免重復前文內(nèi)容,使語言更簡潔。)
(4)由此看來,同學們自己在寫作時可以受到什么啟發(fā)?
二、拓展延伸。
1、提問:“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薄澳恕弊直磉_了什么樣的效果?推想一下,漁人對桃源人說了些什么?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現(xiàn)桃源人對外面改朝換代的時事感到吃驚。漁人向桃源人介紹了自秦以來的歷史。桃源人因世間社會動亂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嘆惋。)
2、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ㄗ髡哌@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3、提問:作者借這篇文章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種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不能變成現(xiàn)實?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作者的這種理想?
。ˋ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B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C陶淵明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會,這既是對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眾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當時的社地,這只能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4、請歸納出源自本文的成語。你能用這些成語造句嗎?
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與世隔絕無人問津
三、指導背誦。
指名讀背誦的方法,后指導背誦。
緣溪行→逢桃花林→林盡水源→山有小口→舍船從口入→豁然開朗→見漁人→自云先世→問今是何世→停數(shù)日,辭去→既出→及郡下→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南陽→未果→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xx內(nèi)容。
2、展開想象,品味桃源勝境。
3、聯(lián)系背景,感悟作者思想。
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整體把握xx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一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記》,走進陶淵明筆下的那方世外桃源。
二、了解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名潛,字元亮。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社會不安,他空有才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起了田園式的隱居生活。后人稱其為“靖節(jié)先生”。
三、讀文感知
1、初讀課文
。1)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可以結合注釋跟同桌或在小組內(nèi)交流,互相指證。
(出示字詞檢測)
。2)隨機抽查學生初讀的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準。
2、配樂范讀:感知xx內(nèi)容、感受xx魅力
3、再讀課文:學生自讀,結合注釋、工具書自行翻譯,組內(nèi)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
四、品讀賞析
屏顯“桃源訪談”:同學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們想不想到桃花源?現(xiàn)在啊,這間教室就是桃花源,你們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我們下面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的桃花源中,現(xiàn)在我對村民現(xiàn)場采訪。
然后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訪了以下問題:
1、能為觀眾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嗎?
2、請問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3、你能對我們觀眾朋友說說你們桃花源居民的風俗習慣嗎?
4、在節(jié)目的最后,請?zhí)一ㄔ吹拇迕裼靡痪湓捀爬ㄒ幌绿一ㄔ吹奶攸c或你們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為什么?請到文中找出根據(jù)。
六、總結全文
結合現(xiàn)在社會安寧的局面,適當點結束。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就出自我們即將學習的課文《桃花源記》,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胸懷大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遠離官場的隱居生活。
本文寫于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的時候,他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通過文中注釋及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力求做到準確地朗讀課文。
2、教師范讀課文,邊讀邊指出須注意的字詞讀音。
便舍(she3)船豁(huo4)然開朗屋舍(she4)儼(yan3)然阡陌(qian1mo4)
衣著(zhuo2)黃發(fā)(fa4)垂髫(tiao2)怡(yi2)然要通邀讀yao1意為邀請
咸(xian2)間(jian4)隔魏(wei4)晉郡(jun4)下詣(yi4)劉子驥(ji4)
3、學生自由朗讀后分男女朗讀。
4、學生結合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準備開展理解活動。
四、我譯大家評
1、一個同學翻譯一個句子,其他同學聽后做評論,看翻譯得好不好,若發(fā)現(xiàn)不足或有不同意見,可以說出自己的意見。
2、復習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A、通過加字換字的方法。
B、結合注釋。注釋中往往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進行解釋的。
C、結合上下句加以猜測。
D、增刪調(diào)補。
3、翻譯文言文的要求:
A、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凡是能夠直譯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
B、遇到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語言現(xiàn)象而無法直譯時,就可以靈活地或適當?shù)夭捎靡庾g的方法。
C、譯文要通順,沒有語病,符合表達習慣。
――第一段:(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yè):靠……謀生。緣:沿。夾岸:兩岸。雜:別的`。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驚異。窮:走完。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謀生。(有一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在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劃去,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
――第二段:(補充注釋如下)
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悉:全。
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
――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是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里面)隱隱約約有點光亮。(漁人)就下了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第三段:(補充注釋如下)
乃:于是。所從來:從哪兒來。要通邀,讀yao1意為邀請。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云: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
――(村中人)見了漁人,于是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備酒殺雞做飯菜(款待他)。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詳細地告訴他們,<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也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在這里)住了幾天,就告辭離去。(臨走時)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第四段:(補充注釋如下)
既:已經(jīng)。志:動詞,做記號。詣:拜見,到…去。如此:像這樣。遣:派。
――(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到原來的路。
――第五段:(補充注釋如下)
欣然:高興地問津:探尋(桃花源)
――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路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五、小結
今節(jié)課我們主要的任務是疏通文中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節(jié)課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熟悉、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主。
二、強化朗讀,熟讀成誦
學生自由朗讀10分鐘后檢查背誦。(不記得處老師提示)
三、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學生看著課文翻譯,要求不看翻譯工具書,其他同學認真聽,不足處請指出。(一人一段)
四、小結本文需要注意的字詞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今義;不管(連詞)
<補充>
如此――古義:像這樣說如此今義:這樣
緣――古義:沿緣溪行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今義:唾液
2.一詞多義<完成練習冊p63練習7>
舍:舍棄――便舍船房子――屋舍儼然
尋:尋找――尋向所志不久――尋病終
志:動詞,做標記――處處志之名詞,標記――尋向所志
為:作為――捕魚為業(yè)對――不足為外人道也
向:以前――尋向所志對著――眈眈
3、詞類活用<完成練習冊p62第4題>
緣溪行――名詞作動詞,沿著。
欲窮其林――形容詞作動詞,走完。
未果,尋病終——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作動詞,意為感到驚奇。
五、拓外延伸
有幾個出自本文的成語,請找出來并理解,完成練習冊P63第9題第四小題。
世外桃源――原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環(huán)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
與世隔絕――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六、小結
今節(jié)課我們的任務有朗讀背誦、歸納字詞、理解出自本文的成語。同學們回去要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在閱讀時要提出你質(zhì)疑之處,下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理解。
七、作業(yè)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4、問今是何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5.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6、后遂無問津者。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
二、研討課文內(nèi)容
1、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5、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6、漁人臨走時,村人對漁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7、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8、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學會質(zhì)疑――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
1、全文以什么作為敘事線索?
――漁人的行蹤;進桃源前――在桃源――離桃源
2、當時漁人是順流劃船還是逆流劃船?請找出依據(jù)?
――逆流;依據(jù):林盡水源。
3、漁人是第一次來這里嗎?請找出依據(jù)?
――是第一次;依據(jù):忽逢桃花林。
4、漁人忘路之遠近是因為溪流魚多,漁人忙于捕魚,遲遲不肯收手,還是漁人一無所獲,因而不甘心,仍一路撒網(wǎng)而去?
――<自由發(fā)揮,言之有理即可>
5、漁人再探桃花源是否言而無信?為何找不到原先做的標記?
――<自由發(fā)揮,言之有理即可>
6、桃花源的社會與漁人所生活的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村人說來此絕境的原因是“避秦時亂”,說明這里是沒有戰(zhàn)亂、沒有壓迫的理想地方;
村人由于長時間與外界斷絕來往,因此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以至連桃源外的朝代的更替也不知道,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告訴村人,村人聽了都感嘆惋惜,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同時又為自己能置身事外而感到慶幸。
四、教師小結
陶淵明因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里,因而構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zhì)樸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特點。
2.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積累一些文言常用詞語。
3.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簡單的文言字詞。
2.引導學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3.理解陶淵明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目的。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熟讀課文,復習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用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欣賞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边@首詞講述了作者因醉意未消,暮色蒼茫而迷路誤入荷花深處,驚動了水鳥,別有一番情趣。今天,我們要學的《桃花源記》也是講述的一個漁人因迷路而誤入桃花源,那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觀呢?下面就讓我們一看究竟吧。
二、作者簡介
我們在八年級曾經(jīng)學習過陶淵明的《飲酒》與《歸園田居》,對這位詩人有所了解,大家一起回顧、溫習一下。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學家。他受家庭教養(yǎng)與儒家思想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時值東晉與宋的易代之際,壯志難酬,二十九歲開始,先后做過幾任小官,他在幾次仕途中,深感官場污濁、仕途兇險,終于在41歲辭官回鄉(xiāng),并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其志。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做的詩文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情趣,表現(xiàn)田園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愿與農(nóng)民來往而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ǹ蔀閷W生介紹一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同時也可補充一些陶淵明的詩。)
三、初步感知課文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讀,注意正音;然后全班齊讀。
豁(huò)然開朗 儼(yǎn)然 詣(yì)太守 垂髫(tiáo)
劉子驥(jì) 阡(qiān)陌交通 便要(yāo)還家
。ǘ┦煜ふn文:
1.疏通字詞。
為業(yè):靠……謀生。 緣:沿。
夾岸:夾著溪流兩岸。 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 異:詫異。
窮:窮盡。 舍:舍棄,放棄。
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 開朗:開闊明亮。
平曠:平坦開闊。 屬:類。
悉:全。 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
咸:都。 所從來:從哪兒來。
問訊:打聽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 邑人:同鄉(xiāng)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 焉:于之,從這里。
間隔:斷絕了往來。 皆:都。
嘆惋:感嘆,惋惜。 延:請。
語云: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
既:已經(jīng)。 志:做記號。
如此:像這樣。 遣:派。
欣然:高興地。
2.自我嘗試翻譯課文,看看哪個地方在翻譯的'時候有困難的可與其他同學交流解決,如不能解決,可向老師提出來。
3.課件出示練習,檢查掌握情況:
緣: 繽紛: 仿佛: 舍:
豁然開朗: 儼然: 屬: 阡陌:
交通: 具: 要: 絕境:
無論: 延: 向: 志:
及: 詣: 志: 遂:
規(guī): 尋: 妻子:
。ㄈ├砬逦恼戮索、結構:
1.全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明確: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分別寫了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再尋桃花源的情形。
分組討論,明確、把握敘事線索與故事情節(jié)。
2.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開端,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
第二部分(第2.3段)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與經(jīng)歷。
第三部分(第4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
第四部分(第5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四、全班齊讀課文,嘗試著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能初步背誦課文。
2.抄寫并識記字詞、對譯課文2.3兩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當堂小測,抽查重點字詞的解釋、翻譯。
二、研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思考:桃花源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幾個詞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美麗、神秘、幸福(大意對即可)。
三、分類感受
。ㄒ唬└惺芴一ㄔ吹拿利悺
1.桃花源美在何處?
教師歸納: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相應的語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保ɡ首x相應的語句,當堂背誦)
2.教師小結:桃花源美在環(huán)境幽雅,風景優(yōu)美。
。ǘ└惺芴一ㄔ吹纳衩。
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教師歸納:
——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未果”
。ɡ首x相應的語句,當堂背誦)
。ㄈ└惺芴一ㄔ吹男腋。
1.桃花源的幸福表現(xiàn)在何處?
教師歸納:
。1)黃發(fā)垂髻:“怡然自樂”(與平安定、豐衣足食)
。2)住民:“往來種作”(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
(3)漁人(側面烘托):“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2.小結:桃花源幸福在生活與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ɡ首x相應的語句,當堂背誦)
四、主題探討
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
——反對戰(zhàn)亂,追求與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會理想。
五、深入討論
1.桃花源這一人間樂園能找到嗎?
——不能,這是作者虛構的。
2.陶淵明為何要虛構?聯(lián)系當時社會現(xiàn)實思考
——反襯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山Y合一定的社會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3.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
——(自由辯論)
六、小結
陶淵明因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里,因而構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這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更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七、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全文。
2.歸納文中的古今異義詞。
3.摘抄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
4.預習《桃源與沅州》。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3
教學目的
1、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2、突出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
教學重點:
1、文言字詞
2、引導學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目的
教學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學習字詞、課文誦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成語“世外桃源”或陶淵明詩句導入
二、陶淵明簡介
三、學生自學,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相互討論,學習字詞,教師指導、點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內(nèi)容(學生歸納,教師總結)
五、分析本文寫作線索(以漁人行蹤為線索)
六、分小組進行誦讀比賽,部分同學能當堂背誦。
七、字詞訓練(投影)
1、重點實詞和虛詞:緣、窮、然、屬、聞、具、足、之、志、規(guī)、尋、向、詣
2、古今異義詞:鮮美、交通、妻子、絕境、間隔、無論
3、特殊用法字詞:異:意動用法;通:使動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義詞:都:悉--咸--皆--并;邀請:要--延
6、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無人問津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感受桃花源美好社會生活,討論陶淵明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畫面
三、桃花源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三個詞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美麗、神秘、幸福)
四、分類感受
。ㄒ唬└惺芴一ㄔ吹拿利
1、桃花源美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師小結:桃花源美在環(huán)境幽雅,風景優(yōu)美
。ǘ└惺芴一ㄔ吹纳衩
桃花源神秘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神秘: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ㄈ└惺芴一ㄔ葱腋
桃花源的.幸福表現(xiàn)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黃發(fā)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2、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
3、漁人(側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學生小結: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社會理想?
。ǚ磳(zhàn)亂,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會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話表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的這種社會理想?
。ù巳艘灰粸榫哐运,皆嘆惋)
七、文中哪一句話還表現(xiàn)了林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受到干擾的心理?
。ù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八、深入討論
1、桃花源這一人間樂園能找到嗎?
。ú荒埽@是作者虛構的)
2、陶淵明為何要虛構?聯(lián)系當時社會現(xiàn)實思考
。ǚ匆r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3、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自由辯論)
九、總結結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更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十、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書后思考練習。
摘錄一些談理想的名人名言。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誦讀的形式,個性化解讀文本,把握文章內(nèi)容。
2、在誦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品味賞析文章語言,同時將個人審美情感融入其中,充分的展開想象,進行文學再創(chuàng)作。
3、培養(yǎng)學生研讀文章的能力,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同時形成自我的情感體驗──追求屬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通過誦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品味文章語言,發(fā)揮想象,運用現(xiàn)代散文語言進行文學再創(chuàng)作。
3、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結合個人生活體驗,達成情感共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貼近生活,導入課文
1、引導學生談論“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2、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淵明,并且來學習他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記》。感受他的向往和追求。
3、介紹陶淵明及時代背景,了解他所選擇的生活,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2、學生放開聲音,自由朗讀,意在讀通課文,培養(yǎng)語感;(此處提出要求:“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暴ぉぶ祆湔Z)
3、設計問題: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從文中找出答案。
明確:
1段自然風景美,2段鄉(xiāng)村生活美,3段人民情感美,4段社會環(huán)境美,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自由讀──展示讀──競賽讀──齊讀),讓學生讀出文字的美感,讀出對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分小組細讀課文并自己試著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準備質(zhì)疑。)
2、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質(zhì)疑,全班答疑,教師參與。
3、集體逐段朗讀,“開火車”翻譯,貫通文意。
4、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jié),分組討論:
明確: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端,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和經(jīng)歷。第三部分(第4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四、布置作業(yè)
1、初步背誦課文。
2、抄寫并識記字詞、對譯課文2、3兩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文章以什么為線索來安排材料的?說出文中表現(xiàn)漁人行蹤的詞語。
2、據(jù)此線索課文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
二、合作探究
1、文中描寫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恋仄綍,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文中描寫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于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3、思考一下,下列的句子說明了什么?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明確:桃花源是朦朧飄忽的世界,種種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寫了桃花源的隱蔽,實質(zhì)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xiàn)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4、“乃不只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薄澳恕弊
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推想一下,漁人對桃源人說了些什么?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明確:“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現(xiàn)出桃源人對外面改朝換代的時世感到吃驚。漁人向桃源人介紹了自秦朝以來的歷史。桃源人因世間社會動亂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嘆惋。
5、文章最后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目的是什么?
明確: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6、我們應當怎樣評價文章所表現(xiàn)的社會理想?
明確:作者虛構了這樣一個故事,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也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種幻想。
7、歸納源自本文的成語:
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與世隔絕無人問津
三、品味研讀、主題探究
1、大家相信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在東晉年間存在嗎?(讓學生從文章中找線索來考證)
2、作者寫《桃花源記》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陶淵明因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里,因而構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這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四、拓展延伸
假如陶淵明來到大家面前,你最想對他說什么?
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于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錦繡,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五、布置作業(yè)
1、摘抄成語。
2、背誦并默寫全文在家庭作業(yè)本上。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象。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品味語言。
3.理解作者理想社會的實質(zhì)。
教學重點
同教學目標1、2、3。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思考陶淵明為什么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世外桃源,如何看待他的理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鄙钤跂|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簡介作者和本文寫作背景。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東晉大文學家,田園詩的創(chuàng)始人。他出身于沒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當時社會的重視。少時雖頗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社會動亂不安,有志難酬。先后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終于在41歲堅決棄官回鄉(xiāng),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寫的詩文,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情趣,表現(xiàn)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當然也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征召,又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并序》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霸姟弊肥隽颂一ㄔ吹男纬桑柙伭恕按盒Q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桃花源記》就是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傳奇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nóng)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選作課文的,就是這篇有新奇情節(jié)、有優(yōu)美環(huán)境、有人物、有對話的《桃花源記》。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注意斷句與感情。
2.自由朗誦,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3.指名朗讀,讀準字音,準確斷句。
四、結合注釋閱讀,自己獨立翻譯課文,可以同時質(zhì)疑。
五、交流翻譯情況,進行互相評價。
六、綜合體會。
1.把握古今異義詞。
。1)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2)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3)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4)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5)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連詞,條件不同和結果不變。
2.出自本文的成語。
。1)落英繽紛:鮮花盛開,花瓣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2)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沒有人來詢問渡口。比喻沒人過問,受到冷落。
。4)世外桃源:指虛構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也指空想的不存在的世界。
七、思考討論,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1.漁人是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他進入桃花源之前見到了怎樣的景象?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復前行,欲窮其林!
2.漁人在桃花源見到的景和人有何特點?桃花源人對外界社會情況了解嗎?用原文回答。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人們根據(jù)漁人作的標志再去尋找桃花源,結果怎樣?
“遂迷,不復得路!薄拔垂瑢げ〗K。”
八、根據(jù)以上問題,理清課文結構。
課文以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
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人在桃花源的見聞。
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人離開、再尋桃花源的經(jīng)過。
九、鞏固與創(chuàng)新性應用。
1.復述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
2.用下列詞語造句:
。1)無人問津
。2)豁然開朗
。3)怡然自樂
十、作業(yè)。
1.總結出古今異義的詞語。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聽讀,想象畫面。思考:桃花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師生共同學習體味桃花源“美麗、快樂、奇異”的特點。
1.桃源之“美麗”。
(1)指名朗讀描寫桃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
。2)桃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請選擇一個景點描繪出在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
參考:桃花源土地平坦如砥,名花香草遍覆其上,房屋整齊,土地肥沃,美麗的池塘中魚兒恣意暢游,桑林竹樹之間鳥兒盡情歡唱。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之間雞犬相聞。男男女女往來耕作,樂其業(yè)。老老小小無憂無慮,安其居。環(huán)境優(yōu)美富饒,寧靜祥和。
(3)教師小結:在大家的描繪中,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麗,資源豐富,靜謐祥和。
2.桃源之“快樂”。
。1)桃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哪些人感受到了桃源的“快樂”?他們分別因什么而快樂?
老人和孩子。老人衣食無憂,頤養(yǎng)天年。孩子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2)學生小結:桃花源的快樂在于這里民風淳樸,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3.桃源之“奇異”。
。1)引導:美麗而神秘的桃源在何處呢?
。2)評說:學生進行自由發(fā)言,教師可作適當啟發(fā)。
、佟熬啊逼,桃林美景奇、桃源內(nèi)環(huán)境奇。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凇叭恕逼,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等等。
、邸佰櫋逼,后人再去尋找桃源,都一無所獲,不見蹤影。
。3)教師小結:這些奇異之處,使課文情節(jié)曲折跌宕,使桃花源充滿了神秘感,更增強了人們對桃花源的好奇和向往。
三、深層研討。
1.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處處志之”,而后來太守等人尋找桃源“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作者為什么將桃花源寫得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即?
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個虛構的理想社會,現(xiàn)實社會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隱含了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慨嘆。
2.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該怎么看?
。1)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社會平等,和平安寧,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自由快樂,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的理想境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
。2)作者的這一理想是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的否定和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根本無法實現(xiàn)。
四、鞏固與創(chuàng)新性應用。
要求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五、作業(yè)。
1.研究性作業(yè):查找有關陶淵明的資料及其詩文,分析陶淵明的特點,以“我眼中的陶淵明”為題總結出來。
2.基礎性作業(yè):背誦課文。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讀,美讀直至背誦課文。
2、整體把握在課文內(nèi)容。
3、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疏通文意(第一課時),多媒體教學情景引領,把握兩個問題切入,背景交代,主題呈現(xiàn),拓展延伸。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理想生活和社會的渴望及對現(xiàn)實的否定,引領學生熱愛生活,珍惜美好的今天。
教學重點、難點:
1、集中研討桃花源內(nèi)的美景及人的生活狀況。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方法:
朗讀、體驗感受、 對話交流、探究思考。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有人說,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陶淵明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可是他筆下的桃花源卻美麗得神秘,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它。
二、學生美讀課文,調(diào)動情感,引領思緒。
三、美圖展示,學生齊讀,調(diào)動想象思維:桃花源給了你怎樣的印象?
1、文中哪段文字是對桃花源自然風光的描繪?請展開想象,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一番(強調(diào)不能是翻譯)。用什么詞加以形容?(生找出后讀)教師點撥:進入桃花源,漁人驚呆了,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平坦而開闊的土地,香花野草遍覆其上,房屋整齊有致,美麗的池塘有魚兒歡悅,恣意地暢游,是桑林竹樹間鳥兒啁啾而鳴,盡情歡唱,田間的的小路悠遠綿長縱橫交錯,村落間雞犬聲彼此相聞……(預設:花瓣紛飛、綠水潺潺、嫩草柔柔、桑郁郁、竹森森小路悠悠)這是一幅寧靜的`、淡遠的、美麗的、優(yōu)美的、祥和的、古樸的……田園風景畫。生齊讀。
2、這樣美的去處,這里的人們生活的如何呢?跳讀:看桃花源的人是一番怎樣的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便要還家,為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學生表達。教師點撥:男男女女往來耕作,樂其業(yè);老老少少無憂無慮,安其居。人們過著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的生活,并且自得其樂。這里的人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其間以問梳理第二段內(nèi)容:⑴為什么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⑵你認為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嘆些什么?⑶漁人與桃源人的的對話是怎樣的?⑷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3、這樣美麗祥和的社會之所在,今天通常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世外桃源。請解釋。
4、既然是幻想的世界,又如何理解作者的有意虛構,用意何在?哪些語句,文段有所流露?小組合作探究
教師點撥:作者筆下的世外桃源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社會平等,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得自由快樂,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這在當時不可能存在,由開頭的“忽逢”“遂迷”“未果”及后來漁人的尋而未得暗示桃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種種描寫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表面寫其隱蔽,實質(zhì)以其虛幻的,不可能的暗示當時社會的黑暗,寄托了作者對自由的幸福美好生活和理想社會的向往與追求。表達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和心聲。
四、背景交代:
本文大約寫成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作者57歲時。當時的統(tǒng)治者內(nèi)部互相傾軋,戰(zhàn)亂頻繁,加之統(tǒng)治者日益加重對人民的盤剝和壓榨,給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民不聊生的慘象,陶淵明對此深有感觸,對當朝者的不滿加深了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憎恨,但又無能為力,只能逃遁,選擇遠離。只好借助文字抒懷。
五、我眼里的陶澤令。
由于他對現(xiàn)實對社會對人生對生死的徹悟,
由于他的博聞強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
他清高傲骨,不媚流俗,他不愿在腐白的官場蠅營狗茍,不愿與濁世同流合污,
他炒了俗世,救贖自己,選擇做一介自由的農(nóng)夫,投身于自在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早在《愛蓮說》中,我便欽慕他作為隱士的特立獨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又艷羨他悠閑自適的那份愜意。他愛菊還嗜酒,他說“我醉欲眠卿且去”,又讓我懂了他的率真與自然……
六、小結:走出這個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我不得佩服作者的醉翁別意,他讓我們不得不審視我們的生活和生活的時代,而我要說的是熱愛生活,珍惜今天。
七、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背誦陶淵明其他詩作。
3、日記記錄收獲。
八、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景之美 優(yōu)美寧靜祥和和平自由幸福 世外桃源
人之美 熱情好客 ,民風淳樸 。 人之樂趣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7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培養(yǎng)對文章的分析能力,這樣可以品味語言的神韻,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
3、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及對黑暗現(xiàn)實的。
教學重點
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中心。
教學難點
理解和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社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世外桃源”是同學們熟知的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具體什么意思?(學生查詞典解釋:比喻理想中的安定而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地方。)這個成語出自于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整體感知
1、簡介本文作者與社會背景:
社會背景: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zhàn)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文章的寫作順序。
學生活動:給課文的七幅圖畫排好順序并配以解說。(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用文章中的句子。)
3、按照漁人進出桃花源,分三部分:
發(fā)現(xiàn)──進入(見、聞、歷)──離開后尋找。
三、重點分析
1、思考:桃花源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用幾個簡潔的詞語概括它在你心目中的整體印象?
美麗(美):
、磐獠浚簥A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苾(nèi)部: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幸福(樂):
、劈S發(fā)垂髫: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⑵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
、菨O人(側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神秘(奇):
⑴桃林奇: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粕蕉雌妫悍路鹑粲泄,形狀奇特。
、侨藗兤妫耗瞬恢袧h,無論魏晉。
、冉Y局奇:尋向所志,不復得路。
2、想像:第3節(jié)中“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漁人會告訴桃花源中的人哪些事情?“皆嘆惋”又是為何?
。ǔ,世事變遷,生活艱難……;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3、討論:像桃花源這樣的人間仙境在當時存在嗎?作者寫它有何意義?
明確:不存在(“世外”,現(xiàn)實中沒有),作者寫它是為了與現(xiàn)實生活能形成鮮明對比:
桃花源(理想)現(xiàn)實
、拧傲继锩莱厣V裰畬佟暴ぉ(zhàn)亂頻頻,“烽火連三月”
、啤巴恋仄綍纾萆醿叭弧暴ぉぐ傩疹嵟媪麟x,背井離鄉(xiāng),國破家亡。
、恰巴鶃矸N作,怡然自樂”──飽受戰(zhàn)火磨難,度日如年,生活在痛苦之中。
桃花源的社會狀況: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人人生活得安寧幸福等。
作者所處時代:戰(zhàn)爭頻繁,民不聊生。
。鲗懱一ㄔ,暗在諷刺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把握中心
中心思想: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五、拓展遷移
1、談談你對漁人的看法,漁人是個怎樣的人?
(貪婪、不守信用的人……)
2、桃花源也代表了勞動人民渴望和平安寧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多么盼望有這樣一方凈土并長期住下去啊。同學們,我們再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六、作業(yè)
1、有人說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
2、品讀《桃花源詩》,對比《桃花源記》,思考分析二者在內(nèi)容、寫作方法、思想感情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8
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第五單元第一課。第五單元是在第四單元(科普說明)之后,對文言文的又一輪學習,目的在于理解作者寫作的愿望和人物的不同情趣,學習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并客觀的評價古代人。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聽說讀寫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shù)是“留守學生”但他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多數(shù)喜歡流行音樂,喜歡韓國明星,但是對歷史、對傳統(tǒng)僅僅局限于穿越劇,本單元的學習是對此一個不錯的填補。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
3.學習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zhì)樸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特點。
5.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2、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世外桃源”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成語,它是出自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那么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桃花源記》這篇文章,從中來尋找答案吧!
二、作者簡介
學生根據(jù)自查的資料講述,老師作補充。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丑惡,41歲時棄官回鄉(xiāng),歸隱田園,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zhì)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關于作品: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詩并記》中的“記”。此文包括“記”和“詩”兩個部分!坝洝笔恰霸姟钡男蜓裕且黄獌(yōu)美的散文;“詩”是對所記的桃源世界的歌頌和贊美,并對桃花源社會作了一些補充。兩者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立的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會。
關于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公元421年,當時政治黑暗,軍閥割據(jù),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當時陶淵明已歸隱多年,對于戰(zhàn)亂造成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無法改變現(xiàn)狀,也不愿干預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短一ㄔ从洝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三、學生與教材對話
四、研讀與欣賞,精讀與精講
1.桃花源美在哪里?[自然環(huán)境美、生活環(huán)境美、風俗人情美]
、儆米约旱恼Z言再現(xiàn)桃花源自然環(huán)境的美、生活環(huán)境的美。(師可先做示范)
②用表演的形式再現(xiàn)桃花源人接待漁人的場面,展示風俗人情美。
2.桃花源那么美好,桃花源人為什么對漁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3.漁人來過一次,回去時又“處處志之”,按理說,應該找得到,怎么就找不到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 1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 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
3、品讀法
4、復述法
教學程序:
一、 課前導入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第一單元的5篇課文,即:毛澤東的《新聞兩則》,孫犁的《蘆花蕩》,西蒙諾夫的《蠟燭》,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以及聶華苓的《親愛的爸爸媽媽》。這些作品的題材上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什么?
明確:以戰(zhàn)爭為題材。掩卷沉思,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類渴望和平,拒絕戰(zhàn)爭,這種樸素的愿望由來已久。我國古代人民就曾希望有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人們都能生活幸福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反映這種樸素的愿望的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記》。
板書課題:桃花源記——陶淵明
思考:從課文題目中,你能聯(lián)想到一個什么成語?
明確:世外桃源
什么意思呢?明確:原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環(huán)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大家了解作者嗎?課件展示陶淵明及寫作背景。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一遍(一讀),學生提出學習目標,注意朗讀要求。(課件展示)。
2、指導朗讀:
要求:
a、讀準字音,停頓分明,不讀破句。
b、帶著感情,聲音洪亮,讀出韻律。
具體是:a、第一段平緩語氣,第二段讀出探險及釋然驚訝語氣,第三段讀出熱情和驚嘆的語氣第四、五段讀出感慨語氣。
3、學生按以上要求齊讀全文。(二讀)積累本文的“一詞多義”及“古今詞義差異”的現(xiàn)象。(課件展示)
4、同學們,請找出還有哪些文中難解的、注釋中沒提到的、應特別予以重視的字詞。
5、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認為難以翻譯的句子,其他學生解答,教師點拔。(此項活動意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敢于直面疑難、大膽探索的熱情。)
全體同學齊讀課文(三讀)。
三、 品讀賞析
1、請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提示:文章以什么為線索?分為哪幾個部分來敘述?展示課件。
即:全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按漁人的行蹤的不同地點分五部分:
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
2、其中重點是寫哪些部分?主要描寫了桃花源的什么?
明確:第二、三兩部分。描寫了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3、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
明確:桃花源是個風景優(yōu)美、民風淳樸、寧靜安樂的理想社會。
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四讀)。
【《桃花源記》復習課教案】相關文章:
ps復習課教案04-25
音樂復習課教案07-25
苯酚復習課教案04-28
復習課教案(精選11篇)12-28
解方程復習課教案04-25
《數(shù)的整除》復習課教案04-25
《修辭(方法)》復習課教案04-25
仿寫(復習課教案)05-01
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