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精選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1
網絡對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寬了青少年的視野,豐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進了青少年的學業(yè)學習。另一方面,過渡使用網絡乃至產生網絡成癮卻對青少年少年的人格成長、身體發(fā)育、心理健康、社會交往等方面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在本次調查中如圖所示,男性對網絡成癮為62%,女性為38%。
男性青少年緣何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網絡?
男性青少年更富好奇心和冒險情神;女性更為穩(wěn)健保守。因此,面對網絡這一新事物時,男性往往更易于被網上的新鮮事物所吸引。處于青少年成長期的男性往往思維較為活躍,自制能力較差,好動,視為“頑皮”;女性則自控能力較好,好靜,視為“乖順”。她們往往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其學習動機較高。因此“女性在學習活動中投入大部分的時間、精力,相對而言,花費在其它活動上的時間、精力較少。”而男性則相反。
對于網癮調查中如圖所示,小學生占總比例的19%,初中生占總比例的37%,高中生占總比例的37%,高中生占總比例的31%,大學生占總比例的13%。由此可見,初中生這個階段最容易沉迷于網絡。因此,父母需要在這個階段多注意下孩子,引導孩子正確上網。
在本次調查中學生主要是因為自控能力差和認知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比較容易沉迷于網絡。正處于求知欲旺盛的.時期,他們對于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相對傳統媒介而言,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他們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著試一試、看一看的心理接觸網絡。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
通過此次的調查我們網癮學生更偏重于玩網絡游戲,而非網癮學生則更偏重于借助網絡獲取信息。因此,正確引導青少年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網成癮,而對于青少年玩網絡游戲的放縱則可能促使其上網成癮。
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2
一、前言
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建設者,他們在祖國未來的發(fā)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關注這一群體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關注我們祖國的發(fā)展,我們民族的發(fā)展。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就在于通過對本校大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分析,揭開大學生沉溺于網絡的緣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長,學生,網吧,社會管理部分所承當的責任,并進一步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二、調查研究相干說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調研活動由《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緣由及對策研究》SRT課題組實施,具體目標以下:
(1)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本校學生網癮現狀,把握網癮比例在年級、地域和性別上的散布情況。
(2)通過對不同上網目的、網民分類(非網癮、網癮偏向、低度網癮、中度網癮、高度網癮)的交叉對照分析,探索上網成癮與網上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
(3)通過對不同程度網民的家庭狀態(tài)等題目進行分析對照,調查家長對大學生消費及上網題目的態(tài)度。
(4)通過對調查對象平時的在校情況及上網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學校及社會其他方面對大學生網絡成癮題目的影響。
(5)通過對不同程度網癮大學生網民的人格因素進行對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對網絡成癮程度的影響。
2、調查實施方法
本課題組于2011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導老師意見以后確定操縱程序,設計調查問卷,并于10月份進行試點調查,在總結試點調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調查問卷,并終究確定調查方案。
本調查為自填問卷的方法。問卷發(fā)放方式以實地面訪為主。調查的范圍為本校除大四年級、碩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學生。訪問地點為學校、網吧和其他公共場合。實地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35份,有效問卷387份回收率為88.9%
(1)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次調查主要觸及到三大類共五個指標。分別是:1、核心指標――網癮;2、參考指標――網癮程度與網癮偏向;3、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tài)、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標:網癮
網癮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題目。網癮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隨后,匹茲堡大學的金伯利?揚博士(Dr. Kimberly Young)發(fā)展完善了他的這一概念。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簡稱 IA)、網絡成癮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 IAD)或病態(tài)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簡稱 PIU),指在無成癮物資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致使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揚的觀點,上網成癮者主要有以下特點:(1)耐受性增強,即上癮者要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樣的滿足;(2)出現戒斷癥狀,假如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變得煩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甚么;(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長;(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而告終;(5)花費大量時間在與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件、整理和編輯下載大量的文件等;(6)上網使其社交、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遭到嚴重影響;(7)固然能意想到上網帶來的嚴重題目,依然繼續(xù)花大量時間上網。
在這七個標準和研究所遵守的網癮定義的基礎上,本課題組在多方征求意見以后設計了相應的問卷。
固然金伯利?揚博士很早就對網癮概念進行過界定,并且在網癮調查研究方面獲得了豐富成果,但由于美國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因此其實不能直接拿來作為我國網癮狀態(tài)的研究根據。因此,根據指導教師意見和課題小組成員的屢次深進探討,制定了以下網癮評判標準:
網癮評判標準的條件(必要條件)為:上網給大學生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問卷第5.7題)。
在這一條件下,只要網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補充條件)中的任何一個:(1)總是想著往上網(問卷第5.1題);(2)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問卷第5.5題);(3)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他緣由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莫衷一是(問卷第5.6題)。即判定他屬于網癮。
調查問卷中,針對這些標準設置了組合型的或然題項。在第5.7題選是的情況下,第5.1題、第5.5題和第5.6題中只要有一個選是,即判定該網民屬于網癮。
(3) 輔助指標:網癮程度和網癮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兩個輔助指標,分別是描寫網癮群體和非網癮群體的。對已被界定為網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的網癮程度有多深;而對還沒有成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網癮偏向。
網癮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網癮的三個補充條件中,滿足的條件越多,則其網癮的程度越深。即:被訪者在對問卷中第5.7題回答是的條件下,第5.1、5.5、5.6題回答是的題項越多,其網癮程度越深。
網癮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網癮群體中,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向親人隱瞞自己的上網時間(問卷第5.4題);(2)實際上網時間常常比自己預期的時間長(問卷第5.9題)則表示該被訪者具有網癮偏向。之所以這么確定,是由于這兩個選項可以反映出網民在上網時行為和心理上的一種失控趨勢,即:行為上沒法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過度上網的危害卻沒法自拔,因此才向親人隱瞞上網時間。
(4) 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tài)、人格因素等。
本次調查中,上網目的被分為文娛性目的和實用性目的兩類。
文娛性目的包括:(1)玩網絡游戲,(2)聊天或交友,(3)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等;
實用性目的則包括:(1)獲得信息,(2)學習或工作,(3)通訊或聯絡。
網上活動豐富性通過參與各種類型網上活動的數目體現出來,參與的種類越多,表示活動越豐富,反之則越單一。
調查對象的自然情況由以下幾方面的題目加以體現,包括其性別、年級、籍貫、月生活費等。
而研究發(fā)現,一些消極人格特質與網絡成癮有關。網絡成癮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謹慎、個人主義等特點,喜歡單獨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際關系途徑,特別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較遵守社會風俗,相對其他人更輕易情感化。
對調查對象的人格因素的調查,主要體現在題目1318當中,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調查對象對本身狀態(tài)的滿意程度情況進行分析的。
(5)數據預處理
在所有調查問卷回收后,經過數據登錄和邏輯查錯與凈化處理構成終究數據庫,研究進程中使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6)數據處理說明
本報告對問卷調查的樣本結構進行了描寫,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時,又對身邊已知沉溺網絡程度較深的同學進行了個別訪談,訪談的結果主要作為問卷調查的補充和參考。
三、我校學生上網情況分析
1、具有網癮和網癮偏向的學生范圍
(1)我校學生網癮比例約16.3%
從下圖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網癮學生約占學生網民總數的16.3%,網癮現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視,需要引發(fā)多方關注。
以往研究顯示,我國青少年中約有10%15%的網民上網成癮。例如,有報導稱,整體而言我國上網人群中大約有6%的網癮用戶,而在青少年中這個數字更高達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的一項抽樣調查也顯示,北京市中學生中網絡成癮者比例達14.8% 。本次研究實地調查和網絡調查的結果都與以往相干研究的結果比較接近。
(2) 我校學生網癮偏向比率為8.6%
除現有的數目龐大的網癮學生群體外,調查結果顯示,在非網癮群體中,約8.6%的學生存在網癮偏向?梢,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網癮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網癮群體散布情況及生活用度狀態(tài)
(1)性別散布
可以看出,男同學網民上網成癮的比例(66.7%)比女同學網民(33.3%)高出約33個百分點。在具有網癮偏向的網民中男同學比例一樣高于女同學。
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3
一、調查背景
隨著1994年我國引入互聯網,各大高校紛紛投入極大的財力和物力建設校園網絡。信息豐富、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性強、影響范圍廣便是網絡的的顯著特點。這也促使大學生對科學的探索,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網絡平臺把自己錘煉成為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大學生。網絡帶給我們方便和效益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和沖擊,其中一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無節(jié)制地沉湎于網絡不能自拔,自制力和自控力差,易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不按時就餐,夜不歸宿,通宵達旦,影響紀律;生物鐘混亂,影響健康;社會交往簡單,人際關系淡薄等問題現象的出現。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扭曲了美好的心靈,荒廢了學業(yè)。為此,針對此大學生網癮問題,我將作出此次有關大學生網癮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式
1.上網查找關于大學生網癮問題的相關資料;
2.通過與身邊的同學當面交流溝通,了解當今大學生對待網絡的態(tài)度;
3.網上聊天,與網友、同學討論大學生網癮現狀;
4.制作網上問卷調查,對部分大學生網癮進行可靠數據收集;
5.私下出訪校內外網吧,大概了解網吧上網人群。
三、調查結果
1.通過網上查閱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在我國現有的網迷中,60%以上的是大學生,在此當中10%的大學生有網絡綜合癥的傾向。早在2007年2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對全國13所高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情況不容樂觀,在大學生中斷學業(yè)的調查結果分析有80%的大學生是因為網絡成癮。據北京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3/4的人都是網絡成癮患者。
2.在調查問卷中,結果發(fā)現現在很多的大學生都基本上呆在宿舍上網,很少出校外網吧或者到校內網吧上網。宿舍成了大學生網絡蝸居的場所。
3.由于大學生自身都攜帶電腦來學校,因此校外的網吧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沒那么大。通過私下走訪一些校外網吧,發(fā)現進出網吧的人群更多的是中小學生或者社會上的人。有些網吧甚至還出現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現象。
4.從網友和同學或者身邊真實的現象中了解到網癮的大學生思想幼稚,在現實中遇見困難或者人際關系等問題,他們習慣于在網上找心
理平衡,長期下來,自我封閉。對于自己的人生、大學生活從沒有認認真真的規(guī)劃過,對現實和將來都很迷茫。
5.網上一項數據結果顯示, 60.5%的青少年網民的上網目的是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等, 57.9%的青少年網民選擇聊天或交友, 47.2%青少年網民選擇玩網絡游戲,另有43.6%、 39.5% 及 21.1%的青少年網民分別選擇了
學習和工作、獲取信息、通訊或聯絡作為其上網目的。
6.調查問卷中顯示,當代大學生在對于自身上網的目的更多的是尋求網絡游戲的刺激,查找學習工作信息,視覺與聽覺的消遣,沉面于上網聊夭、網上購物或網絡愛情。
7.通過調查與直接交流了解到很多大學生在上網時間難以控制,從1-2小時到5-6小時,上網時間不斷延長,。有些大學生甚至會出現沒有上網時會倍感空虛、心煩。大部分認同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
8.在網上了解與現實調查中,發(fā)到現在的大學生在對待網癮上很少與家長溝通,找不到共同的話題,無法進行交流。就算沉湎于網絡也不去理會家長的焦慮與擔心。家長的言語在大學生心中越來越缺乏威懾力。
9.大學生活更多的是靠大學生自覺,然而由于大學生活的隨心所欲,很多大學生在對待學業(yè)上抱著一種漠不關心,冷淡對待的態(tài)度。一部分大學生寧愿花時間在網絡上需求自我欣慰,也不愿抱起書本埋頭苦干。上課時間安排不合理,出現課少分散等情況,對部分學生網癮的形成也是有一定影響。
10. 對學習不感興趣,對老師、同學有較強的叛逆心理。網癮的學生經常曠課、夜不歸宿,既使來上課了,主要還是趴在桌上睡覺或者心神不寧。喜歡獨來獨往,不太愿意跟宿舍同學、朋友交談。老師找其談話時,要么愛理不理、要么大聲頂撞。
四、原因分析
在調查結果的問題上,我做出以下原因分析:
1.互聯網作為一個神秘的新鮮事物,深深的吸引住正值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大學生。大學生駐足網上,流連忘返。即使在現實世界里,也難以逃出網絡虛擬世界的誘惑。以網絡游戲為例,在網絡游戲中,玩家可以拋開顯示生活中的種種規(guī)定,通過按鈕為自己重新確定身份、財產、相貌、性別,也可以親自設置生存環(huán)境,不需要任何背景關系和財產準備就可以挑戰(zhàn)一切,在游戲中的每一次勝利都會得到具體的獎勵。正是互聯網的神秘與新鮮,使大學生在現實社會并不容易獲得,互聯網上無盡無窮的游戲資源及其提供的機會可以使大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得到滿足。因此,往往會導致一些大學生對網絡產生心理依賴而最終患上網癮。
2.大學生沒有中學生那樣大的學習壓力,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自由的大學生活使他們有了更多安排學習和生活的自主權。有時課程的不合理安排更是讓大學生在網絡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大學生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差,對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為和時間往往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控制。學習壓力的驟減,讓不少大學生通過網絡途徑打發(fā)時間,宣泄心中的苦悶,逃避不愿面對的現實,不少大學生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對網絡的依賴心越來越強,沉溺于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產生隔膜,網絡成了他們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響了正常的認知,甚至影響學業(yè)。
3.家庭教育問題的不當,過度嚴厲或者溺愛、缺少幸福感或者管教子女的方法劇烈沖突,都會導致部分大學生與父母關系處于緊張或者僵硬狀態(tài)。不可否認,大學生即使處于成年階段,但是由于部分大學生的閉鎖性使他們與父母交流較少。就算家長反對自己的孩子上網,但是孩子已經不再重視家長的言語,甚至當成耳邊風。所以,在大學生網癮問題上,大部分都面臨家庭關系不合(子女與家長關系緊張或父親與母親經常吵架等)、子女與家長缺乏溝通等問題。
4.大學生自我實現的強烈欲望,也是導致其網癮產生的原因之一。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更何況大學生。大學生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得到同學、老師的認可,需要在人前表現自我。但是,由于機會的偶然性與不可遇性。很多大學生在網絡中尋求實現自我需求。同時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辭、不善交往、學習成績較差的大學生機會就更把機會投入到網絡中去,在網上得到滿足。
5.網絡作為一個虛幻的事物,好比一個集信息、知識和娛樂于一體的虛幻世界,它的.不真實性、隨意性、隱蔽性、匿名制、虛擬身份、時間和空間的無界限性,讓大學生得到夢幻般的體驗和滿足感。在虛擬世界中,失敗可以被否認和逆轉,不承擔任何責任,現實中被壓抑的欲望、禁忌、幻想都可以以象征的方式得到釋放和滿足。正式這種無時空感、無壓抑感、虛擬的親近感、成就感、滿足感讓眾多的大學生產生追求沖動,導致上網成癮,不能自拔。
五、提出建議
針對以上的調查與分析,我提出以下的建議:
1.作為家長,有必要提高自身對網絡的認識,絡知識。主動與與孩子協商上網和共同上網,要適時提醒孩子上網有度,用自己對網絡的態(tài)度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一方面多引導孩子參加娛樂或交際活動,幫助孩子培養(yǎng)新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滿足其精神需求。盡量讓大學生在虛幻的世界之外找到可以寄托的歸宿,
2. 為了緩解大學生的網癮,自身必須有意識地加強上網控制力,提高自制能力。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合理制定學習計劃,確保足夠的學習時間,在學習之余,不斷強化控制意識與上網動機,減少對網絡的心理依賴。。
3.對于網絡成癮的大學生,采取必要的心理輔導和技術治療。使大學生認識到網絡的消極影響與負面作用,教育大學生合法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優(yōu)勢和能力,幫助大學生提高辨析信息真?zhèn)蔚哪芰Γ莆站W絡使用的技術方法。進而不再沉迷于網絡,危害自身發(fā)展。
4. 學校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學校多開展一些豐富大學生生活和鍛煉能力的課余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積極的校園交往,減少網絡對學生的吸引力。另外,學校還要建立切實可行的網絡管理制度以及配套措施,對于大學生上網時間給予適當的限制,對他們不良的上網行為進行懲處,從而引導他們有目的、有選擇、有節(jié)制、守規(guī)則地上網,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通過各種途徑宣傳科學使用網絡的知識,預防不健康的內容。
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4
內容:
1.概念:網癮是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當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
2.表現: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表現為:花費于上網的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想要減少或控制上網時間但失敗。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自己的現實生活。如頭腦中一直浮現和網絡有關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有關網上的情況反復出現在夢中或想象中,只有上網時才充滿興趣。一旦減少或停止上網,即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不良的生理反應,包括:沮喪,空虛,易發(fā)脾氣,坐立不安,心慌,惡心,燥熱出汗,失眠等。
3.成因1、社會環(huán)境:包括網吧的出現,網絡游戲的流行、同學之間的攀比從眾等;
2、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環(huán)境及教育方式等;
3、滿足感缺失:包括學業(yè)失敗、孤獨感、人際障礙等;
4、角色扮演、多人一起玩的游戲很容易造成網絡成癮。這種游戲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滿足感;同時出于“哥們義氣”,孩子也有可能加入網絡游戲的隊伍,并最終成為網癮患者。
4.預防:(1)個人預防:1.遵守網絡規(guī)則,保護自身安全。
2.學會目標管理和時間管理,提高上網效率。
3.積極應對生活挫折,不在網絡中逃避。
4.未成年人在上網時,要遵守《》,同時保護好自身安全。做到:①保守自己的身份秘密;②不隨意回復信息;③收到垃圾郵件應立即刪除;④謹慎與網上“遇見”的人見面;⑤如果在網上遇到故意傷害,應該尋求家長、老師或者自己信任的其他人幫助;⑥不做可能會對其他人的安全造成影響的活動
5.做到:
、俨宦䶮o目的地上網。
、谏暇W前定好上網目標和要完成的任務;上網中圍繞目標和任務,不被中途出現的其它內容吸引;可暫時保存任務之外感興趣的內容,待任務完成后再查看。
、凼孪群Y選上網目標,排出優(yōu)先順序。
④根據完成的任務,合理安排上網時間長度。
、莶灰獮榱舜虬l(fā)時間而上網。
6..未成年人要認識到成長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要積極應對,向家長、老師和其他人請教解決辦法,不在網絡中逃避。
(2)家庭和學校預防:
1.構建全面的評價標準,促進未成年人的身體、智力和心理平衡協調發(fā)展。改變主要以學習成績評價孩子的單一、片面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家庭、學校要從學習、體育、文藝、實踐動
手能力等角度建立全面的評價標準,讓每個未成年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獲得自信和價值感。
2.豐富學校課余活動。學校和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未成年人多方面的興趣,支持未成年人間建立多種互動,適當開展有利于未成年人身體、智力、心理全面發(fā)展的以娛樂、創(chuàng)新性為主題的課余活動,使未成年人能從多渠道獲得成就感。
3.家長應關注和陪伴未成年人成長。在未成年人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擔負起關注、陪伴的責任,幫助他們在現實世界與網絡環(huán)境中保持適當的人際距離,促進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建立穩(wěn)定的安全感和親密關系。
4..教師和家長要了解網絡,關注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為。做到:
、倭私馕闯赡耆顺TL問的網站,與他們一起上網和討論,用成年人的經驗幫助他們離開網絡垃圾。
、诒M量了解網絡的多種功能和作用,并指導未成年人學會使用。
、哿私膺^度使用網絡的消極影響,不時評估、判斷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狀況。若發(fā)現有網絡使用不當的問題,及時處理。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增加未成年人對教師、家長的信任感。教師和家長要善于發(fā)現每個未成年人的優(yōu)點和特長,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未成年人建立自信,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
(3)社會預防
1.開展宣傳和健康教育,指導未成年人及其家長科學使用網絡。
2.加強部門協作,通過管理和技術手段,制約不當的上網、無節(jié)制地玩網絡游避免其過多依賴、依靠互聯網。
5.危害:
一、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網絡成癮者因為對互聯網產生過度依賴而花費大量時間上網。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身體容易變得非常虛弱。還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長期沉溺于網絡中,不僅會影響頭腦發(fā)育,還會導致神經紊亂、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發(fā)緊張性頭疼,甚至導致死亡。同時,不良的上網環(huán)境也會損害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而網吧大多環(huán)境惡劣、空氣渾濁、聲音嘈雜,青少年在這種環(huán)境的網吧內上網,也容易被傳染上疾病。網絡成癮對青少年健全心理的發(fā)展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長期上網會引發(fā)青少年“網絡孤獨癥”和“憂郁癥”等心理疾病,過分關注人機對話,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對親友冷淡,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把與別人的交往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孤僻,造成青少年個性的缺陷;網絡成癮者一旦停止上網便會產生上網的強烈渴望,難以控制對上網的需要或沖動.這種沖動使其在從事別的活動,工作、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錯位和行動失調;“網戀”和網絡聊天會引發(fā)青少年的感情糾葛,導致各種情感問題,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創(chuàng)傷;網絡成癮者過度沉溺于網絡中的虛擬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將網絡上的規(guī)則帶到現實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認識的障礙。
二、導致青少年學習成績的下降
青少年沉溺于互聯網帶來了大量教育上的問題,染上網癮的青少年,被網絡擠占了原本屬于讀書和思考的時間,導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學習成績的下降。同時,國外也有研究表明,
孩子的標準水平線以下,這也會間接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網上也有一些商家為了賺錢,建立一些幫寫論文,寫作業(yè)盈利的網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從網上購買作業(yè)、論文敷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對枯燥的學習更是失去興趣,會出現厭學、逃學、輟學的情況,學習
13所大學的調查統計,20xx一次性退學的81名學生,都是因為網絡游戲成癮導致的學業(yè)大幅度下滑導致。在20xx年30名退學和留級生中,有80%1/3的學生也是因為無節(jié)制地玩電腦,導致成績退學的主要原因。
三、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識
誘發(fā)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網絡世界,人們的性別、年齡、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長為核心的人際關系對他們行為的監(jiān)督,他們在網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網絡游戲、黃i領航色網站中放縱自己的欲望。
人性惡的一面也可能會因為沒有道德的約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可能導致他們走向犯罪的道路。同時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一些色i也受到不良的誘導,最終可能誤入歧途。近年來,未成年人的犯罪和性犯罪明顯上升,這與網絡游戲中大力宣揚、色i領航情有很大關系。更有一些青年,為了支付網費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上海某區(qū)自20xx年至今辦理因網絡引發(f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8件21人,占受理案件數的19%,同比上升了100%,在其他類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穩(wěn)中有降的情況下,網絡引發(f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卻大幅上升。
四、影響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正常的發(fā)展
首先,網絡成癮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導致自我更加封閉,進而不斷的走向個人孤獨世界,從而拒絕與人交往。
同時,網絡成癮者沉溺于虛擬完美的網絡世界之中,沉醉于一種虛擬的滿足,他們從網絡游戲中得到了個人成就感的滿足,
他們從愛人隨時背叛,因此他們認為現實生活中的人際的交往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從而不愿意與人交往,拒絕與人交往,拒絕融入社會,是網絡帶給網癮青年的一大問題。其次,沉溺于網絡世界中,還造成了青少年與他人交往頻率的減少,迷戀人機對話模式,對著電腦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絕,丟掉鍵盤鼠標就變得沉默寡言,只有到了電腦前,手按著鍵盤,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更難與別人更好地交流,更有甚者,還會得一種名叫“社交恐懼癥”的心理疾病,表現為怕與人見面、談話,見人就緊張,面紅耳赤,顫抖,因之常獨居屋內避不見人。調查表明,56.3%的網絡成癮者人際關系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癮者能將自己與同學、親友的關系相處得很好。
五、影響青少年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其道,網絡內容豐富復雜,良莠不齊。網絡文化雖然價值觀多元化,但實際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導。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大力宣揚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時國內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對的宣傳言論,甚至故意歪曲事實,混淆視聽。在網絡上有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黃i領航色信息、信息混雜其中。還有些人人為地在網上制造病毒,宣揚消極、頹廢,甚當其沖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聯網上接觸的消極思想會使他們的價值觀產生傾斜,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6.結論:網絡是人類科學技術的產物。網絡的誕生,為人類開啟了溝通世界、創(chuàng)造文明的嶄新窗口。網絡給現代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娛樂帶來了方便和快捷,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和生活質量。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新生力量,對網絡這種高科技信息手段的接受和使用更超過成人。因此對青少年網癮的防治就更顯重要,網癮防治,任重而道遠。
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5
隨著電腦的普及,網民數量的增多,一種新的疾病--網絡性心理障礙引起了世界醫(yī)學界和心理學家的關注。
他們統計里一組最新數字:"目前全球2億多網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約占網民人數的6%"。而在中國,上網者以青少年居多,所以這就是本次調查的意義。本次調查的目的是:分析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的原因。采取在網上與人聊天的方式調查。調查的對象為14-18周歲的網民。經過尋找,鄭州搏強戒網癮學校的孫老師鎖定了一個調查對象。經過與他交談,孫老師所了解到的情況如下:上網成癮者,男,17歲,高一學生。患者學習成績一般,并經常曠課、逃學。
后來學校了解到,患者學習成績下降、曠課的原因是沉迷于上網玩網絡游戲。由于學習成績差,第二年患者不得不留級。但留級后,他依然熱衷于上網,并經常曠課、逃學。學校為此多次對患者進行教育,并多次通知家長進行配合教育,但結果還是一切照舊。該患者之所以會經常曠課是因為他自己覺得學習不會給他帶來樂趣,而且他也不愿意學習。所以自暴自棄。他覺得玩網絡游戲可以逃避現實,使得自己有種精神解脫感。在學校發(fā)現他曠課逃學是因為沉迷與玩網絡游戲時對他進行過教育和批評且還叫他父母來配合教育。然而,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卻是:打了他一頓!可他的父母卻忽視了他們的`兒子有著嚴重的逆反心理,家長越是不讓他玩,他就越玩!
該患者認為他自己長大了,不想要父母還象他小時侯那樣的管著他。他認為現在無論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自己處理!可見該患者具有很強的成人意識,可當孫老師進一步了解他時,卻發(fā)現在現實生活中,他經常無法解決遇到的困難,一點小小的挫折可能就會使他情緒波動比較大。而在此時,他就以玩網絡游戲來逃避現實,得到解脫。由該患者的情況,孫老師得到結論分析如下:
1、大多數沉溺于網絡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學習成績可能都比較差,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往往會選擇網絡來滿足自己。
2、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無法很好的進行溝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確立人生觀、世界觀最關鍵的時期,尤其需要來自父母的正確指導。很多父母更習慣于那種"家庭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視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青少年偏要和父母對著干的局面:你們不讓我玩游戲,我偏要這么做。
3、自控能力缺乏,青少年自控能力差,沖動性強,一旦陷入網絡游戲,明知會影響學業(yè),但卻不能自拔。
4、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識變強,認為什么事都可以自己處理,但現實生活中,他們經常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一點小小的挫折可能就會令他們情緒波動比較大。無法解決問題、受挫后情緒不穩(wěn)定,使得這些孩子不自覺的去尋找網絡這個可以使他們完全逃避現實,情緒可以得到充分宣泄的世界。
有研究顯示,長時間上網會使大腦中的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水平升高,這種類似于腎上腺素的物質在短時間內會使人高度興奮,但其后則會使人更加頹廢、消沉。網絡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產物,也正在促進著人類社會的更大進步。所以一方面要防止上網成癮,另一方面要建立正確的網絡觀,正確的使用網絡。對于沉迷網絡的青少年,父母不僅要及時知道孩子上網的情況,在時間上進行控制,還應該懂一點網絡基礎知識,為孩子安全上網發(fā)揮一些指導作用或采取一些保護措施,比如安裝過濾程序或"防火墻",可以搜索查找孩子經常去的網站和聊天室,為孩子提供一些適合他們上的網站和聊天室等;如果家長掌握了一定的網絡操作辦法,還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利用網絡查閱信息,一起交流分析,這樣既可以避免孩子躲開父母的視線上不良網站和聊天室,還可以在一起上網瀏覽、聊天、玩網絡游戲的過程中增加情感,增加共同語言,增強自己的發(fā)言權。為上網訂立目標。上網成癮的人應該在每次上網前花兩分鐘時間想一想要上網干什么,然后把具體要完成的任務列在紙上。不要認為這個兩分鐘是多余的,它可以省十個兩分鐘,甚至一百個兩分鐘。為自己上網限定時間?匆豢戳性诩埳系娜蝿,估計一下需要用多長時間能完成,假設估計要用40分鐘,那么在小鬧鐘定到20分鐘,到時候看看進展到哪里了。
如果認為用鬧鐘麻煩的話,可以在電腦中安裝一個定時提醒的小軟件,在上網同時打開,這樣就能有效控制上網了。不要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問題或者消極情緒的工具,借網消愁愁更愁。逃避問題并不代表著解決問題,當幾小時后,下線的時候,問題仍然要面對,所以,碰上了問題要想辦法試著去解決,逃避終究不是辦法!
【網癮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個案案例分析報告08-02
大學生心理案例報告(通用5篇)07-02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分析報告08-14
給網癮兒子的一封信06-10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報告09-29
心理健康自我分析報告04-01
自我成長的心理分析報告范文05-22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報告(通用12篇)10-07